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24例行机械通气治疗,探讨临床护理有效措施。结果24例患者死亡4例,病死率为16.67%,其中先兆期死亡1例,早期死亡2例,晚期死亡1例。治愈20例,治愈率为83.33%。存活者平均通气时间为(12.3±2.7)d。治疗前中心静脉压为(8.9±2.7)cm H2O,治疗后为(7.9±1.7)cm H2O,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PaO2(67.89±8.45)mmHg,治疗后PaO2(94.87±9.03)mmHg,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SaO2(88.74±4.02)%,治疗后(95.23±3.87)%,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PaO2/FiO2为(134.02±20.42),治疗后(260.31±26.04),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行机械通气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重症肺炎致急性呼吸衰竭(ARF)的疗效.方法 在常规治疗中,早期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重症肺炎致ARF 30例,观察治疗指标.结果 治疗前、后PaO2和SaO2分别为(48±4)mmHg、(69±10)mmHg和(82±3)%、(92±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率为23%(7/30),死亡率为10%(3/30).结论 早期、及时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重症肺炎致急性呼吸衰竭疗效较为肯定,可避免气管插管,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无名氏”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特点及其救治经验。方法统计笔者所在医院16年来治疗的入院1周以内身份不明的患者和手术3d内不知姓名的患者(“无名氏”)158例临床特点、发病率、病因及其治疗效果。结果“无名氏”急性重型颅脑损伤(158例)占同期重型颅脑外伤住院(1301例)的12.14%。抢救成功率71.5%,病死率28.5%。与同类型有名氏患者的病死率26.3%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这类患者的病因多为交通事故伤,相当一部分患者入院前有不等时间的延误。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能使许多患者得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4.
何源 《现代保健》2012,(22):92-9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和救治对策,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笔者所在科36例重型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和救治对策。结果:恢复良好9例(25.00%),中度残疾6例(16.67%),重度残疾4例(11.11%),植物生存1例(2.78%),死亡16例(44.44%);急性脑膨出主要原因为急性弥漫性广泛性脑肿胀16例(44.44%),远隔部位迟发性颅内血肿15例(41.67%),大脑缺氧缺血5例(13.89%)。结论:针对可能出现的原因,结合患者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检查,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救治方案,能够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分肝素钙联合川穹嗪对高原地区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探讨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高原地区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础治疗,而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钙与川穹嗪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其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例数为47例,有效率为94%,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人数为36例,有效率为72%,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检验统计学结果表明,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治疗后实验组患者PaO2和PaCO2平均值分别为(52.1±3.7)mmHg和(40.3±4.9)mmHg,而对照组患者上述两指标平均值分别为(46.0±3.2)mmHg和(47.2±3.9)mmHg。实验组患者PaO2平均值高于对照组,而PaCO2平均值低于对照组。t检验统计学结果表明,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肺源性心脏病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川穹嗪能有效提高高原地区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有效率,同时患者血气相关指标改善明显。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侧额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外伤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重型颅脑外伤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接受双侧额大骨瓣减压术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入院后在不同时间内接受双侧额大骨瓣减压术,术后继续颅内压监测;对照组33例采用保守治疗降低颅内压,持续性颅内压监测.出院后6个月应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定疗效并统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入院时颅内压为(35.9±6.9) mmHg(1 mmHg =0.133 kPa),从入院到手术的时间为2~16(10.5±4.2)h,术后颅内压为(17.5±5.2) mmHg,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院时颅内压为(34.2±8.6) mmHg,入院后10.5 h时为(32.0±4.8)mmHg,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硬脑膜下积液2例,脑积水1例.术后6个月观察组预后较好率为45.7%(16/35),而对照组为18.2%(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额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外伤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是一种快速有效降低颅内压的方法,可改善患者预后,手术时机是影响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用床旁纤维镜吸痰及局部用药治疗COPD合并痰液阻塞患者的效果。方法50例COPD合并痰液阻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床旁纤维镜吸痰及局部用药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52.00%,具有显著差异(X2=9.9206,P〈0.01)。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PaO2和PaCO2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Pa02为(81.6±5.7)mmHg,高于对照组(72.6±8.5)mmHg,具有显著差异(t=4.3970,P〈0.001);治疗后观察组PaC02为(55.3±6.2)mmHg低于对照组(74.3±7.1)mmHg,具有显著差异(t=10.0785,P〈0.001)。观察组在治疗过程未发现死亡病历,也未发现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用床旁纤维镜吸痰及局部用药治疗COPD合并痰液阻塞患者疗效佳,而且也安全,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急诊中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39例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脱水、降压、控制心力衰竭、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呼吸兴奋剂,经鼻导管给氧治疗后,症状及血气分析未能改善者,给予BiPAP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动脉血气分析pH、PaO2、PaCO2、SaO2指标变化.结果 加用BiPAP呼吸机治疗能提高PaO2,降低PaCO2,减轻呼吸机疲劳,使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症状缓解.结论 急诊救治中早期使用BiPAP无创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有明显改善作用,是救治此类患者的有效手段.BiPAP无创通气可减少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其相应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和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肺纤维化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伟康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S/T(自主触发/定时模式)对60例肺纤维化重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上机前后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的监测并加强临床护理。结果:应用NIPPV 6h后患者PaO2为(108.65±9.94)mmHg较上机前(45.23±5.69)mmH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机6h后患者呼吸次数(RR)、心率(HR)为(21.58±1.47)次/min、(84.08±6.84)次/min,较上机前(33.16±2.35)次/min、(129.25±14.99)次/min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提高肺纤维化重症患者PaO2并改善机体缺氧症状及酸中毒,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正确合理的护理是患者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与探讨无创呼吸机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2年9月-2013年10月,选择本院呼吸科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的患者5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药物治疗+吸氧)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在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其pH值、PaO2,PaCO2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明显的改善,经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4h其Pa02与PaCO2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插管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在肺检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并减少了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无创通气支持监测与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无创通气支持监测,而实验组加用精心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p02、PaO2、PaCO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pO2、PaO2、PaCO2水平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SpO2、PaO2、PaCO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有效、积极的护理干预为无创通气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镜灌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102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肺部病变患者伤后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清除气管内异物,痰液、分泌物、血性液,并局部给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监测治疗前后30min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结果气管灌洗后,患者PaO2、SaO2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无灌洗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支气管肺泡灌洗能有效防治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病变,操作简单有效,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组织灌注、微循环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感染性休克(〈24h)患者69例,按照EGDT流程对患者进行治疗,监测经皮氧分压(PtcO2)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tcCO2),检测EGDT达标前后血流动力学、组织氧和舌下微循环变化,同时变量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EGDT治疗后PtcO2[(78.1±30.8)mmHg(1mmHg=0.133kPa)比(62.8±24.1)mmHg]、组织氧合指数(PtcOJFiO2)[(141.7±78.3)mmHg比(110.8±60.5)mmHg]显著增加,PtcC02[(29.0±4.1)mmHg比(39.1±6.4)mmHg]和经皮.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1.4±0.5)mmHg比(1.7±0.8)mmHg]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O2、PtcO2/FiO2、PtcCO2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乳酸、氧输送、氧耗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DT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局部组织灌注和微循环,感染性休克EGDT达标前后全身组织灌注的指标可能不能反映局部组织灌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潜航期间核潜艇艇员动脉血气指标变化,分析其可能原因.为制定潜航期间应急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便携式手持血气分析仪对潜航期间40名核潜艇艇员动脉血pH值、PaC02、TCO2、PaO2、SaO2、HCO3-、BE值进行检测。(2)观察不同时间点、年龄、战位、累计出海时间者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1)潜航第20天PaCO,为(45.12±3.58)mrnHg,明显高于潜航前检测值(42.00+2.98)mmHg。潜航第30天PaO2、SaO2、HCO3一分别为(124.40±11.20)mmHg、(98.70±O.67)%、(27.58±1.53)mmol/L,明显高于潜航前检测值;潜航期间各时间点动脉血pH值、TCO,、BE值无明显变化。(2)18~30岁组PaO,、SaO,分别为(110.8±18.48)mmHg、(98.63±0.58)%,显著高于30~50岁组[(97.28±15.4)mmHg、(96.46土1.21)%];累计出海时间短者PaO,、SaO,分别为(111.57--+18.8)mmHg、(98.40±1.26)%,显著高于累积出海时间长者[98.004-14.58mmHg、(97.12+1.14)%]。结论核潜艇潜航期间艇员动脉某些血气指标有一定变化.应加强监测,调整干预措施,确保潜航艇员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杭州美中宜和妇儿医院收治的60例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仅给予高频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在高频通气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地那非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及肺动脉压和体循环收缩压改善情况,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愈率(66.7%)明显高于对照组(40.0%),χ2=8.473,P<0.05,观察组患儿死亡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20.0%),χ2=6.549, 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PaO2(67.4±6.7mmHg)及 SaO2(97.3±13.8%)明显高于对照组(60.3±9.3mmHg,90.7±13.5%),t值分别为4.78和5.43,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PaCO2(32.3±4.1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43.7±4.6mmHg), t=5.12,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肺动脉压(27.5±2.3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57.2±3.2mmHg),t=14.99,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住院费(14.2±2.4d,4.3±1.3d,7030±1310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7.8±3.2d,8.8±2.3d,7840±1430元),t值分别为7.83,14.92和8.76,均P<0.05。结论高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能够明显改善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于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实施呼吸机治疗,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4例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给予不同时机的呼吸机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呼吸机治疗,研究组给予早期呼吸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Pa O2、Pa CO2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Pa O2、Pa CO2数据统计学对比显示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分析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研究组也较对照组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呼吸机治疗可提高患者的Pa O2,改善患者肺通气,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延长与新生儿预后以及脐动脉血气分析的相关性,为改善胎儿预后、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致残率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用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单胎足月头位无妊娠合并症及妊娠并发症的孕妇120例,根据第二产程时间将她们分为Ⅰ组(产程时间〈1h)50例、Ⅱ组(产程时间1~2h)50例和Ⅲ组(产程时间〉2h)20例。在3组产妇胎儿娩出后均采集胎儿脐动脉血,采用美国产i—STAT300手掌式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并统计3组Ⅱ-Ⅲ度羊水污染例数、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例数和脐动脉血气指标情况。结果:Ⅰ组的Ⅱ-Ⅲ度羊水污染例数、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例数分别为0例(0.000)、(9.90±0.303)分、5例(10.000),Ⅱ组的分别为19例(38.00%)、(9.34±0.92)分、21例(42.00%),Ⅲ组的分别为20例(100.00%)、(6.00±2.36)分、18例(90.00%),3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脐动脉血气指标PH值(酸碱值)、PaO2(氧分压)、PaCO2(二氧化碳分压)和BE(剩余碱值)分别为(7.31±0.06)、(29.85±6.29)mmHg、(58.19±5.77)mmHg和(-5.00±1.74)mmol/L,Ⅱ组的分别为(7.23±0.06)、(25.86±5.56)mmHg、(63.04±7.26)mmHg和(-8.18±3.20)mmol/L,Ⅲ组的分别为(6.98±0.17)、(21.62±4.30)mmHg、(71.52±6.90)mmHg和(-14.69±2.91)mmol/L,Ⅰ组与Ⅱ组的PaC02和BE存在显著差异(P〈0.05),Ⅰ组与Ⅲ组的PH值、PaO2、PaCO2和BE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Ⅱ组与Ⅲ组的PaO2、PaCO2和BE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第二产程时间与新生儿预后及脐动脉血气密切相关,早期干预缩短第二产程,有助于提高改善新生儿预后,降低新生儿发病率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4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外伤后进行HBO治疗时机分为两组:A组,n=28例,伤后8~30天,B组18例,伤后31~60天,两组患者在入院24h内和接受HBO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Glasgow昏迷(Glasgow coma scal,GCS)评分,6个月后采用Glasgow预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进行评分。结果:入院6个月后,A组患者的意识和残疾程度改善较B组显著,两组间的GCS和GO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早期接受HBO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消化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5例,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早期肠内营养组术后24~48h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术后6~8d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观察2组患者研究期间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入院4周后的体重变化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腹泻、便秘、呕吐、胃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伤后14d及伤后28d早期肠内营养组的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和减缓体重下降,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浩  王斌 《现代保健》2012,(30):32-33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及亚低温联合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本次实验以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5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亚低温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都有所缓解,实验组SaO2、PaCO2和PaO2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且预后效果较好,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