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压水平与老年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痴呆已成为世纪性灾难,据统计,在我国≥65岁人群中,发病率达5%,其中血管性痴呆2倍于阿尔茨海默病。高血压为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Framingham研究发现对象入选时的血压高低与随访结束时的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其他很多研究也显示血压与痴呆之间有明确量效关系。高血压可以通过促脑血管硬化,减少脑血供而引起或加重痴呆;更能通过引起卒中而造成血管性痴呆。循证医学中,SYST—EUR证实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病人降压治疗2年,可明显减少卒中的发生,并使痴呆减少559/6。PROGRESSS则证明对已有卒中的病人降压治疗可减少再发脑中风,并使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减少199/6~459/6。但有人认为SBP下降过低可使认知功能恶化,因此降压应适度。  相似文献   

2.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6,14(3):236-236
目前已经肯定高血压能引起血管疾患,降压能预防血管事件,但降压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则有争论.以往流行病学研究认为:中年血压高,到晚年脑白质损害较严重,认知功能下降,但老年时血压低,认知功能反而不好.降压治疗对认知功能的研究也有相反的结果.最近Boxtel MPJ等对一组人群,长期多次用ABPM测定血压,用MRI测定脑白质病变,用定量、敏感的神经精神检测指标判定血管性痴呆主要的标志,即:行为障碍.结果发现:SBP高、脉压高确与白质病变有关,但白质病变与认知功能无明确关系.昼夜血压变化与脑结构损害与认知功能障碍无关.夜间血压下降或不下降(杓型与非杓型)与小血管病变也没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3.
急性卒中病人入院时血压的预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卒中病人入院时常有高血压,因高血压是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且严重高血压是一种潜在的生命威胁,急性降压治疗似乎是符合逻辑的。另一方面,卒中可因自发性或药物性低血压而引起,曾有报道急性降血压治疗对急性卒中病人是有害的,由此提示急性卒中降压要谨慎。一些急性脑缺血患者降压治疗能降低缺血区脑血流量而有害。急性卒中病人的血压可自然下降,不必治疗。  相似文献   

4.
老年痴呆可分两种:血管性痴呆和阿森海默氏病,两者发生率相近,常常无法明确界定。血管性痴呆与高血压关系密切,血压越高发生脑动脉硬化,脑梗塞的机会越多。阿森海默氏病与血压关系不清楚,过去有人认为与低血压有关。最近两个报告认为这些阿氏病老年患病在发病前的血压往往较无病老年人的血压高;还有一个报告研究了70岁时的认知功能与50岁时血压的关系,证明50岁时血压越低,70岁受检时认知功能越好。最完整报告是1997年发表的欧洲收缩压研究,证明老年人降压治疗用钙拮抗剂对心脑血管病残率、病死率都有良好效果,其效果与β阻滞剂、利尿剂的效…  相似文献   

5.
慢性脑缺血被认为是多种疾病如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Alzheimer病(AD)和Binswanger病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的病理学过程。高血脂引起的脑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引起的脑小动脉硬化、高血糖引起的脑微循环障碍等都可造成慢性脑供血不足。慢性脑缺血的发生、发展使脑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引起认知功能下降从而导致痴呆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老年痴呆,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以及人格改变等症状。老年痴呆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认为是一种多病因的疾病。高血压是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对预防痴呆的进一步加重极为重要^[1]。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人痴呆的重要原因之一^[2]。本文通过对高血压合并VD患者动态血压的分析,总结出此类患者血压特点,为选择降压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疾病与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脑血管疾病引起脑的缺血性或出血性损害,可以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是中老年期常见病和世界上第2位死因,也是获得性认知障碍的第2常见病因,仅次于神经变性病所致的痴呆。早年把考虑与年龄一动脉硬化性痴呆称为脑功能不全;1974年Hachinski提出多梗死性痴呆;1993年Roman等国际工作组提出一套用于血管性痴呆研究的诊断标准;由于近年研究进展,发现脑血管病变可引起痴呆,但也可产生非痴呆情况,尤其是后者直接关系二级预防。所以,2003年国际上基本达成共识,即以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通称脑血管病变相关的认知障碍情况。一般估计,65岁以上人群中,痴呆患病率7%,80岁以上可达30%-40%,其中血管性痴呆占20%-30%。住院资料统计显示,约1/3卒中患者可能发生痴呆。有关资料表明,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患病率,在30年内将成倍增长,因此是老年人健康、疾病和社会照料服务必需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卒中和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危险因素。至今很少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无症状脑损害的程度与认知机能障碍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血压与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主要原因是脑灌注下降,有效控制血压尤其是收缩压可减少痴呆的发生、但也有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文章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以寻求干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各种原因所致的痴呆患者人数逐年增加,而血管性痴呆作为继阿尔茨海默病的第2常见痴呆类型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血管性痴呆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占10%~15%,其患病率每增长5.3岁即增加1倍,是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最严重的形式[1]。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亚型,约50%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因小血管病所致[2],是其首要病因,多项研究表明脑小血管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研究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以遇事善忘、不能定向、理解错误、计算力差、情绪失控等认知、记忆、言语、情感、性格的精神减退或消失为特征[1].据WHO 统计,欧美的痴呆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 为多,占全部痴呆的50%,VD占20%,其他原因导致的痴呆占30%.而VD在亚洲国家占老年期痴呆的68.5%,居首位,在我国占老年期痴呆的发病首位[2].据不完全数字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脑血管病人,至少有20%合并存在认知障碍.随着脑血管病患病率的日益增高,血管性痴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如何治疗及改善脑血管痴呆病人的临床症状,已经成为很多医生研究的问题,现将近些年来各医家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老年高血压病人治疗对减少痴呆到底有没有效果还有争论,虽然临床研究认为治疗没有什么害处,或有些好处,但是长期降压治疗对认知功能的效果,资料不多(Stroke,2006,37:S1165-1170)。该研究痴呆及认知功能下降与降压治疗时间长短的关系。方法:该文资料取自1965年以来随访的夏威夷日本裔美国人老年研究,从1991年起就对高血压病但无痴呆的人开始随访,以后分别于1994、1997年,又随访2次。按降压治疗时间长短分为:从未治疗(NTH)、治疗时间〈5、5~12、〉12年。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杂志》2007,15(12):969-971
血管性痴呆与阿森海默氏病有许多共同的发病机制。阿森海默氏病发病初期就有脑血管功能与结构性改变,血管性痴呆时,也有β淀粉样物质沉着于脑神经元。中年高血压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老年性痴呆(包括血管性与阿森海默氏病)的发病率都增加。老年时发生的高血压与痴呆、认知功能关系并不明确,但一般认为血压不宜降得太低。老年人过低血压影响脑组织灌注,反而增加痴呆的发病率。老年人高血压治疗要勤随访、勤观察。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病是我国首位死亡原因。我国脑卒中年死亡人数200多万,在导致脑卒中发生的可控因素中,高血压和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位居前列,二者在导致脑卒中的发生上具有协同作用,而缺血性脑卒中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重要病因。我国学者将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高血压定义为"H型高血压"。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约有75%为H型高血压。血管性痴呆是指由各类脑血管病所致的痴呆综合征,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第二常见的痴呆。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进而导致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且待患者达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时,常已错过重要的早期干预治疗阶段,故在认知功能明显损害之前就发现并进行干预是非常重要的。现对H型高血压和血管性痴呆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性危险因素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脑部结构,与认知功能下降和痴呆密切相关。弗明翰研究中应用基于年龄和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评分来预测未来10年卒中发生风险,同时发现增高的评分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6.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卒中已成为中国成年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卒中危险因素,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超过60%的患者血压增高.缺血性卒中早期血压增高常与功能转归不良独立相关,因此早期血压管理对于改善转归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对卒中早期启动降压治疗的最佳时机、理想血压水平和优化降压策略尚无统一认识.这些问题的阐明有待于缺血性卒中早期动脉血压水平与脑灌注关系的揭示,这将为卒中早期血压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脂等)、明显(如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如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等)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综合征[1,2].目前较为统一的意见是VCI包括3个内容[3~6]: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VCIN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 )、AD伴血管病变(即混合性痴呆,mixed AD/VD).与血管性痴呆相比,其内涵有了扩展,认知障碍不强调记忆力损害,只要有某些认知领域的功能下降,即使没有记忆力减退,仍然可定性为认知障碍;同时,"血管性"不特指脑出血或梗死,还包括各种可能影响脑功能的心脑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8.
来自Medscap医学新闻报道:高龄老年高血压(HYVET)研究中,亚组研究“认知功能评价(HYVET-COG)”的结果显示,降压治疗可降低≥80岁高龄老人的痴呆危险(Lancet Neurology,2008年7月8日,网络版发表)。将HYVET-COG与其他安慰剂对照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显示降压治疗可使这类病人发生痴呆的相对危险下降13%。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Dr.RuthPeters声称:  相似文献   

19.
<正>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研究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特别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超过20%,年龄>65岁的老年人群患病率已超过50%[1]。积极有效的降压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风险。目前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均以平均血压水平作为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近年的研究中,血压的变异性对预后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可控的危险因素,在高血压的治疗中,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卒中时的降压问题是个临床上很棘手的问题,应当视卒中的性质、血压升高的程度等具体情况而决定是否降压和降压的速度和幅度.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压极度升高时,即当SBP≥200mm Hg,和/或DBP≥120 mm Hg,和/或MAP≥125 mm Hg时(MAP=SBP+2DBP/3),为了防止脑持续出血或再出血,应该采取紧急降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