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组合异种骨移植成骨活性及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Zhao C  Hu Y  Lu R  Liu J  Jin G  Wang Y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10):627-629,I121
观察重组合异种骨的成骨活性及其量效关系。方法采用RBX移植建立BALB/C小鼠股后肌袋模型,术后定期对移植组织进行放射学,病理学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查。结果(1)含不同比例的牛骨形态发生蛋白的RBX组,成活性与bBMP含量呈正相关,存在着剂量依赖关系;(2)RBXI组成骨良好,同样含量的纯bMP组也出现可见的成骨效应,但最终未能成骨;(3)ALP活性以术后7天最高,42例时仍较明显。结论RBX是高效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重组合异种骨(RBX)移植后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将RBX、牛BMP、经处理的同源松质骨粒、羟基磷灰石移植建立4组BALB/C小鼠股后肌袋模型,术后2、7、14、28、42天取鼠脾细胞培养上清,3H-TdR掺入法检测体内植骨及体外同源抗原刺激后IL-2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各组移植后2天体内IL-2均一过性升高;7、14天RBX、牛BMP组显著降低;体外抗原刺激3H-TdR掺入CPM值明显降低,且与抗原量呈剂量依赖关系。上述结果提示,RBX移植对T淋巴细胞和IL-2诱导CTLL增殖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可能对IL-2也有直接的抑制作用;而术后2天各组IL-2普遍升高可能与手术局部刺激应激反应有关。本研究对RBX移植后既能成骨又不发生明显免疫排异的机理提出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3.
观察庆大霉素重组合异种骨复合体(G-RBX-C)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采用兔桡骨干15mm节段性骨缺损不愈合模型评价G-RBX-C的骨缺损修复能力。结果植入G-RBX-C术后4周,纤维组织长入,诱导形成多个新生软骨、骨岛;术后8周,新骨大量形成;术后16周,初步形成正常骨干结构,骨皮质连续,骨髓腔再通。结论G-RBX-C具有良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有望成为临床开放性骨折合并骨缺损一期植骨治疗的较理想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4.
VDR基因型分布及其与骨矿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在骨质疏松研究领域,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与骨量及骨代谢的研究受到许多国外学者的重视。我们利用国际合作的机会,对96名沈阳妇女VDR基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象来自于一项正在进行的骨代谢影响因素研究课题。采用标准方法(Nucleonkit,scotlab,UK)从白细胞中提取DNA,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来扩增特定基因段。用BsaM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PCR产物,以2%琼脂糖电泳分离判定VDR基因型。使用DPX-L(LunarUSA)骨矿测定仪测定研究对象的腰椎(L2~4)及髋部骨矿含量(BMC)。结果:与其他国家人群相比,该人群VDR基因的分布状态不同。VDR基因的bb型占总数的91.7%;Bb型仅占8.3%,而且BB基因型完全不存在。在青年妇女中发现bb基因型组股骨颈BMC高于Bb型组股骨颈BMC(P=0.027)。老年妇女bb基因型组股骨颈BMC也高于Bb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没有发现其他部位BMC与VDR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5.
峰值骨量及影响因素在骨质疏松诊断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骨质疏松进行诊断,必须建立自己实验室的峰值骨量正常值,并应考虑到对峰值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本文采用SPA和DEXA,测定了中国36879人群的挠骨、尺骨中远1/3部位的骨矿密度(BMD)及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子,WARD’S区)BMD。通过其中所测10975人群上述部位的结果建立了峰值骨量的正常值,峰值骨量的年龄段是在20~39岁。本文在讨论中与国内外不同作者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影响峰值骨量的各种因素,以便在诊断骨质疏松时恰当使用峰值骨正常值。  相似文献   

6.
纤维蛋白用作BMP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陈克明  刘兴炎  葛宝丰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4):234-235,I004
目的:将纤维蛋白用作BMP(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载体材料。方法:用5mg BMP分别与3种不同浓度的纤维蛋白制成复合物,植入小鼠肌囊后不同时间进行组织学观察、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等。结果:纤维蛋白浓度为120mg/ml的复合物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活性,成骨量是单纯5mg BMP的两倍。结论:纤维蛋白是理想的BMP载体材料,复合物可望应用于临床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陶瓷样异种骨复合骨髓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了解陶瓷样异种骨(CXB)与骨髓(BM)复合移植的成骨作用。方法将CXB与BM复合及单纯CXB植入兔的骶棘肌内,术后2、4、8、12、16及24周取出植入材料作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检查,观察植入材料的成骨作用。结果CXB与BM复合植入后2周开始有软骨和新骨生成,以后软骨逐渐钙化成骨,8周时出现髓腔,并随植入时间的延长,新骨生成增多,成骨更为典型。而单纯CXB植入后无新骨或软骨形成。结论CXB与BM复合移植通过骨传导、骨诱导及提供成骨细胞或成软骨细胞而成骨,是一种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可望在临床上用于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马贵骧  戴兆琛 《中华骨科杂志》1994,14(5):301-305,T003
新型复合人工骨,HA/TCP/BMP为含孔块料,含孔率40-46%,孔径200-400μm该材料不但有一定的生物降解性能,良好的组织相容和隐固性,且具有诱导成骨作用。动物实验,经X-线,Y-照像,骨密度测量及组织学检查后表明:HA/TCP/BMP成骨效应高于HA/TCP,而HA/TCP和HA/TCP/BMP的成骨效应都高于不具生物降解性能的HA。新型复合人工骨是一种有希望过渡于临床应用的人体硬组织  相似文献   

9.
天然型无机骨的制备及其成骨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已有多种材料修复骨缺损,但天然型无机骨(naturalnon-organicbone,NNB)的骨作用研究较少。采用动物骨,经物理、化学及高温处理,除去其有机成分,保留其无机成分的三维结构外型。天然型无机骨既具有类似人骨的网状孔隙,又有利于传导成骨。植入家兔的肌肉、桡骨内和胫骨内,采用X线,组织学荧光标记等方法观察。证实,该材料组织相容性好,且具有新生骨出现早、生长快及成骨量多的特点,是当前较理想的新型人体骨组织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0.
多孔β—TCP/BMP复合人工骨的研制和动物体内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梁戈  胡蕴玉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2):75-79,I003
多数人工骨缺损修复材料无骨诱导活性,为使人工植骨材料具有骨诱导活性并可在体内降解,本研究采用可降解陶瓷β-磷酸三钙(β-TCP)与骨形成蛋白(BMP)复合形成具有骨诱导能力的人工骨。将β-TCP/BMP、单纯TCP、羟基磷灰石(HA)和TCP/HA分别植入168只小鼠股部肌肉内,在24、72小时,1、2、4、8周取材,作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及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另将上述材料植入55只兔桡骨1.5cm缺损中,分别在2、4、8、12、16周取材,作大体、X线、组织形态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将β-TCP/BMP植入小鼠肌袋后1周软骨生成,4周有造血骨髓的板层骨生成。ALP检测1、2周水平最高。植入材料与骨组织之间无纤维组织间隔。在兔桡骨缺损修复的研究中发现,β-TCP/BMP的骨缺损修复作用最强,16周植入材料的降解达53%,成骨量亦最多。研究结果表明:β-TCP/BMP是一种可降解、具有较强骨诱导能力、生物相容性较好的人工骨。  相似文献   

11.
胎儿骨基质对纯钛种植体-骨结合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胎儿脱钙骨基质(FDBM)对纯钛与骨结合的影响,采用荧光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定量组织学测量,以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研究手段,对复合FDBM及未复合FDBM的钛骨界面进行了骨密度、骨整合率、新骨生长率,以及界面上Ca、P含量等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FDBM植入钛骨界面无抗原性,明显促进和加速了界面新骨形成,使钛骨结合时间提前约2个月。认为,胎儿骨可能比成人骨内的诱导成骨因子作用大或含量高。FDBM作为无抗原性、制备简便、价格便宜、便于保存及骨诱导作用明显的骨诱导剂之一,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异种骨移植时T淋巴细胞总数及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鲜小牛松质骨(FX)、脱抗原处理的牛松质骨载体(BC)及不同复合比例的重组合异种骨(RBX)植入Balb/c小鼠股部肌袋内,正常小鼠模拟手术做为对照组。术后7、14及28天,取材做组织学检查,同时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外周血及脾脏淋巴细胞中Thy1、L3T4、Lyt2及Tac阳性细胞百分数。结果示:脱抗原载体植入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FX组阳性淋巴细胞百分数均明显升高,以Tac升高显著;组织学示局部免疫排斥而无骨诱导生成。RBX植入组Tac无增高,组织学见活跃的异位诱导成骨而无免疫排斥反应,但Thy1及Lyt2细胞荧光染色阳性率增高,以Lyt2增高明显,Th/Ts比值下降或倒置,为RBX中所含BMP所致。这一现象可能与机体对异种BMP及RBX不引起明显免疫排斥有关。Tac细胞阳性表达率对评价异种骨移植时免疫排斥反应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内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研究进展张子军,卢世壁从脱钙骨基质的诱导成骨作用,到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提纯和命名,Urist的杰出贡献奠定了今天诱导成骨研究的基础。多学科研究的介入大大加快、深化了BMP的认识。许多临床、实验研究显示了生物合成或提取BMP...  相似文献   

14.
同种异体骨基质明胶在椎体间融合术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通过同种异体骨基质明胶(BMG)在腰椎间诱导成骨的实验结果,证明同种BMG能够在椎间诱导成骨,达到椎间融合的目的。方法 以兔腰椎间盘摘除后的椎间隙作为动物模型,分别植入明胶海绵、同种BMG、脱钙骨基质和酒精保存骨。植入后4、8及12周进行X线摄片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同种BMG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并且具有良好的骨诱导作用,术后4及8周有大量新骨出现于椎间隙中央部,术后12周椎间完全融合。结论:  相似文献   

15.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成骨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刘莉  赵明 《中华骨科杂志》1995,15(8):519-522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的主要作用和用途是诱导新骨形成和促进骨损伤的修复。作用采用多种动物模型,观察了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BMP-2(rhBMP-2)的生物学作用。小鼠股部肌肉内植入试验结果表明,rhBMP-2具有较强的诱导成骨活性。植入后第21天,局部有硬有的形成,新生骨有骨皮质和不规则的骨髓腔,植入区局部的股骨增粗,股骨重量明显增加。组织形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告了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和基因重组碱性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可溶性载体,将三者的混悬液经皮注射入小鼠肌肉和兔桡骨缺损处的实验研究。经不同时间点的X线摄片,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成骨量及骨缺损愈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注射入小鼠肌肉后及兔桡骨缺损区,观察到与新骨伴随的血管增生。证实该两种因子的联合植入,成骨作用大于单用骨形态发生蛋白,骨成  相似文献   

17.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成骨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的主要作用和用途是诱导新骨形成和促进骨损伤的修复。作者采用多种动物模型,观察了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BMP—2(rhBMP—2)的生物学作用。小鼠股部肌肉内植入试验结果表明,rhBMP—2具有较强的诱导成骨活性。植入后第21天,局部有硬质骨的形成,新生骨有骨皮质和不规则的骨髓腔,植入区局部的股骨增粗,股骨重量明显增加。组织形态学观察表明,诱导成骨过程符合典型的软骨内成骨的时相。另在大鼠颅骨大面积缺损模型中观察到,在颅骨缺损区植人rhBMP—2三个月后,缺损区内有从周边向中央生长的新骨生成,实验组缺损区的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并且颅骨的厚度也显著增加。家兔股骨骨膜下植入试验发现,rhBMP—2植入后21天,植入区股骨的骨皮质增厚,并有沿骨干延伸的骨痂组织的产生。以上结果证明,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BMP—2有较强的跨种诱导成骨活性和骨损伤修复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庆大霉素重组合异种骨复合体的制备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制既有抗感染能力又有较高成骨活性的新型骨移植材料。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庆大霉素重组合异种骨(GRBX)在小鼠肌袋内药物释放度,并在污染的兔桡骨骨缺损模型中观察其抗感染与骨修复功能。结果明胶包裹4mg庆大霉素的GRBX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功能,在植入部位周围软组织中维持有效浓度可达17天,提高明胶浓度能进一步延缓药物释放度。GRBX植入3×107CFU金葡菌污染的兔桡骨干1.5cm骨缺损模型可有效抑制感染,16周后获得完全骨连接。结论局部应用抗生素与骨移植相结合有可能改进开放性骨损伤及感染后骨不连骨缺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陶瓷样异种骨的制备及复合骨髓移植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为寻找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将市售新鲜猪肋骨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制得类似人骨的具有天然网状孔隙系统的陶瓷样异种骨(CXB)。用CXB与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混合培养;用CXB与自体红骨髓(BM)复合移植于兔的骶棘肌内,经相差显微镜、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CXB对兔骨髓基质细胞的生长、附着及增殖无不良影响,显示了良好的组织相容性。CXB加BM植入肌内后第2周开始成骨,并随时间而增加。至24周时有明显的新骨形成,其新骨生成过程与羟基磷灰石(HA)加BM复合移植相似,但其降解快,形成典型的松质骨结构早,而单纯植入CXB则无新骨形成。探讨了复合移植的成骨机理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成纤维细胞的成骨作用已在体内外得到证实。为进一步探索诱导成纤维细胞成骨潜能得以表现的调控因素,以实现体外获得大量成骨型成纤维细胞、形成骨修复材料的设想,采用分离,纯化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使其生长在含不同浓度的EGF、IL-6、TNF-α、BMP2培养液的干预条件下,采用生物化学,组织化学和电镜观察方法,检测成纤维细胞成骨性标志物形成状况。发现:TNF-α和BMP2联合应用,可使成纤维细胞分泌碱性磷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