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7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再入院原因,探讨MHD患者再入院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浦江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再入院的75例MHD患者临床资料,并以同期70例门诊MHD患者临床资料为对照,比较2组MHD患者年龄、透析龄、血红蛋白、尿素清除指数(Kt/V)、空腹血糖、血浆白蛋白、透析前血钙、血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透析充分性等临床指标,统计患者再入院原因,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MHD患者住院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75例MHD患者再入院原因前3位分别为各类感染(18例,24.00%)、心血管并发症(17例,22.67%)、血压控制差(6例,8.00%);2组患者在年龄、BMI、透析龄、尿素清除指数、糖尿病、血红蛋白、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透析龄、低白蛋白、Kt/V、高血糖是MHD患者再住院危险因素。 结论 感染疾病、心血管疾病、血压控制不理想是MHD患者再入院的主要原因,年龄大、营养状况差、透析不充分、血脂异常、糖尿病史是导致MHD患者再入院的相关危险因素,有效控制好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MHD患者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胃癌根治术后出院30d内非计划再次入院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行择期胃癌根治术755例患者,再入院的定义为出院后30d内非计划再次入院。随访直到出院后30d,收集资料,确定再入院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采用统计学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果755例患者出院后30d内非计划再入院发生率为7.2%。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RS2002评分≥3分(P=0.02)以及首次住院曾经发生术后并发症(P=0.006)是出院后30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首次住院曾发生术后并发症及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是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加强营养支持及努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可降低再入院风险。  相似文献   

3.
梁厚兴 《吉林医学》2013,34(13):2586-2587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再入院的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再入院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卫生资源浪费。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的方法,对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再入院原因进行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知识缺乏29例,远期并发症防治能力差21例,营养不良14例,经济水平较差9例,两种以上诱因5例。其中知识缺乏成为患者再次入院的主要因素。结论: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家属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健康指导,降低再入院率,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和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是引起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每年因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为9%。本文分析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传统危险因素以及透析患者特有的危险因素,以便于临床医师更好地监测、评估、积极处理MHD患者中存在的各种CVD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是引起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每年因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为9%.本文分析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传统危险因素以及透析患者特有的危险因素,以便于临床医师更好地监测、评估、积极处理MHD患者中存在的各种CVD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行MHD患者118例,根据是否发生骨质疏松(OP)分组,OP组46例,非OP组72例,并收集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而分析导致MH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 MHD患者118例中,合并OP患者46例(38.98%),未合并OP组患者72例(61.02%)。OP组年龄≥60岁、女性、透析时间>5年、甲状旁腺素(PTH)>250 pg/mL、尿酸(UA)≤420μmol/L、碱性磷酸酶(ALP)>110 U/L,均高于非OP组(P均<0.05);两组在合并基础疾病、体质量指数(BMI)、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肌酐、血磷、血钙、白蛋白(ALB)、CRP比较,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女性、透析时间>5年、PTH>250 pg/mL、ALP> 110 U/L为MH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易发生骨质疏松,高龄、女性、透析时间>5年、PTH>2...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抑郁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0年9月于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规律血液透析患者162例,采用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进行抑郁心情的评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态等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的400例MHD合并CV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将其分为观察组22例和未死亡组378例,检测透析前两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 A1)、血肌酐(Scr.PHD)、载脂蛋白B(apo B)、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白蛋白(ALB)、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MHD患者CVD死亡的关系。结果:观察组TC、hs-CRP、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死亡组,LDL-C水平明显低于未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DL-C、apo A1、apo B、ALB、ScrPHD、Hcy及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及hs-CRP水平升高是MHD患者CV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NT-proBNP及hs-CRP水平升高是MHD患者发生CV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和病变特点,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心脏腔径及心功能参数,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患病率、病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137例存在心脏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增大和瓣膜反流,患病率为63.7%。其中向心性肥厚的患病率为49.8%(107/215),离心性肥厚的患病率为50.2%(108/215)。与无心脏病变患者相比,伴心脏病变者的超滤量、收缩压、舒张压、超敏C-反应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明显增高,而血红蛋白、胆固醇、血清白蛋白和Kt/V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滤量、收缩压、超敏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激素和血红蛋白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房增大和瓣膜反流。超滤量、收缩压、超敏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激素和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低血压(IDH)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MH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个月内每次血液透析中是否发生低血压[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或平均动脉压下降≥30mmHg)分为发生低血压组和未发生低血压组,对两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00例MHD患者中,28例(28.0%)发生低血压(发生低血压组),72例(72.0%)未发生低血压(未发生低血压组)。两组患者性别、透析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体重指数≥25、高通量透析方式、血流量>300ml/min、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均为ID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既与患者自身情况有关,又与透析过程有关,增强患者身体素质,采用合理透析方式,维持低头未透析姿势均有利于降低低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再住院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MHD治疗的患者126例,其中反复住院者52例为实验组,未住院或住院≤1次/年患者74例为对照组。记录患者住院次数、住院原因、性别、年龄、透析龄、维持血透的血管通路、透析前血清电解质、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和平均周kt/v等。结果 :实验组中老年人,糖尿病肾病患者再住院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白蛋白血症、贫血、高C反应蛋白、低平均周kt/v与患者再住院相关,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为导管者较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者住院率明显增加。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感染、血管通路问题是维持性血透患者反复住院的主要原因,其低蛋白血症、贫血、高C反应蛋白、透析不充分是再住院的相关因素,以导管为血管通路增加了感染和住院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风险与对策.方法: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血液透析科常规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评估,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同时加强风险评估,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分析本透析中心5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水平及相关因素,探寻SF与主动脉硬化和营养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透析中心接受MHD的53例患者,观察SF的水平;比较SF与透析时间、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血清钙(serum calcium, Ca)、血清磷(serum inorganic phosphrus, P)、血清钙磷乘积、血浆白蛋白(plasma albumin, ALB)和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iPTH)等指标的相关性。对SF与主动脉硬化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①SF≥500 ng/ml 为25例,占总数47.17%,其中68%患者存在主动脉硬化;500ng/ml >SF≥200ng/ml 为8例,占总数 15.09%,25%患者存在主动脉硬化;SF<200 ng/ml为20例,占总数37.74%,30%患者存在主动脉硬化。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铁蛋白升高是主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7, OR=1.001, 95%CI=1.000~1.002)。②予停止补充铁剂半年,SF明显下降(p<0.05)。③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SF与透析时间、钙磷乘积、ALB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54, p<0.001)、(r=0.304, p<0.05)、(r=0.435, p<0.05)。而SF与CRP、Ca、P、iPTH无明显相关性。[结论]①约50%的MHD患者SF高于500 ng/ml,铁蛋白升高是主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②补充铁剂是MHD患者SF升高的重要因素。③SF与透析时间和钙磷乘积明显相关。④SF与患者营养状态相关,因此最合适范围为200ng/ml-500ng/ml。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S)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M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MS组和非MS组,计算MS的发病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格测量数据、实验室指标、透析处方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对与MS发生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2例患者中MS发病率为29.2%。两组患者以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包括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CRP)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iPTH),尿素下降率、尿素清除指数及透析频率和每周透析时间。MS组与非MS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5.4%vs1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质量(优势比OR=24.625)、女性(OR=8.000)、CRP(OR=4.700)、iPTH(OR=2.525)与MS的发生相关。结论 MS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并不少见,女性、肥胖、高iPTH和高CRP是MS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S)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M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MS组和非MS组,计算MS的发病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格测量数据、实验室指标、透析处方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对与MS发生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2例患者中MS发病率为29.2%.两组患者以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包括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CRP)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iPTH),尿素下降率、尿素清除指数及透析频率和每周透析时间.MS组与非MS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5.4% vs 1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质量(优势比OR=24.625)、女性(OR=8.000)、CRP(OR=4.700)、iPTH(OR=2.525)与MS的发生相关.结论 MS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并不少见,女性、肥胖、高iPTH和高CRP是MS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住院患者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大兴区人民医院2011-01-2013-06收治的97例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透析龄、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P)、透析前尿素氮、血肌酐、血浆白蛋白、尿素清除指数(KT/V)等临床指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97例次MHD住院中因感染性疾病住院38例,感染率为39.2%,其中最常见感染为肺部感染23例,占因感染住院的60.5%,其次为深静脉导管感染6例,占15.8%。感染组年龄、CRP高于非感染组[(65.16±7.68)岁郴(58.95±9.00)岁,(44.05±14.11)哪(10.12±4.34)g/L,P〈0.01],血红蛋白和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非感染组[(91.86±10.92)g/Lvs(102.14±4.96)g/L;(27.97±2.48)g/Lvs(34.58±1.87)g/L,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以肺部感染多见,感染者多存在年龄大、CRP高、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7.
李宁  彭侃夫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1):1510-1512,1516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行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并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37例病人资料,将其中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24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将未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113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病人各项临床资料及生活指标.结果:2组病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透析次数、使用左卡尼汀、血小板、白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激素、血磷、钙磷乘积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使用左卡尼汀、低密度脂蛋白、钙磷乘积、血磷5个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均为影响动静脉内瘘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钙磷乘积过高以及血磷水平升高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左卡尼汀则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服用口服营养补充剂(ONS)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终末期慢性肾衰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治疗期间不控制饮食,观察组治疗期间给予ONS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以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人体测量指标和生化指标观察效果。结果除中臂肌围、身体脂肪外,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MHD患者大部分处于营养不良状态,ONS可满足MHD患者的营养需求,改善其营养状况,对提高生存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蒲超  陈永忠  邹德平  朱再志  许志忠 《四川医学》2011,32(11):1713-1714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30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口服降压药的基础上使用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个月后,30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iPTH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疗效分析:有25例患者血压达标(〈140/90mmHg),1例患者因脑出血死亡,其余4例效果不佳。结论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6例 MHD 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液透析组(对照组)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治疗组),各13例,2组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时间为4.5~5 h /次,每周2~3次;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每2周进行1次血液灌流,灌流时间为2~2.5 h,完毕后再进行血液透析2 h,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 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钙(Ca2+)、磷(P3+)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 CRP、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 CRP、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治疗3个月后,2组 SCr、BUN、P3+、Ca2+均有所下降(P ﹤0.05),但 SCr、BUN 比较,P ﹥0.05,P3+、Ca2+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 MHD 可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残余肾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