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陪聊天、送物资、包饺子…… 2014年10月2日重阳节一大早,遵义欧亚男科医院的医护工作者们就走进市福利院,详细了解了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状况,亲切叮嘱老人要注意身体健康,并向老人们捐助了米、油、洗衣粉、棉被、水果、毛巾等生活用品,并为老人们义务测量了心电图、血压等常规检查。午餐时间,该院员工还借用福利院的厨房,大家齐上阵亲手包了饺子,分派赠送到每一位老人手中。  相似文献   

2.
<正>2月24日,江苏省东台市梁垛镇卫生院医疗卫生志愿服务队的8名志愿者,到镇敬老院开展为五保老人查病治病和健康知识咨询服务活动。据悉,从2015年至今,该院将每月第四个星期日作为"敬老爱心日",组织志愿者常态化到镇敬老院为孤  相似文献   

3.
<正>"前排是福利院,后排就是医院,我们老头老太有个头疼脑热的抬脚就到,方便着呢。"近日,住在涟水县中医院福利院分院26床的王大爷谈起身边的变化,病情仿佛一下子好了许多。目前,入住涟水县福利院共有112人,其中大多数是体弱多病的高龄老人,福利院自身不具备医疗条件,而且距离医院较远,这给老人及时就医带来不便。在这种情况下,涟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安徽省桐城市吕亭镇卫生院组织10名党员青年志愿者到该镇敬老院开展献爱心慰问义诊活动。在活动现场,医务人员仔细询问每位老人的身体状况,叮嘱老人要合理膳食、劳逸结合,免费为50位老人进行了血压、血尿常规、血糖、血脂、心电图、B超等检查,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群年轻的共产党员,他们是空军政治学院学员六队的政工学员,是来自全国各地空军部队的青年军官;这是三位普普通通的老人,他们都已年过八旬,生活在上海市杨浦区社会福利院。一个并非偶然的机会让他们走进了各自的生活。从此,99个“儿子”和3个“妈妈”的故事在军营、在社会广为传颂。 最近,空军政治学院又一批春季班新入学的六队学员来到了福利院,举行“珍惜光荣队史,再创辉煌业绩”报告会。福利院领导和生活在这里的老人们清楚地记得:他们已是第九批,近九百位“兵儿子”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在福利院2型糖尿病老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筛选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福利院2型糖尿病老人60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发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则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将最终两组不同干预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后发现,观察组老人的疾病认知度、依从性均得到显著提升,焦虑情绪得到及时改善,老人血糖水平控制良好,最终老人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各项指标结果同对照组比较占据显著优势,两组指标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福利院2型糖尿病老人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能够进一步提升监管力度,增强老人对疾病的认知度和依从性,提高老人血糖控制效果,能够帮助老人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时鲜事     
河南老人们改搓麻为旅游河南宝丰县石桥镇的老人们不再满足于搓麻、晒太阳,他们自发地组建了农民老人旅游团,几年来,玩遍了方圆几百里的山山水水。  相似文献   

8.
卞梦薇 《健康》2011,(5):38-39
小周与妻子文婷曾经是一对恩爱夫妻。但两个人的婚姻持续了8年后,便因为双方性格的原因,争吵不休,最后闹到不得不离婚。女儿茵茵跟了文婷,小周每月付抚养费,直到茵茵18岁。原本以为两个人离婚后便一拍两散,互不相干,没想到,一年后,他们之间便因文婷拒绝让小周看女儿而再起风波。离婚时,两人协商好,小周每月探望女儿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问题 ,已成为 2 1世纪全世纪关注的中心问题 ,尤其中国“未富先老”、“过早老化”是人口老龄化的一个显著性特征 [1] 。面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 ,老年化大国 ,如何开展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 ,开拓老人整体护理流程 ,探索老年人保健管理的方法及途径 ,将成为各类老人福利院、敬老院管理所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1 敬老院老人护理、保健管理现状1.1 敬老院老人护理及保健管理资源十分馈乏 目前 ,我国为老人开设的福利院、敬老院大多数是政府民政部门或社会慈善团体在 70年代所开办的 ,原本规模就小 ,内部设施简陋陈旧 ,床位数十…  相似文献   

10.
邹林 《现代养生》2005,(6):44-45
匈牙利人口为1000万,其中60岁以上老人有200万,领取退休金和享受退休金待遇的人则高达310万。在这样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的国家里,老年人是如何生活的?带着这个问题,有关人员采访了布达佩斯“斯奈克杜什”老人福利院。这家福利院位于城郊的一个山坡上,占地一公顷。这里树木葱郁,环境幽雅。福利院院长玛尔塔女士介绍说,匈牙利的老人福利院有国家、教会和私人办的三种,这所福利院是私人办的。谈起创办福利院的初衷,玛尔塔说,前些年她年迈的奶奶需要有人照顾,可家人又不可能整天守着她,而且这类老人很多。于是她和丈夫便萌发了办老人福利院的念头…  相似文献   

11.
城里老人去哪儿“养老”四世同堂本来是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津津乐道和孜孜以求的。现在不同了,有些老人离开家庭去了福利院。可哪儿也未必是“天堂”。城里老人养老之路确实是一个沉甸甸的公众话题。笔者把采访见闻和思考写在这里,意在尽一份责任。他们自愿走进福利院北...  相似文献   

12.
张萍 《青春期健康》2017,(20):88-89
近日,记者来到十一师兵团四建老年公寓,入住老人家属常湘悦告诉记者:"副院长藏淑红和工作人员对我的母亲比我们还照顾的好.莫说他们的护理技术我们做不到,就是他们的这份耐心我们恐怕也很难赶得上!" 据该院院长胡俊青介绍,今年49岁的藏淑红从事养老工作已经12年,她从一名护工、到护理部部长,到现在副院长.前不久,她被评为"兵团'五一'巾帼标兵."据悉,该院有床位100张,其中80岁以上老人占90%,失能失智老人占75%.该院秉承"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的宗旨,近几年一直是一床难求,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小艾 《婚育与健康》2011,(16):42-43
丈夫离开了"监狱"般的家10年前我和姜涛结婚时,住在北京一间15平方米的平房里,那是我的出生地。我父母在城西有套宽敞的三居室,可酷爱自由的我们不愿受约束,而且我俩都在民企上班,薪水又不稳定,不想贷款买房,于是便挤在"鸽子窝"里享受二人世界。我们自己刷墙,贴地砖,把旁边的小厨房重新改造。在狭窄但却温馨的小家里做美食,晚上恩爱缠绵,日子过得幸福而快乐。但自从女儿出生我们搬到父母家后,宁静的生活开始混乱了。"你们洗澡时间短点好吗?水电费好贵的!""有事在班上聊,尽量少让外人往家打电话,怪吵的……"因为女儿开销很大,我们每月只给父母700元,他们在生活上为我们贴补很多。彼此生活习惯不同也让老人常有抱怨,这让姜涛很不舒服。  相似文献   

14.
正眼下,股市不景气、央行降息,老人手头的那点闲钱又被各路推销人员盯上了。这不,经常有"热心人"打电话来,有的说某某保健品好,建议我赶紧买点;有的说某某理财产品收益高,建议我考虑买进……我都一一告诉他们,我的"理财顾问"是我孙女儿,要动钱,我得先问问她。那些人一听,就知趣地不再纠缠我了。我下决心聘孙女儿做我的"理财顾问",还得  相似文献   

15.
象我们这样一个遭受千年“性禁锢”的大国,莫说老年人,就连不少青年人也至今难以跳出性困惑。然后,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和人们精神物质生活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人也都在寻求晚年的幸福,帮助他们走出“性误区”无疑就等于送给他们一束芬芳艳丽的春光。误区1、老人不再需要性生活:有些年轻人强行把双老分开,为自己看孩子,做饭,照顾家。让老两口长期在儿子与女儿家两地分居。他们的理论根据就是:人过了更年期就不再需要性生活了。如果老人还有这方面的要求,就被视为“老没出息”。其实这是极  相似文献   

16.
芍药 《健康》2011,(11):64-65
她在劳动 家住台北的杜荣珍老人不久前迎来了她的百岁寿宴。亲朋好友们纷纷前来给老人祝寿,为老人送上祝福。 老人本来生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不幸的是,两个儿子夭折,一个被领养,目前就剩下一个女儿。现在,老人和女儿生活在一起,自己住一间房,平时都不让女儿操心,生活完全能自理,从不麻烦儿孙。  相似文献   

17.
杨向荣 《中国医师杂志》2007,9(11):1523-1524
目的探讨福利院老人死因分析,为延长老人寿命,降低老人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80例死亡老人死亡原因、生前基础疾病、死亡季节、生活自理程度、家属对老人关注态度等因素、主要死因与各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福利院老人死因顺位有自身特点: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分别为死因的前三位,主要死因与死亡季节、自理程度、家属态度相关(P〈0.05)。结论通过干预相关因素,可能有利于提高老人生存质量,延长老人寿命,能降低老人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长寿》1994,(8)
刘姥姥这辈子活得好辛苦,过着农村的穷日子,还一连生育了五个女儿。她好强,把女儿们养育成五朵金花,都寻到了好女婿,对老人也还孝顺,现在已是外孙成群了。按理说刘姥姥也该享点儿清福了,却没想到的病魔又来折磨这古稀老人。 两年来她全身骨头痛的越来越历害了,腰也弯了,走路无力,几乎瘫软在炕  相似文献   

19.
想让养女继承房产 郑州二七区法院福华街巡回法庭庭长王蕾,接待了一位步履蹒跚的高龄老人.老人姓杨,今年90岁,她希望法庭为她与"女儿"刘玲分割遗产. 杨老太原为洛阳市民.1990年,68岁的她与郑州铁路退休职工姚先生登记结婚(均系再婚),姚先生名下有位于郑州二七区北福华街的房产一套.两位老人在这个温馨的"小窝"里相濡以沫.老人说,他们之所以能安度晚年,得益于姚先生的"女儿"刘玲. 姚老先生与杨老太结婚时已年近70岁,双方都有子女.姚先生的"女儿"刘玲其实是他的外甥女.因姚与前妻没子女而收养刘玲.刘玲从小因患小儿麻痹,行走不便,但她有一颗善良的心.两位老人再婚后,刘玲全身心放在照顾老人生活上.2003年3月,姚老先生不幸去世,将"父亲"养老送终后,刘玲除照顾已经年迈的生母外,也担起代替养父照顾杨老太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从何时起,妈妈们的参照对象、跟风icon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明星、名人,而是"育儿KOL"。他们来自于普通大众,他们也和你我一样就是最最普通的爸爸或妈妈,他们有了众多的粉丝,他们渐渐有了明星般的光环,他们成了妈妈们追随的偶像……他们如何做到影响别人的选择判断?他们有何独门秘技让自己脱颖而出?他们开辟了一个怎样的育儿新纪元?Part1育儿时代的时间轴Long Long Ago……很久以前,育儿是件平常事不妨试着检索你的记忆,很久以前,"养孩子"这件事是不是没有像现在这么火?养孩子嘛,该怎样怎样,病了就去医院;吃得好喝得好,就不用管;遇到搞不明白的问题了,问问老人、问问别人取取经就好啦……不知何时起,育儿成了全民性的大事件,各种维度、各个层面的育儿话题都会引起不小的关注度。父母们对于养孩子这件事再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