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目的:探讨PCNA和PTE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石蜡标本中PCNA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SCC标本中,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P<0.005)。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明显正相关(r=0.484),PTEN蛋白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明显负相关(r=0.5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低分化SCC标本中,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组,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高中分化组(P均<0.001);PCNA与PTEN蛋白的表达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557);两者表达均与年龄和部位无关(P>0.05)。结论:在SCC组织标本中,PCNA强表达,PTEN低表达或失表达,在S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对于判断SCC的进展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TEN和P-ERK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34例皮肤鳞癌组织和15例正常皮肤组织石蜡标本中PTEN蛋白和P-ER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41.18%)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100%)(P<0.05);P-ERK蛋白在SCC中的阳性表达率(76.47%)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20.00%)(P(0.05):SCC中低分化组的PTEN和P-ER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低于和高于高分化组(P<0.05).SCC中PTEN和P-ERK蛋白表达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结论:PTEN蛋白的低表达或失表达,不能有效抑制Ras/Raf/MEK/ERK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能使细胞恶性转化和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分化、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MMP-12及TIMP-1在20例正常皮肤组织和32例鲍温病(BD)、53例SCC患者皮损中的表达。结果:在正常人皮肤和BD患者皮损中,MMP-12不表达,TIMP-1呈弱阳性表达,而两者在皮肤SCC患者皮损中均呈弥漫表达,MMP-12在SCC患者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92.4%,在低分化组或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组(P=0.009)或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TIMP-1在SCC患者皮损中表达阳性率为84.9%,在高分化组或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组(P=0.005)或有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MMP-12、TIMP-1蛋白的表达可能与SCC的癌分化和转移有关,MMP-12高表达与TIMP-1低表达提示SCC肿瘤细胞可能有较高的侵袭潜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P105和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石蜡标本中P105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SCC标本中,P105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P<0.001)。在低分化SCC标本中,P10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组,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高中分化组(P均<0.001);P105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明显正相关,PTEN蛋白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明显负相关(P均<0.05)。结论:在SCC组织标本中,P105强表达,PTEN蛋白低表达或不表达,这可能是细胞恶性转化和增殖的信号,也是肿瘤具有侵袭性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Ezrin和AQP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zrin和AQP3的表达水平。结果:Ezrin和AQP3在SC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皮肤且在SCC不同分化组织中存在差异。Ezrin和AQP3的表达呈正相关(r=0.573,P〈0.05)。结论:Ezrin和AQP3的高表达可能在S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其恶性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UMA(p53 up-regulated modulator of apoptosis,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36例皮肤鳞癌组织和25例正常皮肤组织石蜡标本中PUM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PUMA蛋白阳性表达率(25.18%)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78.00%)(P<0.05);SCC中低分化组的PUM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高分化组(P<0.05)。结论:PUMA蛋白表达下调可能使细胞恶性转化和增殖。  相似文献   

7.
PCNA、CD44v6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CNA、CD44v6在肝细胞癌(HCC)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PCNA、CD44v6单克隆抗体,对83例HCC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PCNA、CD44v6在HCC的阳性率分别为87.95%和53.01%.PCNA在EdmondsonⅠ、Ⅱ、Ⅲ、Ⅳ级的阳性率分别为01).CD44v6在转移组的高表达率为00%,有显著性差异(P<0.42.86%、89.47%一92.86%、139.29%.明显高于无转移组(10.91%,P<0.01).CD44v6在包膜完整组和不完整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5.42%和77.14%,有显著性差异(P<0.01).CD44v6阳性病人的生存期明显短于CD44v6阴性病人(P<0.05).PCNA和CD44v6在HCC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CNA、CD44v6有望成为预测HCC发生、发展、转移、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微型染色体维持蛋A5(MCM5)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MCM5及PCNA的表达,分析它们的相关性及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化、分期和预后的关系。结果:①MCM5和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与正常组织中皆有表达,两者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②MCM5和PCNA的表达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分级、临床分期、术后复发有关(P〈0.05)。③MCM5表达和PCNA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54,P〈0.05)。结论:MCM5蛋白是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一种可靠标志物,MCM5的表达可以预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高低和复发倾向,并有助于临床判断患者的预后以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酶-X(sialyl Lewis-X,SLeX)抗原,CD44v6和E-上皮钙粘附素(E-cadherin,ED)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HCC)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0例HCC组织中SLeX,CD44v6及ED蛋白表达,结合随访资料分析。结果:在HCC中,SLeX,CD44v6和E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1%(43/110),42.7%(47/110)和44.5%(49/110),SLeX和CD44v6阳性表达及ED阴性表达的HCC转移率高(P<0.05),分化程度差和患者大于5年生存率低(P<0.05),结论:SLeX,CD,44v6和ED表达与HCC转移和患者生成期密切相关,检测SLeX,CD44v6和ED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HCC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钙粘附分子和CD44v6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钙粘附分子E cadherin(E CD)和CD44v6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及发展的关系。 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 9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E CD和CD44v6的表达。 结果 E CD和CD44v6阳性率分别为 :Ⅰ级 86 .7% (2 6 / 30 ) ,80 .0 % (2 4/ 30 ) ;Ⅱ级 5 2 .8% (19/ 36 ) ,6 9.4% (2 5 / 36 ) ;Ⅲ级 2 6 .7% (8/ 30 ) ,33 .3 % (10 / 30 )。E CD和CD44v6阳性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分期 ,复发及生存率显著相关 (P <0 .0 1)。 结论 E CD和CD44v6阳性表达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4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156例胃腺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4家族成员CD44s、CD44v5和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D44s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0.0%(78/156)和40.3%(63/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4v5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9.3%(77/156)和63.4%(99/15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7.6%(12/156)和0(均P〈0.05)。3种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两两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在胃癌组织中,CD44s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CD44v5的表达仅与胃癌浸润深度相关;CD44v6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Lauren分型相关。CD44s、CD44v5及CD44v6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5.8%和52.5%(P〈0.05)、38.9%和49.3%(P〉0.05)及26.2%和75.4%(P(0.05),仅CD44v6表达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RR=I.931,95%CI:1.183—3.152)。结论CD44参与胃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过程,CD44可能成为胃癌预后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和CD44拼接变异体6(CD44v6)在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结直肠癌标本、60例结直肠腺瘤标本中OPN和CD44v6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腺瘤、正常组织OP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9%、66.7%、2.8%,CD44v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0%、56.7%、2.8%,各组OPN和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N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状态、有无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CD44v6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OPN与CD44v6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517,P<0.05).结论 OPN、CD44v6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瘤-癌的转化及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力等密切相关,通过检测两者水平可对结直肠癌的早期预防、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CD44v6和PCNA在肾透明细胞癌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D4 4v6和PCNA与肾透明细胞癌 (CCRCC)分级、分期和预后的关系 ,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5 8例CCRCC标本中CD4 4v6和PCNA的表达 ,比较两者同Fuhrman分级、病理分期和预后的关系 ,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 CD4 4v6表达阳性率为 4 4 .8% (2 6 / 5 8) ,为细胞膜染色 ;PCNA表达阳性率为 5 6 .9% (33/ 5 8) ,为细胞核染色。两者表达与分级 (P <0 .0 0 1)和患者生存率 (P <0 .0 1和P <0 .0 5 )均显著相关 ,与病理分期无关 (P >0 .0 5 )。两者相互之间亦无关 (P >0 .0 5 )。结论 CD4 4v6和PCNA表达可能在CCRCC进展中发挥作用 ,并为判断预后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Galectin-3和CD44v6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PCa)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5例PCa、25例PIN和20例BPH组织中Galectin-3和CD44v6蛋白表达,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PCa组织中,Galectin-3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2±59.5)%、(75.6±24.0)%,均显著高于PIN和BPH组织(P〈0.05)。Galeetin-3和CD44v6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周围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预后密切相关(P〈0.05)。Galectin-3和CD44v6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12,P==0.005)。结论:Galectin-3和CD44v6蛋白表达与PCa发生、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以对PCa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药物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体外模拟不同压力CO2气腹环境对人胃癌MKN,45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模拟CO2气腹环境,实验组分为3个亚组,气腹压力分别为1.2、1.6和2.0kPa,作用时间均为4h。实验组经气腹处理后第0、24、48、72和96h,对照组普通细胞培养4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MKN-45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v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结果胃癌MKN-45细胞经1.2、1.6kPaCO2气腹作用后CD44v6和ICAM-1表达呈现先升高后回落,24h时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h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72h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E-cadherin表达变化为先降低后回升,处理后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然后开始回升,48h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2.0kPa组CD44v6、ICAM-1和E-cadherin表达变化均更为显著.CD44v6和ICAM-1在处理后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cadherin表达在48h仍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模拟临床常用的CO2气腹压力对胃癌MKN.45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可产生一过性影响.但均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IMP3及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10例,非滤泡型乳头状癌20例),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并颈部淋巴结转移,20例甲状腺良性组织(10例正常组织,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IMP3和CD44v6表达水平,检测结果用Biosens Digital Imaging System vl.6专业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选择积分光密度(IOD)作为评价参数.结果 IMP3与CD44V6在PTC中的表达高于良性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MP3与CD44v6在PTC有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MP3与CD44v6在PT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903,P<0.05).结论 IMP3与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高表达,有作为分子标志物协助PTC的诊断及判断PTC的侵袭力及转移力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细胞粘附分子(CD44v6)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大肠癌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表达,探讨CD44v6、PCNA与虚实证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组间对照的研究方法,筛选符合标准的大肠癌患者51例和大肠息肉患者17例,术前认真辨证,术后标本免疫组化检测各种证型组织中CD44v6及PCNA的表达。结果:息肉组织中CD44v6无表达或呈弱表达,大肠癌组织中CD44v6表达明显增强。大肠癌虚证与实证中有淋巴结转移或全身多处转移的患者,CD44v6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性(P<0.05),实证占85.7%,虚证占46.2%,而PCNA的表达无差异性(P>0.05)。结论:CD44v6、PC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具有较高的特异性。CD44v6作为细胞黏附蛋白分子,同肠癌的发生与发展可能有关,对大肠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PCNA在大肠癌进展期表达具有特征性意义。大肠癌实证中有淋巴结转移或全身多处转移的患者CD44v6的表达明显高于虚证中的表达,提示CD44v6及转移倾向与邪气的盛衰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及CD133蛋白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中CD44和CD13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CD133及CD44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D133和CD44蛋白均主要表达在细胞膜,少量在细胞浆中表达。两者的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但与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化程度、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以及pTMN分期有关,肿瘤直径越大(CD44P=0.015;CD133P=0.002)、组织学分化程度越差(CD44P=0.008;CD133P=0.019)、有血管浸润(CD44P=0.043;CD133P=0.023)、有淋巴管浸润(CD44P=0.020;CD133P=0.044)、有淋巴结转移(CD44P=0.002:CD133P=0.004)、肿瘤浸润越深(CD44P=0.006;CD133P=0.021)以及pTNM分期越高(CD44P=0.034;CD133P=0.001),其CD44和CD133蛋白的表达阳性率越高。CD44+CD133+双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以及血管浸润均无关(P〉0.05),但与肿瘤大小、淋巴管浸润、肿瘤T分期、N分期以及pTNM分期有关,其中,肿瘤直径越大(P=0.010)、有淋巴管浸润(P=0.003)、有淋巴结转移(P=0.045)、肿瘤浸润越深(P=0.041)以及pTNM分期越高(P=0.049),其CD44+CD133+双阳性表达率越高。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P〈0.001)、TNM分期(P=0.013)、CD44蛋白阳性表达(P=0.005)、CD133蛋白阳性表达(P=0.002)以及CD44+CD133+双阳性表达(P〈0.001)和患者的3年生存率均有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D44蛋白的表达与CD13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07,P=0.039)。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D44+CD133+蛋白双阳性表达是淋巴结转移(P=0.038)的独立危险因素。Cox风险回归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P=0.006)以及CD44和CD133蛋白的共表达(P=0.003)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CD44和CD133可作为胃癌干细胞的肿瘤标志物;CD44与CD133蛋白的共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大肠癌手术前后血清层粘连蛋白(LN)含量的变化和大肠癌组织中LN与血清LN的相关性,研究大肠癌组织中CD105及黏附分子CD44拼接变异体V6(CD44V6)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大肠癌组织中LN、CD105和CD44V6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我们利用放射免疫技术(RIA)对血清和大肠癌灶组织、大肠正常组织匀浆中LN进行测定,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肠癌灶组织、大肠正常组织中CD105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大肠癌组根治性术后血清LN含量明显低于术前和大肠良性疾病组(P〈0.05);(2)LN在癌灶组织中的含量明显高于癌灶远隔组织(P〈0.05),癌灶组织与血清中的LN含量呈直线正相关(r=0.978);(3)CD105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大肠正常组织(P〈0.05)。CD44V6在大肠癌组织和大肠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6%和33.8%(P〈0.05)。CD44V6阳性组MVD值及组织LN含量明显高于CD44V6阴性组(P〈0.05)。结果表明,血清LN检测对大肠癌的诊断、防治、手术效果评估及术后动态观察肿瘤的复发转移具有临床意义。CD105和CD44V6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MVD、LN与CD44V6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PTEN、AKT2和CD14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PTEN、AKT2和CD147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58.46%)明显低于相应正常组织(100%)(P〈0.01),其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AKT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67.69%)明显高于相应正常组织(26.15%)(P〈0.01),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无关(P〉0.05)。CD14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86.15%)明显高于相应正常组织(16.92%)(P〈0.01),其表达水平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PTEN和AKT2、PTEN和CD147蛋白表达之间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PTEN的低表达或失表达,可能与AKT2、CD147的异常激活有一定联系,从而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