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丽民 《河北医药》2009,31(19):2612-2613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可由多种内科合并症或妊娠并发症引起,一旦发生出血对孕妇和胎儿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妊娠结局,因此正确认识血小板减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加强围生期处理,是获得良好妊娠结局的关键。我们回顾性分析了9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布亚 《临床医药实践》2008,(13):392-394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并不少见,该病主要通过排除其它原因做出诊断。ITP孕妇治疗的重点是预防由于重度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并发症,首选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其次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孕期尽量避免行脾切除术,输血小板只能作为临时性应急措施。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25%,出血者<10%,颅内出血<1%。目前尚无十分理想的方法预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ITP产妇的分娩方式尚有争议:①ITP不能作为剖宫产的手术指征;②可以根据胎儿头皮血血小板计数决定分娩方式。ITP不是母乳喂养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3.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epurpura,ITP)是一种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其病因复杂,有些病情较急.如不及时正确的诊断及处理,会导致产后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对母婴产生很大的危害。其病死率可达7%~11%,因此越来越受到产科医生的重视。本文将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ITP12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妊娠合并ITP12例患者在围产期对母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4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或输注血小板等治疗,分娩方式视血小板多少及有无产科指征而定。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应视不同病因、血小板减少的轻重及产科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生期处理原则.方法 总结1996~2006年本院12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有:①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③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原则:①针对病因治疗;②用药时尽可能减少对胎儿的不利影响;③GT组一般不需特殊处理;④血小板<50×109/L,有明显出血倾向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⑤血小板<20×109/L,或血小板在(20~50)×109/L之间,伴有明显出血倾向且在分娩及紧急手术前,建议输注血小板;⑥分娩方式视血小板多少及有无产科手术指征而决定.结论 治疗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应视不同病因及病情轻重的程度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重度血小板减 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的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50例妊娠合并ITP患者、50例GT患者、50例正常妊娠女性、50例非妊娠期育龄女性ITP患者及50例正常育龄女性的外周血,检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并分离血清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  相似文献   

7.
刘莹莹 《淮海医药》2012,(4):336-33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原因及临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其中生理性26例,占65.0%;妊高征7例,占17.5%;妊娠合并ITP 5例,占12.5%;其他2例,占5%。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中,剖宫产27例,阴道分娩13例。产后出血4例。结论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应依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治疗方法,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血小板制剂等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8.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也称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人群发生率为0.01%,女性多见。而妊娠合并ITP的发病率为3.4‰[1],如果诊断不及时,处理不当,会导致产后大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本研究对45例妊娠合并IT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病例特点,以为临床处理包括选择分娩方式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2月至2010年10月收治入院的30例妊娠合并ITP的患者临床资料。治疗以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为主,对血小板计数<50×109/L者于分娩前后短期使用血小板制剂。结果 30例中阴道分娩18例,剖宫产12例。发生产后出血5例,晚期产后出血1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0·00%。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血小板减少2例,约占6·7%。结论对于妊娠合并ITP的孕妇应加强孕期监护及治疗。如无产科指征时以阴道分娩为宜。对血小板<50×109/L或有其他产科并发症者可在输血小板且血源充足的情况下剖宫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的病因及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间8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主要包括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方法: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血小板计数<50×109/L者于分娩前后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82例中阴道分娩54例,剖宫产28例,发生产后出血10例(12.2%),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PAT为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类型,产时对母儿无明显危害,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严重PT的有效手段,分娩方式应由产科指征决定。  相似文献   

11.
<正>妊娠时育龄妇女的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及免疫方面的变化[1]。妊娠期合并血小板减少常伴有两系或全血细胞减少,往往使疾病临床过程趋于复杂,母亲可能出现感染、贫血、出血,重者可能致死,且胎儿生命也受到威胁[2]。我们通过对我们院血液科近四年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近年来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一般临床特点,就诊原因,治疗及妊娠结局。1病例与方法1.1病例: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的病因及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间82 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主要包括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方法: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血小板计数<50×109/L者于分娩前后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82 例中阴道分娩54 例,剖宫产28 例,发生产后出血10 例(12.2%),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PAT为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类型,产时对母儿无明显危害,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严重PT的有效手段,分娩方式应由产科指征决定.  相似文献   

13.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0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分析1995年至2005年间10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结果106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40例(37·74%),子痫前期25例(23·5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3例(12·26%)。血小板减少出现最早孕周为20+3周,<28周出现25例(23·58%),>28周出现81例(76·42%)。阴道分娩25例,剖宫产81例。产后出血13例(12·26%)。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有多种病因,以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最多见,对血小板<5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预防产时或产后出血。PAT一般不作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14.
张催兰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234-23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病因及治疗、预后等。方法:对2001年1月~2010年10月本院妇产科收治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3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因以PAT为主,占38.7%(12/31),然后依次为ITP25.8%(8/31),HDCP16.1%(5/31),ICP、SLE和原因不明各占6.5%(2/31);发生于孕28周前7例(22.6%),孕28周后24例(77.4%)。经阴道分娩者22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9.1%(2/22);剖宫产9例中,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1.1%(1/9),无围生儿死亡。产后共28例患者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水平,另3例ITP合并妊娠者产后血小板逐渐增高之后又随即下降。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多发于妊娠晚期,以PAT最为多见,对于血小板计数〈50×109/L患者在给予皮质激素的同时加免疫球蛋白,必要时输注血小板或血浆,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与分娩方式。方法:对21例晚期妊娠合并IT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血小板等综合治疗。剖宫产14例,占66.67%,阴道分娩7例,占33.33%。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是剖宫产占21.43%,阴道分娩占28.57%。结论:晚期妊娠合并ITP分娩前后的综合治疗,放宽剖宫产指征是保证母婴安全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新元 《河北医药》2008,30(5):665-666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是围生期一种常见病,发生率占妊娠总数的3.7%[1]。主要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其次为妊娠高血压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妊娠合并肝病。加强对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监护并给予合理的治疗是减少产后出血及取得良好妊娠结局的关键。现对106例妊娠  相似文献   

17.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保稳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370-1371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合并妊娠的围生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6年间37例ITP合并妊娠的临床处理经验。结果:37例ITP孕妇中阴道分娩16例,剖宫产21例。与ITP有关的围生期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1%和2.7%。无孕产妇死亡。3例新生儿出现血小板减低,发生率为8.1%。无颅内出血发生。结论:ITP合并妊娠时,如无产科合并症,产妇以阴道分娩为宜;血小板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也可在血源充足时行选择性剖宫产;不主张使用干预性措施预防新生儿被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2008年5月间就诊的89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最常见为妊娠生理性血小板减少。89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孕妇中52例,占58.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引起8例(8.98%),合并肝脏疾病10例(11.23%),重度妊高征引起19例(21.4%)。结论引起妊娠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应注意观察及给予相应治疗.产前适当提高血小板水平,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以出血、贫血为特点,对母儿危害极大。本文收集了我院诊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孕妇40例,回顾性地分析了其诊治经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我科1993年1月~2002年12月10年间入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孕妇40例,所有病例均经血液科会诊除外由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及胶原病等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其中20例进行了骨穿和血小板抗体检测,确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者14例,4例原核细胞增生不良,2例骨髓像未见异常。其余20例未做骨髓及血小板…  相似文献   

20.
杨志海  张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287-128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eytopenic purpura,ITP)的围生期治疗效果及母婴结局。方法:对46例晚期妊娠合并IT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血小板水平分为A组(PLT50~100×109/L)和B组(PLT<50×109/L),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分娩情况及围生儿结局。结果:B组的症状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A组,但两组产后出血及围生儿的结局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重视晚期妊娠合并ITP分娩前的综合治疗,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是保证重症ITP母婴安全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