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谢蕴  高宏 《中国厂矿医学》2000,13(3):195-196
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系由原始多功能间充质细胞发生而来之恶性肿瘤,可发生在人体各系统及器官,在子宫者多见于中老年妇女。此瘤较为罕见极易误诊,其恶性度极高。现报告20例,并就有关临床病理分析讨论。资料与方法病例来自淮北矿务局总医院及淮北市人民医院1972年~1997年间,均经病理证实。每例除常规HE染色,均加做嗜银纤维,AB/PAS、PTAH、MASSON、粘液卡红染色及免疫组化keratin、vimentin、CEA标记,光镜观察。临床资料:发病年龄36~68岁,50岁以上占85%,平均558岁。临床症状出现时间2月~35年。发病部位:宫…  相似文献   

2.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是好发于绝经后老年妇女的极为少见的一种高度恶性肿瘤,有同源型和异源型之分。临床表现以阴道流血或流血性黄水为主,肿瘤大多呈息肉状。本文报告我院病理科1975年~1995年诊断的14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其发生原因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2例原发于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临床病理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2例均为卵巢占位性病变,肿瘤组织由恶性的上皮和间叶成分共同构成.肿瘤细胞中,上皮成分均表达AE1/AE3和 EMA.而Vimentin Desmin S-100均为阴性.梭形细胞区域均弥漫表达Vimentin,EMA、Desmin 和S-100均为阴性.结论 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发生于卵巢较为少见,病程进展快,预后差、生存时间短,诊断及鉴别诊断需要结合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4.
子宫体恶性中胚叶混合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刘宝宜,刘颖晖,温放(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第一临床学院妇科)关键词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病,病理学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又称恶性混合性苗勒氏瘤、间叶肉瘤,因此种肿瘤即有癌成分(腺癌或鳞癌)又有肉瘤成分故又有癌肉瘤...  相似文献   

5.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亦称葡萄簇状肉瘤、癌肉瘤或恶性苗勒氏混合瘤,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程度高的肿瘤,现报告2例。例1 女,48岁。闭经一年,阴道不规则流血2月余入院,临床诊为子宫肌瘤(?)。行全宫及附件切除术。术中见子宫2+月妊娠大小,双侧卵巢萎缩,肠管及大网膜正常。  相似文献   

6.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又称混合型异源性苗勒管肉瘤)由癌及肉瘤组成.但肉瘤中有子宫的异源性中胚叶组织参与.例如横纹肌、软骨及脂肪组织。一般发生于绝经期老年妇女,国外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以上,国内文献一般在50岁以上.我院于2006年收治1例18岁未婚女性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又称混合型异源性苗勒管肉瘤)由癌及肉瘤组成,但肉瘤中有子宫的异源性中胚叶组织参与,例如横纹肌、软骨及脂肪组织[1]。  相似文献   

8.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的肿瘤,多发生于绝经后女性,常见症状为异常阴道出血。我院收治1例年轻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患者,因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误诊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现将其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袁淑红  郭培民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5):2036-2037
目的:探讨女性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的发生、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6例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中胚叶组织同源性3例,异源性3例,异源性肿瘤恶性程度更高。免疫表型:6例肿瘤所有癌成分CK和所有肉瘤成分VIM呈阳性表达,1/3病例肉瘤成分呈CK和VIM双表达,肉瘤成分的肌源性成分Desmin均呈阳性表达。结论: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是来源于中胚层,少见、高恶、转移快、死亡率高的肿瘤,免疫组化对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9例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血性或黄水样分泌物以及子宫增大;按组织学所见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分为三型:癌肉瘤(4例)、恶性中胚叶混合瘤(3例)及苗勒管腺肉瘤(2例)。免疫组化显示肿瘤有上皮性及间叶性标记物的表达,有助于本瘤的诊断及分类。  相似文献   

11.
谭莫伟  张乐星 《重庆医学》2015,(18):2496-2498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MMT)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1985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例MMM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行常规石蜡切片H E染色、特殊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B超检查结果显示8例患者为一侧卵巢肿块,1例患者为双侧卵巢肿块。组织学检查,上皮成分为子宫内膜样腺癌5例,透明细胞癌3例,黏液腺癌1例;间叶成分细胞呈梭形或不规则形,编织状或束状排列,或杂乱无章,其中4例可见软骨肉瘤成分,2例可见骨肉瘤成分;9例患者腺上皮细胞角蛋白(CK )检测均为阳性+,间质成分波形蛋白(vimentin)检测均为+;其中有3例雌激素受体(ER)检测为+;2例孕激素受体(PR)检测为+;2例结蛋白(desmin)+;1例高度糖基化的i型跨膜糖蛋白(CD34)检测为+。结论组织学形态是MMMT诊断的主要依据,同时B超和CA125联合检查,能够使其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alignant mixed mesodermal tumor,MMMT)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类型及治疗.方法 结合1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伴肝腹腔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论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MM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诊断性刮宫对其确诊有较大的...  相似文献   

13.
谭莫伟  张乐星  李丹 《重庆医学》2015,(21):2901-2903
目的 分析43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特点,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GIST患者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43例GIST患者中,发生于胃26例(60.46%)、肠17例(39.54%),直径小于5 cm者27例(62.79%),肿瘤边界完整、清楚者38例(88.37%);肿瘤向周围组织发生浸润的有5例(11.63%)、血管推移3例(5.66%);CD117阳性率93.02%(40/43),CD34阳性率81.39%(35/43),DOG1阳性率90.69%(39/43).结论 GI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SCT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性,光镜下与平滑肌瘤、神经鞘瘤及纤维瘤不易鉴别,DOG1、CD117、CD34高表达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乳腺恶性肿瘤126例超声图像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超声诊断的126例乳腺恶性肿瘤进行术后病理随访,分析相同和不同病理性质的乳腺恶性肿瘤回声的共同点和特异性. 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符合率达92.1%(116/126);典型的声像图特征是肿瘤周边回声增强,伴声晕(72.2%,91/126);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声像图有-定的差异.这说明超声可对大部分乳腺肿瘤的良、恶性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加深对原发性恶性附睾肿瘤的认识,积累诊疗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附睾恶性肿瘤的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临床随访。结果恶性小细胞肿瘤3例,恶性畸胎瘤1例,左附睾恶性淋巴瘤1例。其中3例恶性小细胞肿瘤行术后放疗。术后随访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于术后2月因并发肾功能衰竭死亡,其余4例随访21月未见其他脏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征象。结论附睾肿块多为良性病变,附睾恶性肿瘤属于少见病,一旦确诊为原发性附睾恶性肿瘤,均应行患侧高位睾丸附睾切除,加强对附睾恶性肿瘤的研究总结有助于提高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间质瘤5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rnal tumor,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3例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IST较为少见,胃和小肠是好发部位,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核分裂象、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表型CD117为84.91%,CD34为67.92%,vimentin为94.34%,平滑肌动蛋白(SMA)为60.38%,S-100蛋白为13.21%。根治性手术44例,姑息性切除术9例。随访11例,生存时间7~33个月。结论:GIST由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因此术前确诊率低,其确诊仍依赖病理结果。GIST均具有潜在恶性,术后需长期随访。CD117及CD34对于GIST的确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田静  刘娟 《四川医学》2012,33(10):1748-1750
目的分析癌性贫血的危险因素,探讨癌性贫血对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癌性贫血患者80例,选取同期住院的非癌性贫血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为对照,回顾性分析性别、年龄、经济状况、肿瘤类别、临床分期、KPS评分、血清清蛋白水平、放疗和化疗等因素与癌性贫血的相关性。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SF-36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癌性贫血对QOL的影响。结果癌性贫血与年龄、临床分期、KPS评分、血清清蛋白水平、放疗和化疗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经济状况和肿瘤类别无密切关系,P>0.05。癌性贫血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总体健康(GH)和精力(VT)4个维度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躯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心理健康(MH)4个维度分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晚期、低血清清蛋白水平、接受放疗和化疗等因素是癌性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癌性贫血会显著降低恶性肿瘤患者的QOL。  相似文献   

18.
后纵膈恶性蝾螈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恶性蝾螈瘤的病理学表现、免疫组化特点和遗传学改变。方法回顾分析1例罕见恶性蝾螈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胸片和CT检查均示胸腔内巨大占位。手术发现肿块位于后纵膈。病理学检查发现,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细胞异型性明显,部分细胞胞浆丰富,嗜伊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呈myoglobin、desmin和S-100阳性反应。病理诊断为后纵隔恶性蝾螈瘤。结论发生于纵膈的恶性蝾螈瘤十分罕见,其缺乏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  相似文献   

19.
刘志蓉  刘红 《西部医学》2013,25(5):740-741,744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针对1406例因子宫平滑肌瘤切除子宫病例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对符合子宫腺瘤样瘤诊断的病例进行免疫组化观察与病理分析。结果 1406例子宫平滑肌瘤中检出子宫腺瘤样瘤26例,占同期子宫切除标本的1.85%,肿瘤多位于子宫浆膜下,直径0.6~5.5cm,临床表现与平滑肌瘤相似。显微镜下肿瘤以形成不规则腺样或裂隙样结构,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为特点,伴有不同程度的平滑肌组织增生。肿瘤细胞AB-PAS染色阳性,免疫组化HBME-1、MC、Vimentin、广谱CK、Calretinin呈阳性表达,CEA、CD34和F8呈阴性表达。结论子宫腺瘤样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平滑肌瘤,但二者常伴发,病理检查时多处取材,仔细观察,结合免疫组化可避免误诊,治疗首选手术切除,预后好,不复发,不转移。  相似文献   

20.
姜辉 《罕少疾病杂志》2005,12(3):33-35,F002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17例子宫腺瘤样瘤,并复习临床有关资料。结果17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标本的1.16%,肿瘤位于子宫肌间或浆膜下,直径0.8~6.0cm,临床表现类似平滑肌瘤。肿瘤以形成不规则腺样和裂隙样结构,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为组织学特点,伴有平滑肌组织增生。衬覆上皮CK(AE1/AE3)阳性,CD34阴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并非少见,常与平滑肌瘤并发,了解其组织学特点,使用免疫组化进行鉴别,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