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钙、尿激酶联合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40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巴彦淖尔市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通过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40联合治疗18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结果:多数患者经过抗凝、溶栓治疗3~4d开始出现下肢肿胀消退,疼痛减轻。1周左右肿胀、疼痛基本消失。治疗结果:有效135例占70%;显效45例占30%;无效为零。患者随访3~1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及时给予抗凝、溶栓联合祛聚、活血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灯盏花和低分子量肝素联合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效果。方法将10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患者用灯盏花加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对照组以复方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以血液流变学结果及临床表现变化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临床表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无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灯盏花和低分子量肝素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对27例各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均作患肢深静脉造影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尿激酶溶栓和低分子抗凝治疗14天。结果:本组女性17例(62.9%),血栓发生胆囊切除术后7例(25.9%),盆腔手术13例(48.1%),下肢和血管手术6例(22.2%),食管手术1例(3.7%)。深静脉造影全肢型19例(70.4%),其他类型8例(29.6%)。左下肢17例(62.9%),右下肢10例(37.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深静脉造影检查符合率80%,26例治愈(96.3%)。结论:女性胆囊切除术和腹盆部手术是下肢DVT的高危因素;DVT多发生术后2WK内,左下肢全肢型居多,深静脉造影可确诊,溶栓和抗凝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
赵茂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4):542-543
目的:探讨阿坝(海拔2700~3800m)地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治方法。方法:采用低分子肝素、华法令、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结合选择性溶栓治疗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30例患者均于治疗后3~5天,下肢肿胀、疼痛明显减轻:1个月后复查彩超,部分再通;2个月后复查彩超全部再通。无严重肺梗死和下肢坏死。结论:下肢DVT形成患者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采用溶栓、抗凝、祛聚综合治疗,以更好地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因素、诊断、治疗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15例患者均治愈,其中1例出血,1例反复。无肺栓塞及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结论对存在高危因素患者注重预防,低分子肝素、尿激酶和改善循环的中成药对DVT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02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大(小)腿患与健肢髂骨中点上、下周径差。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2.9%,2例未通;治疗后26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有效者大(小)腿患及健肢髂骨中点上、下周径差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溶栓药物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用价值.方法 对14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应用尿激酶,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溶栓降纤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78例,好转60例,无效6例.结论 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肯定,可以作为临床溶栓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低分子肝素对DVT的治疗效果.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 2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疗效.结果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治愈8例,占25.00%,显效14例,占4 3.7 5%,有效8例,占25.00%,无效2例,占6.2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安全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11月收治的8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尿激酶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大剂量尿激酶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实施大剂量尿激酶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2009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疏血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治疗组治愈及好转30例,无效6例;对照组治愈及好转22例,无效14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疗效,能促进患者恢复,对患者预后有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加尿激酶治疗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1例应用血塞通注射液加尿激酶治疗,对照组21例单用尿激酶治疗,并检测血液流变性、进行患肢静脉系统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治疗组疗效及再通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加尿激酶对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明显疗效,并能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且安全可靠,是治疗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方法 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彩超确诊后均以尿激酶20~60万U/d加入50 ml生理盐水静脉泵入Q12 h,5 h/次,由患肢足部静脉泵入.低分子肝素钙腹部皮下注射Q12 h,根据患者体重决定剂量,生理盐水250 ml+血塞通400 mg静脉滴注,口服华法林及肠溶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通过系统化整体护理及精心观察和护理.结果 治愈患者29例,好转27例,其他7例经精心治疗护理后好转出院.结论 患者经确诊后,应及时给抗凝及溶栓治疗,护士要细心的观察及护理,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臣富  张文龙 《天津医药》2011,39(3):268-270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月因下肢骨折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73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3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2 例,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1 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血栓通治疗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1例确认为LEDVT的患者给予尿激酶20万U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应用输液泵经患肢足背静脉注射,于半小时内滴完,每天一次,连续5~7d。同时应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0.5溶于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4100U皮下注射,1次/12h,连续5d。第3天加用华法林钠片2.5mg,每日一次,并根据PT调整药量。结果本组51例,痊愈8例(16%),有效34例(67%),无效9例(17%),总有效率为82%。治疗前后HCT、Fg都有所降低,自身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延迟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血栓通治疗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杨斌  金辉  孙嘉智 《医药导报》2000,19(1):49-50
目的 :应用溶栓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观察其疗效。方法 :采用国产尿激酶和 /或东菱精纯克栓酶静脉滴注溶栓 ,配合复方丹参液 ,三七丹参片 ,阿司匹林等抗凝 ,巩固疗效。结果 :治愈 5例 ,显效 9例 ,进步 1例。结论 :应用上述方法 ,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止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溶栓疗法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的14例患者穿刺患肢足背浅静脉,用输液泵持续交替滴注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脉络宁注射液、口服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结果:痊愈10例,显效4例(经第2个疗程治疗后痊愈显效各2例)。结论:溶栓疗法治疗血栓效果确切,对错过手术最佳时期尤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分娩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临床表现、诊疗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分娩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的方法。结果 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是妊娠期凝血、纤溶系统的生理改变使血黏度增高,血液呈高凝状态。治疗采用肝素、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复合丹参等,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对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症高危因素的围妊娠期患者,应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丽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8):1174-1175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预防,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63例下肢骨折患者密切观察、积极预防,并对17例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术后早期密切观察和预防可及时发现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采取积极的预防和适宜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防治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5例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末梢静脉注射治疗。结果35例中33例于治疗后下肢症状减轻;无手术部位出血及其他出血,无严重肺栓塞和下肢坏死。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检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996年5月-2000年9月我院共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43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和尿激酶溶栓,结合抗、祛聚治疗。结果:所有病例经治疗3-10天,患肢肿胀消失或明显减轻,其中早期1例死亡,1例先后三次复发,余随访半年-4年,均无复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尿激酶溶栓治疗,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