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整个骨肿瘤制成组织大切片,通过光镜观察和图像分析,对10例侵袭性骨肿瘤的骨质破坏机制进行研究,其中骨肉瘤2例,纤维肉瘤3例,骨巨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淋巴瘤、骨髓瘤和骨旁骨肉瘤各1例。结果表明:肿瘤中心区的骨质破坏程度明显高于肿瘤边缘区和外围区,同时未见到破骨细胞被激活致溶骨增强的现象,这些都支持侵袭性骨肿瘤的骨质破坏机制,主要是肿瘤细胞直接溶骨的学说。根据我们的观察,骨肿瘤组织破坏骨质有三种方式:(1)肿瘤细胞与骨质直接接触,溶解骨质。(2)肿瘤组织侵入哈氏管,引起管腔扩大,管壁破坏。(3)肿瘤组织直接压迫致骨皮质萎缩变薄,骨小粱变纤细。结果还表明:侵袭程度不同的骨肿瘤,其骨质破坏的主要方式也不同。侵袭性较高的骨肉瘤、纤维肉瘤和淋巴瘤,其肿瘤中心区和边缘区的哈氏管内较多见肿瘤组织的浸润,提示这些肿瘤可能首先通过哈氏管进行扩散的;侵袭性较低的骨巨细胞瘤和软骨母细胞瘤则未见到这种现象,而以局部骨质破坏和压迫萎缩为主;骨旁骨肉瘤虽然也出现哈氏管浸润,但管壁的破坏程度明显比骨肉瘤轻。  相似文献   

2.
侵袭性骨肿瘤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端粒酶在侵袭性骨肿瘤中的活性及评估其作为骨肿瘤恶性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非放射性同位素TRAP-银染方法从侵袭性骨肿瘤组织及骨源细胞系/株两方面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并将此方法与TRAP-EB染色进行了比较。结果:53例侵袭性骨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检出率83.0%(44/53);同时检测的19例同一病人的肿瘤旁对照组织和1例骨的瘤样病变—动脉瘤样骨囊肿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3例正常的骨膜培养细胞,1例已经3次化学致癌剂4-NQO处理,传至102代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细胞及1例人骨肉瘤细胞株(OS732)未能检出端粒酶活性,但另1例人骨肉瘤细胞株(HOS)却表达有端粒酶活性。结论:端粒酶活性可能是骨肿瘤恶性的一种潜在生化标志物,并在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结果还表明非放射性同位素TRAP-银染方法是一种简便、安全、快速而有效的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Yao ZJ  Zhang C  Cai ZD  Chen ZR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2):750-753
目的探讨应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胫骨近端原发侵袭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胫骨近端原发侵袭性骨肿瘤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28.5岁;其中骨肉瘤20例,软骨肉瘤3例,Ⅱ-Ⅲ级骨巨细胞瘤7例。对胫骨近端肿瘤进行广泛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后,采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重建;对骨肉瘤同时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结果30例患者平均随访4.2年。其中22例患者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迹象,8例出现复发;术后4年MSTS功能评分提示70%的患者的各项评估在3分以上。结论对胫骨近端侵袭性骨肿瘤采用旋转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治疗是有效的保肢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速磨钻在治疗侵袭性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0年4月~2001年9月收治长骨侵袭性骨肿瘤病例28例,采用高速磨钻方法治疗17例。首先,开窗刮除瘤腔内肿瘤组织,然后直视下应用高速磨钻沿各个方向仔细磨除瘤腔内壁表面骨嵴,尤其是瘤腔顶部,额外磨除瘤腔皮质骨下1~5mm的骨组织,直到显露正常骨质。必要时也磨除部分软骨下骨,部分病变区域需至关节软骨平面。即使病变部位骨皮质因侵蚀破坏后变薄或已经穿破,应用高速磨钻可能钻破骨皮质,也应继续磨除残留骨皮质,达到磨除干净为止。选择非结构性移植物,包括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碳酸化羟基磷灰石,填充骨缺损。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7~24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脏器转移。术后关节功能轻度受限1例;切口早期炎性反应2例;深部感染1例;病变部位远侧肿胀1例。未发生继发性病理骨折。结论:侵袭性骨肿瘤腔壁在肉眼和显微镜下均可见凸凹不平的骨嵴,常刮匙并不能刮除骨嵴间的肿瘤细胞。高速磨钻对骨组织具有较强的切割作用,能较易磨平凸出的骨嵴,虽然仍为病灶内手术,但应用高速磨钻后扩大了手术切除的范围,可以达到边缘切除的效果,保证手术的彻底性。高速磨钻的应用是减少侵袭性骨肿瘤复发的有效手段,值得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骨肉瘤穿越骺板侵袭骨骺的临床观察及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骨肉瘤对骺板及骨骺的侵袭以及血管在其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复习13例骺板未闭的骨肉瘤患者的资料,对9例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检查,对7例术后大体标本进行观察,了解骨肉瘤穿越骺板侵袭骨骺的发生情况及机制。结果:X线片显示9例骺板被侵蚀,骨骺局部被破坏;4例未见骨骺受侵。9例骨肉瘤患者DSA检查发现8例在毛细血管期或肿瘤实质期时见肿瘤血管穿越骺板侵袭骨骺,在肿瘤实质期及静脉期见干骺端病变区及骺板、骨骺处有异常的血管网及瘤染,1例DSA检查时发现在动脉期见异常的肿瘤新生血管穿越骺板侵袭骨骺。结论:骺板不能阻止骨肉瘤的侵袭,肿瘤血管多在毛细血管期穿越骺板侵袭骨骺,证明了血管再生或再通在骨肉瘤穿越骺板、侵袭骨骺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腓骨近端骨肉瘤影像表现,总结腓骨近端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6例腓骨近端骨肉瘤的X线、CT和MRI,分析影像学表现,包括:肿块的形态、骨质破坏情况、病变内的骨质密度、骨膜反应及周围侵犯范围等。 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为50岁~72岁。溶骨型2例,混合型3例,成骨型1例;发生在骨端的为2例,干骺端的4例。6例患者仅2例有骨膜反应,其中1例为Codman三角,1例为平行状骨膜反应,发生在骨端的骨肉瘤未发现骨膜反应。MRI表现T1WI为中、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6例患者均有软组织肿块。 结论老年人腓骨近端骨肉瘤以混合型为多见,Codman三角和骨膜反应少见,特别是位于骨端的骨肉瘤。溶骨型骨肉瘤无骨膜反应时,需注意与好发于腓骨骨端的骨巨细胞瘤和软骨母细胞瘤等良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9例病理证实的骨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结果 9例患者病灶均以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为主,破坏区呈均匀软组织密度或略高密度,内部无明显钙化、坏死,破坏区范围相对较大。结论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发病率低,影像表现特异性不强,当发现单发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病变时,应考虑到该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对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骨肿瘤患者行16排MSCT平扫,薄层后将原始数据传至ADW4.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后处理.结果:每一种重建图像均显示了所有的肿瘤.其中MPR准确显示了肿瘤骨的骨质破坏、骨膜反应、骨质破坏的范围及肿瘤对周围软组织的侵犯情况;VR能立体显示骨改变,可任意角度转动显示骨肿瘤.2种后处理图像结合横断面图像能从不同方向准确显示肿瘤的范围、骨改变、骨膜反应的形态及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结论:16排MSCT后处理技术可以准确、全面地显示骨肿瘤,结合横断面图像,可对骨肿瘤作出准确的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骨肉瘤发病机制的研究已逐步深入。BMI-1基因作为近年来肿瘤致癌基因研究中的热门分子,在恶性肿瘤方面的研究证据较为丰富,但针对其在骨肿瘤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探讨BMI-1基因在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80例骨肿瘤组织及20例非肿瘤骨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骨肿瘤包括骨肉瘤30例(分为EnnekingⅠ、Ⅱ、Ⅲ期)、骨软骨瘤20例、软骨肉瘤20例、尤因肉瘤10例。并对30例骨肉瘤的主要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BMI-1基因在骨肉瘤、软骨肉瘤及尤因肉瘤中均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在骨软骨瘤和非肿瘤骨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较低,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良、恶性骨肿瘤之间的阳性表达率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骨肉瘤EnnekingⅠ、Ⅱ、Ⅲ期之间两两比较BM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及术后是否有转移中BM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年龄越小,BM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越高以及有转移骨肉瘤患者的BMI-1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结论:BMI-1基因可能为骨肉瘤的分子靶点之一,并具有作为判断骨肉瘤进展及患者预后参考指标的潜力。揭示其作用于骨肉瘤的分子机理,将有助于骨肉瘤发病机制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作者使用131I标记抗人成骨肉瘤单克隆抗体(OSMcAb-B4)对11例骨肿瘤及1例慢性骨髓炎患者进行肿瘤定位显像。6例成骨肉瘤和1例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呈阳性显像,骨软骨瘤、巨细胞瘤及骨髓炎等均呈阴性。结果证实OSMcAb-B4对成骨肉瘤组织有较好的特异性,使用核素标记该抗体对骨肿瘤进行放射免疫显像,是目前诊断成骨肉瘤较特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B超诊断骨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B超检查对骨肿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骨肿瘤的声像图特点进行分行,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B超检查可以显示骨肿瘤特征性骨质破坏或侵蚀、骨膜和骨旁软组织病变的情况。93例患者中B超诊断恶性骨肿瘤61例,骨巨细胞瘤17例,骨软骨瘤11例,骨囊4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恶性肿瘤64例,骨巨细胞瘤15例,骨软骨瘤11例,骨囊肿3例,结论:B超诊断可以成为诊断骨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并且对进行骨肿瘤穿刺活检和选择切除肿瘤的手术路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腓骨移植治疗肢体侵袭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比较游离腓骨或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切除四肢侵袭性骨肿瘤或恶性骨肿瘤后引起的长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吻合血管移植及4例游离腓骨移植术的病例术后,采用ECT、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X线照片检查及随访,时间为术后2~12年,移植骨最长达26cm。结果:侵袭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18例,肿瘤切除后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重建缺损,15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作游离腓骨移植重建缺损,结果前者愈合良好,移植骨片与受骨接合牢固,游离腓骨移植则愈合较差。结论:吻合血管腓骨移植可一期重建因骨肿瘤或骨恶性肿瘤广泛切除后造成的6cm以上的骨缺损,其优越性远远超过游离腓骨移植。  相似文献   

13.
正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但骨外骨肉瘤(extraskeletal osteosarcoma,ESOS)却是非常罕见的软组织肉瘤,由骨样、骨和/或软骨质的细胞组成,没有任何骨骼及骨膜附着~([1])。近10年来国内仅有数篇报道。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1例腹膜后骨外骨肉瘤患者,回顾总结腹膜后骨外骨肉瘤临床表现、预后及治疗方案,可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进一步提高骨肉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迪生 《中华骨科杂志》1996,16(11):667-667
进一步提高骨肉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水平杨迪生骨肉瘤是恶性骨肿瘤之最常见者,在骨肿瘤领域占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骨肉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均有很大进展.临床研究的热点在保肢手术,已开展了多种重建方法,如人工骨关节置换、异体骨关节移植、肿瘤骨灭活再植以及显微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总结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9年10月经病理证实的13例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X线、CT和MRI,分析影像学表现包括:发病部位、骨质破坏情况、病变内的骨质密度、病变区的MR信号特点及周围侵袭性特点。 结果13例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为2~52岁,中位年龄27岁。本组13例的发病部位是长骨8例,髂骨3例,椎体及跟骨各1例。长骨常见于干骺端,可累及骨干及骨端。丝瓜瓤型6例,溶骨型3例,混合型3例,骨旁型1例。病变区内的CT值30~60 Hu(6例CT值大于45 Hu)。具有MRI检查的8例患者中5例表现为T1WI呈不均匀等或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等或高信号,其内可见T1WI、T2WI均为低信号区域;3例病变区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13例DFB中9例病变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 结论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具有侵袭性,以丝瓜瓤型多见,病变区存在T1WI、T2WI均为低信号,有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骨肿瘤DNA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62例未经化疗或放疗的原发骨肿瘤的石蜡包埋标本细胞核DNA进行了测定,其中3例为良性肿瘤或瘤样病变,33例为骨巨细胞瘤,26例为其他恶性骨肿瘤。结果表明,良性骨肿瘤与瘤样病变中未见异倍体,骨巨细胞瘤中DNA异倍体的发生率也很低,而其他恶性骨肿瘤中异倍体的发生率非常之高,故异倍体可作为恶性骨肿瘤的一个较特异的标志。且单个骨肿瘤在活检与大体标本、原发与复发肿瘤上表现了稳定的倍性,而基于病理学基础上的骨肉瘤的分型与分级在DNA含量上并无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特制人工肱骨头治疗肱骨上端骨肿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特制人工肱骨头置换对破坏严重的肱骨上端骨肿瘤的治疗。方法:选取肱骨上端破坏严重的骨肿瘤病例。根据活检及ECT的结果确定肱骨的截除范围,良性肿瘤在肿瘤下2cm处截断肱骨,恶性肿瘤在肿瘤下5-7cm截断肱骨,按以上要求定制个体化的人工肱骨头,本组病例共12例,其中骨肉瘤5例,骨巨细胞瘤3例,软骨肉瘤2例,骨囊肿1例,骨母细胞瘤1例。均采用瘤段切除,特制人工肱骨头置换并辅以恶性肿瘤的术前及术后化疗。结果:术后随访1-3年,功能良好,优良率达83.3%。无1例术后感染及脱位。结论:对肱骨上端骨肿瘤,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采用特制的个体化的人工肱骨头进行置换及采用术前及术后辅助治疗,就能达到既切除肿瘤,又保留肢体和功能的良好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于骨肿瘤切除后遗留的范围较大的节段性骨缺损,通过自体骨移植修复较困难。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瘤段切除、短缩对合、胫骨干骺端截骨,同期牵伸延长的方法治疗下肢恶性骨肿瘤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骨肿瘤患者6例,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17~36岁,平均23岁。骨肉瘤3例,Ⅲ级骨巨细胞瘤3例。肿瘤部位及分期:股骨下端骨肉瘤2例,胫骨上端骨肉瘤1例,瘤骨长度范围为3cm~5cm,按Enneking外科分期ⅠA期2例,ⅡA期1例;股骨下端Ⅲ级骨巨细胞瘤3例,瘤骨长度范围分别为5cm、6cm和7cm。二、手术方法根据Enn…  相似文献   

19.
骨肉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肉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赵炬才李文辉作者单位∶450003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研所骨肉瘤是一种严重危害青少年健康的最常见的骨原性肿瘤,约占所有骨肿瘤的20%。近几年的骨肉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很快,研究的力度也逐渐加深,方法更为先进、精确,除了对...  相似文献   

20.
椎体肿瘤CT误诊结核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体肿瘤临床上并非罕见,尤其对较典型的椎体转移瘤,根据X线平片及CT扫描常可作出明确诊断。但对推体骨质破坏同时软组织受累者需与结核相鉴别。我院1989年6月至1996年5月有8例经临床诊断为推体肿瘤,而CT扫描诊断为结核。作者将其X线及CT征象做了分析,着重探讨脊椎肿瘤,尤其是椎体转移瘤与椎体结核在CT扫描上的鉴别要点,并强调结合临床对正确诊断的必要性。至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见附表。1.2X线检查8例在CT扫描前均做了X线检查,5例椎体以溶骨型骨质破坏为主,2例椎体呈溶骨性骨质破坏间或有斑点样致密外观,1例是成骨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