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可吸收内固定物 (SR -PLLA螺丝钉 )在股骨头骨折内固定应用中的优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14例股骨头骨折患者应用可吸收螺丝钉内固定 ,手术中将骨块复位后 ,切开软骨 ,于软骨下用 1~ 2枚可吸收螺丝钉固定。术后患肢胫骨结节骨牵引 4周 ,以后逐渐下地活动负重行走。结果 :经过 8月~ 5年 ,平均 18个月随访 ,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 ,与金属内固定物相比较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患侧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5 .7% (12 /14)。除 2例患者出现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外 ,其他患者未发现骨块松动移位 ,骨块吸收 ,关节腔积液 ,感染等现象。结论 :可吸收内固定物在股骨头骨折内固定中应用 ,完全能将骨块固定到愈合 ,其本身对骨折的愈合和关节功能无不良影响 ,避免了金属内固定物需要二次取出等缺点 ,是位置较深的股骨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可吸收螺丝钉在后踝骨折内固定应用的效果。方法;对10例后踝骨折患者应用吸收螺丝钉进行内固定治疗并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临床愈合,无金属内固定物电解引起的局部炎性反应。结论:可吸收螺丝钉治疗在后踝骨折的治疗中,免除二次手术的痛苦,消除了无金属电解引起的内固定物松动及电解液导致的局部的炎症反应,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及跟腱的二次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可吸收螺丝钉在后踝骨折内固定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 10例后踝骨折患者应用吸收螺丝钉进行内固定治疗并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临床愈合 ,无金属内固定物电解引起的局部炎性反应。结论 :可吸收螺丝钉治疗在后踝骨折的治疗中 ,免除二次手术的痛苦 ,消除了无金属电解引起的内固定物松动及电解液导致的局部的炎症反应 ,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及跟腱的二次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可吸收螺丝钉在后踝骨折内固定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123例后踝骨折患者应用可吸收螺丝钉内固定治疗并进行分析。结果:可吸收螺丝钉治疗后踝骨折无非金属物置入引起的局部炎性反应,固定效果确实,临床优良率达95.6%。结论:可吸收螺丝钉在后踝骨折的治疗中,消除了置入的金属物电解引起的内固定物松解及电解液导致的局部炎性反应,避免两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再次手术可能造成的跟腱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治疗髋臼后缘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自身增强可吸收(SR-PLLA)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后缘骨折12例,其中4例合并股骨头骨折。结果 随访8月~3年。所有骨折经治疗均愈合良好,无骨折再移位。关节功能恢复优10例,良1例,可1例。结论 应用SR-PLLA螺钉治疗髋臼后缘骨折,可获得满意的内固定效果。其优点为不需要再次取内固定,避免了金属内固定物遗留在人体内,特别是位置深、组织结构复杂的部位更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石永常 《江苏医药》2002,28(8):614-615
目的 评价可吸收螺钉在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7年-1999年间应用可吸收SR-PGA螺钉治疗骨折内固定17例,其中新鲜骨折16例,陈旧骨折1例。采用局部功能评定和术后不同时期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疗效。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13-40个月),优12例,良3例,尚可1例,差1例;优良率88.2%。结论 可吸收SR-PGA螺钉是非承重的松质骨骨折,关节内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不影响关节内骨折的愈合,无需二次手术取除内固定物,避免了金属内固定物留在关节内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7.
李岳昌  李宏 《天津医药》1998,26(1):56-58,I000
各种金属内固定材料是临床骨折内固定所广泛采用的内固定材料,在各部位骨折的内固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最大的缺点是骨折愈合后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将金属内固定物取出。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的问世和在临床上的应用,使一部分骨折病人可以避免第二次手术的痛苦而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作者自1995年3月~1996年10月采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治疗了14例松质骨骨折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股骨颈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去留对股骨头血运影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股骨颈骨折在骨科治疗时极易发生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部分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发生在取出内固定物后期,本文旨在找出坏死诱因,消除潜在危险。方法:总结本院2000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8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行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部分青壮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患者行空心钉内固定加缝匠肌骨瓣移植治疗。43例为内固定物取出组(实验组),43例为内固定物长期存留组(对照组),术后随访2~7年,分析股骨头坏死率和影响股骨头坏死的因素,探讨内固定物去留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结果:内固定物去留与股骨头坏死有关。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一般在3个月内愈合。在内固定物取出后4个月股骨头病理组织学可见有缺血改变。其中部分患者在取内固定物后相继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且与患者年龄、骨折类型和内固定方式无关。结论:股骨颈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取出对股骨头血液循环有不利的影响,临床工作中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推荐用钛合金空心加压螺钉,不仅骨折愈合率高,而且可以长期存留在体内。内固定物取出对股骨头血液循环和生物力学性能均有不利影响,可能是引起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颈坏死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空心双头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临床应用空心双头加压螺丝钉外科治疗股骨颈骨折为急诊手术简化了治疗程序,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骨不连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并便于骨折愈合后拔钉。方法在股骨张力侧和压力侧植入该钉各1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8~10个月开始负重。结果62例患者应用空心双头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效果确切,愈后便于拔钉,加速了骨折愈合过程,提高股骨头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并临床应用易退加压螺丝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同时移植带肌(血管)蒂骨瓣,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骨不连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并便于骨折愈合后拨钉。方法:在松质骨加压螺丝钉的基础上,将螺纹的后部增加3-5圈由深逐渐变浅(呈锥形)的螺纹。临床应用中于股骨颈张力侧和压力测分别植入该钉各一枚,同时于股骨颈前上方凿槽并植入带肌(血管)蒂髂骨瓣。术后早期功能锻炼,8-10个月开始负重。结果:102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应用易退加压螺丝钉+带肌(血管)蒂骨瓣移植病人中,8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42个月,其中优良率为92.1%,尚可5.6%,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各1例(2.3%)而再次手术。26例因骨折愈合达2年以上而要求取钉,证实该钉拔出较容易。结论:易退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效果确切,愈合后便于拔钉;同步植入肌(血管)带骨瓣可促进股骨头早期血供的建立及复活,加速骨折愈合过程,提高股骨头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可吸收内固定物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一种关节内骨折内固定的新材料并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自身增强聚乙交酯、聚丙交酯(SR-PGA、PLLA)可吸收螺钉和可吸收棒、治疗肩、肘、髋、膝、踝关节内骨折98例。麻醉下常规关节手术入路,骨折解决对位,选用螺钉、固定棒1-2枚固定,钉尾部埋于关节软骨面下1mm。术后关节不采取外固定,3d后肢体被动功能锻炼。结果:98例均随访6个月-3年,平均16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关节活动无明显障碍,优良率达97.9%,结论:使用可吸收螺钉、可吸收棒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减少了关节粘连,感染机会,对于关节内骨折是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2.
师华 《北方药学》2012,(11):64-65
目的:评价髋关节后脱位闭合复位,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12年6月之间,我院先后收治的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患者20例,入院之后,对其采用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复位成功之后均进行患肢持续胫骨结节骨牵引,股骨头骨折块大者行切开复位,小者行骨块摘除手术,合并有股骨胫骨折患者,采用空心加压螺丝钉固定。对于髋臼骨折的患者采取重建钢板,或者采用螺丝钉固定。结果:患者关节功能总体优良率达到80.5%以上。结论: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病例早期复位,手术之前进行综合判断,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黄细军  姚昊 《江西医药》2010,45(3):222-223
目的评价可吸收螺钉在四肢关节内骨折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采取超高分子聚-DL-乳酸(PDLLA)自膨胀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关节内骨折36例,术后石膏托固定4~6周,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以及局部反应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对位良好,达骨性愈合,肢体功能和关节功能无明显异常,无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表现。结论可吸收螺钉是四肢关节内骨折理想内固定物,其操作简单,固定效果确切,生物相容性好,不影响关节内骨折愈合,免除二次手术取除内固定物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可吸收性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刚子GRAND FIX(合成树脂人工骨)对48例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后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42例患者共应用78枚可吸收性螺钉,骨折无移位,均愈合良好。无细菌感染,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3~24个月),根据改良W eber评分评价,踝关节骨折的疗效,优良率95.2%。结论可吸收性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操作简单,效果理想,并发症少,且免除二次取出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98年6月~2002年6月 ,应用芬兰BIOFIX可吸收骨折内固定物治疗关节内骨折36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股骨头骨折12例 (PipkinⅠ型3例 ,Ⅱ型2例 ,Ⅳ型7例 ) ,男9例 ,女3例 ,年龄23~57岁 ,平均35岁 ;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10例 ,男7例 ,女3例 ,年龄21~65岁 ,平均43岁 ,桡骨颈骨折14例 ,男8例 ,女6例 ,年龄5~16岁 ,平均9岁。1 2手术方法 :股骨头骨折取髋关节后外侧切口 ,切开髓关节后侧关节囊 ,屈曲内旋髋关节 ,使股骨头脱出髋臼 ,探查髋臼 ,取出碎小骨、软骨块 ,将主要碎骨块与股骨头整复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可吸收钉治疗舟骨骨折的经验和教训。方法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应用自身增强-聚乙酯(self-reinforced polyglycolicacid,SR-PGA)、自身增强.聚丙酯(self-reinforcedpoly.L.Lacticacid,SR-PLLA)可吸收螺钉手术处理舟骨骨折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1-62岁。手术时间为伤后14-85d。应用SR-PGA全螺纹钉13枚,术后用腕中位及桡侧屈位石膏外固定。结果患者术后获随访6-20个月,平均18个月,伤口均1期愈合;骨折于1-3个月内达临床愈合,无再移位、感染及局部积液。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根据美国骨科协会(AASO)关节功能评价:优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2.3%。结论可吸收内固定钉治疗关节内及关节周围骨折,免除了患者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痛苦,是一种有效和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空心加压螺丝钉内固定与股骨头置换的价值与选择。方法将120例股骨胫骨骨折患者分为内固定组和股骨头置换组,每组60例。根据骨折类型、患者年龄、骨质条件等情况选择空心加压螺丝钉内固定及髋关节外侧切口入路,应有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观察所有患者情况,并对术后1至3年的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定。结果对120例股骨胫骨骨折患者进入结果分析,术后一年骨折内固定组骨折愈合52例,髋关节功能评定为(87.31±7.12)分,股骨头置换组术后1年假体无明显松动,髋关节功能评定为(89.31±3.43)分。术后3年内固定组8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功能评定为(78.33±10.63)分;股骨头置换有7例发生假肢松动,髋关节功能评定为(88.72±3.71)分。结论适应证掌握正确,内固定与人工置换治疗股骨胫骨折均可达到较满意的效果,正确掌握适应证可能是预防中远期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可吸收螺钉在近关节端松质骨骨折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组32例,平均年龄35岁。使用65枚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关节端松质骨骨折,术前、手术当天及术后定期摄X线片,并观察局部及全身反应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6个月~3年),所有病例骨折对位良好,达骨性愈合。肢体功能和关节活动无明显异常,无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表现。结论:可吸收螺钉是近关节端松质骨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固定效果确切,生物相容性好,对人体无不良反应,不影响关节内骨折的愈合,免除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田波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11):1291-1292
<正>踝关节骨折多由高处坠落,踝部承受压缩、旋转及收展暴力所造成。踝关节内骨折传统的内固定材料主要为金属类,其最大的缺点是,待骨折愈合后,二次取出带给患者较大痛苦和经济压力,加重创伤,影响踝关节功能。可吸收内固定物最早于1984年由Rokkanen等应用于临床[1],可吸收螺丝钉具有降解可吸收、免去再次手术的特点,近年来,其临床应  相似文献   

20.
罗斌  康小平  阳波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0):3018-3020
目的:评价可吸收材料治疗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可吸收螺钉及固定棒[自身增强聚乙酯(self-reinforced polyglycolic acid,SR-PGA),自身增强聚丙酯(self reinforced poly-L-Lactic acid,SR-PLLA)]将骨折复位后固定,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行骨牵引或石膏外固定。结果: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关节内骨折1~3个月内均达到临床愈合,关节功能基本正常,无再移位、感染及局部积液。术后随访5~48个月,平均25个月,关节功能评价(AASO):优22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6%。结论: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是关节内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材料,能被完全吸收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