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个案追踪法评价危重患者综合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接收的妇科肿瘤危重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评价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个案追踪进行护理质量评价,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案追踪法应于用妇科肿瘤危重患者综合护理质量评价中效的果显著,可有效提高的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与观察急诊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从我院的急诊危重患者中选取200例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回顾性分析调查方法对其进行侵入性操作消毒护理,并对其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我院的急诊危重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消毒的频率较高,在200例研究对象中,出现医院感染情况的患者有30例,比率为15.0%。结论:针对急诊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进行科学有效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急诊科收治的220例危重患者分为观察和对照2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抢救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模式进行救治与护理。分析2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并调查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与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实施全程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提升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抢救急诊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期望找到高效的护理方法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5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抢救护理,对照组采用全程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抢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护理对急诊危重病人的抢救意义重大,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同时降低恢复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急诊科实施全面流程护理管理以来,参与并接受管理干预的患者及医护人员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其中涉及护理人员24例,医生18例,患者180例,并将相关数据以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自我院急诊科室护理工作实施全面流程管理以来,就诊、留观及离观登记所需时间、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均较管理措施实施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P0.05)。结论实施全面流程管理有助于提升急诊护理的质量,保障病人安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优化的急诊诊疗流程对急诊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2011年起将急诊诊疗流程应用到急诊护理管理中,比较2011年与2010年两阶段急诊护理管理质量和患者对我院急诊科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2011年我院急诊护理管理质量明显提高,与2010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011年患者对我院急诊科室护理工作更加满意,与2010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急诊诊疗流程可以提高急诊护理管理质量,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探索急诊管理。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及对该体系实施前后2年同期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通过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实施急诊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提供了使患者更满意的急诊服务,缩短了诊疗时间,减少了急诊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病历书写合格率及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结论:网络信息技术用于急诊管理是全新的尝试并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护理层级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方法 :选取湖州市荆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化内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共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随患者病情变化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方案,在观察结束时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知识与技能考核,并对两组护理效果与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护理层级管理实施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记录、病房环境/安全、急救药品/器械及总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实施分层管理后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层级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服务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患者顺应性,降低住院患者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概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对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的价值.方法 根据护理质量检查(护士长自查)和病人满意度调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组织实施,评价实施后效果.结果 实施改进措施后急诊科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急诊护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系统化,急救物品、器械、药品和仪器完好率均达100%;急诊抢救水平明显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2%提升到改进后的97%.结论 CQI是科学可行,能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qualityimprovement,CQI)在护理交接班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CQI应用于护理交接班三级监控体系,量化护理综合交接班评价指标及及考核方法,分阶段观察CQI实施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危重病人护理记录缺陷及护理综合交接班质量考核情况。结果:CQI实施1个月210例危重病人存在明显护理记录缺陷病例123份,护理记录累计缺陷频数276人次,缺陷频率131.43%;实施3个月时234例危重病人护理记录缺陷累计频数193人次,缺陷频率82.48%;实施6个月时248例危重病人存在明显护理记录缺陷病例59份,护理记录累计缺陷频数85人次,缺陷频率34.27%;在为期6个月的CQI实施期间,护理综合交接班质量考核评级中实施1个月不合格率19.52%,实施6个月时则降至2.02%;优秀等级考核实施1个月为51.91%,实施6个月时则达到85.08%。结论:实施CQI有利于持续改进危重病人护理记录质量的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有效降低护理书面缺陷率,明显提高护理综合交接班质量,是消除护理安全隐患的较好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开展品管圈活动,把握急诊危重患者口腔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导致急诊危重患者口腔并发症的因素,从引用修订口腔评估量表、通过实验选取合适的口腔护理溶液两方面进行改进。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急诊危重患者口腔并发症发生率从81%下降至29%,其中唾液、舌、口腔卫生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患者口腔舒适度,提升了护士综合素质,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护理分析心理护理和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急诊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68例急诊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抑郁评分以及对我院工作满意度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8.2±2.6)天,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42.3±4.5)天,观察组患者的抑郁量表评分为(31.4±5.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1.2±7.3),观察组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创伤骨科急诊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我院护理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探讨应用系统追踪法改进院前急救抢救物品管理模式,提高院前急救应急能力,确保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成立科室追踪管理小组,采用系统追踪法,在人、机、料、法、环、测6个层面对院前急救抢救物品管理现状进行追踪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制定改进计划并实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PDCA循环在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管理应用中的前后效果,探讨PDCA循环在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遵照PDCA循环理论,制定问题改进计划,分析原因、制定查检表找出真因,讨论护理问题,制定对策并实施,及时检查改进效果并分析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再找原因、制定对策及评价分析等闭环管理,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结果:经过4个月的持续改进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由70% 逐步上升至80%、92%、98%、100%,达到预期效果。结论:PDCA循环有助于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管理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急诊过程中骨科病房疼痛护理质量应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骨科病房接收进行急诊骨科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分为2组,研究组实施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对照组仅实施常规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护理评分情况对疼痛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睡眠时间均有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1天与第3天睡眠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骨科手术患者应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对提高骨科病房急诊护理质量有着显著效果,且生活质量也有明显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把2012年8月-2013年7月江苏省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所收治的45例患者当作研究组,基于常规监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此基础上,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0年9月江苏省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所收治的45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当作对照组,予以常规监护。对比分析两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O.05。结论: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调查在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危机管理的效果及价值.方法:以2015年2月-2017年4月作为此次研究的调查区间,选择该时间段内急诊科收治的92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用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危机管理,各46例.结果:观察组病例书写合格率为100.0%、护理满意率为97.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也提示观察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当中重视危机管理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诊疗安全性,而且也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与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急诊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入院就诊的患者122例,单双号方式对其实施分组,常规组、管理组各分入患者,每组各61例。常规组实施传统急诊分诊管理模式,管理组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各项数据指标进行采集评分,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管理组患者在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后,患者急诊分诊质量、管理时效性、护理满意度、意外事件处理等四项数据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评分,统计学差异明显(P 0.05)。风险事件发生几率汇总,管理组发生几率较低(P 0.05)。结论:急诊实施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及开展,可以有效增强急诊分诊护理的时效性,提高应急事件处理效率有着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构建了急诊患者早期分级预警方案,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将方案嵌入急诊护理信息系统中,设置了颜色分级提醒功能,实现了分级预警闭环管理。实施后,急诊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频次增加,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认为基于信息化的急诊患者早期分级预警方案提高了急救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但需在医护协作、护理人力分配、信息资源整合等方面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0.
琚江美  刘佳 《健康研究》2014,(1):87-88,90
目的:分析优化护理流程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12月的369例患者采用优化护理流程抢救,将护理效果与2011年1-12月实施常规护理流程的376例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优化组抢救成功率、医生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常规组(P<0.01);优化组平均接诊、分诊评估、心电监护、静脉采血、静脉用药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实施优化护理流程抢救,可增强护理工作的科学性、条理性,提高抢救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