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出血有效控制前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5月12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限制性液体复苏)和B组(充分性液体复苏)各63例,观察比较两组输液量、平均动脉压、死亡率及实验室指标(PLT、PT、APTT、Hg、BE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复苏后的血气碱剩余值(BE)、血清乳酸值、血气指标与复苏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A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24h的ARDS、MODS、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出血有效控制前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充分性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2.
吴佩蔚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2200-2201
目的:评价限制性液体复苏法治疗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将86例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评价两种方法救治失血性休克的效果以及对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结果:常规液体复苏组的实验室指标HGB、HCT、PC明显低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APTT、PT高于限制性液体组,出血量及DIC、ARDS发生率均高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避免过分扰乱机体代偿机制和内环境,改善脏器灌注和氧供,降低产后出血量,并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改善愈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重度骨盆骨折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88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度骨盆骨折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的患者,将其平均分成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的方法治疗,实验组则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死亡率(6.8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发生率(13.6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发生率(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死亡率(34.09%), MODS发生率(40.91%), ARDS发生率(36.36%),复苏后5 h实验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 PT)、血小板计数( PLT)以及血细胞比容( HCT)、血清乳酸含量等实验室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在治疗重度骨盆骨折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患者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成效,明显降低了患者MODS、AR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6,(5):592-594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组1)、高渗盐水+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组2)、正压复苏组(组3),每组30例。三组患者均输注乳酸林格氏液及羟乙基淀粉,两者比例2∶1~3∶1。组3目标血压为平均动脉压(MAP)>80 mm Hg,组1及组2目标血压为MAP 60 mm Hg左右。比较三组的补液量、PT、APTT、血红蛋白、碱剩余、乳酸、体温、TNF-α、MODS发病率、病死率。结果 1三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三组患者的补液量、输注红细胞、PT、APTT、BE、乳酸以及TNF-α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3显著高于组1、组2,组1显著高于组2(P<0.05)。3三组的血红蛋白浓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3显著低于组1、组2(P<0.05),组1、组2间无显著差异(P>0.05)。4三组体温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3显著低于组1、组2,组1显著低于组2(P<0.05)。5三组患者MODS及死亡率有显著差异(P<0.05),组3显著高于组2(P<0.05),组1、组2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高渗盐水复苏作用优于单纯限制性液体复苏及正压复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高渗液体复苏-出血未控制前允许性低血压状态对创伤失血休克急诊早期的救治效果。方法将5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液体复苏组(29例),限制性液体复苏组(27例)。常规组在止血前早期、快速、足量输入平衡液,维持平均动脉压(MAP)达70-90mmHg,限制组在止血前输入7.2%氯化钠的右旋糖酐溶液(晶:胶3:1)4ml/kg,平均速度20ml/min,维持MAP在50~70mmHg。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盯)、治愈率及死亡率。结果与常规液体复苏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输液量明显减少,盯明显缩短,治愈率明显升高,死亡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避免过分扰乱机体的代偿机制和内环境,改善脏器灌注和氧供,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治疗结果,以提高治愈率。方法40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病人随机分成常规液体复苏(常规)组(21例)、限制性液体复苏(限制)组(19例)。常规组在止血前早期、快速、足量补液,维持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限制组在止血前限制液体输入,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6.65kPa,止血后输血输液。止血后两组维持MAP在9.31~10.64kPa。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输液量、治愈率。结果常规组死亡3例,治愈率85.7%;限制组无死亡,治愈率100%。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输液量常规组为(2950±525)ml,限制组为(2050±36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避免过分扰乱机体的代偿机制和内环境,改善脏器灌注和氧供,显著降低了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早期和后期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李东 《中国卫生产业》2013,(28):152-153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严重创伤合并休克早期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该院收治的严重创伤合并休克患者88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液体复苏抢救,观察组46例,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观察抢救成功率,MODS、ARDS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复苏后4 h PLT、HCT、PT、血乳酸结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RDS、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4 h观察组PLT、HCT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T、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严重创伤合并休克早期急救措施中应用效果较好,能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限制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前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接受积极液体复苏方案,观察组接受限制液体复苏方案,比较两组治愈率、治疗后各指标水平、液体输入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液体输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酸、凝血酶原时间、平均动脉压及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液体复苏应用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中,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改善乳酸、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优于积极液体复苏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传统液体复苏和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炎性介质及其介导的肺损伤作用. 方法: 将72只大鼠建立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后,随机分为未复苏组和45 mL/(kg·h)、30 mL/(kg·h)、15 mL/(kg·h)液体复苏组.于术后24、48和72 h处死大鼠,留取血液和肺组织.观察动脉血乳酸浓度、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肺湿/干重比、肺组织学和损伤评分. 结果: 未复苏组大鼠休克后2~12 h死亡,其余三组大鼠均存活.自30 min复苏开始,15 mL/(kg·h)组大鼠平均动脉压(MAP)缓慢上升;而30 mL/(kg·h)组和45 mL/(kg·h)组迅速上升后又缓慢下降.45 mL/(kg·h)组大鼠24 h和72 h血浆TNF-α、24 h血乳酸值均高于30 mL/(kg·h)组和15 mL/(kg·h)组(P<0.05);15 mL/(kg·h)组大鼠48和72 h肺湿/干重比低于45 mL/(kg·h)和30 mL/(kg·h)组(P<0.05).肺损伤程度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轻,45 mL/(kg·h)组大鼠肺病理损伤较30 mL/(kg·h)组和15 mL/(kg·h)组严重(P<0.05). 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能显著降低失血性休克大鼠TNF-α的释放和酸中毒程度,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出血未控制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影响.方法:选择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出血未控制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A组)与常规液体复苏组(B组)各42例,两组均在接诊第一时间立刻监测心率、血压、脉搏氧,评估伤情,吸氧,固定骨折肢体、止开放性出血、止痛及开放静脉通道等基础抢救措施.A组在基础抢救的同时行限制性液体复苏,以维持收缩压在70~90mmHg、平均动脉压在50~60mmHg.B组在基础抢救的同时行常规液体复苏,维持血压120/80mmHg.两组在液体复苏的同时并分时(30min、60min、90min、120min)检测动脉血气分析.结果:A组动脉血气分析在液体复苏中的30min、60min、90min、120min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液体复苏120min时,比较两组的总输液量、失血量、输血量、肝肾功能,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出血未控制的液体复苏期间,能够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并能够提高患者的救治率及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急性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补液时机、补液质量等内容,提出了“正确的补液应按照患者的实际年龄、伤情的严重度、出血的量和时间、生命征、是否合并有脑挫裂伤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情况采取针对性复苏方案,以期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并改善预后”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多发伤合并休克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凝血功能、炎症因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液体复苏,实验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指标情况.结果:复苏3?h后实验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H值高于对照组(P<0.05);复苏3?h两组凝血功能凝血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特点,总结抢救经验。方法:取接受常规液体复苏创伤性休克患者28例纳入常规组,按照性别、年龄(±5岁)、致伤原因、伤情与活动等级,选择同期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患者28例纳入限制组,对比常规指标与患者预后。结果:复苏时,常规组与限制组PT、APPT、BE、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3h,限制组PT、APPT低于复苏时,低于常规组。限制组T高于复苏时,高于常规组,限制组BE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死亡4例,限制组死亡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尽管未得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结论,但研究证实限制性液体复苏有助于患者凝血功能恢复,减轻酸中毒表现,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液体复苏对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选择本院58例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常规液体复苏组和限制液体复苏组,比较不同方法对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救治的效果及其对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结果:58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常规(充分)液体复苏组出血量高于限制液体复苏组(P0.05),而Hb、PLT及HCT等实验室指标显著低于限制液体复苏组。结论:常规液体复苏组比限制液体复苏组输液量多,出血量大,丢失的血红蛋白多,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措施在抢救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限制液体复苏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月于本院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0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予以常规方法进行抢救,观察组52例予以瞳制性液体复苏进行抢救,分析治疗后两组相关指标和死亡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动脉压、PT以及BE均比对照组低,HCT(0.37±0.01)1/L比对照组(O.35±0.03)1/L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死亡2(3,35%)例,少于对照组6(11.54%)例(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保持患者血流灌注,为进行有效治疗争取更多时间,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8例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积极性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清乳酸水平、 pH值、凝血功能及预后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乳酸水平、 PT、 APTT均低于对照组,pH值高于对照组,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窘迫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可有效调节血液酸度,改善凝血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院前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9月期间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279例,其中127例未呼叫急救电话,由家人或外人直接送来急救中心(非院前急救组,A组)。另外152例经院前急救(院前急救组,B组),两组均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病死率和生存时间。结果院前急救组病死率低[院前急救组(18.42%),非院前急救组(31.50%)]、生存时间长[院前急救组(5.14±1.7)h,非院前急救组(2.5±0.8)h],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能降低病死率,延缓死亡时间,加强"黄金1小时"的抢救,是提高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成分输血配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异位妊娠产后大出血合并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为异位妊娠产后大出血的输血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医院接受诊治的98例异位妊娠产后大出血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成分输血配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血气剩余碱(BE)、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患者的术前总输液量、总输血量、总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成分输血配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异位妊娠产后大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纠正患者凝血功能异常,降低酸中毒发生风险,减少输液量及输血量,为手术治疗进一步创造优质条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与积极性液体复苏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以提高治愈率.方法 将12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依据门诊挂号单号码单双数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限制组,56例)和积极性液体复苏组(积极组,64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法,比较两组术前血乳酸、剩余碱、凝血酶原时间、血红蛋白等指标,并记录术前输液量和死亡情况.结果 限制组术前输液量明显少于积极组[(1 050±212) ml比(2 120± 186)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限制组病死率明显低于积极组[12.50%(7/56)比28.12%(1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组术前血乳酸、剩余碱、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积极组[(3.31±0.29) mmol/L比(5.78±0.15) mmol/L、(5.42±1.13) mmol/L比(9.86±1.21) mmol/L、(11.7±1.9)s比(18.1±1.7)s],血红蛋白明显高于积极组[(96±18) g/L比(83±20)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出血未控制的情况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减少输液量的同时,可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减轻代谢性酸中毒,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因此,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可能优于积极性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