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晓红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5):1947-1947,1949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分析我院近3年来收治确诊的68名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8名患者经治疗好转49例,无变化10例,恶化5例,死亡4例。结论:影响脑梗死的预后的高危因素依次是高血压(63.23%),冠心病(30.88%),糖尿病(19.11%),房颤(5.88%)。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非瓣膜病心房纤颤(NVAF)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调查抗栓治疗现状及预后.方法 随访收集近年在我院住院的NVAF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9例NVAF患者基础疾病以冠心病为主207例(62.9%),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年龄(P=0.0001)、房颤类型(P=0.006)、高血压(P=0.04)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抗栓治疗能降低脑卒中发病率(P<0.01).结论 年龄、房颤类型及高血压是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华法林在本地区的应用率极低,坚持服用阿司匹林也能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及转归。方法:对经头颅CT/MRI证实的32例H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HI好发于原发性高血压(75.0%)和心房纤颤(45.6%)的患者,临床上以大面积脑梗死(84.4%)和脑栓塞(53.4%)多见,出血转化多发生于脑梗死发病后1周内(68.8%),影像学上多表现为非血肿型(65.6%)。结论:大面积脑梗死、脑栓塞是HI的高危因素,HI经综合治疗,预后良好,但大量出血者预后不良。对大面积脑梗死、脑栓塞者应动态检查CT/MRI,以便及时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改善预后。CT/MRI均为诊断HI的可靠手段,MRI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原因,并分析这类患者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的住院患者,详细调查其家族史、既往史、个人史以及各项检查和实验室指标,并依据病史及检查结果对没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9例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2例(24.7%),有吸烟嗜好者35例(39.3%),有脑卒中家族史占10例(11.2%),有外伤史者24例(27.0%),慢支病史2例(2.2%),肿瘤患者6例(6.7%),独身6例(6.7%),丧偶3例(3.4%),心律失常(房颤)10例(11.2%)。各发病因素之间有重叠。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吸烟、有外伤史与急性脑梗死存在密切关系,另外有脑卒中家族史和房颤也是发病的诱因,肿瘤患者、独身和丧偶人员也是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吴凤英 《海南医学》2008,19(2):72-72,6
目的 分析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青年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有明确病因54例(90%),病因不明确6例(10%),其中脑动脉粥样硬化35例(58.3%),炎性血管病8例(%).心源性脑梗塞5例(8.3%),凝血机制障碍3例(5%),偏头痛诱发2例(3.3%),脑血管畸形1例(1.6%).临床特点为:男性多见,意识障碍少.肢体瘫痪程度轻,预后较好.本组经治疗治愈42例(71.7%),好转25例(25%).死亡1例(1.6%).结论 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多,但以动脉硬化最多见,其次为血管炎.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饮酒等.一般预后好,死亡率及致残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伴有心房颤动(房颤)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间伴有房颤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8例,进行临床特点分析及影响预后因素比较.结果 非瓣膜病性房颤在大面积脑梗死中最为常见.高龄、意识障碍、病变面积大、并发症多是死亡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非瓣膜性房颤引起的大面积脑梗死较瓣膜性多见,抗凝治疗及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可减少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5,(3):367-369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患者的预后,并探讨与不良结局相关的预测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登记研究的方法,对纳入的52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患者进行连续性随访。研究的初级终点指标是治疗后3月时的死亡/残疾(改良Rakin评分>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与预后独立相关的因素。结果:对52例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给予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治疗后3月时良好结局患者25例(48.1%),死亡/残疾27例(51.9%),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OR=0.56,95%CI(0.33,0.96)〕、有房颤病史〔OR=0.15,95%CI(0.03,0.87)〕、发病至溶栓给药时间>120min〔OR=7.59,95%CI(1.04,55.6)〕是静脉溶栓患者治疗后3月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溶栓前NIHSS评分、房颤病史、发病至溶栓给药时间是影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及二级预防方法.[方法]以586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中24例在30d内复发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早期复发率为4.1%(24/586),其中脑栓塞复发率为7.8%(7/90),脑血栓复发率为3.6%(16/443),腔隙性脑梗死复发率为1.9%(1/53).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近期(2周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高血压和心房纤颤与复发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OR分别为11.400,8.273,9.471,P<0.05).而糖尿病、高脂血症、长期吸烟和/或酗酒、颈部血管狭窄或斑块与复发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类型脑梗死的早期复发率:脑栓塞>脑血栓>腔隙性脑梗死.近期TIA史、高血压及心房纤颤可能是脑梗死早期复发的高危因素,故对近期有TIA史、高血压及心房纤颤的高危人群进行积极的治疗,是防治脑梗死早期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51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危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治疗结果并结合临床经验及相关文献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手术适应证、治疗方法.结果 应用GOS预后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术后随访6个月分级评价:Ⅰ级10例(19.6%),Ⅱ级5例(9.8%),Ⅲ级12例(23.5%),Ⅳ级17例(33.3%),Ⅴ级7例(13.7%).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能提高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生存率,是经内科系统保守治疗后病情仍进行性恶化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时机、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术后综合治疗等多方面是影响愈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青年人脑梗死1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青年人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酗酒、吸烟、高血脂和家族史。有明确病因者166例(89.25%),病因不清者20例(10.75%),其中动脉粥样硬化92例(49.46%),炎症性血管病20例(10.75%),先天性脑血管畸形7例(3.76%),心源性栓塞16例(9.64%),偏头痛诱发4例(2.82%),血液病6例(3.23%),头部外伤诱发6例(3.23%)。临床特点为:男性多见,意识障碍少,以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瘫为主,预后较好,经治疗本组痊愈136例(73.12%),显著进步42例(22.58%),死亡8例(4.30%)。结论青年人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吸烟、酗酒和高血脂症,病因复杂多样,但仍是以动脉粥样硬化最多见,其次是血管炎及心脏疾患。预后较好,治愈率高,致残率、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接受阿替普酶(a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2例,分为H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A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B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合并脑梗死组(C组)、无HHc和高血压的脑梗死组(D组).比较各组患者血压、Hcy及预后情况,并分析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A组患者收缩压、Hcy显著高于B组、C组、D组(P<0.05);与其他三组比较,A组患者的预后不良率最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cy、收缩压是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型高血压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秦鑫 《当代医学》2012,(30):78-79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预后、脑梗死亚型和发病类型等临床特点的区别.方法选取2006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治疗的脑梗死患者304例,根据有无高血压病史,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152例)和非高血压组(15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预后没有明显差异,高血压患者既往脑梗死史、LACI和POCI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非高血压患者年龄>80岁,心脏病史和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高血压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是:既往脑梗死史、LACI和POCI;非高血压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是:高龄、心脏病和糖尿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青年男女脑梗死的病因、危险因素。方法:对121例青年男女脑梗死(男83例、女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在36~45岁年龄段明显高于15~35岁年龄段,分别为67.77%、32.23%。②青年男女脑梗死有明确病因的分别为73例(87.95%)、34例(89.47%),其中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58例(47.93%),心源性脑梗塞16例(13.22%),脑血管病变15例(12.40%)。③青年男性脑梗死主要病因及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饮酒、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高血脂、糖尿病,而青年女性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依次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糖尿病、饮酒、口服避孕药。结论:青年男性脑梗死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为青年男女脑梗死共同的主要的常见病因及危险因素,青年男性脑梗死的其它主要相关高危因素还有饮酒、吸烟等,而围产期及产褥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妇产科手术、口服避孕药等则为青年女性脑梗主要独立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大面积脑梗死危险因素调查及干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萍 《实用全科医学》2007,5(5):417-418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大面积脑梗死组(40例)及对照组(19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吸烟饮酒等卒中危险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发现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病前大多未对卒中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治疗。结论积极干预高危因素,可防止或减少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陈蓓 《辽宁医学杂志》2008,22(5):242-243
目的 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对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97例高龄脑梗死住院患者,结合临床资料、化验结果及统计学分析,对该病的发病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及几种主要并发症进行讨论.结果 显示有并发症39例(40.21%),其中肺部感染9例(9.28%),高血糖12例(12.37%),脑心综合征10例(10.31%),消化道出血2例(2.06%),伴有2种以上并发症6例(6.09%).结论 高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是脑梗死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并发症是导致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直接后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为提高青年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8年2月-2011年6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76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及同期住院治疗76例非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非青年组高血压发生率高于青年组(P<0.05),而青年组高血脂发生率高于非青年组(P<0.05),非青年组基底节脑梗死发生率高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患者有头痛、临床痊愈及死亡的比例明显高于非青年组(P<0.05),而非青年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 青年脑梗死较非青年脑梗死患者多出现明显的头痛,病情相对较轻、预后较好.通过对青年脑梗死的分析,应加强防治意识,筛查高危人群,及时干预危险因素,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患者28 d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定群病例的前瞻性研究.预后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好转(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与未好转(进步,病情无变化、恶化和死亡),对经过综合治疗的356例高血压性幕上脑出血患者的有关指标与28 d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逐步回归(前向逐步法),指标间的相关关系采用Sperman相关分析.结果:通过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从15个因素中筛选出年龄(OR=1.04,95%可信区间:1.02-1.07)、并发症(OR=3.54,95%可信区间:2.03-6.18)和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OR=1.11,95%可信区间:1.08-1.14)、中医药综合治疗(OR=1.74,95%可信区间:1.03-2.95)为影响ICH预后的相关因素.出血量、破入脑室、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意识分级之间经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四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影响脑出血预后的因素可能很多,应全面考虑,而中医药综合治疗,年龄、并发症和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是影响ICH预后的相关因素.其中危险因素为年龄、并发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的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预后.方法对6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及脑梗死发生率、血脂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脑梗死者占30.2%,其中颈动脉系27%,椎基底动脉系3.2%.78.9%发生在第一年内.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均较明显,与健康人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高血压患者中,3例均因短期内降压幅度过大而发生脑梗死.结论高脂血症、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既往TIA是脑梗死的高危人群;对有原发性高血压史的TIA患者降压治疗宜谨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总结大面积脑梗死常见病因与治疗体会。方法对2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龄、高血压痛、糖尿病、房颤等是大面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脑疝、多器官功能衰竭是主要致死因素。结论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是预防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脑疝是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因素。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重点是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和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尽早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是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62例大面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高危因素、临床经过、头颅CT、MRI检查结果及预后。结果: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颅内动脉狭窄、房颤,多见于男性,活动中发病,意识障碍多,以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为主,预后较差,病死率高,存活者均有智能障碍、偏瘫、失语或言语困难。结论:脑栓塞是大面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栓子主要来源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心脏,预后与梗死面积有关,迅速控制脑水肿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