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总结1例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肠穿孔行造瘘术后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经验。方法 该患儿系早产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感染严重,护理的重点及难点包括对患儿实施保护性隔离;控制全身感染,促进局部伤口愈合;合理喂养,改善营养状况;做好患儿家属心理护理及患儿出院后延续护理。结果 在积极控制全身感染,局部伤口配合使用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水胶体敷料及防漏贴环、造口袋,合理喂养后,术后经23 d精心护理后伤口愈合良好,顺利出院。结论 本例患儿病情危重,并发症较多,经积极治疗及实施个性化整体护理,患儿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特征与护理要点以便更好的护理患者.方法:对确诊的5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及时救治和精心护理,大多数患儿转归良好,治愈率达到94.5%.结论:早期诊断,正确喂养,早期治疗精心护理,可从根本上降低早产儿NEC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外科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影响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58例NEC患儿的临床资料,58例NEC患儿分为非手术组和手术组,术后治愈组和死亡组,进行临床疗效和危险因素(包括孕周、出生体重、腹壁发红、气腹、肠壁积气、固定的肠袢、门静脉积气、血小板计数、动脉血气pH值、呼吸衰竭和手术方式)比较.[结果]58例NEC中行手术治疗27例,治愈17人,死亡10人,治愈率63%.手术组较非手术组并腹壁发红、气腹、固定的肠袢、血小板<100×109/L、动脉血气pH值<7.3的比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死亡组较治愈组合并白细胞<5.0×109/L、血小板<100×109/L、动脉血气pH值<7.3和呼吸衰竭的比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腹是NEC的绝对手术指征,而腹壁发红、固定的肠袢、血小板<100×109/L、动脉血气pH值<7.3可作为相对手术指征.一期吻合术与肠造瘘术的选择需进一步研究.白细胞<5.0×109/L、血小板<100×109/L、动脉血气PH值<7.3和呼吸衰竭为影响NEC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积极防治NEC合并症可提高NEC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现将我院2005-01~2006-10小儿内科收治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2例,男女之比4:1,年龄7日龄~5岁,其中新生儿3例,婴儿5例,幼儿1例,学龄前儿童1例。四季均可发病。1.2临床表现新生儿3例均为腹泻便血型,以腹泻、便血、腹胀为主,偶有呕吐,无发热。非新生儿者7例,入院时症状如下:均有发热,6例有腹泻,4例有呕吐,3例有便血,1例有呼吸困难,1例有抽搐,2例有咳嗽,1例有腹痛。入院后3例早期大便为黄或黄绿稀便或水样便,有的含黏液,以后即变为血便或便中带血,便血量不等,1例5岁儿童,入院时无腹泻及呕吐等,仅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回顾36例NEC患儿的临床表现、分析治疗及预后。结果 30例治愈,2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结论 NEC的发生与早产、窒息、感染及高渗喂养有关,预防早产及采用早期母乳喂养可减少其发生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现将我院1994~2004年收治的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65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47例,女18例.各年龄均有发病,以3~12岁较多,共46例(70.7%).全年均可发病,以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共48例(73.9%).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共46例(70.7%).有发病诱因45例(69.2%),多为喂养不当和肠道感染.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呕吐、腹泻与便血较多见,具有发热等明显中毒症状,重症患儿有中毒性休克、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少数病例出现肠梗阻及肠穿孔. 相似文献
10.
11.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观察及护理210011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淑芬,陈永田近年来,由于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NE)认识的提高,报道的病例日见增多。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51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充分认识到,观察与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者认为:在整个病程中,均南非进行严密仔细地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便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为及早对患者禁食,行胃管引流减压等处理赢得时间,尤其对禁食后护理,如:输液的管理以及在恢复期进行恢复哺喂的方法等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贲友凤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12,(8):30-31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时期严重的肠道疾病,临床上以腹胀、呕吐、腹泻、血便为主要表现。据报道,住院患儿中新生儿NEC总发病率为1%~6%,早产儿多见,多在2周内发病。2010年7月本科收治了1例早产儿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对其实施了精心的治疗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文献回顾及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一系列对此疾病的全面观察与护理,认为加强基础护理质量及对本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对提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治愈率及存活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综合护理方法及效果,以期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法]选取6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临床资料,从综合护理角度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进行临床资料的分析,寻找护理观察与干预要点。[结果]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以早产、低体重儿多见,且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早期症状体征以胃潴留、腹胀、呕吐咖啡色液及血便为主。诊断过迟,喂养不当,加奶过快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对提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有十分重要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评价醋酸钠林格注射液和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用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中液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行手术治疗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方法,将患儿分为醋酸钠林格注射液组(AR组)和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LR组),每组25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全麻气管插管,术中维持药物为七氟醚,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液体输注,监测患儿术中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aO2)、酸碱平衡、补液量、尿量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液体总量、尿量及患儿手术过程中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心率、S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R组NaHCO3的用量明显少于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钠林格注射液用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中的液体治疗,能有效维持患儿血容量,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比较能显著改善代谢性酸中毒,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中应用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时期严重的肠道疾病,据国外报道高危儿发病率5%~15%,病死率高[2].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严重威胁生命的消化道急症之一,是肠穿孔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以腹胀、呕吐、便血为三大主要表现。腹部X线检查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常因败血症,循环衰竭,休克等并发症而死亡,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新生儿NEC临床特症的观察与护理,进行早期防治,是改善疾病与预后,提高患儿存活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