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输血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过去对输血的认识仅限于它的有益的一面,而对其不良反应认识不足。近年来,临床医生越来越认识到由输血引起的许多副反应,特别是输血导致的免疫抑制在某些情况下可引起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影响病人的预后。本文扼要综述近年来在输血介导的免疫抑制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以引起临床医生对输血的这一不良反应如免疫抑制与IL-2生成减少、对HLA过敏过敏性危险、肿瘤复发以及不测的感染等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输血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过去对输血的认识仅限于它的有益的一面,而对其不良反应认识不足。近年来,临床医生越来越认识到由输血引起的许多副反应,特别是输血导致的免疫抑制在某些情况下可引起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影响病人的预后。本文扼要综述近年来在输血个导的免疫调节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以引起临床医生对输血的这一不良反应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输血与儿科临床第一讲血细胞输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血作为临床的重要治疗手段已有百余年历史 ,它成功地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然而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 ,临床经验的积累 ,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输血也有风险和多种副作用 ,如输血有传播多种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所致疾病的可能 ,尤其是输血传播各型肝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机会相对较大。此外 ,输血还可发生免疫抑制、溶血、急性肺损伤、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多种严重副反应。所以在临床工作中 ,一定要正确掌握输血适应证 ,可输可不输者 ,坚持不输 ;能少输者 ,坚持不多输 ;必须输血者 ,坚持成分血输注。近年来 ,经各国政府及有关单位的严格把关 ,输血的安全性已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经过近年的宣传 ,临床医生对输血的认识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为帮助广大儿科临床医生了解有关临床输血研究的进展和临床应用 ,进一步提高儿科临床输血水平 ,本刊组织了这次“输血与儿科临床”的专题连续讲座。本次专题连续讲座共 12讲 ,每期 1讲  相似文献   

4.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输血时或输血后出现的低氧血症及非心源性的肺水肿[1].TRALI是导致与输血相关的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其定义不确切,至今还未被临床医生所真正认识,尤其在儿科领域更少见有类似报道.  相似文献   

5.
输血与儿科临床 第8讲 输血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血不仅是一个治疗措施 ,而且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应用合理可治病救人 ,应用不当后患无穷 ;有些副作用可以避免 ,有些则不能避免。医生应熟悉输血的危险性 ,在决定患者是否输血时 ,应权衡输血的治疗效果及其危险性[1] 。1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  相似文献   

6.
小儿血液病成分输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的输注指征,以便指导临床合理输血。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1年12月小儿血液病经输血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成分输血率、输血适当性及输血效果、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来小儿血液病成分输血率为95.31%;输血适当性为85.78%。全血输注有效率为67.8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5%;红细胞输注总有效率为89.8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98%;血小板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效率为72.41%,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率为36.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5%;粒细胞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效率为25.00%,不良反应发生率达100.00%;血浆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效率为37.50%,治疗血友病有效率为79.6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0%。结论:成分输血(除外粒细胞输注)的输注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并能节约血源。严格掌握成分输血的输注指征,可更好的提高成分输血效果,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重视上市后药物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注射用中药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及儿童用药的安全性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药物作为临床医生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除重视疗效,也更应关注药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输血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血是重要的医疗措施之一,近年来,输血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输血引起的免疫学改变,细胞因子的调节以及输血与感染,肿瘤和器官移植排斥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尚缺乏指导危重患儿血液输注的相关策略。该文从输血指征、输血风险、输血管理等方面探讨适合危重患儿的输血策略,以提高儿科医师对合理输血的认识和应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尚缺乏指导危重患儿血液输注的相关策略。该文从输血指征、输血风险、输血管理等方面探讨适合危重患儿的输血策略,以提高儿科医师对合理输血的认识和应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输血是重要的医疗措施之一。近年来,输血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输血引起的免疫学改变,细胞因子的调节以及输血与感染、肿瘤和器官移植排斥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输血是血液系统疾病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近20多年来,随着医学输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输血的不断认识,特别由于血细胞分离机的问世,临床输血从以前以输全血为主改变为现在以成分输血为主。现将近2年来我科血液病成分输血状况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的输注指征 ,以便指导临床合理输血。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7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小儿血液病经输血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成分输血率、输血适当性及输血效果、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近 5年来小儿血液病成分输血率为 95 31 % ;输血适当性为 85 78%。全血输注有效率为 6 7 86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9 6 5% ;红细胞输注总有效率为 89 86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0 98% ;血小板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效率为 72 4 1 % ,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率为 36 0 0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 85% ;粒细胞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效率为2 5 0 0 % ,不良反应发生率达 1 0 0 0 0 % ;血浆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效率为 37 50 % ,治疗血友病有效率为 79 6 6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 6 0 %。结论 :成分输血 (除外粒细胞输注 )的输注效果好 ,不良反应少 ,并能节约血源。严格掌握成分输血的输注指征 ,可更好的提高成分输血效果 ,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s,IPFIs)在易感人群中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情危重且病死率高,提升临床医生对IPFIs的认识水平非常重要。该文就儿童IPFIs的流行病学、易感人群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论述,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于儿童IPFIs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重视输血医学研究 提高临床输血水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输血已发展成为一门与血液学、免疫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密切相关的独立学科———输血医学(transfusionmedicine),临床医生必须重视它,才能做到合理、安全、有效的输血。一、输血观念的转变自1900年发现ABO血型以来,同种异体...  相似文献   

16.
疫苗接种是消除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然而,疫苗接种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需引起儿科医师重视并给予及时适当处理。临床医生应了解儿童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常见临床类型(疫苗接种后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疫苗接种后现象等)及基本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输血是危重症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约15%的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接受血液制品治疗。但输血存在风险,包括急性输血反应和延迟输血反应。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包括畏寒寒战、发热、皮疹、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和烦躁不安等,其中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如急性溶血、过敏性休克等约占1%。输血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是否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和体征。建立全国性的血液预警系统,可使输血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一种短小的革兰阳性无芽孢杆菌,儿童感染此种细菌可引起脓毒症、细菌性脑膜炎,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多.本文报道我院新生儿病房及重症监护病房各1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脑膜炎,以此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李斯特菌及其感染后引起脑膜炎的特点,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庆大霉素耳毒性的随访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630014)徐云鹤,蒋莉,戴若丹,吴仕孝近年来,对庆大霉素耳毒性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愈来愈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重视。为时,我们对新生儿期在我科应用庆大霉素,而无血药浓度监测的现已进入学龄前期的儿童进行了...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世界防治结核、麻风病的成功,小儿结核、麻风感染已逐年减少。但近年来非结核分支杆菌(nontuberculousmycobacterium,NTM)感染致病逐渐增多。NTM病与结核病无论病原还是临床表现都十分相似,但诊断、治疗和预后有很大不同,因此,临床医生应对本病有足够的认识。本文仅就此病的一般情况及小儿NTM淋巴结炎的特殊表现和诊治进行讨论。一、病原学19世纪后期即已鉴定出MTM,但直到本世纪50年代才被认为是致病菌。许多情况下NTM感染被误诊为结核杆菌所致。近年来NTM病的报道越来越多,原因可能是①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增多;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