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霍拴变 《基层医学论坛》2014,(32):4400-4400
我科近20年来,每年都有一千名左右的正常婴儿降生,2001年7月10日,某孕妇于16:40头位顺娩一正常女婴后又有一纸样胎儿娩出。发生此种情况,是笔者参加工作24年来仅见此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22岁,主因停经9个月,下腹憋痛3h于2001年7月10日09:30步行人院。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产前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已经非常普遍,很好的起到了优生优育作用。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进步,检查也更加细致、规范,尽早发现胎儿畸形对胎儿后期的预防、预后及处理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对本次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的胎儿双主动脉弓1例进行探讨。1病例资料孕妇,28岁,孕23周+,孕2产0,曾做2次人工流产。夫妻双方不是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畸胎史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右室双出口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产后证实的6例胎儿右室双出口的产前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 产前共诊断6例右室双出口,误诊1例为法洛四联症,经尸解证实,并对心外畸形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正常胎儿的心脏各腔室进行测量,被检者全部经尸解证实为正常胎儿的心脏。胎儿心脏的各内径均随孕龄的增长而增大,并表现为明显的右心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双平面法对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3年5月于本院进行检查的420例孕妇,采用常规二维超声或实时双平面超声筛查胎儿心脏畸形,并对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实时双平面超声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02%和95.94%,常规二维超声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74%和91.67%,敏感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二维超声相比,实时双平面法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对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在胎儿后腹膜双寄生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诊断为胎儿后腹膜双寄生胎1例超声表现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胎儿后腹膜双寄生胎的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囊实性肿块,包膜完整,囊性肿块内可见胎儿样实性团块回声,实性部分可见脊柱样骨骼回声.结论:超声诊断胎儿后腹膜双寄生胎价值显著,具有明显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心律失常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306例孕龄20~39周的临床上疑有胎儿心律失常或存在其它异常的胎儿进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在306例研究对象中检测出心律失常者为62例.期前收缩39例,包括房性期前收缩31例,室性期前收缩8例;心动过速15例,包括窦性心动过速1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心动过缓8例,包括窦性心动过缓5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62例心律失常胎儿中发现先天性心血管畸形5例.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用于诊断胎儿心律失常快速可靠,又可提供胎儿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信息.  相似文献   

8.
胎儿腹裂的超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胎儿腹壁缺陷中腹裂畸形的胚胎学机制、病理表现、流行病学、超声图像特征及临床预后。方法结合超声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两例典型腹裂畸形胎儿,分析探讨胎儿腹裂的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结果两例畸形胎儿经临床解剖证实,均与超声诊断结果相符。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可以简便、无创、并较准确诊断胎儿腹壁畸形,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收治的60例胎儿畸形的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胎儿畸形60例,其中神经系统畸形22例居首位,前腹壁缺陷畸形次之11例,心脏畸形7例,泌尿系统畸形7例,消化系统畸形5例,其它8例.结论 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具有重要价值,但对某些组织器官畸形缺乏准确性特异性,可有效提高胎儿畸形的检出率.-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超声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分析了在过去一年里我院收治的10例胎儿畸形,孕妇经腹扫查,观察其声像图特征并进行分析.结果 10例胎儿畸形中产前诊断与产后完全符合8例,漏诊2例.单发畸形4例,复合畸形4例,多器官畸形2例,所有患者均经正常分娩或引产后尸检证实.结论 超声可实时观察宫内胎儿各器官发育情况,不仅能确定胎儿有无畸形,而且能对胎儿畸形的类型明确诊断,对临床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饮食运动与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饮食、运动等因素对大学生骨密度的影响。方法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得学生饮食及运动情况,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BMD)及骨矿物含量(BMC)。结果大学生男性桡骨BMC显著高于女性(P<0.05),锻炼强度及锻炼频数与BMD和BMC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经常摄入豆类制品者尺骨骨密度和尺骨、桡骨骨矿物含量增高(P<0.05),表明经常摄入豆制品有利于骨的形成,但膳食中也可能存在许多影响钙吸收的因素。结论饮食和运动可影响BMD和BMC。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性骨量减少的证候特征及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91名老年性骨量减少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定,39例骨密度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正常组),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用于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年性骨量减少最常出现的中医证候是肾精亏虚证、痰浊内阻证、气虚证和血瘀阻络证,与正常组相比,在肾精亏虚证和痰浊内阻证具有显著性差异;与骨密度(BUA)相关的有肾精亏虚证,与超声传导速度(SOS)相关的有肾精亏虚证和痰浊内阻证,两者呈负性相关,即肾精亏虚证和痰浊内阻证积分越高,发生老年性骨量减少的危险性越大.结论 骨密度与肾精亏虚证和痰浊内阻证具有密切关系,从而验证了它们在老年性骨量减少中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城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重庆市城区正常人群各部位骨密度随增龄出现的变化规律;探讨骨峰值年龄;分析各部位BMD下降幅度较大的年龄段,以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方法 选择居住在重庆市10年以上的门诊和查体人群1320人(除外患骨代谢疾病的患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前后位(L2-4)、股骨近端(Neck、Ward’s、Troch)骨密度,男女分别按5岁一个年龄段,共14组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男女各部位骨峰值均出现在25~29岁年龄段。②女性腰椎前后位(L2-4)、Ward’s、Troch区骨密度下降幅度最大的年龄段为45~55岁,股骨近端骨密度下降幅度最大的年龄段为55~59岁。男性峰值年龄后开始缓慢下降。结论 重庆市男女骨峰值年龄在25~29岁;中老年女性腰椎前后位L2-4Ward’s、Troch区骨密度变化早于股骨近端;男性骨密度在峰值年龄后逐渐均匀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骨密度测定在继发性甲状旁腺素机能亢进症骨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检测 185例慢性肾衰血透患者的桡骨骨密度 (BMD) ,计算其Z值 ,同时检测其血清甲状旁腺素 (PTH) ,碱性磷酸酶 (ALP)和指骨X照片。结果显示 :血透患者骨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并随透析时间延长进一步减低 ;骨密度与其PTH ,ALP和指骨骨膜下吸收呈负相关 ;用Z值对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骨病 (甲旁亢骨病 )作诊断试验 ,受试者运筹特性曲线显示 ,当Z≤ - 2 .2时 ,灵敏度为 79 4 1% ,特异度为 78 15 %。骨密度测定对甲旁亢骨病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绝经前健康妇女的身体组成成分与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fat mass 和lean mass对绝经前健康妇女骨密度的影响程度。方法 在绝经前的健康妇女中,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股骨近端和全身骨密度以及fat mass和lean mass,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臀比。结果 fat mass 是决定BMI的主要因素;BMI和lean mass与L2-4股骨近端和全身骨密度呈正相关(P值均=0.00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只有lean mass才是决定L2-4(标准偏回归系数β=0.282,P=0.000)、股骨近端(β=0.336,P=0.000)和全身骨密度(β=0.361,P=0.000)的独立影响因素;在控制年龄因素的基础上控制fat mass后,BMI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提高,而控制lean mass 后,BMI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减弱,甚至消失。结论 lean mass是决定绝经前健康妇女骨密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女性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方法:应用美国单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跟骨骨密度与同年龄组女性进行比较,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骨密度明显降低。结论:女性2型糖尿病较易发生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去势和不去势大鼠骨密度和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取32只6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双侧卵巢摘除或仅切除双侧卵巢周围少量脂肪组织,术后三周将全部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sham(R)组和OVX(R)组以罗格列酮每日2 mg/kg溶解于1 m1生理盐水灌胃,Sham(NS)组和OVX(NS)以生理盐水每日1 ml灌胃8周,观察大鼠股骨和腰椎骨密度、骨微结构等指标。结果去势组腰椎骨密度明显降低,OVX(NS)组和OVX(R)组较sham(NS)组分别降低8.5%和14%,OVX(R)组较sham(R)组降低9.1%。OVx(R)组股骨和腰椎骨小梁骨量较sham(NS)组分别减少41.3%和87.5%,较sham(R)组减少37.9%和78.9%。OVX(R)组股骨和腰椎骨小梁厚度较sham(NS)组分别减少11.8%和41.4%,较sham(R)组减少11.8%和33.3%。结论罗格列酮可使大鼠骨密度降低,骨小梁骨量减少,在雌激素缺乏时,罗格列酮对大鼠骨骼破坏加倍,骨密度显著降低,骨微结构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18.
骨密度变化与腰段脊柱退行性变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探讨骨密度改变与腰段脊柱退变之间关系。方法受试对象依据WHO有关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分为正常对照组(10例)、骨量减少组(21例)及骨质疏松组(28例),比较3组间BMD值,脊柱退变Nathan积分,椎间盘高度和小关节对称度,探讨BMD对脊爱变的影响,并对低BMD下椎体畸形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妊娠期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变化。方法 对合肥市健康脑力劳动孕妇63例和非孕姐21例分别测定桡骨骨工(BMD)、血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以及尿羟脯氨酸/肌酐(HP/Cr)和尿钙/肌酐(Ca/Cr)比值。结果 (1)孕期桡骨骨密度无明显变化,与非孕对照组比较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2)血Ca和P浓度孕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血ALP和BGP在晚  相似文献   

20.
下肢旋转角度对髋部骨密度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下肢不同旋转角度下的髋部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的测量,了解下肢旋转角度的变化对髋部BMD测量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女性,平均年龄60.7岁(45~85岁),平均身高161.8cm(150~175cm),平均体重67.4kg(48~80kg)。进行机器质量控制后,在下肢中立位、15°内旋、30°内旋状态下分别测量髋部BMD,每一角度测量后,均要求受试者下测量床,然后再重新上测量床摆体位。分析比较不同旋转角度下的髋部BMD变化。结果随着下肢旋转角度的改变,髋部BMD测量值均有明显的变化。其中在Ward's三角区域和股骨粗隆区域的BMD变化明显大于股骨颈BMD改变。从中立位到15°内旋及15°内旋到30°内旋时,股骨颈、Ward's三角和股骨粗隆BMD值均有显著变化(P<0.01)。而从中立位到30°内旋时,髋部BMD值增高,但其相关系数较低(r=0.36~0.4,P>0.05)。结论髋部BMD测量的精度明显受下肢旋转角度变化的影响;富含松质骨区域的BMD改变更易受下肢旋转角度变化的影响;良好的测量前定位和下肢固定,对提高髋部测量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