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一个新观念正在改变着人们过去的医疗观念。新观念认为,一个人的健康应该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自己应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而不是完全由医院和医生负责。这其中就包括用药,尤其是非处方药,这将是随着自我保健的发展而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的“基本保健应通过自我保  相似文献   

2.
自我保健,就是人民群众为了保护健康,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防治有关病伤的第一层次的初级保健活动,是人们在生活中直接为自己健康负责的自觉的卫生行为。 新中国的卫生事业成就,人口期望寿命由本世纪40年代的35岁提高到现在的70岁,肆虐的瘟疫被控制,其重要原因就是“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也就是人民群众自我保健威力的发挥。 就医疗保健手段来说,世界卫生组织前任总干事H·马勒也认为:个人、家庭、社会的自我保健、自我负责、自我处  相似文献   

3.
当今,一个新观念正在改变着人们过去的医疗观念,即一个人的健康应该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自已应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而不是完全由医院和医生负责。这其中就包括用药,尤其是非处方药,这将是自我保健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的“基本保健应通过自我保健和自我医疗来达到”。而在自我医疗中,非处方药将出台唱主角。非处方药,英文为“over thecounter”,OTC是它的缩写形式,指的是那些不需要经过医生检查,诊断和开处方,而是由患者或家属根据病情及自己具备的知识和经验,在医药商店的柜台上可以自行购买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对中国老百姓来说,并  相似文献   

4.
现代健康观要求人们自我掌握健康的主动权。自我保健应当说是人们延年益寿、身心健康的关键。健康教育则是提高人们自我保健能力和技术的重要手段。在健康教育中,性健康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鲁迅先生说过:“要风化好,是在解放人性,普及教育尤其是性教育……。” 新年前一个晴朗的日子,我来到S市新婚卫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健康是福,无病为乐。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怎样才能获得健康呢?将几个世纪的经验集中到一起,就是自己爱护自己,重视自我养生、自我保健和自我医疗。也就是说,健康的护卫神,不是神仙,不是医生,而是你自己。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每个人的健康和寿  相似文献   

6.
《长寿》1996,(7)
自我保健的原则就是贯彻“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治疗、自我护理和自我预防”的方针。 一、自我观察 通过“看、听、嗅、摸”的方法观察自己健康情况的动态变化,了解自己身体的健康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或危险信号,掌握自身的薄弱环节及时施治,以便自我调理。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有病看西医,养生找中医,若要寿而康,九成靠自己。有病看西医,便是求医问药,按照医生开列的处方,服药治病。九成靠自己,说的是人要健康长寿,必须要有自我保健意识,学会自我保护,自我养生,自我疗养。我退休之前,是一个不算健康  相似文献   

8.
《自我保健》2013,(7):7-7
自我保健:我的健康我打理 自我保健医学是建立在当今医学高度发展基础之上的一门新医学,主要是指人们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和养生保健手段,在不住院、不求助医生和护士的情况下,依靠自己和家庭的力量对身体进行自我观察、诊断、治疗、护理和预防等工作,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健康状况的养生方法,以达到健身祛病、推迟衰老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自我保健的重要性越来越深入人心,因为自我保健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好处已得到充分的显示。现代医学证实,一个人保健与不保健,其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前者可获得健康长寿,后者可导致疾病早夭。 美国学者、著名保健专家毛琳·米兰达指出:“如果想要摆脱作茧自缚、自我毁灭的旧观念和繁重的生活方式,那么还是应该从身体上更好地照顾自己。”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影响人类.健康和长寿的各种因素中,60%取决于自己。换句话说,一半以上的健康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想戒烟酒,但总是…  相似文献   

10.
论以家庭为功能单位的自我保健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自我保健的重要社会基础。研究表明,影响人们健康的生活事件大多与家庭有关。因为家庭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决定着生活事件出现的频率和性质,进而影响人的健康。本文将对家庭与人的健康,以及与自我保健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家庭为单位的自我保健模式,供同行参考。一、对家庭与健康关系的初步分析正、家庭是一个多功能的有机系统家庭的结构和功能符合系统的要求,遵循系统的原则。家庭具有明确的边界,自我控制及与外界的沟通,被称做社会的细胞[1]。家庭在内部及外部的复杂关系中发挥着重要…  相似文献   

11.
《自我保健》2007,(10):4-4
《自我保健大讲堂》,是一本倡导现代自我保健理念的健康生活实用手册。《自我大讲堂》的编委会由一批著名专家组成,参写与参编人员为一批资深医生、学者,本书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以崭新的视角,呈现给人们许多现代自我保健行为方式与技术。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的不断增强,中医推拿疗法,这种既无不良副作用,又简易可行的传统自然疗法,备受人们的青睐和喜爱,越来越多的人自己动手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推拿疗法不再是医生的专利,它已深入到千家方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于自我保健的一种方法。,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防病、养生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和提高。目前,防病保健、养生延年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自觉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健康是人类第一需要,离开了它,人们将难以自立;健康是人生第一大财富,离开了它,人们将丧失一切。有人对此进行了精辟的概括: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有,就是不能有病;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健康。那么,健康靠的是什么呢? 在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人类在与自然和疾病的抗争中,逐渐学会利用兽皮、树皮、火、植物以及沙石、泥土等来保护自己,抵御疾病。这便是最原始的医疗保健形式——自我保健。随着医学的建立,医疗成为一种固定  相似文献   

14.
世界卫生组织在《健康新地平线》文件中指出:卫生工作应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而不应以疾病为中心。为此,在未来的卫生保健工作中,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健尿保护必将成为各国政府和各级医疗机构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随着人们的自我保护和以防病为主的意识逐步增强,把保健知识交给群众,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能力,以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是目前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我院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门急诊大楼每天接待就诊的病员数千人次,人员流动在万人以上。因此,充分利用医院门诊窗口这块阵地.不失时机地提高健…  相似文献   

15.
远红外线与磁性对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是长寿的基础,长寿是健康的表现。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宣称:“2000年人人将享有保健”。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人们应培养对自己健康的责任感,加强自我保健,用自  相似文献   

16.
健康教育是护士应尽的义务。指导病人掌握疾病护理、康复知识,认识“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意义,提高病人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成为真正健康和讲求生命质量的人。笔者对31例鼻咽癌病人及家属在放疗期间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从1986年以来,我们不仅在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作演讲1600场,还召开健康调查会500余次,个案分析1000余人,健康问卷调查3000余份,健康咨询5000人次,从中发现人们对待健康有三种类型。有的自我保健意识很强。懂得健康的知识,会健康的生活,有自我保健能力,因此不仅可尽享天年甚至大器晚成。有的认为“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人的寿命长短是命里注定的,自己无能为力,所以对待自己的健康和生命,马马虎虎,随随便便。有的稀里糊涂活、稀里糊涂死。有吃死的、有喝死的、有抽死的……更多是  相似文献   

18.
目前,把卫生保健划分为3类,即社会保健,专业保健和自我保健。H·马勒博士说: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自我保健、自我负责、自我处理占整个社会保健的56~60%。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的自我保健研究郝凤贤,孙培英,周成红(安徽医科大学合肥230032)自我保健医学将成为当今三大医学同样必不可少的第四医学。人们的健康维护、疾病防治不能单纯依赖被动的医疗技术服务,而应强调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进行自身负责的自我保健。糖尿病的自我保...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国家经济还不十分充裕的情况下,如何认识健康教育投资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有限的健康教育投资,获取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一、健康教育投资的社会效益健康教育可以提供人们的自我保健需要,从而提高社会人群的健康水平。 1、健康教育的效果贯串于人的一生。从十月怀胎到走完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瞬间,无时无刻不与卫生保健发生紧密的联系。一个人一旦参与接受了健康教育,可以终身受益。掌握了自我保健的方法,就能积极地自己起来解决有关保健问题:如加强体育锻炼,消除紧张状态,合理安排膳食,克服吸烟、酗酒等某些有害的个人习惯,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2、健康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一种教育,不同职业、性别和年龄的人,都可以从中受到裨益。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行为定势后将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