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牛骨形成蛋白在骨不连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牛骨形成蛋白(bovineBoneMorphogeneticProtein简称b-BMP)成功的治愈13例骨不连病人。经过13个月~29个月随访观察,效果较好。本组病人术前平均已做过1.5次手术。13例病人中,有12例被1次治愈。1例病人再次行内固定加用牛骨形成蛋白的植入也被治愈。骨形成蛋白的应用方式,采用同锻石膏复合后植入骨不连处。平均每个病人植入100mgBMP,13例病人平均治愈时间为4.7个月。术后没有任何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骨形态形成蛋白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骨折愈合过程包括骨祖细胞的趋化、增殖、分化、并合成细胞外基质。它以对细胞、血管、以及骨基质的损伤开始 ,最终达到彻底的重新塑形而没有瘢痕形成 ,是细胞和基质的一个连续变化过程。骨折愈合的组织学特征已很明确 ,但在生化和调控方面仍不甚明确。近来用免疫组化、RT -PCR、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BMP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 ,以及BMP在骨诱导及骨折愈合方面的作用 ,表明BMP是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关键物质 ,本文主要就骨折愈合过程中BMP的表达作一综述。1 骨折愈合中骨形态形成蛋白的表达1.1 正常骨折愈合正常骨折愈合分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牛骨胶原/牛骨形成蛋白复合物经皮骨折端注射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效果。方法:在C臂机透视下准确定位骨折端,制造新鲜创伤后,依据骨折部位不同经皮局部注入5-10mL骨胶原/骨形成蛋白液,摄片复查至骨折愈合,结果:8例在2-3个月获得临床骨折愈合,无并发症发生,1例治疗失败,结论:骨折延迟愈合可以应用牛骨胶原/BMP液局部注射治疗,方法简单,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NNB/BMP复合物在胫骨骨折不愈合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验证天然型无机骨(NNB)与骨形态形成蛋白(BMP)复合物取代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胫骨陈旧性骨折及骨折不愈合为研究对象,本次手术到受伤时间平均8.5个月(4 ̄24个月),平均年龄3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50例,依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甲、乙二组,分别在骨折区域植入自体松质骨与NNB/BMP,观察术后全身及切口局部反应及连续X线片表现。随访平均19个月(13 ̄36个月)。按Johner  相似文献   

5.
骨形态形成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是由Urist在1965年对脱钙骨基质的成骨研究中发现的一种小分子量可溶性透膜糖蛋白,属于轻型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研究证实,BMP对骨骼发育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在不同种属动物体内都有骨诱导活性,重组的BMP亦可在原位和异位诱导骨、软骨、肌腱和韧带的形成等。BMP的生物活性已得到各研究领域的关注,本文着重BMP在脊柱外科的应用作一综述。1BMP与脊柱融合许多动物实验证实BMP可促进脊柱融合。BMP首先和Ⅱ型受体结合并使其活化,然后再结合并激活Ⅰ型受体,激活的Ⅰ型受体迅…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2003年12月~2005年12月,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的基础上加用骨形成蛋白加去抗原牛松质骨(RBX)局部注射治疗15例严重骨不连,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6~56岁。病程13~60个月,平均为19·5个月。致伤原因:车祸伤8例;重物砸伤4  相似文献   

7.
Herbert螺丝钉治疗腕舟骨骨折骨不连(附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erbert螺丝钉治疗腕舟骨骨折骨不连(附13例报告)黄迅悟常青孔祥星刘蜀彬荆海赵大庆1992年12月~1994年9月我院用Herbert螺丝钉治疗腕舟骨骨不连13例,12例愈合,占92.3%。1材料与方法均为男性,年龄18~25岁,平均22岁,...  相似文献   

8.
骨形态发生蛋白-6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形态发生蛋白-6(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6,BMP-6),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家族成员之一,由骨髓源性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及造血干细胞产生后循环于体液中,通过刺激DNA的合成和细胞的复制,促进BMSC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细胞、滑膜细胞等,从而发挥其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分析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骨不连75例,其中非感染性骨不连59例.59例非感染性骨不连部位:锁骨1例,肱骨8例,尺桡骨7例,股骨23例,胫腓骨20例.结果 固定不可靠、骨端应力干扰为骨不连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有:骨折复位不良、骨折间隙大、骨端血供差等.结论 医源性因素仍为骨不连的重要原因.如果治疗早期就能引起重视,大多数骨不连还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0.
李刚  刘智 《中国骨伤》2013,26(4):277-280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物联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物联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法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不连患者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22~68岁,平均36.8岁.骨不连部位:肱骨6例,尺骨4例,桡骨3例,股骨10例,胫骨13例.伤后距治疗时间8~24个月,平均13.7个月.增生性骨不连22例,萎缩性骨不连14例 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骨折部位负重时疼痛,肢体肿胀X线片提示骨折线清晰伴骨缺损.术后通过观察手术切口愈合、植骨区及骨髓穿刺区反应、骨折愈合、邻近的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发现过敏和免疫排斥反应.骨髓穿刺区无感染及血肿形成.3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28个月,平均16.2个月.无骨髓穿刺区慢性疼痛、植骨区骨质感染、切口周围皮肤红肿或窦道形成.骨不连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12个月,平均6.2个月,无畸形愈合.骨不连愈合后骨折部位负重时疼痛消失、肢体肿胀消退.5例患者遗留邻近关节功能部分受限,其余患者均完全恢复.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物联合自体红骨髓移植在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不连中具有来源广泛、安全可靠、加速骨愈合等优点,是其理想的植骨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11.
骨形态形成蛋白修复大面积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骨形态形成骨蛋白用于大面积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探讨应用方法,观察修复效果。在51只成年兔股骨的髌髁关节面上制造5mm×10mm的骨软骨缺损,深3-5mm。缺损内分别填充骨形态形成蛋白和纤维蛋白粘合剂复合物,BMP,FS,植入物均用自体游离骨膜覆盖,并设单独骨膜覆盖缺损组和空白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BMP)-6和BMP-9在糖尿病合并骨折时的表达改变及其与骨折愈合的关系。方法:将44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采用Excel简单随机化分法分为糖尿病组(DM, n=22)和非糖尿病组(ND, n=22)。DM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枸橼酸溶液(STZ)50 mg/kg,ND组注射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骨形态形成蛋白(BMP)复合纤维蛋白载体修复创伤性全厚关节软骨缺损,方法:60只新西兰家兔,体重2.5-3k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5组,每侧股骨髌髁关节面低速电钻钻一直径为4mm全厚关节软骨缺损,一侧缺损填充BMP/FS,对照侧缺损填充单纯FS,单纯BMP和空白组,膝关节不做固定,允许笼中自由活动,术后2,4,8,12周空气栓塞分批处死动物,大体观,组织学切片HE染色,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结果,结果:术后4周,BMP/HF填充的部分关节软骨缺损由类透明软骨修复,术后8周,实验组缺损大部分由类透明软骨修复,而对照组则由纤维软骨或纤维组织修复,术后12周,实验组修复组织主要是透明软骨或类透明软骨,修复面较平整光滑,与周围组织愈合良好,但部分修复软骨面变薄,纤维化。结论:BMP/FS复合物促进了关节软骨的早期修复,并且最终的修复组织更接受正常的关节软骨,但术后12周修复的关节软骨出现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14.
15.
蔡明  邓廉夫 《国际骨科学杂志》2007,28(3):180-182,196
Smads蛋白是骨形态发生蛋白细胞内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在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骨形成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可以激活多种Smads蛋白并使其转移至细胞核,通过直接与特定DNA序列相结合、与核调节因子形成复合体、募集转录共活化或共抑制因子等3种方式调节目的基因的转录,最终诱导骨形成.该文就Smads蛋白的定义与分类、Smads信号转导通路及其在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成骨中的作用机制、BMP/Smads信号调节通路与其他通路之间的关系等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成骨功能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棣  叶伟胜 《中华外科杂志》1996,34(10):602-605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成骨功能及临床应用陈棣,叶伟胜在成年人成熟器官和组织中,只有一种组织能返祖到胚胎状态中,这就是骨组织。当骨折时,骨组织的修复过程与胚胎状态时极为相似。修复过程始于一组未分化的前体细胞移行到损伤部位,然后开始发生形态变化,定向分化为成骨...  相似文献   

17.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临床应用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转化生长因子(TGF-β)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在骨发生、骨诱导、骨修复和骨量保持方面发挥着重要而关键的作用。BMP表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间充质骨祖细胞分化和骨量产生水平。研究发现内源性与外源性BMP均能发挥促进成骨作用,所以BMP被很快引入修复骨缺损、促进骨折愈合、椎体融合、假体固定等领域,并已有成熟产品问世。本文就目前BMP临床应用的主要手段(包括局部植入BMP缓释载体、闭合局部注入及体内导入BMP基因治疗)与临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65年Urist首次报道从骨和骨髓中提取一种具有骨诱导作用的特殊蛋白质,即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此后,许多学者经过大量的动物和临床应用研究证实:BMP不但能诱导血管周围及结缔组织中的间充质细胞和脊髓基质细胞不可逆地分化为骨和软骨细胞,诱导新骨形成,而且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诱导上述细胞形成软骨、肌腱和韧带,甚至参与神经和肾脏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是一类从动物骨基质中分离出来的低分子量酸性多肽,可诱导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不可逆地分化为软骨和骨组织,从而导致新骨形成。α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是一种主要由巨噬细胞分泌产生,具有多向生物功能的细胞因子,它不仅在细胞调节、免疫及炎症等方面发挥作用,而且直接影响骨代谢的调节。  相似文献   

20.
将骨形态形成蛋白(BMP)用于大面积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探讨应用方法,观察修复效果。在51只成年兔股骨的髌髁关节面上制造5mm×10mm的骨软骨缺损,深3~5mm。缺损内分别填充骨形态形成蛋白和纤维蛋白粘合剂复合物(BMP/FS)、BMP、FS,植入物均用自体游离骨膜覆盖,并设单纯骨膜覆盖缺损组和空白对照组。术后2、4、8、12周对缺损修复情况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BMP/FS组,8周时软骨下骨再生已完成,12周表层新生软骨组织结构接近正常,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其它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