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及其干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出现抑郁症状。妊娠和分娩为孕产妇生理过程,但也会出现心理和情绪变化。文献报道,焦虑和抑郁是孕产妇在妊娠期及产后常见的症状和寻求心理咨询的主要原因,产褥期妇女发病率为13%,产后3个月内是产后抑郁发作的高峰期,产后抑郁症对产妇有不良影响,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因此了解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探讨减轻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的有效措施,对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产后是妇女一生中发生精神障碍的高危时期,目前产后抑郁也逐渐成为临床妇产科常见的疾病,产后抑郁症是由Pitt(1968)首次提出,其发病率国外报道为3.5%~33%,国内为3.8%~16.7%,许多研究资料显示,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俊平  韩莉君 《护理研究》2007,21(5):1363-1364
产后抑郁症通常是产妇在产后6周内发生的心理疾患,主要表现为悲观、抑郁、沮丧,甚至有自杀倾向,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影响婴幼儿的发育及家庭稳定。文献报道,国外发病率为3.5%~33.0%,国内为3.85%~18.48%。产后抑郁可造成对母亲内分泌激素的影响,影响子宫复旧,同时也影响婴幼儿的发育及家庭稳定。2003年2月-2006年3月对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16例进行调查分析,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心身医学的发展,产后抑郁症已成为国内外产妇心理诊疗和护理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外研究认为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5%-33.0%,国内报道为10%-17%,均高于普通人群的发病率(3%-5%)。产后抑郁症持续时间的长短和所造成的危害取决于是否得到及时的干预护理和治疗。然而国内在产后抑郁干预和治疗多集中于那些被诊断为产后抑郁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家庭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病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区区域内常住或暂住第一胎顺产的产妇1525人,按住院的先后顺序排号单数为观察组763人,双数为对照组762人。观察组按设计的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干预,对照组按常规的产后家庭访视进行,分别在产后第42天及第6个月用产后抑郁评分表(EPDS)进行测评,EPDS总分〈12分为阴性,≥13分为阳性,即诊断为产后抑郁症。比较2组产妇的产后抑郁情况。结果产后42d抑郁症的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36%和10.5%,产后6个月抑郁症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15%和12.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有效地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发病于产后的4个星期内。发病率在3.5%~33%之间,80年代以后在国际上受到普遍重视,90年代初国内开始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北京市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分析影响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预警干预信号,进一步给予心理护理,保障初产妇的心理安全。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产后抑郁症筛查量表(PDSS),对2012年3-4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妇产专科医院产后第3天,符合入选条件并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的300例产妇进行调查。结果研究发现发生产后抑郁的初产妇43例,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14.3%。年龄20-25,26-30,31-40岁及40岁以上初产妇抑郁发生率分别为50.00%,14.97%,12.00%,0.00%,不同年龄初产妇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36,P〈0.05);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初产妇抑郁发生率分别为0.00%,9.09%,10.53%,17.68%,不同文化程度初产妇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44,P〈0.01);是否为北京常住、是否母乳喂养初产妇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产后抑郁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母乳喂养是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产后抑郁症在初产妇中易发,且产后抑郁症好发因素为:低年龄、高学历、母乳喂养不好、非本市常住人口。提示妇产科护理人员重视此类初产妇,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以保障初产妇的心理安全。  相似文献   

8.
对我院2006年1月~2006年12月分娩的产妇120例,于分娩1~12个月采用艾迪抑郁筛查量表[EPS]和产前采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自评量表[HAD]进行回顾调查。结果发现;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1.7%;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孕前有情绪异常史,产时采用手术,产后周围的关心和帮助不够,夫妻关系不融洽.新生儿患病,难产及产后宫缩疼痛,尿滁留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后抑郁症是指发生于产褥期的抑郁,是一种危害孕产妇身心健康的情感性疾病。国外报道发病率为10%-20%,国内用相同的依断方法研究,其发病率为5.36%-11.09%,但近几年国内研究报道为3.42%-38.7%¨0,有上升迹象。我们进行了产后抑郁症相关病因探讨及干预措施的研究,以期医护及卫生保健人员及早筛查孕期高危人群,采取全面预防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现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产后抑郁症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及病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方法2006年8月~2007年8月对本院782例产妇采用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HAD)、自行设计的产后相关因素调查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5.7%;产前存在焦虑、抑郁产妇较无焦虑、抑郁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高;有产科并发症产妇较无产科并发症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高;家庭不和睦产妇较家庭和睦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高;分娩方式与新生儿性别对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无关。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产妇产时心理状态、产科并发症、家庭关系有关:加强产前保健,开展陪伴分娩,做好产后访视工作以及良好的家庭照顾,可改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负性心理,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促进产妇心理、生理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产后第1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分值的预测效度及产后早期抑郁的危险因素,为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的早期识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PD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生活事件量表(LES)及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在产后1周内对180例初产妇进行测评,并于产后第4周、第8周采用EPDS再次对其进行测评,159例产妇完成了全部问卷,分析第1周EPDS分值的预测效果及产后早期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产后第1周EPDS分值预测产后第4周产后抑郁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3%和93.7%;第8周分别为84.4%和85.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1和0.878;第1周EPDS分值和第4周分值、第8周分值显著相关。产后第1周EPDS分值〉9分的产妇在第4周、第8周发生产后抑郁的相对危险度将分别增加34.02倍和3.58倍。脆弱的个性特点、客观支持不足、近期经历过负性生活事件、不了解抑郁知识、夫妻感情不融洽、孕期焦虑等是产后早期抑郁的危险因素,其中不了解抑郁知识,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最大。结论在产后第1周可将EPDS作为常规筛查工具,对EPDS分值〉9分的产妇应同时进行产后抑郁危险因素的综合评估,EPDS分值〉9分且具备一项或一项以上危险因素的产妇,可视为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  相似文献   

12.
产后抑郁症是产后六周内第一次发病,以悲观、抑郁、沮丧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其病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有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产后抑郁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到婴儿、家庭、婚姻、社会,处理不当容易复发。因此,做好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很重要,做好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也很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产科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科抑郁症包括产前抑郁、产后抑郁。产科抑郁症可严重影响孕产妇的身心健康及家庭和睦。产后抑郁症可造成母婴连接障碍,这种情感障碍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研究表明,母婴连接不良时母亲可能拒绝照管婴儿,令婴儿发生损伤,并妨碍婴儿的正常发育生长。据报道,儿童多动症即与婴儿时期的母婴连接不良有关。各国报道产科抑郁症的发病率从8%~51%不等,在妊娠的早、中、晚期其发病率分别为7.4%、12.8%和12%,  相似文献   

14.
护理工作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的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既往无精神疾病,在产后2周内发病,表现为兴趣减退或丧失、悲观、无助感、精神疲惫、失眠、自我评价降低,个别重症者甚至会伤害婴儿或自己,在4~6周内逐渐加重,25%~50%的患者可持续出现至产后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据资料报道,国外产后抑郁发病率为3.5%~33.0%,国内为3.8%~16.7%,近年来发病率呈增高趋势[1].  相似文献   

15.
产后抑郁障碍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本症较为常见,其发病率约为13.0%,未被发现者高达50.0%。产后抑郁障碍通常在产后2周内发病,积极治疗预后良好,少数有残留症状。本文就产后抑郁障碍的发病原因及心理干预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产后抑郁症患者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瑛  付政  刘津予  何新红 《临床医学》2003,23(12):58-59
目的 :分析产前及产后 8周以内孕产妇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变化 ,以推测雌、孕激素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分别评定 3 0 0例孕、产妇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 ,并用放射免疫法由专人在相同条件测定妊娠 2 8~ 3 2周、产后 1周、4周及 8周晨肘静脉血清雌二醇、孕酮含量。结果 :所有入组的 3 0 0例孕妇 ,产前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 12 %,产后焦虑情绪发生率分别为 14 %(产后 1周 ,41例 ) ,11.3 3 %(产后 4周 ,3 4例 ) ,9.67%(产后 8周 ,2 9例 )。产后抑郁情绪发生率分别为 8%(产后 1周 ,2 4例 ) ,9.6%(产后 4周 ,2 9例 ) ,11.67%(产后 8周 ,3 5例 )。结论 :本研究初步证实了雌、孕激素水平变化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产后低雌激素、高孕酮可能是产后抑郁症发病原因之一 ,监测孕产妇产前及产后雌二醇、孕酮水平 ,对临床预测及诊断 ,治疗产后抑郁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全方位整体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产前检查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86例,以全方位整体护理为主,辅以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导乐陪伴分娩等孕期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于产妇产后6w末,采用产后抑郁量表评定两组的抑郁状况。结果产妇产后6w末,研究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3.49%,对照组为18.75%,研究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496,P〈0.01)。结论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治疗初产妇产后抑郁的作用以及影响初产妇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0年6月我院住院的正常足月自然分娩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等系统的护理干预.采用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观察两组孕妇产后2 wEPDS评分和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抑郁的发病率远远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产后2w抑郁症3例,发生率为6%;对照组发生产后抑郁症8例,发生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初产妇孕产期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产妇的抑郁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朱春香 《上海护理》2014,14(2):70-74
<正>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一种精神和行为失调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产后抑郁症涵括了产后心绪不良、产后抑郁症以及超出产后心绪不良界限又未达到产后抑郁症诊断标准的产后抑郁状态[2]。于产后6周内起病,通常持续3~6个月,但也可持续1~2年。近年来,国内外对产后抑郁症的研究比较重视,尤其对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的研究更为深入,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围生期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生期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有效性。方法抽取100例产前抑郁状态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干预组产前抑郁孕妇在常规产前教育和分娩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前检查,产前教育和产褥期护理,观察2组孕妇产后42天EPDS抑郁评分和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结果心理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孕28周基础EPD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产后6周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干预组心理护理干预前后(孕28周与产后6周)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60〈0.01)。产后6周干预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5.2%(19/54),而对照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63.0%(29/46),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产前抑郁患者进行围生期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其抑郁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