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嗜酸性粒细胞(Eos)的趋化、移行以及抑制其凋亡的微环境控制是鼻息肉形成的重要机制.白细胞介素-5(IL-5)对Eos的活化、趋化和抗凋亡具有重要作用.IL-5是鼻息肉组织中Eos病理学机制中的关键蛋白之一.本文就IL-5与鼻息肉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顺尔宁)对儿童哮喘血和痰液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白细胞介素5(IL- 5)的影响。方法 将60例6~14岁的中度哮喘儿童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每日1次口服5 mg顺尔宁,B组吸入布地奈德(普米克都保)100μg,每日2次,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周临床评估和肺功能检查,同步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检测血和痰液ECP和IL- 5 水平。结果 哮喘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前哮喘患儿血ECP、IL 5水平和Eos计数均高于正常儿童对照组(P<0.01);血Eos计数与血ECP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血IL 5水平与EC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治疗后血ECP、IL -5 水平和Eos计数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液ECP和IL- 5含量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顺尔宁降低血和痰液的ECP和IL- 5水平,在哮喘的抗炎机制中起重要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的检测意义。方法 38例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观察组)采用口鼻联合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检测其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及肺功能指标,并与2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gE,Eos及IL-4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1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及FEV1/用力肺活量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血清IL-4水平增高,检测IL-4可作为病情程度判断及疗效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嗜酸性粒细胞(Eos)特异性颗粒的化学成份虽有较多的了解,但其确切作用仍不太清楚。同中性粒细胞相比,Eos的吞噬作用较弱,而且在化脓性感染部位常难以见到。然而,当血液中Eos数超过1.5×10~9/l时,在下列疾病中均可见到组织的Eos浸润,如寄生虫病,免疫缺陷儿童的感染性疾病,内因性哮喘,某些脉管炎性和肉芽肿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如结节性多动脉炎和Eos肋膜炎),皮肤病(如天疱疮样病,多种药疹),恶性肿瘤(如支气管癌,何杰金病,T-细胞白血病)。在排除了这些主要疾病后,仍有一些Eos持续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介绍了对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免疫学研究,在细胞表面的受体和蛋白;Eos合成细胞因子、脂类炎性介质;Eos的活化及功能等方面的新进展。 Eos同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一样是颗粒细胞,但许多特征,如形态、成分、产物以及参与的疾病等都不同于后两种多形核白细胞。Eos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新生物等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诱导痰嗜酸细胞(Eos)数量和Eos阳离子蛋白水平(ECP)判断哮喘病情分期和严重程度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9例缓解期和85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分别采用瑞氏染色及荧光免疫法检测高渗盐水诱导痰中Eos数量和ECP水平,并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哮喘分期和严格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哮喘患者诱导痰中Eos数量和EC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诱导痰中Eos数量和ECP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随病情加重诱导痰中Eos数量和ECP水平逐渐升高,且轻度、中度和重度持续发作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诱导痰中Eos数量和ECP水平与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显著负相关(r值-0.654、-0.723,均为P<0.01)。结论:诱导痰中Eos数量和ECP水平可了解哮喘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哮喘病情分期和严重程度分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嗜酸粒细胞(Eos)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122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切片是否发生Eos浸润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发生Eos浸润,对照组未发生Eos浸润.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与免疫球蛋白E(IgE)在华支睾吸虫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为筛查华支睾吸虫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共有66例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与53例健康对照者入选,检测血清IgE水平、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量(Hb)、Eos,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华支睾吸虫病诊断的统计模型,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统计模型的诊断效能和临界值。结果 Eos与IgE华支睾吸虫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与H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os和IgE联合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4,明显高于IgE的0.814和Eos的0.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回归方程P=1/[1+e-(-2.374+6.062Eos+0.006IgE)],当临界值为0.16,其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性为30.2%,阳性预测值为64.1%,阴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联合Eos和IgE检测有助于提高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单一指标的检测,而且可以排除部分真阴性标本,对降低劳动力、节约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气道炎症表型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循环血辅助性T细胞1/2(Th1/Th2)和IgE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该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共180例,根据诱导痰液中性粒细胞(Neu)和嗜酸粒细胞(Eos)百分比分为Neu组、Eos组、混合组和寡细胞组,检测循环血Th1/Th2和IgE水平,Th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Th2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4(IL-4),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Eos组和混合组的Th1/Th2(0.56±0.12、0.59±0.15)明显低于Neu组(0.77±0.23)和寡细胞组(0.72±0.19),但IgE水平[(12.3±4.5)、(11.9±4.3)mg/L],比Neu组和寡细胞组[(7.6±3.2)、(7.2±3.1)mg/L]增加,IFN-γ[(32.6±9.5)、(30.5±8.6)mg/L比(21.2±6.8)、(20.9±5.7)mg/L]和IL-4[(25.7±6.8)、(23.3±6.5)mg/L比(12.4±4.3)、(11.5±4.2)mg/L]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组和混合组患者哮喘病程和严重程度明显大于其他两组,吸烟和气道感染率增加;Eos组和混合组患者过敏性鼻炎和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炎症表型组患者的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用力呼气中段流量(MMEF%)、50%用力呼气流量(FEF 50%)和75%用力呼气流量(FEF 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具有不同的炎症细胞表型,与循环血Th1/Th2和IgE水平以及临床特征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哮喘豚鼠气管平滑肌毒蕈碱受体(MR)mRNA及嗜酸性粒细胞主要碱性蛋白(major basic protein,MBP)mRNA的表达及嗜酸性粒细胞(Eos)向迷走神经的趋化作用。方法:20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哮喘组。哮喘组制作成哮喘豚鼠模型,再激发用药。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乙酰胆碱酯酶及HE染色观察Eos神经趋化情况,进行气管平滑肌的M2R mRNA、M3RmRNA、MBP mRNART-PCR半定量分析。结果:两组BALF的Eos计数,哮喘组[(29.2±7.3)%]与正常组[(2.8±3.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哮喘组肺组织充血水肿明显,Eos肺组织浸润较正常组明显,Eos具有明显的神经趋化现象。气管平滑肌的MR mRNA、MBP mRNART-PCR半定量分析显示,M2RmRNA,哮喘组(1.26±0.24)与正常组(0.50±0.1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M3R mRNA,哮喘组(0.12±0.055)与正常组(0.42±0.06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MBP mRNA,哮喘组(1.46±0.208)与正常组(0.25±0.08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哮喘豚鼠Eos具有迷走神经趋化现象,M2R表达增加,M3R表达减少,MBP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1.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增多一般出现在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寄生虫病,慢粒,某些外伤性疾病的恢复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以及各种不购原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症、本人观察到某些白血病的缓解或中草药治疗或以中草药为主配合部分化疗的初治患者,出现Eos增多现象。现报道如下:病例1,徐美全,男,4省,进贤县人,M5、骨髓象表现为原。幼单核细胞占83%、血象与骨髓象均未出现Eos增多现象,1991年元月入我院经用中草药治疗二:个月后骨髓象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Hb、WBC、BPC正常,仅骨髓中Eos占10.5%,血中Eos有时竟达2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组织嗜酸性粒细胞(Eos)联合外周血CD4+/CD8+对慢性鼻窦炎(CRS)规范化鼻内镜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行C RS规范化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05例C RS患者.统计术后1年复发情况,分析C RS患者规范化鼻内镜手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及组织嗜酸性粒细胞(Eo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及其与喘息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10月12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喘息组53例和无喘息组70例,喘息组根据临床病情分为急性期喘息组23例和缓解期喘息组30例,同时收集同期50例无喘息健康儿童血清作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IL-4、IL-5、IL-13水平。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IL-4、IL-5、IL-1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喘息组患儿血清中IL-4、IL-5、IL-13水平高于无喘息组患儿,血清IL-4、IL-5、IL-13在急性期喘息组、缓解期喘息组中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血清中IL-4、IL-5水平呈正相关(r=0.613,P0.05),其余指标无相关性。结论血清IL-4、IL-5、IL-13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中水平升高,且伴随着喘息症状的加重水平上升,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时痰中细胞因子白介素5(IL-5)、白介素13(IL-13),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水平及其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方法对17例COPD患者、19例哮喘患者和12例正常人痰液中IL-5,IL-13和TNF-a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痰中IL-5含量(40.22±18.25pg/ml),IL-13含量(35.49±21.40 pg/ml),TNF-a含量(3 455.44±2 715.65 ng/ml)显著高于正常人(12.34±7.03 Pg/ml,10.63±4.53 pg/ml,580.41±516.60 ng/ml,P<0.05).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痰中IL-5含量(27.76±5.91 pg/ml),IL-13含量(24.16±7.17 pg/ml).TNF-a含量(2 140.81±1 678.97 ng/ml)显著高于正常人水平(P<0.05).哮喘组痰液中IL-5,IL-13水平显著高于COPD组(P<0.02,P<0.05),而TNF-a水平在两患病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IL-5,IL-13和TNF-a在哮喘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L-5,IL-13和TNF-a共同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哮喘患者76例,按病程分为哮喘急性发作组25例,哮喘持续组27例,哮喘缓解组24例;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8例设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肺功能检测及外周血嗜酸细胞(Eos)计数和血清Eotaxin水平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哮喘持续组外周血Eos计数及血清Eotaxin水平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哮喘缓解组外周血Eos计数及血清Eotaxin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急性发作组、哮喘持续组、哮喘缓解组血清Eotaxin水平与其外周血Eos计数呈正相关(r=0.592,0.598,0.584;P=0.031,0.033,0.029),与最大呼气流速改变率(ΔPEF%)呈正相关(r=0.589,0.591,0.585;P=0.035,0.041,0.042),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r=-0.582,-0.576,-0.569;P=0.042,0.044,0.039)。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Eotaxin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肺功能受累情况及气道高反应性显著相关,Eotaxin是参与哮喘气道炎性反应过程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IgE水平及不同病程的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支气管哮喘患者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外周血单介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IL-4、IL-5水平,同时用散射比浊法进行IgE检测.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经PHA刺激的PBMC培养上清液中IL-4、IL-5及IgE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哮喘发作期IL-4、IL-5、IgE水平较缓解期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IL-4、IL-5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鼻腔结构异常与老年鼻窦炎患者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5、IL-17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鼻窦炎患者48例为鼻窦炎组,鼻腔结构异常患者48例为结构异常组,同期在院健康体检者48例为对照组,测检测三组鼻腔分泌物IL-5、IFN-γ、IL-17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构异常组、鼻窦炎组IL-5、IFN-γ、IL-17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结构异常组比较,鼻窦炎组IL-5、IFN-γ、IL-17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患者比较,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IL-5、IFN-γ、IL-17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轻度鼻窦炎患者比较,中、重度鼻窦炎患者IL-5、IFN-γ、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中度鼻窦炎患者比较,重度鼻窦炎患者IL-5、IFN-γ、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结构异常组比较,鼻窦炎组鼻涕、鼻塞、鼻痒、喷嚏症状评分显著升高(P0.05);鼻腔结构异常、鼻窦炎发病与IFN-γ、IL-5、IL-17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5、IFN-γ、IL-17在鼻窦炎患者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鼻腔结构异常、鼻窦炎发病与IFN-γ、IL-5、IL-17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重型斑秃患者外周血和头皮皮损处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进一步探讨斑秃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33例重型斑秃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收集外周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免疫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2(IL-12)的表达水平。收集头皮组织标本,采用荧光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头皮处IFN-γ、IL-2、IL-4、IL-5、IL-10、IL-12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重型斑秃组血清中IFN-γ和IL-1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L-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IL-2、IL-4、IL-10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重型斑秃组头皮皮损IFN-γ和IL-1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L-4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IL-2、IL-5、IL-10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斑秃患者外周血及局部头皮均存在Th1和Th2的免疫失衡,即表现为Th1占优势而Th2抑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氨茶碱和类固醇激素对哮喘病人单个核细胞分泌白介素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观察了正常人和哮喘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在脂多糖、氨茶碱、抗 IL-10抗体、醋酸强的松龙刺激24、48小时后培养液中 IL-5、IL-10的浓度变化。结果:经脂多糖刺激24、48小时后哮喘组 IL-5的浓度高于正常组,而 IL-10的浓度低于正常组(P<0.01);在24、48小时刺激时间后,哮喘病人氨茶碱-(10)组和氨茶碱-(20)组中 IL-5浓度均降低。(n=15,P<0.05),IL-10浓度均升高(n=15,P<0.05),在抗 IL-10抗体刺激24小时后,抗体组中 IL-5的浓度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n=15);48小时后,抗体组中的 IL-5的浓度均明显高于氨茶碱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n=15)。醋酸强的松龙组在24、48小时刺激时间后 IL-5的浓度分别为:40.13±18.61pg/ml、低于检测敏感度,而 IL-10的浓度均低于检测敏感度。结论:内源性抑炎机制障碍(如:IL-10的分泌不足等)可能是哮喘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氨茶碱具有通过促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IL-10生成而抑制 IL-5分泌的抗炎活性;类固醇激素的抗炎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抑制促炎因子(如:IL-5的生成等)而实现的,与 IL-10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的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及血Eos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Eos%)和血总免疫球蛋白E(TIgE)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哮喘患者80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来本院进行正常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呼出气FeNO、血Eos、Eos%及TIgE水平,并分析FeNO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呼出气FeNO为(51.48±13.09)ppb,明显高于对照组(11.29±4.37)ppb;观察组的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为(15.39±3.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3.64±4.29)分,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os、Eos%及TIgE水平分别为(264.28±32.19)×10 6/L、(6.39±1.21)%、(134.38±19.73)k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7.49±9.74) ×10 6/L、(1.21±0.59)%、(92.10±11.49)kU/L],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 FeNO水平与TIgE水平无相关性(P>0.05),与Eos计数和Eos%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呼出气FeNO检测作为一种无创性操作检查,其检测结果能够直接反映哮喘患者的慢性气道炎症状况,尤其是对于嗜酸粒细胞性炎症反应,且有利于评估哮喘疾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