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揭示中医辨证思维规律是中医药原创性思维研究的重要内容,涉及大脑认知神经活动原理。然而,传统的辨证研究缺乏对医者辨证认知机制的探讨。本文在认知科学的背景下,提出中医辨证思维认知神经机制研究的新范式。本文首先讨论了辨证思维研究的认知转向,继而指明大脑工作记忆可能是反映中医辨证思维的重要窗口。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医阴阳辨证认知神经机制工作假说,并设计相关认知神经科学实验方案,以事件相关电位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技术探索大脑如何进行阴阳辨证思维。此研究路径的实施将阐明辨证思维的内在认知神经机制,为中医辨证思维提供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评价指标,为中医人才辨证能力培养提供认知原理支撑。  相似文献   

2.
体验哲学作为认知科学的第二代分水岭,强调心智的具身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中医阴阳理论具身认知不离《素问·著至教论篇》天文、地理、人事的范围,也可称之为医道发展的"天地人"隐喻认知模式,按照此模式对中医阴阳学说重新进行解构,发现日月、四时、水火、山、男女、守使、门、容器等隐喻是中医阴阳学说内涵的最基本隐喻,从侧面反映出阴阳学说的形成是"天地人"隐喻认知的产物。基于此种模式可以发现阴阳学说的同一内容可以源于多种不同的具身经验,阴阳学说中某些内容的矛盾可能由于隐喻种类的不同,阴阳可以称之为"纲纪""根本"等属性很可能源自始源喻属性的传递。  相似文献   

3.
在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同时,中医词汇吸收和借鉴了大量的全民语言,从而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行业用语,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大量具有隐喻和转喻色彩的词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意向图式"是在隐喻和转喻的过程中,形成映射域的一个最主要方式。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向图式"理论来解析中医词汇的隐喻和转喻。  相似文献   

4.
认知科学背景下的中医病因病机的概念隐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春华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8):1141-1143
认知科学作为研究人脑或心的工作原理的前沿性综合科学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同时其重要工具之一的新学科——议知逻辑的形成,也使人们对认知科学的研究更具有了方向性和系统性。逻辑的基础是语言,认知逻辑的基础是回归的自然语言。而“隐喻”作为自然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广为存在。本文贾春华教授通过简要回顾隐喻研究的历史,概述了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现状,提出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研究需要在认知视野下从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中医病因病机的隐喻概念。希望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从认知的角度谈中医隐喻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拓宽了隐喻的研究视野,使之成为相异事物之间通过映射达到相互理解和体验并具有一定修辞效果的言语行为。试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中医语言的隐喻性特征及其在认知框架关照下的隐喻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又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和认知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本文介绍了概念隐喻的认知表现和认知功能.阐述了概念隐喻和认知的关系模式以及概念隐喻的认知功能在科学探索中的作用.希望心理语言学家应该对概念隐喻的认知发展进行更全面、更系统的研究,从而推动整个人类思维的进步.语言具有体验性,这是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中一个十分关键的观点,也是语言最重要的性质之一.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可以在语言发展的规律中发现隐喻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隐喻不仅被看成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理解、把握世界的思维形式和认知世界的结果。大部分词汇都是通过隐喻方式获得的,从隐喻的认知视角教授英语词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现探讨如何将隐喻用于英语词汇教学,启发学生通过隐喻理论学习英语词汇、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效率,以  相似文献   

8.
隐喻的认知特征让人们意识到,隐喻的翻译绝不仅仅是从一种语言符号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符号,还应关注隐喻背后文化意义的传递。中医语言是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从病因、病机到治疗再到方药无不渗透着隐喻的思维模式。然而,当前中医方剂名的英译存在诸多问题,概念隐喻的英译处理主要以直译策略为主,直接移植隐喻意象,由于文化的差异,译文往往失去原文所富有的文化意象,在英语中因不能产生原意象所触发的联想而失败。本文从隐喻的认知角度出发,提出对于方剂名中的隐喻翻译,译者的认知能力在隐喻的翻译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译者对方剂名的认识不应该停留在语言层面,还应从认知的角度深入了解隐喻产生的心理基础,充分了解方剂名中可能含有的隐喻,并尽可能再现原文中的隐喻。此外,由于中医文化的异质性和民族特色,或音译,或加注解,需灵活采用翻译策略。对于结构隐喻采用喻义优先原则,译者应以传达原意象的含义为主要目标,通过意译法摆脱语言形式的限制,通过语义转换传达基本信息,再现隐喻含义。  相似文献   

9.
以中医临床诊疗中常用的思维推理方式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逻辑的研究方法,剖析中医诊疗中常见的逻辑推理过程,探析中医医生的诊疗思维模式.研究发现4种常见的逻辑推理形式在中医诊疗过程中均有具体表现形式及指导价值,中医医生的诊疗思维过程是由溯因、类比、归纳三条并行通道和一条串行演绎通道共同组成的复合思维模型,经验、信念、情绪等心理因素也会对诊疗思维推理过程产生影响.综合心理认知因素的复合思维模型,有助于整体诠释中医诊疗过程;可以为研究中医诊疗过程提供新的认识途径,为在此基础上开展的认知图式研究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中医理论思辨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语言、逻辑的层面思考中医理论的本质性问题,揭示中医理论概念隐喻的语言学基础;明辨这些概念隐喻从哪里来,它又将引导我们到哪里去?方法应用隐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形成、中医学的逻辑、中医学中的体系、脏腑功能、病因病机、证候、药性方剂、经验等相关问题进行系列思考。结果中医学是一种以身体经验感知为基础而形成的理论;中医治病所涉及的逻辑是一种集知识、信念、道义为一体的动态逻辑;中医学中存在"辨证论治"与"方证论治"两大体系;中医学中的脏腑功能是生理和指派的混合体;中医病因病机是一种因"原型"而形成的概念隐喻;中医证候诊断在于主客观的同构;可能不存在所谓的"证候本质";"四气五味"与"君臣佐使"只是概念隐喻;"经验"是难以继承或不能继承的。结论中医语言是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中医理论学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做的主要工作,可能就是对中医语言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从中西医思维差异谈中医院校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思维方式在思维起点、思维过程、思维结果上存在本质的不同。现代中医院校大学生是在西医思维模式浸润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当前中医教育中存在着专业思想不稳固等问题,其根源在于对中医理论思维上的认知缺陷。可通过调整中西医课程设置、中医思维方法的渗透、加强中医文化氛围培养、经典和临床密切结合等4个途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世人多言中国语言文化对中医药学的深厚影响,却忽视了中医药学对中国语言文化的方方面面也都有渗透.从中国汉字、成语典故、药名诗词、神话传说、百姓语言等方面,浅谈中国语言文化中的中医药文化元素.认为传播、普及中医药知识时,若能以此为切入点,会有助于更好地解读中医理论,让中医离我们更近.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最具原始创新的领域,具有独特的、自成体系的原创思维。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是中国传统医学认识自然生命现象及解决医疗实践问题的开拓性的、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首次提出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是"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整体思维模式,并从为什么要研究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如何研究中医原创思维模式,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内涵的构建,中医原创思维的特征以及局限与路向等方面作了阐述。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研究是中医学术与文化创新的基本前提,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体自身整体论的思维图景,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There has been a long debate among scholars surrou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ognition.The worldwide study of aphasia is actively exploring the function of language from cog...  相似文献   

15.
英汉政治演说中语篇隐喻类型相同,英汉语篇中元信息关系语篇隐喻的数量相同,分布比率接近。除主位化评论句和被动主位外的隐喻性主位、隐喻性述位、隐喻性新信息和隐喻性旧信息的数量相同或接近。英汉语篇中有很多衔接语篇隐喻,其中元信息关系占据了最大比率,其次是内部连接和语篇照应。英汉语篇中隐喻性旧信息都要比隐喻性新信息的比率高得多。英汉政治演说中的语篇隐喻差异可归结为汉语语篇中语篇照应、内部连接、协商结构、主位化评论句和被动主位的数量要比英语语篇中的数量少得多,另英汉语篇隐喻的意思虽然相同或相近,但语言形式不同,主要体现在词序的差异、范畴词的差异、连词的差异和语言成分转化差异方面。英汉语篇隐喻的共性取决于人类认知方式的相似性,两者之间的差异则起因于东西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别。英汉语篇隐喻对比研究对语言学理论的扩充,英汉话语的理解和使用,英汉互译以及语言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哮喘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知及需求调查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哮喘病患者1000例,用自行设计的《哮喘患者中医认知及需求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及分析,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患者对中医的认知情况及患者对中医护理的需求情况。结果: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问卷1000份,问卷的有效率和回收率为100%;接触过中医指导的患者有756例,占75.6%,患者对中医护理需求上依次为饮食护理、给药护理、情志护理、康复指导、生活起居护理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54.7%的哮喘病患者了解中医知识的途径是书籍或通过看病获得。结论:医院要加强对哮喘病患者中医护理知识的宣传,从患者出发,充分发挥中医护理所具有的特色与优势,实施个体化的辨证施护,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的最初目的是把中西医知识结合起来,创造新的医药学。几十年来,中西医结合医务人员为保障劳动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取得了众多重大科研成果。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临床诊疗模式已经得到广大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普遍认可,并在临床诊疗和科研中得以广泛应用。中西医各有长处,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不仅西医要学中医,中医也需要学习西医。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载体,中医语言的特点实际上就表征着中医学术的特质。长久以来,对中医语言的研究,多集中在学术语的准确翻译等规范性的研究,以及古籍校勘、训诂等语义分析为方向的较形式化的实证研究领域。对中医语言本身,尤其是以模糊性为代表的中医语言的内在特质的实证性研究却并不充分。然而中医理论对人体认识的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为中医理论的一种表述载体,我们对中医语言模糊性的研究是对中医本身科学性的一个新的注解;同时,通过对中医语言的研究,进而阐释中医的模糊理论,这也很有可能成为中医以及现代科学未来发展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