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肠息肉是一种公认的癌前病变,一经发现应立即切除。我院2000年10月~2004年10月对有临床症状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847例,检出大肠息肉108例,其中除2例全结肠息肉外,均行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大肠镜下高频电摘大肠息肉10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大肠镜高频电摘术是治疗大肠息肉的有效方法 ,我院自 1995年 2月至 1999年 1月 ,对 10 2例大肠息肉患者施行了该术 ,疗效满意。现就手术有关问题作如下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0 2例 ,共 147颗息肉。年龄 4~ 82岁 ,其中男 6 7例 ,女 35例。息肉分布部位 :直肠4 6例 ,乙状结肠 2 7例 ,降结肠 11例 ,横结肠 16例 ,升结肠 2 1例。有蒂息肉 81颗 ,亚蒂或无蒂息肉 6 6颗。病理分类 :管状腺瘤 6 1颗 ,绒毛状腺瘤 2 8颗 ,错构瘤11颗 ,炎性息肉 31颗 ,化生性息肉 5颗 ,其它 11颗 ,直径最大超过 2 0mm。1·2 材料与方法 …  相似文献   

3.
结肠镜治疗小儿大肠息肉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大肠息肉的内镜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0年7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肠镜检查的小儿大肠息肉患者74例资料,对其中70例的临床症状、内镜特点、病理类型与内镜下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小儿大肠息肉90.8%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77.8%为带蒂息肉、74.29%为幼年性息肉、11.4%为P—J息肉、7.14%为炎性息肉、4.29%为增生性息肉、2.86%为腺瘤性息肉。55例患儿(78.6%)68枚息肉全部切除,其中高频电切49例、高频电凝l例、钳除5例,均无并发症,随访2年5.3%复发。结论对小儿使血,肛门指检不可忽视,有条件的应尽早行肠镜检查,结肠镜腔内治疗小儿大肠息肉简便易行和安全可靠,切除后应坚持随访。  相似文献   

4.
内镜粘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无蒂及亚蒂息肉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粘膜切除术(EMR)治疗大肠无蒂及亚蒂息肉的疗效、近期及远期并发症,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将确诊为大肠无蒂及亚蒂息肉性病变(包括宽基隆起性息肉、平坦增高性息肉、亚蒂息肉需要将病变及周围可能存在的残留息肉组织全部切除者)的患者58例应用内镜粘膜切除术(EMR)或分片粘膜切除术(EPMR)进行病变切除治疗,观察其疗效、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并总结手术经验。结果所选病例均一次完成切除治疗。所治疗患者除13例有术后创面少量出血(经局部喷洒肾上腺生理盐水成功止血)外,无一例有迟发出血、肠穿孔、局限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临床随访1年未见息肉复发,无肠管瘢痕狭窄或其它远期并发症。结论EMR是治疗大肠无蒂及亚蒂息肉性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必须掌握手术适应证,讲究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肠镜在治疗小儿大肠疾病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接诊的179例1~7岁患儿均采用结肠镜进行检查,所有患者均有反复腹痛、腹泻、血便等临床症状。结果:共发现病变146例,占81.6%;共检查出疾病11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结肠息肉106例,占总患者的59.2%。通过结肠镜进行电凝切除息肉共172颗,其中乙状结肠、直肠结肠息肉较为常见共137颗,占79.7%(137/172)。通过内镜下确诊后直接进行大肠息肉电凝切除,无需传统的大肠息肉开腹手术,减少了手术对患者健康的影响,创伤小、疗效快,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结论:结肠镜是诊断和治疗小儿大肠疾病的最佳方法,避免进行传统的大肠息肉开腹手术,在结肠镜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儿童结肠息肉的电凝切除,安全可靠,快捷高效。  相似文献   

6.
陈田 《工企医刊》2003,16(1):106-107
大肠息肉是常见多发病,且属癌前疾病,因此,发现后应当及时切除。我院经内镜圈套器电切除大肠息肉200例均未发生肠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病。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00例病例,均了解既往内镜及X线检查结果,确定息肉为带蒂或亚蒂息肉;病理学检查排除恶性病变;确定患者近期未服用对息肉切除有影响的药物;术前禁用甘露醇清洁肠道,须清洁灌肠。 1.2 器械准备 (1)采用Olympus OF—2高频发生器。(2)电切前检查圈套器有无损坏,把手滑动及圈套开闭是否通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大肠腺瘤性息肉489例,男314例,女175例。年龄18—81岁,高峰年龄为51—60岁。分布以乙状结肠和直肠最多见(占65.8%)。大肠腺瘤性息肉的癌变与患者的年龄、息肉的形态、大小、不典型增生程度和组织类型有关。息肉越大、不典型增生程度越重、恶变率越高。绒毛状息肉较混合型及管状息肉易恶变。广基息肉的癌变率为有蒂和亚蒂的三倍。本文对息肉癌变的治疗,特别是内镜下摘除后是否要追加根治性肠切除,认为必须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及类型,手术的危险性作全面考虑决定。强调定期随访、复查,是预防复发和癌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韩海峰 《现代保健》2013,(1):113-114
目的:进一步探讨分析临床中使用内镜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2月-2011年2月收治的68例大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息肉摘除手术,电切手术后有大部分发生局部少量渗血,但均不需要特殊处理而自行停止。对所有的患者于3个月后进行随访,并进行肠镜复查,其中有1例患者的息肉复发,需要再次行内镜下电切治疗。结论:临床上在内镜下行大肠息肉切除手术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安全,经济,创伤小。  相似文献   

9.
消化道息肉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以结肠息肉最常见。目前,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可通过内镜对息肉行摘除术。我院自2005年5月至现在对50例大肠息肉采用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肠镜诊治大肠息肉4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 2 0 0 0年 ,我科共应用富士能 2 0 0电子大肠镜检查有症状者 375 8例 ,检出大肠息肉 45 2例 ,对息肉进行了肠镜下切除 ,共切除息肉 85 1颗 ,其中 2 6颗息肉癌变 ,现将资料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 45 2例 ,男 2 82例 ,女 170例 ,男女之比 1 6 6∶1。年龄 15~ 92岁 ,以 5 1~ 6 0岁居多。临床表现以便血或粘液血便为主 ,部分有腹部不适或排便习惯改变。2 肠镜检查  45 2例共检出 85 1颗息肉。其中单发息肉 2 37例 ,多发息肉 2 15例 ,最多者为 33颗。息肉分布 :直肠 2 81颗 ,乙状结肠 30 5颗 ,降结肠 110颗 ,横结肠 7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肠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大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研究中62例大肠息肉患者中,其中有50例(80.65%)患者通过手术完整切除;有12例(19.35%)患者通过手术分切除.全部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7天,且在完成手术出院后都接受了3--16个月的复查随访.结论:肠镜应用在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及临床疗效,是临床中较为可靠的诊疗方法,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宽基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8月在我院行大肠宽基息肉切除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息肉切除手术,观察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内息肉复发率和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56%vs.82.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89%vs.26.67%),1年内息肉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2%vs.17.78%),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vs.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宽基息肉具有显著效果,并发症少,息肉复发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肠镜下无痛高频电刀切除大肠息肉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我院收治的大肠息肉患者64例,经肠镜采用无痛高频电刀切除大肠息内,手术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对比2004年1月至2005年2月采用肠镜无痛高频电刀切除大肠息肉未给予综合护理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4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一年复查息肉手术切除率100%;对照组一年复查手术切除率为95.6%,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本组术后出现3例出血,1例肠穿孔,3例腹胀;对照组出现6例出血,1例肠穿孔,4例腹胀,2例肠灼伤.术后并发症对比,2组患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肠镜高频电刀切除大肠息肉痛苦小,安全.综合护理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26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结肠镜检查所见的息肉均用活检钳夹除或在内镜下行息肉电切,送病理检查:示炎性息肉54例(42.86%),增生性息肉16例(12.70%),腺瘤性息肉56(44.44%),大肠息肉伴异型增生的19例(15.08%)。结论大肠腺瘤性息肉是癌前病变,内镜下息肉电切术操作简单,疗效肯定,是治疗腺瘤性息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孙学文 《智慧健康》2023,(18):166-168
目的 对大肠息肉癌变病理类型、结肠镜诊疗特点以及发病年龄进行关系探究。方法 选取2022年1-11月本院收治的146例大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并观察是否存在腹痛腹胀以及大便改变的情况,做好效果比较。结果 男性、女性患者出现腹痛腹胀、便血、腹泻、大便改变所占比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息肉病理类型中,癌变组和非癌变组息肉形态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带蒂情况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不同年龄段的大肠息肉癌变情况,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肠息肉癌变前,发病年龄和患者具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在大肠息肉内镜切除中,对早期病变患者进行密切随访,可降低患者机体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及息肉的病理类型。方法通过分析自2009年1月至今在我科住院的293例结肠息肉患者,了解经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的疗效及其息肉的病理类型。结果经电子结肠镜介入治疗结肠息肉效果良好,其中7例轻度出血,无穿孔、感染。息肉病理类型以增生性、炎性和腺瘤性息肉为主,其中直径〉1cm和多发性息肉多为腺瘤性息肉:有蒂者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缩论经电子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方法简单,安全,效果良好;息肉的病理类型与其形态及分布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7.
张帆 《现代保健》2009,(25):46-47
目的 探讨结肠镜对小儿结肠息肉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105例小儿的结肠镜检查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5例中,发现病变115枚息肉,单发息肉104例(90.4%),多发息肉11例(9.6%)。镜下所见息肉形态分别呈球形、半球形或分叶状,多为亚蒂或有蒂,息肉直径0.2~4.0cm,以0.8~2.0cm最常见。息肉分布按多到少为直肠52.2%,乙状结肠37.4%,降结肠3.5%,升结肠3.5%,横结肠2.6%,盲肠0.8%,息肉的病理分型为幼年性息肉、管状腺瘤和炎性息肉。无1例发生大出疵及穿孔。结论结肠镜直观显示大肠内病变,提供可靠诊断,并能进行内镜下治疗,减少患儿痛苦,降低治疗费用,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肠巨大息肉在内镜下切除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及操作要点。方法分析2007年10月-012年10月在我院经电子肠镜检查发现直径大于2cm的结肠巨大息肉患者107例共113枚息肉的临床资料。结果28枚直径在3-4cm左右的无蒂息肉行EMR分次切除,35枚直径在2cm左右的无蒂息肉行EMR一次性切除,其余的采用粘膜下注射、钛夹夹闭或尼龙套扎器联合高频电凝电切的方法一次性切除;4枚癌变息肉行ESD完整切除;其中有19例病人因各种原因不能顺利完成内镜下切除息肉手术,不得不行二次内镜下治疗。在切除过程中没有出现穿孔的,3例出现迟发性出血的,经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结论结肠巨大息肉在内镜下切除是安全、可行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密切配合是成功切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大肠腺瘤息肉经内镜切除后复发的主要因素,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大肠腺瘤息肉内镜切除术的1 0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复发率,对可能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19.0版本)行单因素描述,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025例患者中有277例复发,复发率为27.02%。大肠腺瘤息肉复发中年龄≥65岁、腺瘤个数≥3个、腺瘤直径≥6㎜、腺瘤位于乙状结肠及直肠处、腺瘤基底部无蒂、肠道清洁为Ⅱ级、高级别瘤变、整块切除和绒毛状腺瘤等患者的复发率相比年龄<65岁、腺瘤个数<3个、腺瘤直径<6㎜、腺瘤位于升横结肠、基底部有蒂及亚蒂、肠道清洁为Ⅰ级、低级别瘤变、部分切除和管状腺瘤患者较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大肠腺瘤息肉内镜切除术患者复发的因素为腺瘤类型(OR=3.531)、瘤变程度(OR=1.258)、腺瘤基底部(OR=2.331)、年龄(OR=1.282)、腺瘤直径(OR=6.298)、肠道清洁度(OR=1.295)和腺瘤个数(OR=3.386)。 结论 影响大肠腺瘤息肉经内镜切除后复发的因素较多,临床上应依据患者具体条件制定个性化随访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结直肠息肉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为阻断息肉癌变进程提供参考.方法:回顾结直肠息肉电切术病例103例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45~60岁)和老年组(≥60岁),分析结直肠息肉的临床表现、分布部位、病理类型、巨大息肉癌变的不同特点.结果:老年组便血明显高于中年组,中老年组在直乙结肠的息肉分布、腺瘤性息肉数目、巨大息肉癌变均较青年组有明显差异.结论:结直肠息肉的老年患者便血的发生率较高、腺瘤性息肉的数目较多、直乙结肠息肉的发生率较高、巨大息肉癌变较多,故对老年患者应适当放宽结肠镜指证,及时发现并切除息肉,对早期发现结肠癌并阻断其进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