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宫颈癌IB1期的宫旁转移率以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宫颈癌IB1期宫旁转移的低危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149例宫颈癌IB1期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宫旁浸润与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宫旁转移率为5.4%?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淋巴脉管浸润(LSVI)?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阴道累及?宫体累及情况可能与宫旁转移相关(P值均 < 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HR:26.95,95%CI:2.32 ~ 313.41)与LSVI(HR:47.6,95%CI:2.561 ~ 886.32)是宫旁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LSVI(-)+淋巴结(-)的患者宫旁转移率为0?【结论】 宫颈癌IB1期宫旁转移率较低,淋巴结阴性并且无脉管浸润的患者可考虑实施损伤较小的手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待大样本随机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IA2-IB1期宫颈癌患者宫旁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68例行手术治疗的IA2-IB1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分期、肿瘤直径、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数值,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脉管浸润情况、宫旁转移情况等,对宫旁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68例IA2-IB1期宫颈癌患者中9例发生宫旁转移,宫旁转移率为5.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 cm、血清SCC值显著升高、肿瘤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脉管浸润阳性、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与宫旁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组织类型与宫旁转移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 cm、脉管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是IA2-IB1期宫颈癌宫旁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A2-IB1期宫颈癌患者宫旁转移率低,肿瘤直径>2 cm、脉管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易发生宫旁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宫颈癌宫旁浸润诊断中的作用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2例无宫颈癌宫旁浸润和26例宫颈癌宫旁浸润患者的CT灌注参数;用视觉分析所选层面血流量(BF)灌注图并按不同灌注模式分组。对灌注参数、不同灌注模式与宫旁浸润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宫旁浸润组和宫旁浸润组的BF值分别为(62.96±16.02)m L·100 m L-1·min-1、(84.56±30.41)m L·100m L-1·min-1,血流容量(BV)值分别为(89.10±16.10)m L/L、(111.31±34.98)m L/L,Patlak血流容量(PBV)值分别为(46.53±23.42)m L/L、(101.34±59.85)m L/L,达峰时间(TTP)值分别为(142.94±18.93)、(123.42±12.82),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TP以12.96秒为临界值时诊断宫旁浸润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为90.8%和85.8%。视觉评价BF灌注图对宫旁浸润的诊断准确度为9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以对宫颈癌宫旁浸润做出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对宫颈癌宫旁浸润的CT灌注判别函数,用于提高宫颈癌宫旁浸润CT灌注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科100例术后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宫旁浸润组和非宫旁浸润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分别利用CT形态学和CT灌注判别参数对于宫旁浸润进行诊断,对比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宫旁浸润组的BV、BF和PBV均显著高于非宫旁浸润组,TTP、TTS、Permeability均显著低于非宫旁浸润组,P0.01。结论宫颈癌宫旁浸润的CT灌注判别函数术前诊断可提高对于宫旁浸润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Viment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转移及宫旁浸润的关系,以探讨Vimentin预测宫颈癌淋巴转移及宫旁浸润的可能性.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微阵列芯片78例组织标本Vimentin表达,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78例宫颈癌组织中Vimentin阳性表达率为30/78(38.5%),Vimentin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与淋巴转移和宫旁浸润相关,淋巴转移组Vimentin表达率为15/31(48.4%),显著高于淋巴转移阴性组的15/47(31.9%);(2)宫旁浸润组Vimentin表达率为17/32(53.1%),显著高于宫旁无浸润组15/46(32.6%)的表达率(P<0.05).结论 Viment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转移及宫旁浸润之间存在相关性,检测宫颈癌组织Vimentin可有效预测宫颈癌淋巴转移及宫旁浸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清弥散(RESOLVE-DWI)加权成像在宫颈癌宫旁浸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分期的宫颈癌患者入组,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T2WI、常规DWI,RESOLVE-DWI检查。测量两组DWI图像的ADC值,并统计两组DWI内有宫旁浸润和无宫旁浸润组的ADC值有无统计学差异。由两位主治及以上医师使用双盲法对宫颈癌进行宫旁浸润的判定,将术前FIGO临床分期和多序列MRI分期的结果 与手术病理结果 对照,评价临床评估、HR-T2WI+常规DWI、HR-T2WI+RESO LVE-DWI三组方式对宫旁浸润评估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将3组结果 运用配对资料χ2检验,比较四组宫旁浸润评估的准确度。用Kappa检验计算3组方法 判断宫旁浸润与病理结果 的一致性。结果 常规DWI和RESOLVE-DWI两组ADC值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内有宫旁浸润的ADC值均明显低于无宫旁浸润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临床评估相比,HR-T2WI、...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B超在诊断不同分期宫颈癌宫旁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8月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06例,按照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B超组和CT组,各53例。将两种方法对诊断宫颈癌宫旁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Youden指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CT组与B超组比较,采用B超方式检查患者有无宫旁浸润的价值较高,采用CT方式检查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实践价值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检查对于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的宫颈浸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于淋巴结转移检查效果有限,建议结合CT检查进行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模态MRI定量分析诊断宫颈癌宫旁浸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宫旁浸润组31例与非宫旁浸润组5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常规平扫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扫描,获得感兴趣区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对比剂容积转换常量(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间隙容积分数(Ve)值等多模态MRI定量参数。比较宫旁浸润组和非宫旁浸润组临床特征、ADC值和DCE-MRI定量参数;Pearson相关性分析宫颈癌宫旁浸润患者ADC值和Ktrans、Kep、Ve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DC值和Ktrans、Kep、Ve对宫颈癌宫旁浸润的诊断效能。结果 宫旁浸润组与非宫旁浸润组肿瘤直径和病理分级的分布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旁浸润组Ktran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于宫颈癌分期、宫旁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84名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MRI分期、临床分期以及手术病理分期来判断MRI分期在宫颈癌分期的准确性,以及判断宫旁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MRI对于宫颈癌分期的准确率为82.1%;MRI对于判断宫旁转移的灵敏度为78.3%,特异度为95%,准确率为90.5%;MRI对于判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 3.3%,特异度为97.0%,准确率为82.1%。结论 MRI宫颈癌分期优于临床分期,且在判断宫旁转移和淋巴结转移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胡蓉 《当代医学》2016,(29):77-78
目的:观察扩大性宫旁切除术治疗宫颈癌的效果。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78例。将这些患者按其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试验组患者接受扩大性宫旁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实施根除性子宫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输血及手术时间和术后膀胱及直肠功能受损情况和复发率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45.2±20.3)mL和输血情况(3.1±2.0)U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53.4±21.4)min和(4.5±1.0) U(P<0.05),但2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238.4±21.3)min和(234.5±11.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残余尿量<100 mL和50 mL的改善时间分别为(12.5±1.5)d和(13.5±2.2)d及排气时间(2.5±0.9)d和排便时间(4.1±0.8)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7±2.2)d、(25.6±5.4)d、(3.7±1.1)d和(5.4±0.5)d(P<0.05);最后试验组病症复发率30.77%明显低于对照组58.97%(P<0.05)。结论宫颈癌应用扩大性宫旁切除术的效果较好,治疗较彻底,患者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在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治疗中加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参照随机数表法,对2015年8月-2016年4月收治的70例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予以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宫颈癌根治术(35例),研究组则在宫颈癌根治术中加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35例),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对比无确切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1例(2.86%),较对照组更低;生存率为29例(82.86%),相对更高(P<0.05).结论: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予以宫颈癌根治术时加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复发率,不会延长手术时间,也不会增加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13.
黄丹  周航  郑建清 《黑龙江医学》2019,44(9):1017-1019
目的系统评价核磁共振显像(MRI)在判断宫颈癌宫旁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NKI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搜集MRI判断宫颈癌宫旁侵犯的诊断性试验,检索时限从2010年1月—2018年10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合并敏感度(Sen合并)、特异性(Spe合并)、诊断比值比(DOR)等。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包括41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核磁共振显像(MRI)判断宫颈癌宫旁侵犯的Sen合并、Spe合并、DOR分别为0.74 [95%(0.59,0.85)]、0.93 [95%(0.89,0.96)]、10.8 [95%(6.6,17.8)]、0.28 [95%(0.17,0.46)]、39 [95%(16,91)]。结论 MRI诊断宫旁侵犯特异性较高而敏感度较低,单独应用时漏诊率较高,应与妇科查体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琳  毛小刚  邢辉 《西部医学》2014,(5):558-560
目的 评价根治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对Ⅰ B-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59例ⅠB-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癌患者,其中ⅠB期29例,ⅡA期30例.病理类型:鳞癌52例,腺癌7例.新辅助化疗采用以“紫杉醇+奈达铂”联合化疗.化疗后56例行子宫广泛根治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3例化疗无效而行放疗.接受手术者中有8例因淋巴结转移术后追加放射治疗.结果 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6h,平均时间(4.2±0.8)h,手术中出血量为200-1000ml,平均出血量(480±67)ml;化疗总有效率89.9%(53/59例),5例肿瘤完全消退(8.4%),其中4例术后病理标本中未见残留癌,47例部分缓解(79.6%).Ⅲ、Ⅳ级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8.6%(11/59例)11.9%(7/59例);ⅠB期患者化疗有效率为96.9%,ⅡA期患者化疗有效率为80.7%,ⅠB期患者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ⅡA期患者(P<0.05);所有患者化疗期间均没有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及并发症.结论 ⅠB-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在根治术前给予联合化疗能使肿瘤缩小,宫旁组织浸润消退,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宫颈癌手术治疗患者术中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寻找提高宫颈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宫颈癌患者86例,根据手术方法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宫颈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根治术基础上行腹主动旁淋巴结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各手术指标、术后复发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率、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对照组肿瘤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中行腹主动脉旁淋巴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及肿瘤复发率,但并未明显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故于根治术中同时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对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局部晚期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3D打印圆柱形模板的宫旁剂量覆盖。方法 回顾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采用3D打印圆柱形模板引导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的大体积(>40 cm3)伴宫旁浸润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4例,从施源器库(applicator library)中导入Vienna标准施源器结构进行Vienna虚拟计划(以下简称虚拟计划)制作并与3D打印圆柱体模板计划(以下简称模板计划)进行剂量学比对,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结果 HRCTV平均模外体积(55.38±14.74)cm3,平均宽度(5.35±0.57)cm,最大径向距离(maximum radical distance, MRD)(3.27±0.46)cm。剂量学比对结果显示:整体宫旁范围内,模板计划IRCTV D90明显优于虚拟计划(P<0.05);在宫旁外1/3区域,模板计划的CI、HRCTV D90、D98均显著优于虚拟计划(P<0.05);模板计划小肠D2cc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办法.方法 收集2008年5月~2009年8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因宫颈癌ⅠA~ⅡA期而行宫颈癌根治术的10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0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中,37例出现术后尿潴留,发生率36.27%.单因素分析示两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手术时间均相近(P>0.05),UR组年龄、手术范围、术中出血量、第一次拨尿管前后未口服特拉唑嗪与溴吡斯的明率、尿路感染率均高于非UR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手术范围、第一次拨尿管前后未口服特拉唑嗪与溴吡斯的明、术中出血量、尿路感染等均为UR危险因素.其中手术范围和术后尿路感染者是发生术后尿潴留的高强因素.结论 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是是多因素造成的一种暂时性膀胱功能障碍的表现,选择适当的手术范围及采取综合措施早期预防及控制尿路感染等是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的分布及影响其转移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的ⅠA~ⅡB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分布情况及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原发病灶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治疗前血SCC-Ag水平、患者年龄、病程、人乳头瘤病毒(HPV)、病理分化、组织学类型、生长方式、阴道穹隆受累等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χ2分析显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原发病灶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治疗前血SCC-Ag水平有关(P<0.05或0.01),而与患者年龄、病程、HPV、病理分化、组织学类型、生长方式、阴道穹隆受累等无关(P>0.05)。总体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4.16%(36/149),主要分布于闭孔区(85.71%),其他部位淋巴结转移者多合并有闭孔淋巴结转移。结论临床分期、肿瘤体积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治疗前血清SCC-Ag≥4μg/L等因素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闭孔区,可能是宫颈癌的前哨淋巴结。但以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术替代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病例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有学者提出对早期宫颈癌患者可实施侵袭性较小的手术(如改良或2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在选择手术方式前对不利预后因素进行评估。本研究旨在根据术前评估特殊预后因素以评价宫旁组织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FIGO分期IA2~IB1期的宫颈癌患者,纳入标准为:年龄<75岁,无手术禁忌证、知情同意、配合随访。术前根据麻醉下盆腔检查和盆腔M RI评估肿瘤大小。通过开腹手术或腹腔镜进行全面的闭孔浅、髂内、髂外淋巴结切除术。切除淋巴结送冰冻切片。淋巴结阴性者行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2型),有淋巴结转移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Ⅰb~Ⅱa期宫颈癌根治术前介入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6月~2010年6月我院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50例,采用右股动脉Seldinger技术超选择子宫动脉和肿瘤供血动脉;应用5-Fu、丝裂霉素、卡铂灌注,灌药完毕后应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化疗结束后2~3周内行子宫广泛切除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结果:50例患者介入(1.45±0.23)次;CR 0例、PR 33例、病灶体积缩小25%~50%9例、无变化4例;46例手术者术中切除范围均达预期要求,宫旁组织局部解剖清晰,术中出血平均420 ml,切除标本见病灶均有不同程度坏死及缩小,病理报告见大片坏死组织。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3~7 d症状缓解,无明显肝、肾功能的改变,未发生穿刺点部位出血、血肿形成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宫颈癌介入化疗栓塞创伤小、并发症低、能有效缩小原发病灶、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手术切除率,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