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血乳酸水平及清除率与体外循环术后患儿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与体外循环术后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526例体外循环下实施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死亡组(18例)和存活组(508例),比较两组的乳酸监测指标,器官衰竭数目及其他反映器官功能的指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与预后显著相关的指标。以乳酸指标进行量化分组,分别比较各组循环衰竭或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病死率。结果死亡组各时间点血乳酸水平、乳酸峰值、器官衰竭数目高于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pH值低于存活组(P0.05或P0.01)。乳酸峰值、6 h乳酸清除率、器官衰竭数目和pH值与患儿的预后明显相关。乳酸峰值≥10 mmol/L,6 h乳酸清除率≤10%的患儿病死率明显升高。结论乳酸峰值、6 h乳酸清除率、器官衰竭数目和pH值是评价患儿预后的良好指标。乳酸峰值≥10 mmol/L,6h乳酸清除率≤10%时应高度警惕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血乳酸动态检测及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乳酸动态检测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患者 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2015年1-10月该院重症医学科(ICU)病房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6例,对其血乳酸水平、 乳酸清除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率及病死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各变量与预后进 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乳酸升高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休克、MODS发病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乳酸 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乳酸峰值分组中,3组各观察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按6 h乳酸清除率分组中,高清除率组除外APACHEⅡ评分,其余观察指标均明显低于低清除率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入院乳酸、乳酸峰值、6 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指标均明显优于死亡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APACHEⅡ评分3组比较,乳酸峰值、休克、MODS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存在差异 (P<0.05).入院乳酸水平、6 h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为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乳 酸水平、6 h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为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酸清除率对危重新生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危重新生儿,收集入院时、治疗后6 h的动脉血乳酸值,计算6 h乳酸清除率,并与其24 h预后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将6 h乳酸清除率以50%和25%为界分组,6 h乳酸清除率>50%组24例,25%<6 h乳酸清除率≤50%组26例,6 h乳酸清除率≤25%组10例.3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预后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好转组患者6 h乳酸清除率(61.25±1.65)%较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的(32.21±8.41)%和死亡组的(7.21±9.32)%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6 h乳酸清除率较死亡组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是判断危重新生儿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快捷、有效、简便、实用指标.方法:选取68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入ICU时行APACHEⅡ评分并检测其动脉血乳酸值,在6小时后复检,计算出该患者6小时血乳酸清除率;根据疾病的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47例和死亡组21例;根据6小时血乳酸清除率的高低,将患者分为a组(低乳酸清除率组30例)、b组(中乳酸清除率组22例)、c组(高乳酸清除率组16例).结果:与死亡组相比,存活组6小时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而入ICU时的血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小时乳酸清除率越高,6小时目标治疗达标率越高(P<0.05),MODS并发率及病死率越低(P<0.05),且6小时乳酸清除率>20%时,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6小时血乳酸清除率是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疗效及预后早期、敏感、定量的指标,是一种快捷、有效、简便、实用的评估方法,对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在判断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后收入ICU的患者临床资料,计算6h血乳酸清除率,同时进行APACHEⅢ评分及记录患者预后情况.根据患者人院72 h转归情况,分成存活≤72 h组和存活>72 h组,按血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成高乳酸清除率组(>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0%或负值),比较各组间性别、年龄、血乳酸基础值、6h血乳酸值、6h血乳酸清除率、6h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APACHEⅢ评分、休克指数等的差异性.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PCA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比较危险因素曲线下面积大小.结果 存活≤72 h和存活>72 h组在性别、年龄、血乳酸基础值、复苏6h内的APACHEⅢ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存活>72 h组的6h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存活≤72 h组[(32.72±15.56)% vs (21.47±18.08)%,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中存活>72 h的比率明显高于低乳酸清除率组[73.24%vs 28.00%,P<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6h血乳酸清除率、6 h ScvO2是影响PCA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6h血乳酸清除率判断PCAS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30)较6 h ScvO2曲线下面积(AUC=0.729)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具有更好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论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预后的评估重要且简便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64例严重脓毒症患者,记录确诊后初始动脉血乳酸、6h乳酸清除率、24h内APACHEⅡ评分及患者的转归.分别按临床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以血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差异性.结果 各组间年龄、性别构成、初始动脉血乳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6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施秋凌  谢波  郑霞 《浙江医学》2017,39(7):542-544,548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评估危重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194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129例)和死亡组(65例),统计并分析入ICU时、治疗后4、12、24h各时点血乳酸水平及4~12h、12~24h时段的乳酸水平变化情况及乳酸清除率,并与患者的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ROC曲线,评价不同时点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各时点乳酸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均P<0.05),存活组在入ICU后乳酸水平逐渐下降;死亡组在入ICU后4h内乳酸呈下降趋势,但随后逐渐上升;存活组在入ICU12~24h间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乳酸最高值的ROC曲线AUC最大为0.802,以临界值4.45mmol/L分为高乳酸组和低乳酸组,高乳酸组病死率(60.5%)明显高于低乳酸组(16.1%)(P<0.01)。结论高血乳酸水平及入ICU24h乳酸的变化趋势提示危重症患者预后不佳,入ICU12~24h乳酸清除率对早期评估危重症患者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别于确诊时、确诊后6 h测定动脉血乳酸的浓度,计算早期乳酸清除率;以住院28 d患者是否存活为预后判断的标准,将患者分为死亡组(22例)和存活组(32例)。以6 h乳酸清除率的高低分为3组,A组(乳酸清除率≤10%)、B组(乳酸清除率10%~30%)、C组(乳酸清除率≥30%),比较3组患者病死率。结果:存活组确诊时、确诊后6 h动脉血乳酸浓度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病死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乳酸浓度高以及早期乳酸清除率低的患者病死率高预后差,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动脉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62例重度脓毒症患者测定人院时和治疗后6 h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 h乳酸清除率.根据24 h内最差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年龄及是否手术计算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一般资料.再按照6 h乳酸清除率高低分为3组,比较病死率,并与APACHEⅡ评分作一致性分析,判断动脉乳酸清除率评价预后的价值.结果 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随着6 h乳酸清除率降低,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在预后判断上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结论 6 h动脉乳酸清除率是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早期动态监测严重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其清除率是判断预后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乳酸动态监测指标与危重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09年12月~2011年6月收治的乳酸升高的危重患者96例的资料,根据危重患者预后状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L组,n=50)和死亡组(D组,n=46),分析影响两组患者预后的主要乳酸相关指标,并分析不同的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乳酸升高时间对患者病死、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的影响。结果 D组患者入监护室乳酸值、乳酸峰值明显高于L组,12、24 h乳酸清除率均低于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乳酸升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乳酸升高患者预后的主要指标是12 h乳酸清除率(OR=0.922,95%CI:0.865~0.973)、乳酸峰值(OR=1.466,95%CI:1.049~2.036);病死、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发生率随乳酸中毒程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低乳酸清除率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高乳酸清除率者(P〈0.05),乳酸升高时间大于24 h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乳酸峰值、12 h乳酸清除率是评价危重患者预后的有效乳酸指标,当患者乳酸峰值大于10 mmol/L、12 h乳酸清除率小于10%时,患者的预后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一种准确、快速、特异的儿童心肌炎体外诊断的方法。方法随机观察心肌炎儿童(临床和心电图确诊)、非心肌炎儿童(上感、支气管炎、肺炎)及正常儿童(儿保所体检正常儿童)的乳酸脱氢酶1(LD1)/乳酸脱氢酶2(LD2)值规律。结果心肌炎儿童LD1/LD2值为1.10±0.15;非心肌炎儿童LD1/LD2值0.61±0.12;正常儿童LD1/LD2值0.57±0.13,心肌炎儿童与其它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LD1/LD2值在儿童心肌炎时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水胺硫磷对人皮肤表皮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型高效有机磷农药水胺硫磷对人皮肤表皮细胞膜的影响。方法 以体外浸泡式培养的人皮肤表皮细胞为生物材料 ,以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 (L DH)为指标 ,检测在不同染毒浓度条件下漏入培养基中的 L DH活性 ,并同时检测培养基中碱性磷酸酶 (AL P)的活性。结果 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 ,培养基中 L DH活性降低 ,与阳性及阴性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显著 (P<0 .0 5或 P<0 .0 1)。各组培养基中的 AL P活性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水胺硫磷对人皮肤表皮细胞无直接刺激损害 ,但对人皮肤表皮细胞中的 L DH有抑制作用。本研究提示水胺硫磷和其它大部分已广泛使用的有机磷农药一样 ,可经完整的皮肤进入机体 ,在未发生皮肤损害时就可造成机体中毒 ,因此劳动防护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心功能衰竭患者血乳酸(LAC)浓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0年9月入住我科的50例心功能衰竭患者的血LAC浓度,将患者分为好转组32例和恶化组18例.再根据血LAC浓度分为血LAC正常组32例,血LAC升高组18例.结果:恶化组的血LAC浓度明显高于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4.
刘壮  段美丽  李昂 《医学综述》2012,(24):4279-4281
目的评价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观察183例ARDS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即刻及24 h血乳酸水平、24 h乳酸清除率、临床及预后相关资料。按28 d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28 d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其差异性,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24 h乳酸清除率与ARDS患者预后的关系;进一步将存活患者分为乳酸升高组和正常组,比较其差异性。结果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但两组即刻血乳酸值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者24 h乳酸清除率较存活组明显下降(P<0.05);以24 h乳酸清除率>30%作为生存预测的界点,灵敏度为64.1%,特异度为81.7%。在存活患者中,血乳酸升高组的ICU住院天数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正常组(P<0.05)。结论血乳酸水平及24 h乳酸清除率与ARDS患者预后相关,其可以预测ARD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陈强 《中外医疗》2016,(14):125-126
目的:分析乳酸清除率评估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50例重度的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的存活状况分成死亡组与存活组,各2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乳酸的清除率与乳酸情况。结果存活组乳酸的清除率明显比死亡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APACHEⅡ的评分明显比死亡组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有7例(28.0%)患者死亡,在病人预后的判断中,乳酸的清除率以及APACHEⅡ的评分比较一致(P﹥0.05)。结论对于严重脓毒症患者而言,6 h动脉乳酸的清除率是严重的脓毒症病人预后预测的一种有效指标,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样品处理方法对大鼠肌肉组织腺苷酸、乳酸和丙酮酸测定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肌肉取出后迅速在液氮中夹冻并研磨成粉,在4℃用玻璃匀浆器匀浆能较完全地破碎细胞膜,得到满意的测定值。再经超声波处理,线粒体等亚细胞结构完全破碎,ATP和总腺苷酸(TAN)的测定值增加20%,乳酸和丙酮酸变化不大。超声波处理在1min以内AMP和ADP变化不明显,时间过长则随时间而升高。  相似文献   

17.
乳酸清除率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酸清除率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ICU纳入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患者155例。收集患者入院时的APACHEⅡ评分、入院时的血乳酸浓度及转归情况。根据患者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并比较各项指标。以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并比较两组的病死率、APACHEⅡ评分和脓毒症休克发生率。结果:存活组休克发生率(24.42%)低于死亡组(84.06%),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7.53,P〈0.01);而存活组乳酸清除率(33.27%)高于死亡组(14.26%),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1.60,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休克发生率(24.74%)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84.5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9.38,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31.96%)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82.8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31.16,P〈0.01)。结论:乳酸清除率在脓毒症的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具有实际临床意义,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主要判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8.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分析在心脏病诊疗中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分析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1与2的百分比在心肌梗死、心肌炎、不稳定型心绞痛型冠心病与非心脏疾病中的差别,从而阐述LDH同工酶1与2的检测在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常规的琼脂糖电泳法。组间差异的统计分析方法用方差分析。结果 LDH1百分比在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组与心肌炎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型冠心病组和非心脏病对照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别(P<0.05,F检验)。而它在心肌炎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型冠心病组和非心脏病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别(P>0.2,F检验)。而它在心肌炎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型冠心病组和非心脏病对照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别(P>0.2,F检验)。LDH2的百分比在4个实验组中无显著性差别(P>0.2,F检验)。结论 从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和8例心脏手术病人LDH1动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对临床上有心肌损伤的心脏病,LDH1可作为监测疗效、判断预后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血小板计数(PLT)对急性白血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以提高急性白血病初诊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方法对初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同步测定LDH、PLT,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临床性能,确立两者联合测定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临界值。结果 LDH、PLT以及联合应用LDH与PL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0.811,其可信区间分别为0.8520.965,0.7280.965,0.7280.893,0.8770.893,0.8770.969。结论运用ROC曲线分析简单有效,血浆LDH和全血PLT的检测对急性白血病早期诊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以LDH>322U/L,且PLT<72×109/L为诊断临界值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