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7例儿童,依据健康状况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为医院体检健康儿童,观察组为发烧、肺炎患儿,两组均应用CRP联合血常规进行检验,并比较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CRP反应蛋白异常率(100%)高于对照组(1.89%),观察组反应蛋白正常率(0)低于对照组(9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反应蛋白值[(70.98±2.09)mg/L]高于对照组[(3.49±0.0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联合血常规检验能够早期对小儿感染性疾病做出准确诊断,同时在患儿后期治疗中进行科学指导用药,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在早期鉴别小儿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病毒性疾病患儿)和观察组(细菌性疾病患儿)各40例。两组均进行C反应蛋白(CRP)与血常规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RP和血常规检测可有效鉴别出小儿细菌性及病毒性疾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并分析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一年内接收的共60例感染病人和同期60例健康者,分别纳入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经过检测后,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中CRP、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比例分别为46.67%、36.67%和38.33%,而对照组研究对象中CRP、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比例分别为8.33%、6.67%和5.00%,两组比较各项指标P<0.05,表明组间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测定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敏感度较高,可以对感染性炎症进行有效诊断,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某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和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两组,检测不同时间点的CRP及PCT表达水平,同时以52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 SAP和MAP两组的CRP、PCT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SAP和MAP两组之间的CRP、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内不同时间段CRP、PCT表达水平呈直线正相关(P0.05)。结论测定PCT与CRP的表达水平,可协助诊断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12月至2007年2月住院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常规治疗,辛伐他汀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CRP浓度。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及辛伐他汀组血清CRP浓度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辛伐他汀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RP浓度,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68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8例,选择45例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测定C-反应蛋白(CRP)。结果:ACS组CRP高于对照组,其中AMI亚组CRP明显高于UAP亚组与对照组。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尤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示CRP可反应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CRP)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对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科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76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纯血常规检测组(38例)与血常规+ CRP联合检测组(38例)。采集单纯血常规检测组患儿右臂静脉血2 mL,应用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采集血常规+ CRP联合检测组患儿左臂静脉血2 mL,在单纯血常规检测组基础上应用全自动特定蛋白仪检测CRP。比较两组患儿的疾病检出率。结果血常规+ CRP联合检测组患儿的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纯血常规检测组〔94.74%(36/38)比68.42%(26/38),P0.01〕。结论相比单纯血常规检测,在细菌性感染患儿诊治过程中可考虑应用全血CRP与血常规联合检测方式,可提高疾病确诊率,为医师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对支气管肺炎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均行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测定,分析两者与支气管肺炎诊断和治疗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都是较好的细菌感染指标,两者均可作为支气管肺炎患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鉴别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乙型流感病毒感染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儿科住院患者141例,按不同病原体感染将其分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组(64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组(77例),同期选择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50例),对三组采用MEK-8222K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组与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CRP水平及白细胞(WBC)水平均升高(P0.05),同时CRP阳性率显著高于血常规(P0.05)。联合检测肺支感染组患儿血常规、CRP后,阳性率显著上升。结论检测CRP水平有助于小儿肺炎支原体及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早期鉴别诊断,CRP联合血常规检测能够提高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81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患儿采用血常规检查,观察组41例患儿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患儿检查后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总检出率及诊断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检查后总检出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准确度95.12%、敏感度87.80%及特异度82.93%,均高于对照组的80.00%、70.00%、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能够准确反映病情,提高诊断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总数及血糖(Glu)浓度在肺炎患儿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31例细菌性肺炎患儿,32例病毒性肺炎患儿,另设35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对比观察CRP、WBC及Glu浓度的变化及其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结果:细菌感染组CRP、WBC及Glu浓度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病毒感染组CRP与WBC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Glu浓度处于高水平状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WBC及Glu浓度的联合检测在肺炎患儿中,更有助于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做出早期的鉴别诊断,对指导临床用药,监测病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性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并选取同期收治的100例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对比观察,分别检测患者的CRP、PCT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比较并分析各种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RP、PCT、WBC水平及阳性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菌感染组(观察组)内比较,CRP和PCT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WBC检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传统WBC相比较,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应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灵敏度更高,有助于患者的及时治疗和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尿微量蛋白(MALB)在Ⅱ型糖尿病早期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另选择50例健康查体者做为正常对照,同时测定两组的Hs—CRP和MALB水平。结果:Ⅱ型糖尿病组Hs—CRP、MALB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和微量白蛋白是诊断Ⅱ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有价值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验在区分小儿感染类型中疗效。方法A组研究主体为2019年1月-2019年6月间来院治疗的899例细菌感染患儿。B组主体为同期来院治疗的899例病毒感染患儿。对其行血常规+CRP检验,对比白细胞计数(WBC)、CRP浓度与检验异常率。结果A组的WBC与CRP浓度高于B组,异常率高于B组(P<0.05)。结论血常规+CRP检验可明确鉴别小儿感染类型,进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初期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心肌型肌酸激酶(CK-MB)水平,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D-D、CRP、CK-MB的含量和活力,并与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MI组的D-D、CRP、CK-MB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冠心病(CHD)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D-D升高明显,CRP次之。结论D-D、CRP和CK-MB各自的特点不同,联合检测对AMI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尿常规检验和C-反应蛋白检验在诊断儿童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62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尿常规检验和C-反应蛋白检验,以尿常规检验结果作对照组,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作观察组。比较两组检验使用时间、检出率和不同类型阑尾炎的鉴别效果。结果:观察组检出率为91.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纯性阑尾炎检出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脓性阑尾炎检出率和坏疽性阑尾炎检出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验使用时间为(5.52±1.54) h,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51±0.8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常规检验所需时间较C-反应蛋白检验更短,但C-反应蛋白检验检出率和单纯性阑尾炎检出率更高,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检验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急性脑出血的患者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接诊的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和观察组(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并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HMGB-1水平、CRP水平以及N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这三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00%,而观察组为90.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HMGB-1水平及CRP水平,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碎吸术后应用七叶皂苷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微创穿刺碎吸术后应用七叶皂苷钠)和对照组(微创穿刺碎吸术),每组30例。治疗前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肿量大小、C-反应蛋白(CRP)、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个人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NIHSS和Barthel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穿刺碎吸术后应用七叶皂苷钠能及时清除血肿,可有效下调血清CRP、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血肿的吸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该院浆细胞性乳腺炎(不合并乳腺脓肿形成)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对照组26例,观察组对病人采取口服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糖皮质激素(8mg/d)进行治疗,对照组对病人采取糖皮质激素(5mg/kg.d)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肿块缩小程度(直径cm)、C-反应蛋白(CRP)下降变化、有效例数、复发率。结果:经口服1个月后,观察组肿块缩小程度为(4.4±2.4)cm,C反应蛋白下降变化(27.6±9.9)mg/L,有效率24例(86%),对照组肿块缩小程度为(2.9±1.7)cm、C反应蛋白下降变化(22.7±3.2)mg/L、有效率18例(64%)。观察组肿块缩小程度、C-反应蛋白(CRP)下降值、有效例数指标经统计学分析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15%,对照组有8例复发,复发率30%,但两组经统计学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糖皮质激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疗效可靠,可以使患者肿块缩小明显,减少口服糖皮质激素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方法对62例ACS病人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清中CRP水平进行测定。结果ACS组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急梗死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CR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病人CRP升高对提示心肌缺血损害、鉴别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