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种陶瓷酸蚀剂对Cerinate瓷和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三种陶瓷酸蚀剂及不同酸蚀时间对Cerinate瓷与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 :将Cerinate瓷试件分为 4组 ,一组不使用酸蚀剂 ,其余三组分别使用自制A型 (含 2 .5 %氢氟酸 )、B型 (含 6%氢氟酸 )及C型(含 10 %氢氟酸 )陶瓷酸蚀剂 ,分别酸蚀 3 0s~ 180s ,每 3 0s为一间隔 ,与树脂粘结后测试剪切强度。结果 :C配方陶瓷酸蚀剂在 3 0s时粘结强度最大 ,达 2 7.64MPa ,相应瓷表面形态最适于粘结。结论 :C配方 (含 10 %氢氟酸 )陶瓷酸蚀剂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三种陶瓷酸蚀剂联合偶联剂对Cerinate瓷与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将252个Cerinate瓷试件分为3组,每组84个试件,分别用自制A配方(含2.5%氢氟酸)﹑B配方(含6%氢氟酸)、C配方(含10%氢氟酸)陶瓷酸蚀剂处理0 s﹑30 s﹑60 s﹑90 s、120 s、150 s、180 s后,一半使用偶联剂,另一半不使用偶联剂,与树脂粘结后测试其粘结强度。结果:无偶联剂组酸蚀30 s后C配方的剪切强度为27.46 MPa,偶联剂组在酸蚀30 s后C配方剪切强度可达31.08 MPa,酸蚀时间对粘结强度无明显影响。结论:C配方配合偶联剂较短酸蚀时间内可获得较理想的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全酸蚀粘结系统与自粘结系统玻璃纤维桩的剪切粘结强度,为临床合理选择纤维桩及修复材料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因牙周病或因正畸减数拔除的无龋、无裂纹前磨牙30颗,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颗.A组用全酸蚀粘结系统,用LuxaBond-Total Etch粘结剂和LuxaCore Z-Dual树脂粘结直径1.25 mm的LuxaPost玻璃纤维桩于离体牙根管内.B组用自粘结系统,用RelyX Unicem树脂水门汀粘结直径1.30 mm RelyX Fiber Post玻璃纤维桩于离体牙根管内.冠部保留5 mm纤维桩,堆厚6 mm的树脂核制备成样本.用万能力学试验机进行剪切粘结强度测试.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的抗剪切强度.结果 两组断裂方式不同,A组为纤维桩沿树脂与牙体交接处断裂,纤维桩未有松动或脱落;B组为桩核树脂沿树脂与牙体交接处脱落,纤维桩未有断裂.A组抗剪切强度为(393.06±168.38)N,B组抗剪切强度为(222.23±108.76)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采用全酸蚀粘结系统与自粘结系统,玻璃纤维桩在根管内剪切粘结强度的差异显著,全酸蚀粘结系统优于自粘结系统.使用全酸蚀粘结系统,纤维桩与树脂结合优于自粘结系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5%和10%氢氟酸处理IPS e.max(R) Press铸瓷以及处理时间,对瓷与树脂水门汀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 制取标准瓷试件126个,根据酸蚀时间的不同分为7组,每组包括5%和10%浓度两个亚组(n=9),在表面处理后测定瓷与树脂水门汀的粘结强度;每组取2个试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5%氢氟酸酸蚀60s和10%氢氟酸酸蚀20s可获得最大粘结强度,分别为33.98±4.78MPa和32.90±4.74MPa,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扫描电镜可见酸蚀时间与瓷表面微观形貌有直接关系.结论 氢氟酸浓度及处理时间对e.max(R) Press铸瓷与树脂粘结强度有显著影响,合理的控制酸蚀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酸蚀时间对可切削二矽酸锂增强玻璃陶瓷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二矽酸锂增强玻璃陶瓷瓷块预烧结后切割成厚3.0mm,边长10.0mm的正方形瓷片,分别用9.5% HF酸蚀处理,按照酸蚀处理时间的不同分为A、B、C、D、E、F 6组,每组随机选择10块瓷片与树脂粘接形成粘接试件测量剪切粘接强度,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酸蚀后瓷片断面的微观形貌。结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B组剪切粘接强度与其他五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不同酸蚀时间处理后瓷表面微观形貌变化与粘接强度之间有较好的吻合性。结论9.5% HF酸蚀时间对二矽酸锂增强玻璃陶瓷的粘接强度有显著影响。二矽酸锂增强玻璃陶瓷经9.5% HF酸蚀30s可以获得最佳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缩短酸蚀时间对乳牙及年轻恒牙粘结强度的影响,为临床上掌握更恰当的酸蚀时间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新鲜拔除无龋坏乳磨牙20颗,无龋坏年轻恒牙20颗,磨除牙牙合面牙釉质,形成牙本质平面。乳牙随机分为A、B、C、D组,年轻恒牙随机分为E、F、G、H组,A、B组和E、F组牙本质应用Single Bond 2(SB2)全酸蚀粘结系统,A、E组酸蚀15 s;B、F组酸蚀7 s;C、D组和G、H组应用Kerr Optibond Versa(OV)自酸蚀粘结系统,C、G组用前处理剂涂布20 s;D、H组用前处理剂涂布10 s。树脂分层固化,恢复牙冠。用低速锯将牙齿片切成横截面积约为1.0 mm×1.0 mm的长方体状样本,进行微拉伸强度(micro TBS)的测试。结果微拉伸强度分别为A组(14.95±3.79)MPa,B组(16.74±2.77)MPa,C组(20.80±3.97)MPa,D组(20.50±3.98)MPa,E组(20.95±2.68)MPa,F组(17.26±3.32)MPa,G组(25.70±2.95)MPa,H组(20.98±3.13)MPa,A组与B组、C组与D组无统计学差异;F组A组,D组>B组,G组>E组,H组>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酸蚀时间,乳牙的粘结强度没有明显变化,年轻恒牙的粘结强度明显降低;应用OV自酸蚀粘结系统的粘结强度高于应用SB2全酸蚀粘结系统的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粘接材料及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瓷与托槽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将烤瓷试样按喷砂+氢氟酸酸蚀+陶瓷偶联剂、喷砂+氢氟酸酸蚀、喷砂+陶瓷偶联剂分成A、B、C三组进行不同方法表面处理,然后分别用3M光固化型、3M化学固化型、西湖巴尔化学固化型、京津化学固化型釉质粘结剂粘结金属托槽。力学材料试验机上剪切法去除托槽,测定各自的抗剪切强度,并用ARI积分法记录托槽去除后瓷面上粘接剂残留指数,以上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论抗剪切强度还是瓷面上粘接剂残留指数,A、B组均大于C组(P<0.05),A、B组间无差异(P>0.05);3M光固化型粘结剂大于3M化学固化型、杭州西湖化学固化型粘结剂(P<0.05),3M化学固化型、杭州西湖化学固化型两种粘结剂间无差异(P>0.05),3M化学固化型、杭州西湖化学固化型两种粘结剂大于京津化学固化型粘结剂(P<0.05),3M光固化型粘结剂显著大于京津化学固化粘结剂(P<0.01)。结论:喷砂结合氢氟酸酸蚀瓷面粘结托槽效果较好,陶瓷偶联剂并不能增加其粘结强度;3M光固化粘结剂在瓷面上粘结效果最好,3M化学固化粘结剂、杭州西湖化学固化粘结剂次之,推荐使用3M光固化型粘结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r:YAG激光照射对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离体磨牙或前磨牙40颗,随机分为4组:A:酸蚀(35%磷酸)组;B:Er:YAG激光组;C:Er:YAG激光+磷酸酸蚀组;D:空白对照组。每组随机选取2颗制备成3 mm厚的牙本质盘,相应预处理后扫描电镜观察;每组剩余8颗牙制备统一标准粘结面,相应预处理后与树脂粘结测量剪切粘结强度。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牙本质面经相应预处理后发生明显改变;统计分析结果显示A组剪切粘结强度最大(16.03±6.56)MPa,其次为C组(13.21±6.08)MPa,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剪切粘结强度最低(4.52±1.02)MPa,与B组(7.91±4.56)M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YAG激光照射联合磷酸酸蚀较单纯Er:YAG激光照射可提高牙本质剪切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氟酸对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表面形貌及树脂粘接耐久性的影响。方法 制备大小为11 mm×13 mm×2 mm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片试件72个,经烧结、研磨、清洗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24个,分别接受质量分数为32%的磷酸、4%的氢氟酸、9.5%的氢氟酸处理20 s,形成酸蚀后试件。每组随机选出4个陶瓷片,1个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陶瓷表面形态,另外3个用表面粗糙度仪测量陶瓷片表面粗糙度参数(Ra、Rz和Rmax)。陶瓷片表面接受硅烷偶联剂/树脂粘接剂/树脂水门汀处理,并与直径3 mm的复合树脂柱粘接形成粘接试件。将每组20个粘接试件分为两组,10个试件直接进行剪切实验,10个试件经20 000次冷热循环后进行剪切实验。结果 氢氟酸处理组试件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均显著高于磷酸处理组;9.5%氢氟酸组除Ra以外的参数值均高于4%氢氟酸组(P<0.05)。冷热循环明显降低了所有实验组的粘接强度(P<0.05)。冷热循环前后,氢氟酸处理组的粘接强度均高于磷酸处理组;尽管4%氢氟酸组的粘接强度高于9.5%氢氟酸组,但9.5%氢氟酸组在冷热循环过程中的粘接强度降低幅度要明显低于4%氢氟酸组(P<0.05)。结论 氢氟酸的质量分数对陶瓷表面形态及与树脂的粘接耐久性有明显影响,9.5%氢氟酸能更有效地保持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树脂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氢氟酸处理时间对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表面形貌及粗糙度的影响,拟为与之相关的玻璃陶瓷机械强度和树脂粘接强度做出初步解释.方法 采用失蜡铸造法制作直径10 mm、厚1 mm的玻璃陶瓷片状试件15个,打磨抛光之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陶瓷表面分别接受9.5%的氢氟酸凝胶酸蚀处理0、20、40、60和120 s.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测量表面粗糙度参数和酸蚀深度,观测其表面三维形貌,并结合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陶瓷表面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FE-SEM观察显示,陶瓷表面的玻璃基质首先被氢氟酸侵蚀溶解,随着酸蚀时间的延长,玻璃基质进一步被侵蚀,部分晶体结构也从陶瓷表面脱落、消失.AFM测量酸蚀表面得出,对照组、20、40、60和120 s氢氟酸处理组陶瓷片表面粗糙度Ra[分别为(17.2±1.6)、(241.8±23.6)、(290.6±38.2)、(322.6±19.6)和(371.3 ± 43.0) nm]随氢氟酸酸蚀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P<0.05),且与酸蚀时间成正相关.结论 氢氟酸处理可显著增加二硅酸锂陶瓷表面粗糙度.结合使用FE-SEM和AFM能够更好地对玻璃陶瓷的酸蚀表面微观形貌结构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