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其扫描计划。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3 cm)在平扫和皮质期(动脉期和静脉期)、实质期及肾盂期的螺旋CT增强表现。结果:CT平扫实性15例,囊实性1例,囊性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11例呈明显全瘤性强化,密度等于或稍高于肾皮质;4例呈轻中度强化,稍低于肾皮质;2例呈不均匀或分隔状或边缘强化。静脉期强化稍低于肾皮质。实质期肿瘤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肿瘤强化进一步减退。5例肿瘤边缘可见假包膜。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中较常规CT有明显优越性,多数小肾癌动脉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呈更低密度,呈"快进快退"表现,有重要的定性意义。加扫静脉期图像有利于观察小肾癌与正常肾皮质强化模式的区别,避免假阴性或假"驼峰肾"的出现。扫描计划应包括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2.
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在平扫、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的螺旋CT表现。结果CT平扫中1例病灶呈稍高密度,10例为等密度,4例为略低密度,1例为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皮质期12例强化程度高于或相当于正常肾皮质,2例强化低于肾皮质但高于肾髓质,1例强化程度等于肾髓质,1例囊实性病例囊壁明显强化。肾实质期扫描肿瘤密度迅速减退,肾盂期扫描肿瘤密度进一步减退。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对小肾癌是可靠有价值的诊断方法,特别是小肾癌皮质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表现,有重要的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肾癌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12个,行CT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结果:12个癌灶中平扫7个等密度,其中1个稍高密度伴点片状钙化,5个低密度。增强扫描皮质期,5个癌灶与肾皮质增强程度相近,7个癌灶皮质期增强程度低于肾皮质;实质期,6个癌灶邻近肾实质显影模糊或中断;肾盂期,癌灶增强程度下降,癌灶境界显示清楚。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对小肾癌的检出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螺旋CT多期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小肾癌(〈3cm)的螺旋CT资料及病理结果。结果19例小肾癌中实性14例,实性3例,囊性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皮质期)皮质期8例明显强化,高于或相当于正常肾皮质,其中6例全瘤明显强化、2例部分不均匀强化。静脉期(皮髓质分界期)强化稍低于肾皮质。髓质期及肾盂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改变。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中有明显优势。肾皮质期、实质期能显示小肾癌“快进快退”的强化方式有助于小肾癌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小肾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本院22例小肾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病理结果。结果小肾癌CT平扫呈现高密度3例,等密度15例,低密度4例。增强扫描皮质期强化高于或等于正常肾皮质,实质期强化均明显减退,肾盂期进一步减退。结论肾癌的CT表现与其病理类型和肿瘤的内部结构有关,多层螺旋CT对小肾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MSCT动态增强检查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SCT动态增强多期扫描特征和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21例,术前均经MSCT平扫、皮质早期、皮髓交界期、实质期、肾盂期增强扫描。结果21例均为单个肾细胞癌。MS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增强扫描15例皮质早期强化较为明显,5例皮髓交界期显示明显,实质期肿瘤强化密度/信号快速减退,肾盂期进一步减退。结论小肾癌MSCT动态增强多期扫描有一定特征性,正确认识并采用适当的扫描方法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对早期肾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早期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诊断治疗的早期肾癌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总结早期肾癌螺旋CT图像特征。结果:所有病变均位于肾实质内,均为单发,其中左肾14例,右肾7例,肾上极9例,肾中极7例,肾下极5例。CT平扫病变呈圆形或不规则圆形,边缘规则或不规则,与周围界限明显者15例,不清者6例,直径1.2~2.8cm,1例患者可见分叶征,3例见病变内钙化影。平扫CT值27~66Hu,等密度7例,低密度12例,高密度2例。皮质期均匀强化13例,不均匀强化8例,CT值升高约30Hu。实质期,肿瘤组织密度有所下降,与周围的正常组织边界清晰。肾盂期肿瘤组织密度进一步下降,与周围界限更加清晰,3例患者肿瘤体略突出于肾盂。本组患者均未见周围淋巴结肿大。结论: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能够提高早期肾癌的影像学诊断率,对早期肾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小肾癌的CT表现及病理结果。结果8例小肾癌中透明细胞癌5例,颗粒细胞癌1例,乳头状癌1例,嫌色细胞癌1例。CT表现:CT平扫为软组织结节,钙化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不均匀结节样强化7例,轻度增强1例。结论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具有明显优越性,根据小病灶的密度、边界、强化程度及特点等CT表现术前有助于诊断小肾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肾癌的SCT增强表现,特征及MS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手术病理证实肾癌的患者2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对比分析患者CT表现。结果24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平扫18个病灶呈等密度,6个病灶呈相对低密度;增强动脉期8个病灶强化程度与肾皮质相当,16例强化程度较肾皮质低;皮质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病灶范围显示清晰,尤其以延迟期较明显。结论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癌的检出及定性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谈谈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4例肾癌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的表现及病理基础.结果 CT平扫2例为低密度,1例为高密度.增强扫描4例均显示速升速降的显著强化.其中2例表现均匀强化,2例周边强化.肾实质期及肾盂期强化明显减退.结论 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肾癌的检出和定性颇准确,是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侧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leiomyolipoma,AML)的CT表现,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及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确诊双侧肾脏AML的CT表现,包括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所见。结果:12例病人共有15个AML,根据肿瘤内脂肪成分可分为多、少、很少及无脂肪AML。本组多脂肪AML7个病灶,少脂肪6个病灶,很少脂肪2个病灶。多脂肪AMLCT平扫时即可见肿块内有脂肪成份,密度与皮下或腹膜后脂肪相仿,CT值常为-40~-120HU。少脂肪AML平扫常与肾实质密度相仿,较易漏诊或误诊。采用局部薄层扫描可提高肿瘤内少量脂肪成分的检出机率。很少或无脂肪AMLCT表现酷似肾细胞肾癌,平扫呈低密度肿块,动态增强扫描示肿块皮髓交界期强化不甚明显,实质期肿块中度均匀强化,延迟扫描肿块呈低密度,肿块边缘强化。结论:合理使用病灶局部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技术,CT检查对双侧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牛钊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91-92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S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小肾癌的患者124例,年龄41~75岁,平均(58.1±8.4)岁。分析患者术前肾脏SCT资料,比较不同病理亚型瘤体密度、各期CT值、强化程度和模式。结果平扫期,嫌色细胞癌瘤体密度均匀,乳头状癌和透明细胞癌瘤体密度不均匀。透明细胞癌皮髓期呈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快速下降,排泄期持续下降;乳头状和嫌色细胞癌皮髓期呈轻度或中度均匀强化,实质期和排泄期呈持续强化。乳头状癌平扫期CT值显著高于透明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P〈0.05),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排泄期、实质期和皮髓期CT值均显著低于透明细胞癌(P〈0.05),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均匀强化的比率显著低于嫌色细胞癌(P〈0.05)。结论 SCT多期扫描是诊断小肾癌较理想的选择之一,其不同病理亚型具有特征性SCT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例小肾癌的螺旋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结果:小实性肾癌17例,增强扫描皮质期13例呈明显强化,4例呈轻中度强化;小囊性肾癌3例,增强后皮质期囊壁、壁结节、囊内分隔明显强化。实质期及肾孟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改变。病理上所有病例血窦丰富(3例小囊性肾癌囊变明显,但实性部分血窦丰富)。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中较常规CT有明显优越性;多数小肾癌皮质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表现,这一强化形式有定性意义;皮质期扫描应纳入小肾癌CT检查的常规步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肾脏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避免误切肾脏.方法 肾良性肿块患者9例,男6例,女3例,年龄30~76岁,平均56岁.肾癌患者52例,男性40例,女性12例,其中透明细胞癌37例,乳头状癌10例以及嫌色细胞癌5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比较肾脏良性肿块与肾癌的CT影像学特点.结果 所有肾肿块性病变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9例患者中8例按肾癌行根治术,1例行肿瘤剜除术,术后病理均为肾脏良性病变.其中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AML)4例、嗜酸细胞瘤2例、平滑肌瘤、炎性假瘤和囊肿伴血肿机化各1例.52例肾癌平扫呈均匀或不均匀的等、稍低、稍高或混杂密度;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均匀明显或不明显强化.结论 CT是肾脏良恶性肿块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手段,对于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良性肿块病变者,术前穿刺病理活检或术中冰冻病理切片是避免误诊及误切肾脏的关键,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肾根治性术.  相似文献   

15.
张燕  刘浩  丁中  张锋  王刚 《淮海医药》2011,29(2):114-116
目的 综合分析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对36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36例患者中共有51个瘤体,其中单发25例,左肾12例,右肾13例,左右两侧发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11例共26个瘤体.51...  相似文献   

16.
李恩春  刘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3):2487-2488
目的:评价螺旋CT的平扫期、皮髓质期(cMP)、实质期(NP)显示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能力。方法:螺旋cT检查。肾脏占位性病变51例,先平扫,再以3ml/s团注造影剂100ml做增强扫描,增强时分别扫描CMP(注射后25秒)和NP(注射后100秒)两期。统计各期的病灶检出率,并测定病灶的CT值。结果:51例中发现病灶70个,其中平扫期检出病灶41个(58.58%),CMP检出病灶53个(75.71%),NP检出病灶70个(100%);实质性病灶在NP显著增强,而囊性病灶的cT值在各个扫描期没有差别。结论: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螺旋CT检查,平扫描和CMP、NP一起使用,对病变的检出率和病灶的特征显示优于仅做其中一期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应用价值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和穿刺活检的肝内胆管细胞癌28例,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做甲胎蛋白(AFP)检查。结果 15例动脉期病灶边缘呈花环样或不规则状强化,门脉期、静脉期及延时期逐渐向病灶中心强化,病灶周边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12例动脉期边缘轻度强化,门脉期、静脉期及延时期向心性强化;2例表现为轻度不均匀强化,随时间延长病灶中央呈网格状强化;5例合并肝内胆管轻度扩张;6例合并胆管结石或小斑片状钙化灶;23例AFP检查为阴性,5例AFP检查为阳性。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性,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确诊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技术(MPVR)在颅脑外伤合并颅底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T螺旋扫描加多平面重建和轴位扫描,对26例颅脑外伤并颅底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对比。结果26例颅底骨折中螺旋扫描显示骨折线22例,占84.6%,CT轴位扫描显示骨折线7例,占2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颅脑外伤并颅底骨折时应用螺旋扫描加多平面重建能进一步明确颅底骨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CT表现及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观察病变形态特征、病灶密度及强化形式,伴发结石或钙化以及肾周受累情况。结果7例患者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5例发生于左侧,2例发生于右侧。弥漫型累及全肾,肾影增大,肾盂肾盏扩大积液,肾实质内多发囊实性占位,病变分界不清,向肾外扩展,肾周间隙模糊,肾筋膜增厚并累及腰大肌,腹壁脓肿形成;局灶型表现为肾实质内局限性占位,病灶区呈略低密度灶,增强后边界清晰,病灶内见环形强化,而略低密度灶者强化较明显,但仍低于肾实质。术前误诊为肾脓肿3例,肾癌2例,肾结核1例,肾结石合并肾积水1例。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由于缺乏特异性诊断征象,术前容易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