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猪髋动脉内皮细胞(PIECs)作为细胞模型,应用同位素氚与胸腺嘧啶结合的方法标记细胞,通过检测放射性计算出在共培养不同时段黏附于聚酯膜上的细胞数,利用Rh 123染色显示黏附细胞中的线粒体活性。结果在HSYA作用24h后,与对照组相比HSYA明显升高黏附细胞数量,并且这一作用呈现出剂量依赖性的现象(P<0.05),同时内皮细胞中的线粒体荧光增强,也呈剂量依赖性(P<0.05),都在HSYA浓度为0.007 3g/L达到最理想效果。结论 HSYA能够促进内皮细胞的黏附和提高内皮细胞线粒体活性。 相似文献
2.
羟基红花黄色素A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目的从中药中寻找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并探讨其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机理。方法从红花中提取分离羟基红花黄色素A,利用鸡胚尿囊膜(CAM)实验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并通过RTPCR实验,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CAM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flt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提取出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纯度达到了989%,浓度为059gL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能使CAM血管数明显变细减少(P<001)并能显著抑制CAM组织中bFGF、VEGF及VEGFR(flt1)的mRNA表达(P<005)。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首次得出羟基红花黄色素A能显著抑制CAM新生血管生成,其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bFGF、VEGF及VEGFR(flt1)的mRNA表达来实现的,提示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能是一很有潜力的血管生成抑制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常氧/低氧两种条件下体外培养的犬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内膜消化刮取法获取犬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在常氧(21%)/低氧(10%)两种条件下,分别以噻唑蓝(MTT)法观察HSYA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的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作为阳性对照.结果 常氧条件下HYSA 1、0.1 mmol/L在72、96、120 h时对VEC有明显促增殖作用;低氧条件下HYSA 1、0.1、0.01mmol/L在24、48 h时对VEC有明显促增殖作用,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HYSA 1 mmol/L与VEGF 2.6×10-7mol/L在同样条件下对VEC的促增殖作用强度相当.结论 在常氧/低氧两种条件下,HSYA均具有明显促VEC增殖作用,且在低氧条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高糖作用下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迁移的影响,探讨HSYA抑制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划痕修复实验和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HSYA对正常和高糖作用下RF/6A迁移和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HSYA在18 mg/L,37 mg/L,73mg/L浓度对高糖(22mmol/L)诱导下RF/6A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糖(5mmol/L)下RF/6A细胞无显著抑制作用;与正常糖组比较高糖组VEGF明显表达,而加HSYA组VEGF表达降低。结论 一定浓度的HSYA对高糖诱导下RF/6A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其可能机制为HSYA抑制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低氧条件下犬血管内皮细胞(V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在低氧条件下以ELISA法观察VEGF抗体及其两种酪氨酸受体(Flt-1和KDR)的抗体对HSYA促VEC增殖作用及分泌VEGF水平的影响;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法检测HSYA与VEGF、Flt-1和KDR的相互作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VEC培养液中NO、NOS的量.结果 10μg/mL VEGF、Flt-1和KDR的抗体均能明显抑制HSYA的促EC分泌VEGF作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结果证实,HSYA与VEGF、Fit-1及KDR均无明显结合;HSYA在1mmol/L浓度下能够明显促进低氧条件下VEC培养中的NO水平,而对NOS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在低氧条件下,HSYA促VEC增殖的作用与VEGF及其相关信号传导通路有关,但HSYA与VEGF及其受体无明显结合,提示可能存在与VEGF及其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相关的HSYA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测定肤痒胶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HPLC法.方法用HPLC测定肤痒胶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采用Hypersil ODS色谱柱,以甲醇∶乙腈:0.7%磷酸溶液(20:2:78)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403 nm,柱温30 ℃.结果 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在1.38-13.8 μg范... 相似文献
7.
重组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体外抗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重组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VEGI)体外抗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活性。方法:MTT法检测重组人可溶性VEGI对血管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在体外,重组人可溶性BEGI可强烈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大鼠肺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MPCEC)及新生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的增殖,不能报制黑色素瘤细胞B-16和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增殖。结论:重组人可溶性VEGI能作用于不同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而对肿瘤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提示其可能通过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8.
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是从传统的活血化瘀类名药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中分离出来的,也是红花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物质。HSYA对心血管的作用主要有降压、保护心肌、抗凝、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文章对此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是否能够保护心脏的再灌注损伤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方法,全心停灌30min和复灌120min模拟缺血/复灌损伤,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Westernblot测定缺血区心肌组织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磷酸化的内皮一氧化氮合酶(p-eNO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缺血/复灌(I/R)组相比,HSYA治疗组心梗面积显著减少,并且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显著下降。NOS抑制剂L-NAME(10umol/L)可部分抵消HSYA对梗塞面积和LDH释放的保护作用。与对照组相比,HSYA组eNOS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高,而L-NAME可抑制其作用。结论:HSYA具有抗心肌缺血/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HSYA抗心肌缺血/复灌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活化eNOS,增加NO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yellowA,HSYA)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umanaorticendothelialcells,HAEC)血小板反应蛋白1(Trombospondin-1,TSP-1)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研究HSYA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及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HSYA对HAEC增殖作用的影响。RealTimePCR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HSYA作用后,HAEC内TSP-1的mRNA及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TSP-1含量。结果:HSYA对HAEC增殖作用的影响表现出浓度依赖性,较高浓度(>0.0657g/L)对HAEC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较低浓度(<0.0657g/L)表现出促进作用。HSYA对TSP-1mRNA表达有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TSP-1的蛋白表达与释放情况与RT-PCR结果相似。结论:HSYA能促进HAEC表达TSP-1;HSYA对内皮细胞的增殖表现出促进和抑制的双向作用,可能是TS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HSYA的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较高浓度HSYA提高TSP-1的表达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进而抑制血管形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启动子区-460T/C与-634G/C多态性位点单倍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与结肠癌发生的易感性关联。方法外周血样本DNA提取后,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检测182例结肠癌患者与216例健康对照者VEGF基因启动子区-460T/C、-634G/C位点多态性;并利用PHASE 1.0软件构建其单倍型,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进行单倍型与结肠癌易感风险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VEGF基因-460T/C与-634G/C位点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均存在,且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460T/C多态性位点在检测的结肠癌患者与正常人群中,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而-634G/C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在单倍型统计分析中,VEGF基因多态性位点-460C与-634C组成的C-C单倍型频率在两组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OR=4.28)(95%CI:2.77~13.41)。结论VEGF基因启动子区-460T/C与-634G/C多态性位点组成的单倍型C-C与结肠癌的发生有易感风险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8例结肠癌组织和25例正常结肠黏膜中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38例结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63.1%(24/38),与正常结肠黏膜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阳性表达与结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VEGF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VEGF表达与结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GnRH Ⅱ与GnRH 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离体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GnRH Ⅱ对Ems患者可能的作用.方法:给予原代培养的Ems患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不同浓度的GnRH Ⅱ,GnRH Ⅰ类似物(戈舍瑞林,goserelin)处理,同时设对照组(不加GnR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液中VEGF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Ems患者离体培养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经48 h培养,能分泌VEGF,分泌量与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相近,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GnRH Ⅱ对Ems患者离体培养的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VEGF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0.05),且较GnRH Ⅰ类似物(戈舍瑞林)的作用更强(P<0.05).不同浓度的GnRH Ⅱ对Ems患者离体培养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VEGF分泌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在位(P<0.05).结论:Ems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具有分泌VEGF的功能,分泌量与在位子宫内膜的相近,这对Ems的形成和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GnRH Ⅱ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分泌VEGF,其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在位,且GnRH Ⅱ明显强于GnRH Ⅰ,为寻找Ems抗血管形成方面的新药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微血管密度(micorvessel density,MVD)与大肠癌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8例大肠癌VEGF及MVD的变化,分析VEGF及MVD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78例大肠癌中有淋巴结转移者32例,无淋巴结转移者46例;VEGF表达阳性率及MVD值前者均明显高于后者(P<0.01),P<0.05)。有肝转移者15例,无肝转移者63例,VEGF表达阳性率及MVD值前者均明显高于后者(P均<0.01)。当肿瘤局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和肌层、浆膜下层时,VEGF表达无明显差异;但当肿瘤侵犯到浆膜层和浆膜外时,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增高(P<0.01)。浸润至肌层及浆膜下层的肿瘤组织MVD值明显高于浸润至粘膜及粘膜下层者(P<0.05),而浸润至浆膜及浆膜外的肿瘤组织中MVD又将浸润至肌层及浆膜下层者为高(P<0.01)。结论:VEGF及MVD与大肠癌浸润、转移有关,可能成为预测大肠癌恶性程度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KDRmRNA和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分别检测30例新鲜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VEGFmRNA、KDR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VEGF、KDRmRNA和蛋白均主要分布在肺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纤维母细胞,肺癌细胞VEGFmRNA和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20/30)和60.00%(18/30),两者的表达有极显著正相关性(r=0.86,P<0.01);KDRmRNA和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3.33%(22/30)和76.67%(23/30),两者的表达亦有极显著正相关性(r=0.7366,P<0.01);VEGFmRNA、KDRmRNA及相应蛋白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均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原位杂交r=0.853,免疫组化r=0.5148,均P<0.01);肺癌细胞VEGFmRNA、KDRmRNA及相应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大小的3组肺癌标本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确切P=0.014,P=0.002;P=0.0087,P=0.0016);淋巴结有转移组的VEGFmRNA、KDRmRNA及相应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者(确切P=0.007,P=0.003;P=0.0008,P=0.0073)。结论肺癌细胞产生的VEGF通过自分泌环作用于癌细胞上的KDR受体促进癌细胞生长;VEGF及KDR的检测可作为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评估指标;VEGF及KDR有望成为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Runing Ⅱ(a Chinese herbal preparation for mammary cancer)on the growth and metastasis of transplanted tumor of mammary cancer MA-891-bearing TA2 mice and its mechanism.Methods;The model of mammary cancer MA.891 cell strain transplanted tumor of TA2 mice with lung metastasis were developed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Runing Ⅱon the growth and metastasis of the transplanted tumor.The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and image analysis were adopted to detect the level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and micro-vessel count(MVC)and micro-vessel area(MVA).Results;In the Runing Ⅱgroup,the tumor weight inhibition rate and the lung metastasis inhibition rate were 37.3%and 65.4%respectively,the tumor growth and lung metastasis were obviously inhibited;And the levels of VEGF and VEGFR,MVC and MVA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tumor-bearing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Chinese herbal preparation Running Ⅱcan inhibit the metastasis of tumor through inhibiting the angiogenesis,and the mechanism is possibly related with down-regulation of VEGF and VEGFR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17.
SDF-1与VEGF在不同类型恶性血液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SDF-1、VEGF在不同恶性血液肿瘤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恶性血液肿瘤中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我科2003年1月~2003年7月初收治的恶性血液肿瘤患者28例的外周血血清样本,同时选取12例正常对照,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样本外周血血清SDF-1、VEGF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8例血液肿瘤患者血清样本SDF-1、VEGF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DF-1、VEGF两种因子之间在表达上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75,P<0.01).结论 SDF-1、VEGF在不同恶性血液肿瘤的高表达使之可能成为监测血液肿瘤的重要因子,同时,SDF-1、VEGF可能存在的相关性为我们后续对恶性血液肿瘤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PCDGF和VEGF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cell-derivedgrowthfactor,PC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30例基底细胞癌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CDGF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皮肤相比,PCDGF和VEGF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表达明显升高(P<0.01),皮肤鳞状细胞癌中PCDGF和VEGF蛋白表达强度又明显高于基底细胞癌(P<0.01)。PCDGF和VEGF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病理分级无关(P>0.05)。PCDGF和VEGF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765,P<0.01)。结论:PCDGF蛋白和VEGF蛋白的异常表达在表皮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侵袭性生长潜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观察蟾毒灵对人结肠癌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蟾毒灵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构建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0.9%生理盐水)、蟾毒灵组(1.5 mg·kg~(~(-1))·d~(-1)),药物干预4周后,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瘤体生长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瘤体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表达。结果:蟾毒灵在2.5~320.0 ng/ml的浓度区间内,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1.67%~95.40%,IC50为20.86 ng/ml,呈剂量依赖性。蟾毒灵组裸鼠移植瘤瘤体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蟾毒灵组瘤体中VEGFA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蟾毒灵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瘤体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A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P53及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与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血管生成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53、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为65.6%,其中弱、中、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9%、19.7%、18.0%,p53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6%和49.2%,MVD平均为28.7±12.9.HIF-1α、VEGF表达及MVD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Dukes分期密切相关.p5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密切相关.p53、VEGF阳性表达率及MVD均与HIF-1α阳性表达程度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61,P<0.05;0.591,P<0.01;0.795,P< 0.01).结论HIF-1α/VEGF通路在结直肠癌组织血管 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53基因失活可能经HIF-1α/VEGF通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p53基因失活、HIF-1 α、VEGF过表达及高MVD与结直肠癌的不良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