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颅咽管瘤起源于垂体胚胎发生过程中残存的鳞形上皮细胞,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肿瘤,约占脑瘤总数的4%~6%[1]。水钠代谢紊乱是颅咽管瘤的突出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颅咽管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特点及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17例颅咽管瘤术后出现水钠代谢紊乱并发症的患儿,分析常见的水钠代谢紊乱的特点及处理原则.结果 17例患儿中.手术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水钠代谢紊乱中,其中单纯性低钠血症4例,单纯性高钠血症6例,交替性血钠异常7例;血钠异常患者中,10例一月内恢复正常,6例三月内恢复正常,1例半年后恢复,并且血钠紊乱的类型与病人肿瘤部位、肿瘤的囊实性均无相关性.结论 颅咽管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发生率高,根据临床诊断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颅咽管瘤是鞍区肿瘤之一,病变通常累及下丘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尿崩,易造成水、钠代谢紊乱,严重危及患的生命。我院近年来对颅咽管瘤切除术后的患进行了严密的临床观察,及时发现水、钠平衡紊乱,并实施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胡玉兰  乔艳玲 《海南医学》2009,20(11):149-150
目的总结儿童颅咽管瘤切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20例儿童颅咽管瘤切除术后的护理资料。结果2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积极有效的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并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颅咽管瘤是从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的良性先生性肿瘤,多发生于鞍内鞍上脑室内,但由于其生长部位累及下丘脑,肿瘤切除后部分患者可能发生严重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我科手术治疗50例颅咽管瘤患者,在护理工作中,笔者总结出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颅咽管瘤是从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的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4%,在儿童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肿瘤,占鞍区肿瘤的第一位.临床表现常见有颅内压升高,视力视野障碍,垂体功能低下,下丘脑损害等[1].术后病情观察是否严密,护理措施是否得当,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6年3月~2009年3月行颅咽管瘤切除术28例,其中男17 例,女11例,年龄7~58岁,平均年龄20.4岁.全部病例均经颅脑CT及颅脑MRI检查,确诊为颅咽管瘤,且在显微镜下行切除术.28例患者手术后出现电解质紊乱18例,尿崩症15例,高热12例,癫痫发作9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意识障碍1例.经严密观察与护理均得到及时处理,无1例因并发症而出现严重后遗症或死亡.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颅咽管瘤全切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种类、发生原因及临床表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术后监测颅咽管瘤患者的神志、瞳孔、体温,记录24h出人量,观察口角及四肢抽动情况,并观察呕吐物及大便颜色等,及时记录相关内容。颅咽管瘤全切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尿崩症、水电解质紊乱、高热、意识障碍、癫痫、上消化道出血等。经治疗护理均好转一作者认为,了解颅咽管瘤全切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临床表现,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颅咽管瘤为先天性肿瘤是从胚胎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的先天性良性肿瘤,该肿瘤位于鞍区,和第三脑室与垂体柄、垂体等重要结构有着密切关系,约占颅内肿瘤的2.5~4.O%,年发病率为(1.5~2.0)/百万人次。我科2010年6月-2011年5月共收治了18例颅咽管瘤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较多且繁杂,通过临床细心的护理干预,均得到良好控制。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小珍  黎艳  青燕  曹彩珍 《广西医学》2010,32(10):1290-1291
目的总结颅咽管瘤术后的护理经验,以提高对此类病人的护理效果,以降低其并发症。方法分析43例颅咽管瘤术后病人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针对性强、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43例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护理,其中恢复良好42例,死亡1例。结论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预后,术后严密观察并发症并给予相应治疗及精心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存质量,是手术治疗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0.
颅咽管瘤全切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猛  李晶  杜英 《黑龙江医学》2001,25(10):778-778
颅咽管瘤是从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的良性先天性肿瘤 ,多发于鞍内、鞍上和脑室内 ,但由于肿瘤常压迫颈内动脉、视神经及下丘脑等结构 ,因此手术过程中也极易对以上部位造成损伤 ,所以术后极易发生并发症。我科于 1997年开始对颅咽管瘤的患者进行了全切除手术 ,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是降低手术死亡率的重要环节。因此 ,颅咽管瘤全切除术后的病情观察与护理便成为关键。现将护理体会 ,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我科自 1997~ 2 0 0 0年收治颅咽管瘤患者共 2 3例 ,其中 ,男 12例 ,女 13例 ,年龄 6~ 5 7岁。其主要并发症〔1〕见表 1。表 1  2…  相似文献   

11.
肖安岭  尹波  刘莉 《安徽医学》2011,(10):1754-1756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MRI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颅咽管瘤病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14例病灶中,8例位于鞍上,4例位于鞍内及鞍上,2例位于鞍旁;7例病灶呈分叶状,7例呈类圆形。病灶均为囊实性病灶,6例囊性部分呈T1WI低信号,5例为T1WI高信号,3例为T1WI等信号,T2WI均为高信号。实性部分在T2WI呈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T1WI等信号(8例)或稍低信号(6例)。增强后病灶14例患者实性部分均见强化,其中11例为网格状强化,3例为均匀强化。结论颅咽管瘤具有一定的MRI特点,结合该特点有助于在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儿童颅咽管瘤1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儿童颅咽管瘤的病理特点以及手术切除和下丘脑损害的防治。方法对189例儿童颅咽管瘤的CT、MRI影像学资料,手术所见及术后病理等进行分析。结果189例中,囊性瘤体187例,其中钙化76例,实性瘤2例;牙釉质型颅咽管瘤188例,鳞状上皮乳头型1例。  相似文献   

13.
颅咽管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的MR I表现,评价MR I对颅咽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磁共振成像(MR I)表现,其中13例有CT对照。结果24例颅咽管瘤发生于鞍上12例,鞍内3例,鞍内鞍上8例,鼻咽部1例。囊性5例,囊实性16例,实性3例。囊性部分T1W I信号表现多样,可呈低、中、高信号,T2W I均为高信号,实性部分多表现为等T1长T2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囊性部分的囊壁呈弧形或环形强化,而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结论MR I是诊断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且具有很好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蒋艳  曹华  周玉萍 《西部医学》2012,24(3):605-607
目的探讨传统护理方法和循证护理对鞍区肿瘤患者术后水电解质紊乱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历史性对照方法,便利抽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行开颅手术治疗的鞍区肿瘤病人20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中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103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日。结果实验组术后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日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鞍区肿瘤病人术后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及缩短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可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E-cadherin在颅咽管瘤中表达情况,探讨E-cadherin异常表达与颅咽管瘤侵袭相关性。方法对71例颅咽管瘤进行HE染色及E-cadherin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E-cadherin均低表达于侵袭性颅咽管瘤基底细胞和漩涡样细胞簇中;E-cadherin正常表达于非侵袭性细胞膜中。结论 E-cadherin的表达减少与颅咽管瘤的侵袭性相关,是侵袭性颅咽管瘤的标志性因子。  相似文献   

16.
张敏  李艳召  梁计萍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2):124-125,129
目的探讨因脊髓损伤而致机体电解质紊乱的发生机制与临床护理特点。方法给予37例脊髓损伤并发电解质紊乱症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并且比较护理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37例患者电解质紊乱均得到纠正,并且经过1个月的护理干预,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情绪得到明显缓解,脊髓独立功能评分得到明显提高。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电解质紊乱及负性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疗效。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运用“思考护理”,了解每个患特殊的身心反应与需要,在疾病的初期、中期和后期,通过心理护理的干预,恢复患的身心平衡与协调,使心理护理作为一种外在社会力量,不仅帮助患身体康复,而且能帮助患获得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后处理方法应用于颅咽管瘤的诊断优势,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1例颅咽管瘤的影像学资料,采用评分的方法,估算每个病灶的评分值,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常规CT轴位图像与CT轴位结合多平面重建两种方法显示效果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1例病灶中,肿瘤累及鞍上8例、鞍内2例、鞍上鞍内联合受累1例;CT轴位结合多平面重建与常规CT轴位图像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助于显示肿瘤的位置及了解毗邻受累情况。结论:CT增强结合多平面重建处理,可以明显增加影像诊断信息,多角度了解病灶的周边及毗邻,对于完善术前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59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程度以及随访资料。结果 43例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5个月~3年,平均2年,3例复发,术后50例患者症状和体征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咽管瘤采取纵裂入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罗斌  黄楹  李冰  孙梅 《海南医学》2010,21(11):60-62
目的探讨经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17例鞍上直径在2.5-4.8cm的颅咽管瘤患者采用额外侧锁孔入路发迹内做6.5cm左右皮切口,铣出面积约(3×2.5)cm^2的椭圆形小骨瓣,术中根据肿瘤位置利用不同解剖间隙切除肿瘤。结果术中15例病人肿瘤全部切除,2例次全切除。术后7例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症及电解质紊乱,经药物治疗后好转,9例病人视力改善。结论与传统翼点入路及眶上锁孔入路相比,额外侧锁孔入路切口小、创伤小,能提供足够的鞍上区手术空间,显露鞍区病变及其邻近结构充分,且减少了脑牵拉和手术创伤,有利于颅咽管瘤的全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鞍上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