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王昕  张军 《安徽医学》2011,32(2):168-170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中的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术前综合评估为困难气道,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的患者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14例.对照组患者只进行环甲膜穿刺+利舒卡喷雾表麻,观察组在局部麻醉基础上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2 μg/kg.监测两组...  相似文献   

2.
王艳云 《当代医学》2010,16(4):128-129
目的观察清醒插管时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的效果。方法择期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巨大甲状腺切除的病人48例,年龄48~58岁,ASA均为Ⅱ级,随机分为单纯表面麻醉组(L),表面麻醉+芬太尼1ug/kg+咪达唑仑40ug/kg(F1)和表面麻醉+芬太尼1.5ug/kg+咪达唑仑40ug/kg(F2组),每组16例。F1和F2静注咪达唑仑40ug/kg,分别静注芬太尼1ug/kg、1.5ug/kg面罩给O2后气管插管,记录麻醉前(T0),暴露声门即刻(T1),插入气管导管即刻(T2)时的MAP、HR及插管过程中有无躁动、呛咳等。结果F2与F1及L比较,插管时F2组对MAP及HR影响明显降低,呛咳、躁动的发生率减少。结论静脉注射芬太尼1.5ug/kg复合咪唑仑40ug/kg,可为巨大甲状腺肿清醒插管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联合诱导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咪达唑仑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组(A组)和生理盐水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组(B组),每组20例,全麻诱导时A组按顺序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6~0.08mg/kg(10s),3min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10mg/5s)、芬太尼2.5~4.0μg/kg(10s)、罗库溴铵0.6~1.0mg/kg(5s),B组先静注生理盐水3ml,3min后按相同方法经静脉注射异丙酚-芬太尼一-罗库溴铵行联合诱导。观察记录2组诱导前、诱导、插管、切开皮肤的HR、SBP、DBP、MAP变化,异丙酚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HR在各观察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即刻A组SBP、DBP、MAP均高于B组(P〈0.05);在插管和切开皮肤即刻A组SBP、DBP、MAP均低于B组(P〈0.05)。组内比较显示2组HR在诱导即刻较诱导前均明显升高(P〈0.05),随后A组HR渐降(P〈0.05),而B组HR变化较小(P〉0.05);A组SBP、DBP、MAP在组内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SBP、DBP、MAP在诱导与诱导前、插管与诱导即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术后苏醒延迟发生,在麻醉维持期间异丙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组联合诱导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平稳,抑制心血管副反应较生理盐水-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组为佳。  相似文献   

4.
探讨咪达唑仑、芬太尼、异丙酚联合诱导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40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芬太尼-异丙酚组(A组,对照组)和咪达唑仑-芬太尼-异丙酚组(B组,试验组),每组20例,气管插管全麻诱导时A组静脉给入生理盐水6 mL(10 s),芬太尼2.5 μg/kg(10s),维库溴胺0.15 mg/kg(5s),异丙酚2 mg/kg(10 mg/5s);B组先静注咪达唑仑0.15 mg/kg(10s),然后芬太尼,维库溴胺,异丙酚行联合诱导,其剂量、时限与A组相同,观察记录两组诱导后(60s),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 min,3 min,5 min,10 min的HR、SBP、DBP、MAP变化.结果诱导结束后60 s,两组SBP、DBP、MAP较诱导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诱导结束后60 s,HR较诱导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插管即刻、插管后1 min、3 min、5 min HR、SBP、DBP、MAP回升接近诱导前水平(P>0.05);10 min A组心率、血压继续上升比插管前水平略高,而B组心率、血压仍继续下降,但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比较P<0.05或P<0.01.结论咪达唑仑-芬太尼-异丙酚组联合诱导能取得较长时间的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消除心血管副反应方面较生理盐水-异丙酚-芬太尼组为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咪达唑仑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中的镇痛、镇静效果以及对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困难气管插管患40例(ASAⅠ-Ⅱ级),分为地佐辛+咪达唑仑(D组,n=20)和芬太尼+咪达唑仑(F组,n=20),所有患者均以1%丁卡因表面麻醉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口清醒气管插管,于用药前(T0)、用药后5 min(T1)和气管插管后即刻(T2),记录循环功能和呼吸参数的变化、镇静Ramsay评分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气管内插管。两组镇静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时HR和MAP均显署下降(P〈0.05),但F组有8例(40%)注药5min后出现以呼吸频率减慢为主的呼吸抑制。结论在表面麻醉下,采用0.1mg/k地佐辛复合咪达唑仑静脉注射能产生有效的镇静和镇痛效应,适合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清醒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6.
气管或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病症,多见于2岁以上,5岁以下的儿童,小儿气管异物占用呼吸道,使麻醉中气道控制难度增大、危险性增大,一旦气管异物占用呼吸道,可致患儿严重窒息致死,由于患儿会出现躁动,取异物较为困难,并且反复多次置入支气管镜又可能造成进一步损伤,我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诊断与治疗中应用咪达唑仑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患者均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阿托品、异丙嗪术前肌肉注射,术中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研究组采取阿托品术前肌肉注射,术中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术前加用咪达唑仑静推。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诊疗前后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诊疗后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均有一定波动(P <0.05),但对照组波动更大(P <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诊疗中应用咪达唑仑有着不良反应少,同时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波动小等优势,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预防性应用阿拉明对咪达唑仑 -异丙酚 -芬太尼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气管或支气管插管病人 2 0例 ,随机分成阿拉明 (A)组 (n =10 )和对照 (C)组 (n =10 )。所有病例采用咪达唑仑 0 .1mg·kg-1,异丙酚 1.0mg·kg-1,维库溴铵 0 .1~ 0 .15mg·kg-1,芬太尼 5~ 6mcg·kg-1,顺序静脉全麻诱导 ,于维库溴铵用药后 3min插管。A组连续静注诱导药物 ,并于芬太尼后静注阿拉明 10mcg·kg-1;C组在维库溴铵用药后等待 2min再静注芬太尼 ,并在芬太尼后 1min插管。每例分别于诱导前 ,插管前 1min ,插管前即刻 ,插管后 1、3、5、10min测量SBP ,HR和RPP。结果 两组年龄 ,体重无统计学差异 ;C组SBP ,HR和RPP在插管前后波动较大 ,波幅为 2 4 .3%,17.3%和 4 0 .9%,而A组的波动较小 ,波幅分别为 10 .3%,15 .8%和 2 3.9%,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结论 在咪达唑仑 -异丙酚 -芬太尼顺序静脉诱导中 ,适时适量地应用阿拉明可以对抗诱导期的低血压反应 ,并能起到稳定诱导插管期间血流动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剂量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对局麻患者的辅助镇静效果,寻找其适宜剂量,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局麻患者50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60岁。局麻种类: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神经阻滞。本研究采用大样本、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的试验,患者随机分为5组(n=100),Ⅰ组:氟哌利多0.5mg/kg复合哌替啶1.0mg/kg;Ⅱ组:咪达唑仑0.4mg/kg复合芬太尼0.75μg/kg;Ⅲ组:咪达唑仑0.04mg/kg复合芬太尼1.0μg/kg;Ⅳ组:咪达唑仑0.06mg/kg复合芬太尼0.75μg/kg;Ⅴ组:咪达唑仑0.06mg/kg复合芬太尼1.0μg/kg。结果咪达唑仑0.04mg/kg复合芬太尼1.0μg/kg或咪达唑仑0.06mg/kg复合芬太尼0.75μg/kg用于成年局麻患者辅助镇静效果好,明显优于氟哌利多复合哌替啶这一传统组合。  相似文献   

10.
咪达唑仑复合雷米芬太尼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气管异物患儿,随机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A组静注咪达唑仑0.2mg/kg 3min后,缓慢静注雷米芬太尼0.1μg/kg(60s以上),后以0.1μg.kg-1.min-1速度微量泵持续输注维持麻醉;B组给予羟丁酸钠80mg/kg静脉缓慢注射,观察记录入室(T0)、麻醉后(T1)、放镜前(T2)、术毕(T3)、脱氧(T4)、清醒(T5)6个时间点的呼吸、心率、SPO2值,以及术中屏气次数、肌强直发生次数、脱气时间、清醒时间。结果:静注药物后,B组心率减慢较A组明显(P<0.05)。A组脱氧时间及清醒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肌强直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雷米芬太尼应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安全可行,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李建  林凤颜  毕超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8):950-951,95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咪达唑仑加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ASAⅠ~Ⅱ级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Ⅱ、Ⅲ、Ⅳ4组,分别采用0.02、0.04、0.06和0.08mg/kg咪达唑仑辅助芬太尼0.001mg/kg进行腰硬联合麻醉镇静,以改良警觉/镇静评分法(OAA/S)记录给药不同时间患者的镇静程度、遗忘程度,观察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给药后5minⅠ组、Ⅱ组OAA/S评分明显高于Ⅲ组、Ⅳ组(P〈0.05),给药后10、30、60minⅠ组OAA/S评分明显高于Ⅱ、Ⅲ、Ⅳ组(P〈0.05~0.01)。给药后30minⅡ、Ⅲ、Ⅳ组遗忘作用均优于Ⅰ组,Ⅲ、Ⅳ组优于Ⅱ组(P〈0.05),给药后120minⅢ、Ⅳ组遗忘作用优于Ⅰ、Ⅱ组(P〈0.05)。镇静、遗忘程度依次为Ⅳ组〉Ⅲ组〉Ⅱ组〉Ⅰ组。4组各生命体征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严重的血压下降,Ⅳ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最高。结论:0.04~0.06mg/kg咪达唑仑辅助0.001mg/kg芬太尼较适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遗忘剂量。  相似文献   

12.
咪唑安定在局麻手术病人行清醒镇静的剂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静注或肌注不同小剂量咪唑安定在局麻手术的镇静效果,安全性及其适宜剂量。方法:45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术前静注咪唑安定0.02mg/kg(A组),0;03mg/kg(B组),肌注0.03mg/kg(C组)。分别记录用药前,用药后,1,3,5,10,15,20,30,60分钟的BP,HR,RR,SpO2焦虑及镇静状态。结果:3组用药后均有抗焦虑作用;镇静作用B组强于A,C组;医生评价均较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芬太尼伍用咪唑安定用于小儿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2例行腹部及四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两组均加入芬太尼10μg·kg-1,观察组另加入咪唑安定0.3mg·kg-1。两组均加生理盐水至100ml。术毕接PCA泵,于2、4、8、12、24、48h各时间点记录患儿的HR、SPO2、MAP、镇痛、镇静及抗焦虑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镇痛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镇静评分术后2h、4h各组差异不明显,但在8h、12h、24h、48h各时点,镇静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RR、SPO2、MAP变化不明显(P>0.05);观察组出现3例恶心,对照组出现1例呼吸抑制。结论:咪唑安定伍用芬太尼用于小儿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优于传统方法,综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芬太尼伍用咪唑安定用于小儿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2例行腹部及四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两组均加入芬太尼10μg·kg,观察组另加入咪唑安定0.3mg·kg^-1两组均加生理盐水至100ml。术毕接PCA泵,于2、4、8、12、24、48h各时间点记录患儿的HR、SPO:、MAP、镇痛、镇静及抗焦虑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镇痛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镇静评分术后2h、4h各组差异不明显,但在8h、12h、24h、48h各时点,镇静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RR、SPO2、MAP变化不明显(P〉0.05);观察组出现3例恶心,对照组出现1例呼吸抑制。结论:咪唑安定伍用芬太尼用于小儿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优于传统方法,综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小剂量咪唑安定与异丙酚在胃镜检查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胃镜检查的患者125例随机分为镇静组、对照组.镇静组60例先行咽喉部局麻,再予咪唑安定静注;对照组65例先静脉推注芬太尼,再行异丙酚静注,观察两组患者对检查感受的不适程度,检查中反应情况及检查前、中、后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都能顺利完成胃镜检查,没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镇静组对检查感受的不适程度为6.7%,而对照组为1.5%,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查时间、检查前与检查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胃镜检查中应用小剂量咪唑安定与异丙酚静注后能使整个检查过程无痛苦反应,且安全性好.但是使用小剂量咪唑安定组费用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实验大鼠中的应用。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A组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40mg/kg,B组腹腔注射5%氯胺酮120mg/kg,C组尾静脉注射咪达唑仑5mg/kg和芬太尼0.05mg/kg,记录3组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麻醉效果。结果3组麻醉起效时间与麻醉维持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麻醉操作时间较A、B组长(P〈0.01);各组麻醉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较戊巴比妥钠与氯胺酮腹腔注射更适于在大鼠实验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苏国宁  邓敏  李贇  何丽 《海南医学》2010,21(2):37-38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与七氟烷在唇、腭裂患儿麻醉诱导插管时的相互作用。方法选择ASAI级唇、腭裂患儿82例,年龄6个月-3岁,随机分为全凭七氟烷组(A组);咪达唑仑复合七氟烷组(B组)。以气管插管时有无体动反应为指标,采用序贯法分别测得两组气管插管时七氟烷的半数有效量(ED50),并比较两组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结果全凭七氟烷组的ED50为4.2%,95%的可信区间为4.1%-4.3%;咪达唑仑复合七氟烷组的ED50为3.7%,95%的可信区间为3.6%-3.9%;咪达唑仑复合组在诱导期间对呼吸的影响更小。结论复合咪达唑仑可以降低七氟烷在小儿吸入诱导插管时的半数有效量(ED50),并减少了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8.
咪唑安定与异丙酚联合诱导时其剂量依赖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咪唑安定与异丙酚联合诱导时协同作用是否呈剂量相关。以及分别用意识和双频谱指数 (BIS)作为观察指标 ,二者的结果是否一致。方法 :40例ASAⅠ -Ⅱ级行择期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4组 ,每组10例 ,Ⅰ组生理盐水1ml对照 ,Ⅱ组咪唑安定0.02mg/kg,Ⅲ组咪唑安定0.04mg/kg,Ⅳ组咪唑安定0.06mg/kg,各组病人给予相应剂量咪唑安定 ,1min后使用微量泵持续静注异丙酚1200mg/h ,记录病人意识消失 (指令反应消失 )和BIS降至50时异丙酚用量。结果:Ⅱ -Ⅳ组意识消失和BIS50时异丙酚用量与Ⅰ组比较显著性减少,药物起效时间缩短 ;意识消失时Ⅳ组异丙酚用量与Ⅱ、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BIS50时Ⅱ -Ⅳ组之间异丙酚用量无统计学差异。4组病人意识消失时BIS为[81.6±10.5(66~90)] ,无差异性。4组病人在意识消失、BIS50、插管时、插管后2min各时段BP、HR、HRV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以意识作为观察指标 ,咪唑安定与异丙酚联合诱导的协同作用随咪唑安定剂量的增加而加强,但以BIS50为观察指标 ,两药的协同作用不呈剂量依赖性,可能与麻醉时BIS的个体差异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鼻纤支镜气管检查治疗中患者使用咪达唑仑、丙泊酚等镇静麻醉效果,探讨经鼻纤支镜气管检查治疗中使用镇静麻醉药物后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择期需经鼻纤支镜气管检查治疗的尘肺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仅术前均予2%利多卡因和1%丁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B组术前均予2%利多卡因和1%丁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后应用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进行镇静麻醉。结果 A组各年龄段患者术后收缩压升高明显高于B组(P均<0.01);A组术中术后收缩压升高率为56.00%;B组术中术后收缩压升高率为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61,P<0.001)。结论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麻醉效果良好,对患者血压升高有明显改善,减少患者的紧张情绪,方便患者配合术者操作,明显减少患者痛苦和并发症,简单易行,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