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云鹏先生系我国著名中医妇科临床家,弱冠即挂牌行医,现已行医八十年。余曾有幸师从先生,先生的为人、处事、行医皆为余终身追随的目标。现就先生妙用逍遥散治疗杂病的经验简述如下,并谨以此文敬贺先生百岁华诞。  相似文献   

2.
顾明昌主任曾师承黄文东先生和胡建华教授,尽得心传。先生从事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博采众长,学验俱丰,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疑难病。笔者有幸随先生于门诊、病房学习数载,今载录先生治疗功能性发热之验案,与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3.
正流派渊源海派中医流派徐氏儿科由徐杏圃先生奠基,其子徐小圃先生发展。徐小圃先生少年随父徐杏圃先生学医,其临证细致,辨证严谨,用药果敢,见微知著,重视防变,善用附子回阳救逆;治疗小儿肺系疾病,因善用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麻黄宣肺汤而有"徐麻黄"之称。徐小圃先生与当时的伤科名医石筱山、妇科名医陈筱宝、外科名医顾筱岩并称"上海四筱(小)",人称徐小圃先生为中医儿科"圣手" "泰斗"。  相似文献   

4.
总结肖正安先生对于儿科病证的脏腑辨证思想,先生总结出"儿科病证有五易",即肺娇易病、脾弱易伤、心热易惊、肝旺易搐、肾气易虚。并结合先生生前相关病案及语录具体阐释,展现先生对于儿科病证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当代著名的中医理论家、中医教育家任应秋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在文献整理与校注、中医各家学说、医古文等领域的学术贡献卓越。通过收集、整理、研究任应秋先生的著作与文献材料,总结概括任应秋先生的治学经历及其学术思想,以期更系统传承先生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6.
介绍何时希先生所绘的"时珍采药图"以及该画涉及何时希、程门雪和朱良春先生的生平及学术地位。"时珍采药图"由其师程门雪先生题字,由朱良春先生撰跋。  相似文献   

7.
光阴荏苒,转瞬之间,我师事钱超尘先生已届20年了。因为一直留在同一所大学教书和工作,与先生接触的机会便多。因与先生接触机会多,才令我问学之心未泯。于是我时时为旁骛太多自惭不已。先生之学精淳深造,学识丰赡,非弟子所能窥其涯涘。先生的学术成果光辉显豁,嘉惠后学非止一端,先生的治学思想与治学方法启迪学子多多,所以彰显与评价先生的学术成果与学术思想,已经成为有益士林、培养后进的  相似文献   

8.
恩师裘沛然先生早年在私塾和国学专修馆读书,师事江南著名学者施叔范先生,从而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青少年时自学经史百家。1931年至1934年在丁甘仁先生所创办的上海中医学院学习,读书刻苦勤奋,经过丁济万(丁甘仁长孙)先生悉心培养和指导,打下了扎实的中医学根基,又常请益于谢观、夏应堂、程门雪、秦伯未、章次公诸先生,深得海上诸名家的青睐。  相似文献   

9.
<正>公元二零一五年三月十七日,适逢"国学大师、杏林鸿儒"钱超尘先生八秩寿辰,欣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钱超尘人文学术传承工作室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联袂在京举办"钱超尘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探讨先生在中医文献学领域的卓越贡献1。回顾吾侪早年读先生医古文而稍窥岐黄门径,文章著述,惠我良多,且多次聆听先生教诲,燕坐謦咳、春风化雨之情,犹如在昨。遥祝先生笔耕不辍  相似文献   

10.
北京名医徐右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生平简介徐右丞(1864—1956),名树弼,字右丞,原籍湖南长沙人。先生出生于世代医家,幼承家学,刻苦钻研,精通医术。先生在旧社会从不作官,且同情革命。早年曾追随孙中山先生、黄兴先生奔走革命,并被聘为大元帅府医药顾问。民国初年来京,经北平市社会局考取中医第一名。初期开业于城南半截胡同,后迁至绒线胡同,七七事变后迁至安福胡同,直至故世。先生终生致力医学,学识渊博,医术高明。不少人从先生名下学医,如早年曾有于道济(原北京中医学会主任、北京中医学院副教务长、附属医院院长)、王大鹏(妇科专家,北京公安  相似文献   

11.
近代南昌名医吴公陶先生(1904—1964年)系江西省新建县人。1919年学医于上海胡念慈先生,尽得其传。业成后,悬壶于南昌。吴氏擅长儿科。解放前,曾出任许寿仁先生创办的江西中医学校董事长。解放后,先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首批组织联合诊所,和同道一起创办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任该院儿科主任。先生曾任省、市人大代表,省、市政协委员。著有《中医儿科临床选辑》一书。现就先生治疗小儿泄泻的经验整理介绍如下:一、诊治要点小儿泄泻有急、慢性之分,但都不外乎寒热的失调——外感六淫的侵  相似文献   

12.
石筱山先生是石氏伤科第三代传人,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伤科临床家、中医教育家。先生中医学造诣精深,理伤续断尤著专长,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建立了完整的石筱山伤科学术思想理论体系。施杞教授系石筱山先生嫡传弟子,秉承先生学术思想与经验,认真整理开拓,坚持继承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石氏伤科。  相似文献   

13.
陈存仁,是全国著名中医学术流派之一丁氏内科流派的传人,是海派中医的代表性人物。文章通过文献搜集整理,简要介绍了陈存仁先生的成长经历,文章探求了先生的成才之道,认为先生拥有开放性的心态、创新性的精神、多元化的发展、自己的底线原则,而目标明确、勤奋刻苦、把握机会、自制力强、博采众长是先生成功的主要特质,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胡建华先生师承丁济万、程门雪、黄文东前贤 ,尽得心传。先生读史通经 ,学识渊博 ,医术高明 ,善于探索 ,敢于创新 ,风范昭然 ,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中医学科带头人。先生业医五十余年 ,擅长医治内科杂病及神经系统疾患 ,形成了其独特的辨证、处方用药特色 ,笔者有幸师从胡建华先生约廿年 ,受益无穷。现将先生临诊以平肝熄风法为主治疗震颤麻痹、癫痫、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整理如下。1震颤麻痹震颤麻痹是神经系统难治性疾病 ,先生认为本病多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有关 ,因肝藏血主筋 ,肾藏精主骨 ,老年体力渐衰 ,养生乏术 ,肝肾精血亏虚 ,筋骨失养 ,…  相似文献   

15.
9月13日—15日,在承淡安先生的故乡江苏省江阴市召开了“纪念承淡安先生诞辰90周年暨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香港中医协会会长谢永光先生,台湾中国医药学院教授陈太羲先生、美国针灸医学会会长洪伯  相似文献   

16.
刘得华 《陕西中医》1993,14(7):307-308
<正> 我院温病教研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王灿晖教授,业医近40载,博极医源,尤精温病。临证善治内科、妇儿诸疾,经验丰富。笔者有幸侍诊于先生之侧,临证之时每得先生晓示;随诊有日,见先生治慢性胃炎一病,疗效卓著;乃悟阅先生诊籍,参合平日先生晓示所得,撷其精要,整理成文,以飨同道。1 疗疾不拘泥证型,辨治以灵活为要  相似文献   

17.
留章杰先生是澄江针灸学派创始人承淡安先生的亲传弟子之一,福建针灸名家。收集整理留章杰先生的相关论文、医案及书籍,并访问其弟子张永树先生,分析总结其学术特点主要有:注重指力、运针不痛,擅用直灸、振阳祛邪,强调经脉辨证、四诊合参,凡病必有因、攻邪逐害为其要,重视疗效、不泥于法、针药并施。留章杰先生继承学派学术,并有进一步发挥,是澄江针灸学派代表性传人之一。  相似文献   

18.
恽先生名树钰,字铁樵(1878—1935),别号黄山、焦木、冷风,为武进名门望族。先生初治医时无藉藉名,偶为人医,好用经方。有人嫌其用药太重,但先生使用经方,无不中的。晚年又嫌其用药太轻,先生曾言:十余年来,求治者不少,凡是散闲之人及其娇生惯养的子弟,身体素质极差,当然不任重药,只须辨证正确,用药得当,即使药量轻些亦可愈病。此乃先生用药因人体质而异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9.
1963年3月,我曾将曹仁伯先生簡史在《江苏中医》杂志作了介紹,对于先生著作,有刊本者,不再复述。惟此笔記为曹先生原著,曾經江阴柳宝诒氏評閱,同里王性柏先生所抄藏,全书共四十余条,为先生一生診病、用方、治学之心法,可补所刊諸本之未备。其文质朴无华,虽片言只語,启发很多,惜叙次稍乱,想是先生信笔記录,未及整理者。茲为便于寻求先生治病之門径,不揣冒昧,将条文稍为前后移掇,使以类相从,公之同好。  相似文献   

20.
<正> 先生十三岁即从其舅父河南安阳名医李可亭先生学医,后来进入京师法政学堂,接受革命理论。先生见到清廷之腐败无能,认识到欲使我中华民族繁荣昌盛,非青年有志之士奋力革命不可,于是追随黄兴先生奔走革命。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在南京成立了国民革命临时政府,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黄兴先生协助之,但多数官员仍似昔日之争权夺利,不顾人民疾苦,先生深感夙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