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院近20年来共施行硬膜外麻醉12,306例,其中出现完全性单侧阻滞者23例,发生率为0.187%。为了探讨硬膜外麻醉过程中单侧阻滞的发生原因,我们曾对20具尸体的全脊柱硬膜外腔结构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现结合23例单侧阻滞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临床资料本组23例完全性单侧阻滞中,男14例,女9例。年龄1~60岁。手术类别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阻滞的习惯给药体位为仰卧位 ,当患者从仰卧位改变至手术体位侧卧位时 ,易引起血压下降。笔者改进为侧卧位给药 73例 ,并与习惯体位 10 0例作对照观察血压下降情况及麻醉效果 ,结果报告于下。1 临床资料  173例硬膜外阻滞麻醉患者分为 2组。A组 :73例 ,采用改进给药体位法。即根据患者手术体位而决定穿刺体位左或右侧卧位 ,自穿刺成功至产生阻滞效果保持侧卧位不变 ,稍微调整一下即为手术体位。B组 :10 0例 ,采用习惯仰卧位给药法。即左侧卧位穿刺成功后仰卧注药 ,待产生硬膜外阻滞效果后调整至手术体位左或右侧卧。两组年龄、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选择性单侧置管在老年低位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60例病人随机分为A组(侧方置管)和B组(常规置管)。A、B两组病人均取患侧卧位行硬膜外腔穿刺,穿刺针到达硬膜外腔后,A组将穿刺针口斜面向患侧(术侧)旋转30°~35°,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5~4 cm,B组按照常规方法置入导管,比较两组硬膜外麻醉的效果。结果:A组麻醉阻滞效果、VAS评分显著优于B组(P<0.05),Bromage运动阻滞3级者A组显著高于B组(P<0.05),而1级者B组多于A组(P<0.05)。结论:硬膜外腔侧方置管法在老年低位手术麻醉中有较好的麻醉和运动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4.
传统硬膜外神经阻滞是穿刺成功后置入硬膜外导管,患者平卧后再注入局麻药,而这种方法有时会出现健侧单侧麻醉或上界麻醉平面不完善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分别采用硬膜外穿刺成功后侧卧位下边退硬膜外导管边给药法和传统给药法进行对比,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顾颖红 《海南医学》1999,10(3):164-164
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国内多采取佣位穿刺,然后倒位或仰卧位给药。采用坐位下穿刺并给药,麻醉效果观察的文献报道甚少。本文采用坐位穿刺给药对比观察34例手术病人,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本文选择坐位穿刺给药组34例,男性19例,女性15例,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67岁。其中10~29岁7例;30~49岁u例;50~69岁n例;6o岁以上3例。同时选择20例年龄、性别相一致,平卧位给药手术患者做为对照组。1,2麻醉部位选择:按疾病手术四要选择上腹部、下腹部及下肢会阴3个部位选择穿刺点。1.3效果判定标准:()麻醉…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4年~1999年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308例,其中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206例,麻醉效果好,母婴安全,生命体征平稳,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腰麻组206例,硬膜外组,102例,年龄21~38岁,体重56~91Kg。1·2麻醉方法术前常规留置导尿,常规侧卧位及消毒。蛛网膜下腔阻滞用7号腰穿针于L。-。椎间隙穿刺,注入0.75%布比卡因卫.5~1.sml加脑脊液0.sml,视孕妇身高、体重和全身情况酌情增减,注药速度:0.3~0.sml/s。硬膜外麻醉常规于L。-s椎间隙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注入sml0.5%布比卡因smin后无腰麻现…  相似文献   

7.
武志熬  徐颖 《海南医学》2003,14(10):90-90
硬膜外麻醉引起硬膜外腔出血临床并不少见,在穿刺或置管过程中由导管内流出鲜血者临床并不多见,一年来我院麻醉科在穿刺置管过程中出现50例硬膜外腔出血现象,现将我们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50例硬膜外出血者为产科剖宫产手术,年龄23到35岁,其中29例为急  相似文献   

8.
<正> 本文总结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双重小剂量复合麻醉用于剖腹产术120例。认为蛛网膜下腔小剂量局麻药能阻滞手术区域的躯体感觉,硬膜外腔小剂量局麻药能使麻醉平面缓慢上升达上胸段以消除内脏感觉。两种方法联合使用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午龄22—26岁,平均25岁,初产妇112例,经产妇8例。均为足月任娠单胎择期子宫下段剖腹产。 1.2麻醉方法:产妇入室后开放静脉,输注平衡液500ml。随后右侧卧位在L(?)先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再在同一间隙用(?)腰穿针腰穿,注入0.5%重比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呼吸功能减弱,为了探讨其在硬膜外阻滞对手术中脉搏氧饱和度(SP02)的影响,本文分析硬股外阻滞作胆道手术30例老年人术中SP02变化,并与青壮年30例结果比较,报道于下.是临床资料1.1病例:6O例中,男对例·女27例.老年组与青壮年组各30例.老年组中合并肺气肿者对例.两组皆用硬膜外阻滞作胆道手术.1.2硬股外阻滞方法:麻醉前于苯巴比妥钠0.ig,阿托品0.sing.取TS-g间隙穿刺,头端量管,麻醉剂为0.15%地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阻滞平面控制在T‘_I。之间.1.3结果:观察两组注药前、注药后20加n、具导管吸氧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控制性硬膜外阻滞用于单侧肾,输尿管上段手术麻醉效果。方法:140例单肾、输尿管上段手术均选用T10-11椎间隙穿刺,成功后向头置管2~3cm.防止导管进入椎间孔,取患侧卧位,依次注入局麻药至平面完善后改为惠侧在上。结果:全组病人阻滞范围均偏重于患侧.肌松良好,呼吸循环稳定。结论:控制性硬膜外阻滞用于肾,输尿管上段手术减少了局麻药用量,减轻大量局麻药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笔者自1998年9月~2004年9月曾对我院520例硬膜外麻醉手术病人施行硬膜外腔布比卡因、地塞米松PCEA和术后硬膜外腔单次给予负荷量用于术后镇痛治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文520例术后应用硬膜外腔术后镇痛病人,其中镇痛泵给药5例,术毕前15min一次性经硬膜外导管推注负荷量给药者515例。本组资料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2~55岁。手术类型为剖宫产479例,子宫切除10例,卵巢囊肿14例,宫外孕12例,全部为硬膜外麻醉。穿刺L2~3椎间隙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头向置管注入(0·75%布比卡因10ml、2%利多卡因10ml混合液)5ml,5~10min待出现阻滞平面无腰麻征…  相似文献   

12.
硬膜下腔阻滞5例报道徐加刚,范天仁(潍坊市人民医院,261041)本文介绍4133例硬膜外麻醉中,遇到5例硬膜下腔阻滞意外.硬膜外腔穿刺、置管等确认硬膜外腔无误,但注入试验量局麻药后,都出现异于寻常的阻滞平面过广,同时血压、脉博、呼吸等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中麻醉相关死亡的原因。方法对2002—2011年间国内文献公开报道和成都地区孕产妇死亡评审病例中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或(和)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引起剖宫产死亡的6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例病例缺少年龄报道,其余病例年龄24-35岁。2例为瘢痕子宫。1例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4例硬膜外腔阻滞麻醉,1例硬膜外腔与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麻醉危象出现时间在给予麻醉药后3~55min。2例死亡病例未做尸检,其余4例硬膜外腔阻滞麻醉者均做尸检,其中3例发现硬膜有裂伤,脑脊液外渗;另1例为瘢痕子宫,尸检报告腰段脊髓切面均未见出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有羊水中细胞成分和微血栓,不排除羊水栓塞,未提及检查穿刺点附近硬膜有无破损。结论由于操作为盲式,硬膜外给药可能出现意料之外的硬膜下腔或蛛网膜下腔麻醉,并由此导致孕产妇死亡。因此,在麻醉过程中,务必操作仔细,避免损伤硬膜,必须给予试探剂量,同时密切观察孕产妇生命体征,特别是有瘢痕子宫者更应关注。  相似文献   

14.
陈国忠  孙淑清 《吉林医学》2000,21(5):307-307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CL BBB)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 [1 ] ,常与冠状动脉疾病有关 ,CL BBB病人麻醉和手术时可能引起血液动力学的明显变化 ,导致严重后果。本文报告 3例胸段硬膜外阻滞后 CL BBB恢复病人并初探作用机制 ,旨在提高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性。1 病历摘要  例 1:男患 ,75岁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伴胸闷、气短。既往因“心绞痛”住院治疗 3次。 ECG:CL BBB伴缺血性 ST、T改变。为增加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性 [2 ] ,于术前 4d进行高位硬膜外腔交感神经阻滞 (HTESB)治疗。侧卧位 T3~ 4间隙进行硬膜外腔穿刺 ,头向置入硬膜外导…  相似文献   

15.
孙波 《伤残医学杂志》2013,(11):125-126
目的:观察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在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拟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行下肢手术患者2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观察组患者取患肢在下侧卧位,头高脚低倾斜5°,于蛛网膜下腔注入配制好的局麻药后,患肢在下侧卧位躺10分钟,麻醉平面基本固定后再改手术体住。对照组患者注药后保持麻醉体位10分钟.直到麻醉平面固定后,改手术体位。记录2组患者双侧下肢运动阻滞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125例中患侧下肢完全阻滞112例、不全阻滞13例、无阻滞0例,健侧完全阻滞0例、不全阻滞26例、无阻滞109例;对照组125例中患侧下肢完全阻滞109例、不全阻滞16例、无阻滞0例,健侧完全阻滞98例、不全阻滞25例、无阻滞2例。麻醉后2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照组最低MBP为9.8±2.7kPa,观察组为11.9±2.4kPa。结论: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对于下肢手术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位硬膜外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在乳房整形手术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位硬膜外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在乳房手术中的效果观察。方法110例乳房整形手术患者均在高位硬膜外麻醉下手术,穿刺点均为T45或T5—6,配药以及给药方式分两组:Ⅰ组57例为高位硬膜外连续法组。Ⅱ组53例,Ⅱ为高位硬膜外单次组。结果Ⅰ组手术时间不受控制,Ⅱ组手术时间一般在50~90min,两组麻醉方式效果确切,都能很好的满足乳房整形手术的要求。结论高位硬膜外阻滞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乳房整形手术。但是高位硬膜外阻滞时由于肋间肌和膈肌不同程度麻痹,容易出现呼吸抑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停止,特别是单次法缺乏可控性,缺乏经验者尽量不用。  相似文献   

17.
1资料与方法 ①临床资料:择期行妇科手术患者44例,ASA Ⅰ~Ⅱ级,体重43~77 kg,年龄22~66岁.随机分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A组,22例)和硬膜外麻醉复合咪唑安定-芬太尼组(B组,22例),排除既往有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②麻醉方法: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A组取右侧卧位,行硬膜外腔穿刺,以阻力骤减法判断穿刺成功,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 cm,注入试验剂量利多卡因3~5 mL,5 min后阻滞平面出现,硬膜外腔追加利多卡因,使平面固定满意.B组硬膜外穿刺成功,手术开始前注入咪唑安定0.05 mg·kg-1,芬太尼1μ·kg-1,于注药后1、5、10和15 min观察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8.
鲍杰 《中国厂矿医学》2000,13(2):119-120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置管角度与单侧脊神经根阻滞的影响 ;方法 :5 0例下肢手术进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 ,随机分为头向置管 (A组 )和偏患侧 2 0~ 45°角头向置管 (B组 ) ,每组 2 5例 ;结果 :A组首次剂量注药 5分钟时有一例单侧阻滞 ,10分钟后全部发生双侧阻滞 ;B组 ,有 2例置管时有触电感 ,5分钟时有 7例单侧阻滞 ,10分钟后有 1例单侧阻滞 (P >0 .0 5 ,无显著差别 ) ,2 0分钟后导管拔出 1cm注入 7ml1 6 %利多卡因 ,5分钟后出现双侧阻滞 ;结论 :硬膜外腔的结构、局麻药在硬膜外腔的扩散、导管置入硬膜外腔后的走向等决定了置管角度对单侧脊神经根阻滞无显著影响 ,且偏侧置管增加了置入椎旁间隙 ,刺破血管 ,损伤脊神经根等并发症的发生机会 ,使阻滞不全或失败。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联合阻滞 (CSEA)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特点 ,临床应用逐渐广泛 ,本文在 84例中下腹部手术患者中观察并比较了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和连续硬膜外阻滞 (EA)麻醉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择期行中下腹部手术病人 84例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在下腹部手术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136例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均分成硬膜外麻醉组(对照组)和蛛网膜下腔一硬膜外麻醉组(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中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分别为(6.7±1.8)min、(12.3±3.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2.1±5.4)min、(22.7±7.8)min;治疗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8.5%,对照组优良率为8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SEA应用于下腹部手术,能明显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增强术中麻醉效果且麻醉药用量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