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2.
患者,女,68岁。既往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平时口服格列吡嗪降糖,复方降压片降压。6月25日19∶00因"发热伴恶心、呕吐"来我院急诊就诊,查体:T 38.6℃,BP 130/70 mm Hg。神志清晰,呼吸平稳,双侧瞳孔直径3 mm,对光反射(+),心率80次/min、律齐,两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四肢肌力IV级,病理征未引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治疗及诊治体会.方法:对78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诊断、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78例中,好转73例(93.59%),死亡3例(3.85%),放弃2例(2.56%).好转73例随访中,仅有9例(12.33%)存在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早期诊断和早期正确治疗是降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死率、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脑治疗。方法选取我院65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中痊愈37例,好转16例,自动出院9例,转上级医院2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是降低新生儿化脑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分析50例新生儿化脑。临床表现以发热、惊厥、拒乳、反应低下,呕吐、囟门紧张、黄疸、眼球震颤和肌张力改变多见,脑室膜炎为特征性并发症。腰穿损伤16例,平均日龄为6.7天。另对脑脊液常规检查的临床价值及新生儿腰穿有关因素作了分析,提出对小日龄、危重新生儿的诊断性腰穿应慎重,对混血脑脊液分析要排除损伤因素。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简称新生儿化脑)是新生儿期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疾患。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发病率、病死率及病残率均高。故早期诊治是关键。现将我院1986~1989年收治的35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男27例,女8例,男女之比3.4:1.发病时间:生后7天内发病者19例,其中2例生后3天内发病,20天发病者11例,28天发病者5例.感染因素:肠道感染者15例次(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属肠炎2例次),脐炎15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164例苏献恩,于文霞(沂水中心医院儿科、检验科)关键词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164例中.l周内发病者64例.其中3k内发病者19例;l周以上发病者100例。男108例.女56例。早产儿49例。本组病例中发热138例... 相似文献
8.
周辉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0,14(2):194-194
分析 38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结果 :男婴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婴 ,男∶女为 3.75∶1。病儿有明显感染病灶占73 .7% ,同时伴有产科高危因素。早期新生儿发病率、病死率高 ,分别为 6 5 .8%、32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头颅MRI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1例确诊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头颅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或体温不升、意识障碍、黄疸、拒乳、腹泻、抽搐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对青霉素耐药性达90.0%,对万古霉素、克林霉素敏感,只有少数菌株对三代头孢素类抗生素敏感。头颅MRI脑膜强化率为83.4%。强化模式:硬脑膜-蛛网膜强化4例,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强化9例,脑实质强化伴脑膜强化2例。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不敏感。头颅MRI是诊断新生儿颅内感染的无创、敏感、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孢三嗪或与万古霉素联合应用,及在抗生素应用同时加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青霉不加氨苄青霉素治疗10例,头孢三嗪治疗17例,头孢三嗪和万古霉素治疗8例,12例在应用抗生素同时加用地塞米松。结果:痊愈23例,好转3例,放弃治疗4例,死亡5例。结论:头孢三嗪或万古霉素联合治疗,并在应用抗生素同时加用激素疗效明显优于青霉素加氨苄青霉素。 相似文献
11.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新生儿肺炎死亡病例大肠埃希菌的检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肺炎死亡病例中大肠埃希菌(E.coli)感染的地位。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肺炎组200例和非感染性疾病(对照组)34例的尸检病理标本,应用PCR和Southern blot技术检测E.coli特异性uidA基因片断,并复习患儿临床资料。结果肺炎组中,PCR和Southern blot对E.coli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CR:5.0% vs. 0,掊2=11.37,P0.01;Southern blot:21.5% vs. 5.9%,掊2=4.56,P0.05);晚发型肺炎E.coli检出率明显高于早发型(PCR:8.2%vs.1.9%,掊2=4.18,P0.05;Southern blot:26.8% vs. 16.5%,掊2=4.48,P0.05)。1980年前E.coli检出率高于1981年后(Southern blot法:28.0%vs.15.0%,掊2=5.00,P0.05)。E.coli检测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临床表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oli是新生儿重症肺炎死亡病例中的重要病原。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E.coli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构成情况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选取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42例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的脑脊液培养结果进行研究,比较分析其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性情况.结果 142例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脑脊液病原菌构成:双菌株2例,单菌株140例,其中革兰阴性细菌100株(68.97%),革兰阳性细菌38株(26.21%),真菌7株(4.83%).革兰阳性细菌中腐生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以及屎肠球菌等菌种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红霉素以及头孢西丁等抗生素耐药,但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菌种.革兰阴性细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黏质沙雷菌等菌种对所研究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等抗生素的耐药率甚至达到80%以上,而整个研究未发现对美罗培南耐药的菌种.结论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检出率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致病菌的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生儿不同病原菌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相关资料,比较不同病原菌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发热持续时间等指标及预后情况,并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大肠埃希菌组脑脊液浑浊及脓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组、病原菌不明组(66.67%vs.20.83%、16.39%,26.67%vs.4.17%、4.92%;大肠埃希菌组白细胞计数、发热持续时间、脑脊液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大于,脑脊液糖水平显著低于及预后不良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组、病原菌不明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白细胞计数>500×106/L.结论:大肠埃希菌感染患儿脑脊液以浑浊、脓性为主,白细胞计数水平显著高,预后差;脑脊液糖浓度低、白细胞计数高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动态监测血清中降钙素原(PCT)的含量,探讨其在化脓性脑膜炎(化脑)婴幼儿治疗转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郑州人民医院儿科60例化脑婴幼儿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预后分为痊愈组、后遗症组和死亡组,比较3组患儿PCT变化。结果:60例患儿中,痊愈30例,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患儿19例,死亡11例。3组患儿的PCT基础值(确诊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患儿治疗后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痊愈组PCT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后遗症组有8例降低,余均升高,但降低幅度却小于痊愈组(P<0.01),死亡组均升高。结论:PCT水平的动态监测对判断化脓性脑膜炎婴幼儿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头孢他定椎管内持续给药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可行性.方法 临床确诊1例无色杆菌属感染的化脓性脑膜炎,给予静脉注射头孢他定4edd,并进行腰大池置管外引流.3 d后在静脉注射头孢他定的同时经腰大池置管给予头孢他定椎管内持续给药0.2 g/d,3 d后症状明显缓解,拔除腰大池管,继续静脉注射头孢他定1周.结果 头孢他定椎管内持续给药同时静脉注射疗效明显好于单纯静脉注射,曾经尝试鞘内注射头孢他定患者无法耐受.结论 头孢他定椎管内持续给药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8例明确诊断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在其1岁时进行随访,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的早期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差异,分析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儿在惊厥、休克、肌张力异常、贫血发生率、外周血白细胞数<5×109/L或>20×109/L、脑脊液有核细胞数>500×106/L和蛋白含量、糖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脑脊液糖浓度降低和白细胞数<5×109/L或>20×109/L均为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1,P<0.05)。结论脑脊液糖浓度降低和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均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超声处理后大肠杆菌胞内游离钙的变化。方法超声波作用影响大肠杆菌,用Fura-2/AM探针法测定胞内游离钙的变化。结果经超声作用后的大肠杆菌胞内游离钙水平升高,打开了钙依赖性的离子通道,膜两侧离子交流加速,膜通透性增加。结论Fura-2/AM荧光探针法可用于微生物大肠杆菌胞内游离钙的测定。经一定条件下超声作用后的大肠杆菌胞内游离钙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8.
《吉林医学》2017,(12)
目的:对比大肠杆菌与肺炎链球菌所致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的差异性,为致病菌不明确情况下患儿的抗生素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6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大肠杆菌组28例,肺炎链球菌组32例,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肠杆菌组化脑患儿以发病年龄<3个月,发中低热,抽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肺炎链球菌组化脑患儿;而肺炎链球菌组化脑患儿发高热、意识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大肠杆菌组化脑患儿,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辅助检查中,肺炎链球菌组化脑患儿WBC>12×109/L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大肠杆菌组化脑患儿,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杆菌与肺炎链球菌所致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存在明显差异性,发病年龄<3个月,发中低热、抽搐等特点可考虑是大肠杆菌感染,而发高热、意识障碍、WBC>12×109/L可考虑是肺炎链球菌感染,以此尽早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病原菌分布、抗生素敏感和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临床诊断的2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细菌培养和耐药性以及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2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病原菌分布:单菌株27例,双菌株1例。其中革兰阴性菌20株(68.96%),革兰阳性菌8株(27.59%),白色念珠菌1株(3.45%)。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达80.00%以上,对头孢唑林、四环素、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在60.00%以上。共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8株,未检出对美罗培南耐药的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大部分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西丁、红霉素耐药,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菌。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