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院职业性锐器伤害监测和处理   总被引:77,自引:1,他引:77  
目的 探讨医院职业性锐器伤害的管理方法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 2 0 0 1年 6月 1日至 2 0 0 2年 5月 31日我院锐器伤害员工资料 2 4例 ,对受伤者的职业分布、锐器种类、锐器污染情况、伤后的处理措施、锐器伤害后追踪观察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受伤人员中受伤率最高者为护士 ,占 5 4 .2 % ;锐器的器具伤害率最高为注射器针头 ,占 6 6 .6 %。锐器明确污染的占 4 1.7% ,锐器伤害后初步和进一步处理达 10 0 % ,锐器伤害后追踪达 10 0 %。追踪结果 :我院锐器伤害的职工经处理后未发现感染的病例。结论 锐器伤害应以预防为主 ,加强管理 ,降低锐器伤害后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手术相关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手术相关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情况,为制定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监测报告系统,调查手术相关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结果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共收到197名相关工作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报告。其中,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暴露41人,锐器伤156人。医生发生职业暴露的比率最高,达78.05%;工龄较短(0--10年)者发生职业暴露的比率占70.73%;眼睛的血液或体液溅污暴露达92.68%,92.68%的暴露物是血液;导致伤害的锐器中,缝合针占58.33%;暴露源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液占60.91%。对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及时进行相关干预,经追踪随访,无人因暴露而发生感染。结论应加强针对性培训,提高使用防护眼镜的自觉性,在手术室安装紧急洗眼装置,正确使用、传递和处理锐器,暴露后进行主动干预以降低暴露后感染的危险,保护广大医务人员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院内医务人员医疗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锐器伤的措施。方法收集3年内锐器伤害员工120例资料,对受伤者的职业分布、受伤地点、锐器种类、锐器污染情况、伤后的处理措施、锐器伤害后追踪观察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受伤人员中受伤率最高为护士占57.50%,造成伤害的锐器种类主要为注射器针头占54.17%,锐器明确污染的占45%,锐器伤害后初步和进一步处理达100%,锐器伤害后追踪达100%。追踪结果显示,锐器伤害的员工经处理后未发现感染的病例。结论锐器伤害应采取预防措施,避免锐器伤的发生。损伤后及时而正确的处理是由预防损伤导致感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医护人员医疗锐器损伤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职业防护管理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监测医务人员医疗锐器损伤发生情况。结果2012年1-12月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共130人其中发生医疗锐器损伤121名、占93.08%,皮肤黏膜接触8人、占6.15%,离体残肢端刺伤1人、占0.77%;内外科病房和门诊输液厅是锐器伤主要发生场所;各种诊疗穿刺和注射、采血操作是常见的锐器伤环节;暴露源为乙型肝炎者占首位为33.06%;一级暴露7人、占5.79%,二级暴露114人、占94.21%。所有医疗锐器损伤的医务人员经追踪观察,无一人发生血源传播性疾病。结论医疗锐器伤是医疗操作中常见的职业暴露,遵守操作规程,重视自身的防护是降低职业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医务人员经血源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在经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为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保障医务人员健康提供参巧。方法对163例医务人员被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的锐器伤或被患者的血液、体液等直接喷溅污染了粘膜或破损皮肤的原因、方式以及发生地点、工作类别、职称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和追踪。结果共发生职业暴露163例次,暴露率10.2%。暴露原因锐器伤146例次,占总数的89.6%。暴露率以手术室最高(占71.7%),其次为急诊科(47.5%)。暴露人群以护士、初级以下职称暴露率最高,分别为26.4%、14.3%。不同科室、职业、职称发生职业暴露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发生职业暴露后,均进行紧急和进一步处理、追踪,无发现职业暴露感染个案。结论医护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感染危险性增加,锐器伤是造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传播性疾病感染的最高危因素,低年资护士是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发生最高危群体。医务人员尤其护士的防护意识仍较薄弱,不按规程操作是导致职业暴露的最危险因素。加强安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规范操作,纠正不良工作习惯和行为,减少针刺伤乃是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最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10名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对其职业、暴露过程、暴露物品、处理、追踪等进行分析。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护士52.73%、医生35.45%、工人6.36%;发生针刺伤62.73%,各种液体污染20.00%,玻璃伤4.55%,手术刀割伤2.73%,其他器械4.55%;暴露原因为治疗护理时占40.00%,手术及配合时占31.82%,处理器械用物时占18.18%;所有职业暴露者均作妥善处理,暂未发现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传播性疾病。结论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知识培训,增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职业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以探讨防范措施,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设计调查表,对20042013年在苏南某三级医院工作中被锐器伤和经黏膜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厦原因逐一登记填表,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期间共出现锐器伤和经黏膜的职业暴露319人,包括锐器伤311人和黏膜暴露8人。人员构成中工龄〈6年占绝大部分,共226人,占70.85%,以护士最多,共206人,占64.6%,其次是医师81人,占25.4%和其他人员32人占10%。发生锐器伤的原因主要是输液针头137例占42.95%,注射针刺伤104例占32.6%,主要发生在输液注射结束及整理使用后的器械时。所有职业暴露后人员均按医院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处理,追踪半年,发现一例感染案例。结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特别是,临床低年资的临床护士较常发生职业暴露。减少其职业暴露的关键在于加强医务人员岗前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增强职业暴露防范意识,暴露后厦时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可以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专科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损伤情况,探讨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方法 2008-2010年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填写针刺伤与锐器损伤报告表或血液、体液暴露接触报告表,并建立暴露后跟踪记录.结果 2008-2010年全院共发生职业暴露73人;暴露源主要为乙型肝炎、梅毒、HIV;锐器损伤58人,占79.45%;血液、体液暴露接触15人,占20.55%.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是减少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在工作中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概率较高,其中最主要的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1].而锐器伤作为一种因职业暴露而引起的职业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报道称锐器伤与职称和工作年限关系密切[2].我院2009年1月制定了锐器伤上报流程,要求发生锐器伤后必须上报,医院对发生锐器伤人员进行追踪监控,规定因锐器伤所产生的一切预防性治疗费用、后期跟踪监测费用全部由医院承担.因此,我院锐器伤上报率为100%.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发生锐器伤的工作人员298名,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医务人员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发生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状况,为及时处理职业暴露、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监测报告系统,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填写“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调查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结果 共收到60名医务人员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报告,发生职业暴露的职业以护士(含实习护士)最高44人,占73.3%,职业暴露人员年龄以20~35岁为主,占80.0%,手术科室报告职业暴露人数略高于非手术科室;锐器伤32人,血液、体液溅污28人;暴露后均及时进行局部处理,根据暴露者的暴露情况及自身对暴露源的病原体相应免疫状态,做出相应干预措施的有16人,经追踪随访6个月,均未发生血源传播性病原体感染.结论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增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规范医疗操作,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暴露后采取有效合理的干预措施降低被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