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朱娟  李葆青  张宁   《放射学实践》2012,27(10):1073-1078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CT增强特点及其病理基础,提高对不同病理类型腮腺肿瘤的影像特征认识。方法:搜集本院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的CT检查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64排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分析肿瘤的CT增强特征,测量平扫和双期增强的CT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类型腮腺肿瘤平扫均为等或稍低密度结节,其中腺淋巴瘤平扫密度最高,腺淋巴瘤和基底细胞瘤可见明显的囊变。增强特点:多形性腺瘤表现为缓慢持续强化,腺淋巴瘤表现为早期显著强化及快速流出,基底细胞瘤表现为早期显著持续强化,恶性肿瘤表现为延迟显著持续强化;腺淋巴瘤的动脉期CT值明显高于较其他类型的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型肿瘤静脉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基底细胞瘤及恶性肿瘤各有其不同的强化特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动态增强特点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与腺淋巴瘤的CT特点,为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12例、腺淋巴瘤23例,对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平扫及增强扫描CT值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腮腺基底细胞腺瘤12例均为单侧,女性好发,腺淋巴瘤一侧或双侧多发,男性好发;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发病年龄较腺淋巴瘤小(P0.05);基底细胞腺瘤与腺淋巴瘤的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平扫期CT值较低,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明显强化、CT值较高;腺淋巴瘤的平扫期CT值较高,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呈轻中度强化、CT值较低;两者平扫、增强扫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和腺淋巴瘤的发病除具有性别、年龄差异外,CT平扫和增强扫描有明显的特征,可对两者的定性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逐步判别分析法评估CT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CT检查及组织学证实的85例125枚甲状腺结节的CT检查资料。其中恶性结节65个,良性结节60个。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甲状腺结节各相关指标(X1性别,X2年龄,X3结节位置,X4结节形态,X5结节边界,X6结节包膜,X7结节内囊性成分,X8微小钙化,X9增强扫描结节边缘模糊/范围缩小,X10甲状腺边缘中断征,X11淋巴结异常)进行分析,建立判别函数,并采用交互验证法验证判别函数的诊断效能。结果:逐步判别分析法筛选出结节形态、边界、增强扫描结节边缘模糊/范围缩小、甲状腺边缘中断征及淋巴结异常共5个独立预测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建立判别函数,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判别式为Y1=-28.687+6.266X4+6.346X5+8.143X9+16.637X10+8.434X11;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判别式为Y2=-68.726+9.443X4+9.505X5+12.530X9+28.221X10+11.879X11。交互验证法结果显示判别函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总体诊断符合率为92%。结论:基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检查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的判别函数,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准确性较好,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20例,其中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8例。结果:12例良性肿瘤中,形态规则、边界清晰者11例,边界不清者1例;其中8例行增强扫描,均表现为轻至中度强化,其中密度均匀者5例,密度不均者3例。8例恶性肿瘤中,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并伴邻近组织器官受侵者7例,边界清楚、形态规则者1例;其中6例行增强扫描,均见不同程度强化,肿瘤密度均匀者1例,密度不均者5例,其中2例中心可见大片低密度坏死;8例恶性肿瘤中,4例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3例面神经受累。结论:CT扫描对腮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诊断腮腺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经病理证实的23例腮腺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对其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增强扫描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回顾性CT影像分析,并探讨这些征象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肿瘤位于浅叶7例,深叶3例,同时累及深浅叶13例。全组病例瘤体平均最大径6.7cm,14例形态不规则或呈分叶状,18例瘤内见液化囊变区,1例瘤内见钙化灶,20例边界不清、边缘毛刺或侵犯周围组织,增强扫描15例明显强化;另有10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CT对19例做出恶性肿瘤的诊断,并对其中4例做出正确的组织学诊断。结论 CT能准确定位腮腺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明确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侵犯范围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在肿瘤的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在颈部肿大淋巴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8例经病理证实并行颈部CT常规平扫及双能量模式增强扫描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影像资料,利用"Liver VNC"软件处理得到虚拟平扫图像.对颈部肿大淋巴结虚拟平扫(virtual noncontrast,VNC)图像和常规平扫(conventional noncontrast,CNC)图像在平均CT值、噪声,信号噪声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图像质量,对病灶的显示情况,辐射剂量(用CTDIvol和DLP表示)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常规平扫和虚拟平扫所测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虚拟平扫图像噪声明显低于常规平扫,而信号噪声比明显高于常规平扫(P<0.05);虚拟平扫图像质量低于常规平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虚拟平扫及常规平扫对颈部肿大淋巴结内坏死均可见显示;双能量扫描模式较常规扫描模式的总辐射剂量小(P<0.05).结论 在颈部肿大淋巴结检查中,1次双能量增强扫描可获得增强图像和VNC图像,而VNC图像基本不影响病灶的观察同时显著降低了辐射剂量,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对腮腺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提高术前定性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原发性腮腺肿块性病变,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其中39例行CT增强扫描,将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5例良性肿瘤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肿块22例,浅分叶13例,多形性腺瘤病灶内密度较均匀,腺淋巴瘤(6/9)易出现囊性变;14例恶性肿瘤CT表现为分叶状或不规则肿块影,边界毛糙模糊,其内密度欠均匀,发生坏死囊变(7/14),与邻近咬肌及胸锁乳突肌分界欠清楚(8/14);3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腮腺浅叶弥漫性增大,并颌下和颈部淋巴结大。CT均能对52例腮腺肿瘤准确定位,多数病变CT能准确定性,但对低度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囊变淋巴瘤与淋巴上皮癌,深叶嗜酸性腺瘤与恶性肿瘤难以鉴别。结论:肿块的形态、边缘、内部低密度灶分布以及与邻近咬肌及胸锁乳突肌分界情况是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重要鉴别点,CT对大多数腮腺良、恶性肿瘤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ANB)的CT表现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搜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ANB患儿,术前均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根据Ki-67增殖指数将ANB分为高表达组(Ki-67指数≥25%,26例)和低表达组(Ki-67指数<25%,10例)。分析肿瘤最大径、形态、瘤内出血、坏死、钙化、血管包绕、周围淋巴结转移、肾脏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等肿瘤CT征象,并测量肿瘤实性部分的平扫及增强CT值。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儿性别、病灶形态特征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患儿年龄、肿瘤最大径、病灶平扫CT值、增强CT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相关参数诊断Ki-67高表达ANB的效能。结果: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的出血、形态、中线血管包绕、肿瘤最大径及增强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增强CT值诊断Ki-67高表达ANB的临界值为81.5HU,肿瘤最大径的临界值为9.60cm,中线血管包绕、增强CT值、出血、肿瘤最大径、形态及参数总联合诊断Ki-67高表达ANB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6、 0.769、 0.715、0.752、0.758和0.915,参数总联合的诊断敏感度为96.2%,特异度为90.0%。结论:当肿块形态不规则、肿瘤最大径超过9.6cm、增强CT值超过81.5HU、肿块内出血且伴有中线血管包绕征象时,高度提示为Ki-67高表达ANB。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分析甲状腺恶性肿瘤征象以提高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甲状腺肿瘤病例35例,其中女性25例,男性10例,年龄13~72岁,选用美国GE公司Medical Systems螺旋CT机行颈部连续轴扫。结果 27例甲状腺恶性肿瘤为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常密度不均匀,可伴囊变、坏死、出血、钙化,常有邻近组织结构侵犯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 CT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准确率高,对肿瘤分期、周边侵犯、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能谱成像技术在腮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腮腺肿瘤患者55例(良性肿瘤40例,恶性肿瘤15例),所有患者均行能谱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获得病灶碘浓度(IC)及40 keV、70 keV、100 keV、140 keV单能量CT值,并计算分段能谱曲线斜率.结果 腮腺恶性肿瘤的静脉期40 ...  相似文献   

11.
腮腺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腮腺良、恶性病变的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腮腺病变的CT表现,其中良性肿瘤29例,恶性肿瘤13例,结核4例,慢性腮腺炎6例。结果52例中,48例表现为腮腺内或腮腺区肿块,良性肿瘤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占82.8%(24/29);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不清,占76.9%(10/13);腮腺结核表现为密度不均、边界较模糊的结节或肿物,并有结节样钙化和腮腺周围淋巴结肿大,病灶及肿大淋巴结均呈环形强化;4例弥漫性炎症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腮腺弥漫性肿大,密度增高;2例为局限炎症,呈形态不规则肿块状,边界不清。结论CT扫描对腮腺病变定位敏感性为100%,对各类腮腺病变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增强扫描可提高其定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咽旁间隙在头颈部肿瘤MRI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移位方向及肿瘤MRI信号特点对病变定位、定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累及咽旁间隙肿瘤76例,其中恶性肿瘤51例,良性肿瘤25例。结果扁桃体肿瘤和鼻咽癌使茎突前间隙外移,腮腺肿瘤使茎突前间隙向前内移位,或(和)颈动脉鞘区后移。颈动脉鞘区交感神经鞘瘤使颈内动、静脉向前外侧移位,迷走神经鞘瘤使颈内动、静脉明显分离,颈动脉体瘤使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增大,颈静脉球瘤使血管向前外侧移位,转移淋巴结使颈内动、静脉向前内侧移位。25例良性肿瘤边界清楚,其中9例信号均匀;51例恶性肿瘤中,19例边界模糊,15例信号欠均匀。茎突前间隙脂肪消失或不连续6例均为恶性肿瘤,肿瘤边界较清但颈部淋巴结肿大符合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2例及颈内动、静脉被肿瘤包绕3例,病理证实亦为恶性肿瘤。结论咽旁间隙移位方向及肿瘤MRI信号特点对头颈部肿瘤的定位、定性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MS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6例GIST的MSCT资料。结果:46例中,GIST位于食管1例,胃部15例,十二指肠12例,空回肠11例,结肠3例,直肠1例,肠系膜内3例;恶性肿瘤28例,交界性3例,良性15例。46例中35例肿块CT表现为外生性肿块,多较大,其中恶性肿块最大径3.5~30.1cm,最大径<5cm者10例,>6cm者18例;肿物密度不均匀,呈囊实性,实性部分中度强化至明显强化,肿块内伴有溃疡形成4例,最大径>4.5cm。瘤内点状钙化灶4例。结论:GIST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MSCT检查有助于GIST的定位以及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情况,对肿瘤诊断及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腮腺良恶性肿瘤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的CT表现,其中良性肿瘤16例,恶性肿瘤4例.结果:本组中CT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0%.良性肿瘤的主要CT表现为边界清楚15例(94%),平均大小为8 cm3;位于浅叶10例(63%),深叶1例(6%),5例同时累及深、浅叶;钙化1例(6%),囊变3例(19%),头颈部淋巴结增大2例(13%).恶性肿瘤中边界清楚1例(1/4),平均大小为13 cm3;1例(1/4)位于浅叶,2例(2/4)位于深叶,1例同时累及深、浅叶;头颈部淋巴结增大3例(3/4).结论:腮腺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对良恶性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颌下腺混合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下腺混合瘤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轴面平扫和增强扫描,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单侧单发病灶。平扫7例密度低于正常腺体,4例呈等密度,2例密度不均匀,病灶与正常腺体分界不清,13例患侧腺体均增大,肿瘤均未突出腺体包膜,与周围组织的脂肪间隙仍存在;增强扫描病灶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腺体,表现为轻至中度强化,3例病灶内出现大小不等圆形低密度影。病灶直径1.4-3.2 cm。结论:颌下腺混合瘤CT表现具有良性肿瘤的特点,结合临床病史,CT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腮腺肿瘤的CT及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腮腺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0例腮腺肿瘤的CT及MRI的表现。结果:90例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74例(82.2%),恶性肿瘤16例(17.8%)。在CT/MRI上,良性肿瘤大部分表现为位于腮腺浅叶的圆形、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密度/信号均匀;而恶性肿瘤,大部分位于腮腺深叶或跨叶,表现为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边缘不清,密度/信号不均匀,侵犯周围组织并伴淋巴结转移。结论:CT和MRI检查均能对腮腺肿瘤进行有效定位,并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肠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26例小肠GIST的MSCT表现及特点,所有病例均行CT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观察。结果:本组26例中,发生于十二指肠5例,空肠9例,回肠7例,肠系膜5例。其中,良性及低度恶性10例,恶性16例。肿瘤强化密度均匀4例,均为良性及低度恶性,强化后密度不均匀22例,其中良性及低度恶性6例,恶性16例。肿瘤≤5cm者7例,6例为良性及低度恶性,1例为恶性。肿瘤5cm者19例,其中良性及低度恶性4例,恶性15例。其中恶性GIST出现坏死内气体2例,溃疡2例,肠系膜脂肪间隙密度增高3例,出血1例,腹腔及肝脏转移5例。结论:MSCT对于判断小肠GIST的良恶性无明显优势,但对于肿瘤的早期发现、形态评估、血供特点、治疗方案选择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