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道高反应性测定用于咳嗽变异型哮喘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气道高反应性测定在咳嗽变异型哮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78例以咳嗽及无明显原因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疑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组胺做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其气道反应性。结果 78例患者中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46例,阳性率58.97%。46例气道高反应性患者中重度3例,占6.52%;中度8例,占17.39%;轻度18例,占39.13%;极轻度17例,占36.96%。结论 通过气道高反应性测定可对咳嗽变异型哮喘作出早期诊断,气道高反应性是诊断哮喘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气道反应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43例临床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对其阳性率、可疑阳性率及阴性率进行统计,并对三者的FEV1下降率进行分析。结果 34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有61%具有气道高反应性(AHR)。三组病例的平均FEV1下降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道反应性测定可作为支气管哮喘诊断、病情、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的一个重要条件,但并非唯一。有许多因素可影响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测定结果,其间尚有许多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肺炎衣原体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别于其急性期和慢性期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分别测定其血清肺炎衣原体(Cpn)IgM和和咽拭子标本中特异DNA片段。60例非哮喘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急性期哮喘患者Cpn-IgM阳性率(60%)与慢性期(61.7%)和非哮喘组(55%)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急性期哮喘患者Cpn-nested-PCR阳性率(78.3%)与慢性期(33.3%)和非哮喘组(15.0%)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哮喘急性期与慢性期,急性期与非哮喘组,慢性期与非哮喘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哮喘患者与非哮喘者的血清流行病学Cpn-IgM是一致的,但哮喘患者呼吸道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DNA较非哮喘者阳性率高,可能呼吸道局部肺炎衣原体难以清除是引起支气管哮喘加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对慢性咳嗽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北京市仁和医院的慢性咳嗽患者112例,行基础肺功能和乙酰甲胆碱(MCH)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小气道病变者65例,占58.3%,基础肺功能正常者47例,占41.96%;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者62例,阳性率55.36%;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者58例,占51.78%;不同性别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和CVA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CVA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咳嗽变异性哮喘病人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血清IgE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病人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IgE变化。方法 分别对1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病人行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并在试验前后监测血清IgE水平。结果 BPT阳性16例。气道高反应性者血清总IgE BPT后较BPT前明显增高(P<0.01)。屋尘激发后,特异性IgE较激发前增高(P<0.05)。尘螨激发后,特异性IgE亦较激发前增高(P<0.05)。结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血清IgE水平明显升高,与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显著相关,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同时测定血清IgE水平,可早期发现哮喘,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患者过敏原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九江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过敏原种类和阳性率。方法选用德国阿罗格过敏原17种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组胺作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分别对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对过敏原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皮肤过敏原检查阳性,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有77例对吸入性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阳性率为96.3%(77/80)。其中有67例患者又对食入性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阳性率为83.8%(67/80)。2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过敏原以吸入性为主,常对4种,10种吸入性过敏原同时过敏。结论皮肤过敏原检查(皮肤点刺试验)可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寻找病因,减少过敏原检查的种类,九江地区过敏原检查时可以选择常见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如粉尘螨、屋尘螨、多主枝孢、特异青霉、梧桐花粉、早春花粉过敏原,食入性过敏原花生、大螯虾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过敏原检测与支气管舒张试验对COPD与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随机抽取74例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本院支气管哮喘患者74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过敏原检测与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有多种过敏原的COPD患者当中舒张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过敏原的患者,且FEV1改善率、FEV1增加绝对值均高于没有过敏原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舒张试验阳性、PEF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余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过敏原检测与支气管舒张试验对COPD与支气管哮喘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缓解期支气管哮喘行气道反应性和肺功能进行测定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科门诊2015年10月~2016年6月符合本次实验的患者40例,将全部患儿自身的肺部功能施以评测,选出成果最优值即评测成果。选出第一秒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呼气流量(PEF),V25%~75%的流速值,再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通过对40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儿童肺功能测定,肺功能患者异常31例,正常9例;而对患儿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中,其中阳性患者5例,阴性35例。肺功能异常组与肺功能正常组激发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气道高反应持续的时间较长,所以我们应该提早给予患者规范化治疗,需长期维持治疗;定期复查肺功能有助于指导缓解期治疗,从而降低患者气道反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诱发儿童哮喘发作的过敏原并提出相关防护措施。方法对15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过敏原阳性率中粉尘螨阳性率为84.9%,户尘螨阳性率为81.8%,吸入过敏原阳性率为88.0%,食人过敏原阳性率为70.4%。结论尘螨是本地区引起儿童哮喘的主要过敏原,哮喘患儿同时存在多种过敏原阳性。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查出过敏原,积极采取防护措施,是减少哮喘发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支气管哮喘水平。方法选取我院于2006年4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37例哮喘患者接受治疗后,其中12例轻度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14例中度哮喘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1例重度哮喘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87.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并不明显,多合并一些基础病症,病情较为复杂,且病史长,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对其进行有效的诊断以及治疗,有效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1.
沙丁胺醇吸入粉剂治疗支气管哮喘多中心试验13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支气管哮喘患者134例,男92例,女42例,年龄3-62a(24±16a)。用沙丁胺醇吸入粉剂(碟式吸纳器/喘宁碟干散剂)治疗,成人400μg/次,儿童200μg/次,qid,共2wk。吸药后5min哮喘症状明显缓解,PEFR均值提高20.3%。吸药前后FEV_1均值、PEFR均值提高均有显著差别(P<0.01),综合疗效判断有效率达87.3%。  相似文献   

12.
索仲 《中国实用医药》2013,(30):201-202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支气管哮喘常规临床治疗,对照组给予支气管哮喘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后临床效果评定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临床控制共28例,所占比例为70.0%;显效共5例,所占比例为12.5%;有效共5例,所占比例为12.5%;无效2例,所占比例为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中临床控制共20例,所占比例为50.0%;显效共5例,所占比例为12.5%;有效共6例,所占比例为15.0%;无效9例,所占比例为2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支扩合并哮喘)此一特殊类型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①用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对临床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的102例患者进行测试,筛选出支扩合并哮喘的病例。②对单纯性支扩和支扩合并哮喘此两类患者的以往病史详细问卷。③对此两类型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④对支扩合并哮喘此一类型的病例进行分组试验性治疗。A组按抗支扩加抗哮喘治疗。B组按常规抗支扩治疗,均治疗2个月。结果①102例临床诊断支扩患者,其中98例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其中18例阳性(PD20FEV1<12.8μmol)4例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其中2例阳性(FEV1增加幅度>15%)。即102例临床诊断支扩患者,发现20例为支扩合并哮喘。另外82例为单纯性支扩。②支扩合并哮喘以往病史的特点是个人过敏病史和家族过敏史的频率很高,分别为120%和110%。而单纯性支扩的发生频率很低,仅为7.3%和3.6%。③支扩合并哮喘的临床特点是发病呈季节性加重(20例);常有上呼吸道过敏症状;痰液多为黏液脓性;除固定部位湿性音外,全部病例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喘鸣音。④支扩合并哮喘类型的分组试验性治疗,用抗支扩+抗哮喘药物治疗的10例,疗效显著,基本属完全治愈,而单独用抗支扩药物的10例,大部分遗留下症状和体征。结论支扩合并哮喘是一个特殊类型,可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和以往病史追询、临床特点观察,而与单纯性支扩相鉴别,其治疗方法也和单纯性支扩不同。对支扩合并哮喘应当应用抗支扩+抗哮喘的治疗方案。在抗哮喘方面应用表面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效确实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本地区主要过敏原,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过敏原点刺液对538例患者(251例支气管哮喘、104例变应性鼻炎、183例慢性咳嗽)行皮肤点刺试验(SPT)明确过敏原情况.分析吸人性过敏原与食物类过敏原阳性率差异,对比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3组皮肤点刺阳性率.结果 538例被调查者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14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1例,将治疗组用多索茶碱治疗与对照组氨茶碱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43例,总有效率90.14%;对照组显效28例,总有效率70.4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病情观察、保持呼吸道畅通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全面、系统的护理,110例患者中显效76例,有效31例,无效3例,有效率达97.27%。结论通过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是抢救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随访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了解哮喘患儿的症状/肺功能与气道炎症之间的关系,为哮喘规范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2例7~14岁、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进行肺功能、组胺激发试验检查,评估患儿症状/肺功能与气道反应性的关系.结果经过规范治疗,非发作期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25%和50%肺活量用力呼气流速(FEF25和FEF50)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在吸入治疗后比治疗前的有显著改善(P<0.01);FEV1在治疗3个月后完全恢复正常;而小气道通气功能异常要到1年才完全恢复;气道高反应性治疗前后也有显著改善(P<0.01),但2年后组胺激发试验阳性率仍达72%,均为轻度气道高反应.结论哮喘缓解期,虽然症状消失,肺功能检测接近正常,但大部分患儿组胺激发试验持续阳性,说明气道炎症持续存在.定期复查肺功能及支气管激发试验是指导临床治疗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过敏原监测。方法:对56例厦门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皮肤变应原过敏试验。结果:吸入性抗原是支气管哮喘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致病和诱发因素;屋坐螨是哮喘主要抗原;本地区花粉阳性率低;与气候相关;霉菌抗原阳性率有上升趋势;吸烟与烟气也是哮喘发生的原因。结论:过敏原随地区气候有差异,过敏原皮试与支气管激发试验具有相关性,对哮喘患者进行过敏原监测,有助于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咳嗽变异型哮喘与支气管哮喘肺功能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肺功能特征,提高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方法分别用支气管舒张试验和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和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肺功能较典型哮喘FEV1/FVC轻度降低。支气管激发试验后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最大用力呼气中段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FEF25%~75%显著下降。结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与MMEF/FVC比值及其下降有关,咳嗽变异性哮喘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或漏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门诊患者通过舒利迭药物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支气管扩张剂给予患者常规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通过舒利迭药物进行吸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上通过舒利迭药物进行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舒利迭药物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上有着极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