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皮桡动脉入路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7例,其中56例行直接经皮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A组),51例行直接经皮股动脉入路PCI(B组),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血管开通时间、手术总时间、穿刺点并发症.结果:A、B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PCI成功率均大于96%,鞘管置入时间[(2.93±0.42) vs (3.07±0.54) min, P=0.14]、血管再通时间[(17.23±3.47) vs (16.81±4.86) min, P=0.61]、手术总时间[(47.04±7.53) vs (48.74±6.22) min, P=0.21]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穿刺点局部出血、血肿发生率(5/51, P=0.016 4)及拔管迷走反射(4/51, P=0.032 7)均明显高于A组(0/56).结论:经皮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行急诊PCI是安全可行的,而且能减少穿刺点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8月至2008年6月,分别经桡动脉(12例)和股动脉(8例)途径完成20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PCI,并观察不同入路介入治疗左主干病变的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随诊期间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情况. 结果 12例选择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仅1例患者因术中出现桡动脉痉挛而改为股动脉途径,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为91.1%,两组患者完成手术的操作时间(60.1±16)min比(57.8±21.2)min和造影剂(208±35)ml比(201±32)ml,无明显差异,但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患者严重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3.1%).临床随访6个月,无1例死亡,随访期间总MACE发生率桡动脉组为2.3%,股动脉组患者为3.6%,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相比于股动脉途径经桡动脉途径PCI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具有同样的临床效果,而且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股动脉途径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3.
宋森磊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9):3525-3527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宁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依照手术入路方式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75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穿刺时间、住院时间)、术前、术后3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穿刺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股动脉组(均P<0.001)。术后3个月,两组LVEF、LVESD均较术前降低(均P<0.05),组间LVEF、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桡动脉组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3.99%)较股动脉组(13.34%)低(P<0.05)。结论经股动脉入路、桡动脉入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均具有良好效果,与股动脉入路相比,桡动脉入路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采取经皮桡动脉入路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经皮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观察组经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两组穿刺至球囊打开时间、造影剂使用剂量、X线曝光时间、手术总时长、手术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经皮股动脉入路PCI治疗,经皮桡动脉入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更高,并发症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少。  相似文献   

5.
李红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9):3530-3531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尉氏县中医院收治的106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按照手术入路分为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各53例。股动脉组患者接受经股动脉入路PCI治疗,桡动脉组患者接受经桡动脉入路PCI治疗。比较两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两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桡动脉组卧床时间短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桡动脉组LVEF、LVEDD、LVESD分别与股动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LVEF均大于术前,LVEDD和LVESD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7.55%(4/53)]低于股动脉组[35.85%(1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与经股动脉入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相当,但经桡动脉入路能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PCI)治疗的疗效。方法对69例诊断为AMI患者选择右侧桡动脉为穿刺径路行PCI治疗(A组),对照组为20例AMI行经皮股动脉入路直接PCI的患者(B组)。随访术后3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包括死亡率、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VR)及3个月内复诊冠脉造影择期干预其他病变血管的手术率。结果3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MACE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内复诊冠状动脉造影及择期手术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急诊行经皮桡动脉入路PCI治疗AMI有一定的安全性,还不能认为其近期MACE的发生率低于经股动脉入路,但能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复诊及择期手术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PCI)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78例诊断为AMI患者选择右侧桡动脉为穿刺径路行PCI治疗(A组),对照组为83例AMI行经皮股动脉入路直接PCI的患者(B组)。随访术后3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包括死亡率、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VR)及3个月内复诊冠脉造影择期干预其他病变血管的手术率。结果:3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MACE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内穿刺部位并发症A组明显少于B组,复诊冠状动脉造影及择期手术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急诊行经皮桡动脉入路PCI治疗AMI有一定的安全性,还不能认为其近期MACE的发生率低于经股动脉入路,但能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复诊及择期手术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探讨。方法明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5例,分为两组,A组(桡动脉入路组)37例,F组(股动脉入路组)108例,观察两组临床基本资料、穿刺情况、病变类型、PCI术情况、手术成功率、术后及半年内并发症。结果两组临床基本资料相似,A组穿刺成功率95%,F组穿刺成功率100%,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穿刺时间(7±8.4)min,F组穿刺时间(3±4.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梗死相关部位及病变类型无明显差异,术后平均卧床时间A组显著低于F组[(3.4±1.2)hvs(12.9±3.6)h,P<0.05]。A组术后与穿刺有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1)。随访PCI术后半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穿刺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尤其对高龄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减少卧床时间,减少不适症状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股动脉入路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9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每组49例。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心功能。结果两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桡动脉组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股动脉入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穿刺成功率相当,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方面效果亦相当,经桡动脉入路术后恢复更快,局部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0.
吴海宏  陈晓敏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1):1221-1222
目的评估经桡动脉入径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126例AMI患者按动脉穿刺入径分为桡动脉组66例和股动脉组60例。观察两组间动脉穿刺时间、PCI的成功率、穿刺点压迫时间、穿刺点局部并发症、下肢静脉血栓、神经反射性心动过缓/低血压、尿潴留的发生率情况。结果桡动脉组成功63例,股动脉组成功58例。两组在动脉穿刺时间、介入成功率、下肢静脉血栓差异无显著性(〉0.05);穿刺点压迫时间、穿刺点局部并发症、神经反射性心动过缓/低血压、尿潴留的发生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0.05)。结论经桡动脉入径治疗血管并发症少,且有利于有效安全的抗凝治疗,可作为AM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选择的血管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行急诊PCI治疗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路径分为肱动脉组40例、桡动脉组80例和股动脉组85例,比较3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复杂病变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肱动脉组穿刺时间及手术时间均少于桡动脉组(P<0.01),而3组间穿刺成功率、复杂病变手术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肱动脉组住院时间少于股动脉组(P<0.01),手术并发症少于股动脉组(P<0.05).3组病人的预后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肱动脉行急诊PCI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途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曹占伟 《当代医学》2012,18(22):90-91
目的 探讨冠心病经桡动脉及经股动脉入路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经桡动脉穿刺及经股动脉穿刺入路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6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5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3例、心绞痛97例,既往行PCI术9例.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血管复通率.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TCA)手术成功153例,总成功率为96.8%,5例手术失败.78例经股动脉入路患者,成功率97.4%;经桡动脉入路手术成功75例,成功率为96.2%.A组患者各类并发症7例,B组共5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治疗方法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长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经股动脉入路PCI治疗,观察组接受经桡动脉入路PCI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心功能指标[短轴收缩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手术时间、穿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5.00%(38/40),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7.50%(39/4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FS、LVEF均较术前提高(均P<0.05),两组FS、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经股、桡动脉入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改善心功能,但经桡动脉入路可缩短术后卧床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多动脉入路在冠脉介入诊疗术中疗效与并发症。方法:按照入路方式不同将200例行冠脉介入诊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左桡动脉入路)100例和对照组(右股动脉入路)10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PCI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加压包扎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失眠、腹胀、便秘、食欲下降、排尿困难、术侧肢体疼痛、焦虑烦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左桡动脉入路行PCI患者恢复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更低,可作为优选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MAI)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选择123例在12 h内发病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常规股动脉组.另选在12 h内发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STEMI患者126例为选择性桡动脉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时间、穿刺局部出血并发症.结果 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83% vs 97.56%,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第一次球囊扩张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穿刺局部出血并发症降低(1 vs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直接PCI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冠心痛患者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61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痛患者,按动脉穿刺途径随机分为经桡动脉入径组(139例)和经股动脉入径组(122例),对比分析两组间穿刺成功率与PCI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术中置入支架数、造影剂用量、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发生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经桡、股动脉路径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连续行pPCI的19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依据手术穿刺路径分为桡动脉组62例和股动脉组129例,观察疗效、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两组间临床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梗死相关动脉分布、围术期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使用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使用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手术操作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和Needle-to-Balloon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桡动脉组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桡动脉组的造影剂使用量较股动脉组显著减少(P=0.043)。结论与经股动脉路径相比,经桡动脉路径行pPCI后MACE无明显改变,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有降低趋势,造影剂使用量更少,故在经验丰富的临床中心可将其作为pPCI血管路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房志华  王建中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1088-1088,109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型心肌梗死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介入治疗(PCI)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行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80例)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64例)。对比观察:1)穿刺成功率与PCI成功率;2)术中置入支架数及指引导管的选择;3)穿刺的并发症;4)住院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置入支架数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穿刺并发症低于股动脉组(2.5%:12.5%,P〈0.05)。经桡动脉途径往往需要支撑力较好的指引导管。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时,经桡动脉途径安全、有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曾宾  陈录平 《微创医学》2004,23(1):15-16
目的比较锁骨上入路和锁骨下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差异.方法 ASAⅠ~Ⅲ级成年择期手术病人137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75例,为锁骨上入路组;Ⅱ组62例,为锁骨下入路组.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导管到位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穿刺成功率Ⅰ组第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4%,高于Ⅱ组的66.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反复穿刺成功率Ⅰ组为97.3%,Ⅱ组为93.4%,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导管到位率Ⅰ组为100%,Ⅱ组为93.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锁骨下静脉入路均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途径治疗冠心病复杂病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有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0例分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组(n=150例,其中男96例,女54例);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组(n=150例,其中男100例,女50例).分别记录PCI时间,PCI成功率,住院时间及与穿刺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50例患者桡动脉均穿刺成功,PCI时间为(48±3.6)分钟,PCI成功率为98.7%,住院时间为(3.2±1.6)天;股动脉组PCI时间为(45±10.2)分钟,PCI成功率为99.9%,住院时间为(5.4±1.8)天.两组相比较,PCI时间、PCI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穿刺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P<0.001). 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复杂病变PC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