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超声心输出量监测(USCOM)在创伤后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创伤后低血容量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中是否应用USCOM分为常规组和USCOM组,对两组患者24 h乳酸水平≤2 mmol/L的比例、24小时液体平衡情况、并发症情况及病死率做一分析。结果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两组患者24小时血乳酸≤2 mmol/L比例及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USCOM组24小时复苏的液体量及发生肺水肿、MODS、DIC的比例较常规组明显减少。结论 USCOM是一项准确、快速、安全、无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能够有效的指导液体复苏,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崔建伟  赵炳朕  李庆一  王林军 《安徽医学》2018,39(12):1517-1519
目的 探讨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USCOM)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指导患者进行补液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USCOM监测指标并指导患者进行补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临床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心输出量(CO)、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及下腔静脉管径等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乳酸清除率、ICU入住时间、复苏液体量、机械通气时间、氧和指数、肺水肿发生率及治疗后28天病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改良肺超失充气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SCOM较PICCO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实时监测及指导液体复苏,具有更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肺炎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使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容量性指标指导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肺炎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共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PICCO组,分别采用经验性液体管理方案和PICCO容量性指标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后6h血乳酸正常率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eVO2)正常率、去甲肾上腺素及机械通气时间、RICU住院时间及14d内死亡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经复苏后6h血乳酸和SeVO2正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PICCO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机械通气时间、RICU住院时间及14 d病死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PICCO容量指标能准确、可靠地评估患者容量状态,具有简便、微创、安全的特点,可满足EGDT快速达标的要求,对肺部感染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监测在重症感染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EGDT)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60例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PICCO监测技术进行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并根据监测指标指导患者液体复苏,记录患者HR、MAP、CVP、CI、SVV、ELWI、ITBI、GEDI液体复苏前后的变化.同时监测复苏前、复苏6h及24h后中心静脉血气分析、乳酸及碱剩余值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结果 应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现MAP、CVP、CI、ITBI、GEDI均增高(P<0.05);SW下降(P<0.05);而ELWI无明显增加(P>0.05).复苏24h乳酸清除率、ScvO2、碱剩余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较复苏前有明显差异(P<0.01).存活组EGDT达标比率远远高于死亡组.结论 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2月6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根据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进行液体管理,观察组根据PiCCO监测结果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6h复苏治疗后的ScvO_2水平、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时补液量较对照组更多,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天数、肺水肿发生率和28d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在PiCCO监测指导下的液体复苏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许艳军  杨喆 《河北医学》2016,(11):1782-1784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CRRT持续肾脏替代治疗中以PICCO指导液体管理对患者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至2016年我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在CRRT治疗中选择常规液体管理方式与PICOO指导液体管理.结果:患者复苏后6h乳酸<2mmoL/L以及ScvO2≥70%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48h复苏液体用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水肿发生率与28d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可以提供患者血流动力学量化监测指标,有利于患者CRRT治疗的预后,减少药物及液体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超声心排血量监测(USCOM)技术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老年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ICU需要液体复苏的老年脓毒症患者56例。信封法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和USCOM组26例。常规组按EGDT方案复苏。USCOM组监测被动抬腿试验后每搏量(SV)变化,以△SV≥10%定义为有容量反应性并积极液体复苏。若△SV<10%,需限制补液或减慢补液速度。同时根据体循环外周血管阻力及心脏指数调整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活性药物剂量。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h血乳酸、前脑钠肽(pro-BNP)、氧合指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指标和48h液体平衡情况、48h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平均机械通气时间、28d病死率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hHR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乳酸、氧合指数明显下降(均P<0.05),pro-BNP、MAP、CVP等均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h乳酸、HR、MAP、CVP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较USCOM组pro-BNP更高(P<0.05),氧合指数下降更明显(P<0.05)。USCOM组较常规组48h液体平衡明显减少(P<0.01),48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增多(P<0.01);平均机械通气时间,USCOM组较常规组明显减少(P<0.01);两组患者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SCOM联合被动抬腿试验能有效指导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避免盲目液体复苏,减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缩短机械通气时间,USCOM作为一项无创、便携的心输出量监测工具,可用于临床指导老年脓毒症患者液体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FloTrac/Vigileo系统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在指导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4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中心静脉压组(CVP组)、每搏量组(SV组)及PLR组,在接受常规感染性休克治疗基础上,分别监测CVP、SV及PLR时的SV值,观察3组患者液体复苏后6h及24 h的乳酸(Lac)、脑钠肽(BNP)、氧合指数(PO2/FiO2,P/F)和补液量,同时比较血管活性药物平均使用时间及28 d生存率.结果:液体复苏6h时,CVP组补液量和BNP值均明显高于SV组及PLR组(P<0.05),Lac和P/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组与PLR组间Lac、BNP、P/F及补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补液量,CVP组>SV组>PLR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CVP组<SV组<PLR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组BNP低于CVP组及S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P组与S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Lac、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平均时间及28 d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loTrac/Vigileo系统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在指导老年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中比传统CVP监测更精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重症超声指导感染性休克治疗的临床观察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监测指导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给予重症超声监测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复苏液体量、6h复苏达标率、ICU入住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死亡率,并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比较。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P和CV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液体量、6 h复苏达标率、ICU入住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超声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治疗的疗效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血流动力恢复,减少液体复苏量,提高患者转归结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监测血乳酸水平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入选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感染性休克常规治疗和中心静脉压监测补液,观察组另外添加血乳酸测定,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理指标变化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从第2天开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混合静脉血氧饱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28 d死亡率(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43.33%),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乳酸监测指导性治疗儿童感染性休克,可有效的改善患儿的生理指标,降低死亡率,对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情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