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试验组接受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复位后水肿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尺偏角平均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第1天、第2周以及第4周患侧桡骨高度、尺偏角以及掌倾角,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结果 试验组水肿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尺偏角平均变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第4周桡骨高度、尺偏角以及掌倾角均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试验组腕关节功能评估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显著优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更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比较3种固定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45例,克氏针固定50例,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85例,随访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复查X线骨折均愈合,术后随访5个月至2年,平均14个月,根据Dienst评分标准,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优良率为48.8%,克氏针固定组优良率为60.0%,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6.5%,T型钢板固定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结论对于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可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及克氏针固定的方法,其简单有效,费用低,治疗满意度可;而对于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具有复位良好,术后并发症少,可早期行腕关节锻炼的优点,是最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塑形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闭合复位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观察组患儿给予手法复位联合塑形小夹板外固定,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儿手功能恢复优良率、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手功能恢复优良率及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塑形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桡骨远端骨骺骨折,在手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有效促进骨折部位较快愈合,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4.
背景:单纯使用克氏针或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的临床实践中,仍存在桡骨短缩、骨折移位等固定后并发症,尤其在不稳定骨骺骨折情况下.克氏针主要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其骨骺骨折使用相对较少.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结合经皮克氏针复位固定微创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骺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0例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儿行固定治疗,在不切开情况下微创闭合复位骨折骨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方案;观察组采用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经皮克氏针闭合帮助复位固定骨骺骨折方案.固定后行腕关节功能锻炼,分别于固定后9周及24个月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固定后中远期的临床疗效、腕关节功能恢复及X射线检查情况.结果与结论:固定后24个月随访按Cooney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对照组优良率77%,X射线评定优良率63%;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3%,X射线评定优良率为9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1).两组骨骺骨折患者均获临床骨愈合,腕关节均功能恢复.提示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闭合复位微创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骺骨折,可应用克氏针辅助复位掌倾角及尺偏角,治疗简单,固定可靠,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骨骺畸形愈合并发症少,固定后基本生活学习功能恢复正常,疗效稳定满意,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跨外固定支架固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二种方法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39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手法组20例采用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治疗,手术组19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或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2组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但远期并发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应首选手法复位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内固定治疗小儿尺桡骨双骨折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尺桡骨双骨折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和对照组36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腕关节影像学参数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桡骨相对高度大于对照组,尺偏角、掌倾角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内固定治疗小儿尺桡骨双骨折均具有一定疗效,但前者疗效更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固定、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辅以克氏针简易固定、切开复位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3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8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根据AO分型,均为C3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7例。手法复位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法治疗,闭合复位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辅以克氏针简易固定法治疗,切开复位组采用切开复位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法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闭合复位组的术后再移位率低于另外2组,切开复位组的术后再移位率低于手法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Coon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术后功能,闭合复位组、切开复位组、手法复位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8.89%、77.78%、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辅以克氏针简易固定法操作简单,创伤小,能持续有效地维持骨折端稳定,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治疗费用低,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理想方案,疗效明显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法和切开复位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法。  相似文献   

8.
王洪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1):4954-4955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3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1例和对照组42例。试验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的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优良率为93.44%,治疗时间6.1±2.3d;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78.57%,骨折治疗时间9.9±1.4d,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的固定治疗,可缩短治疗时间,利于恢复,并发症较少,可广泛推荐。  相似文献   

9.
背景:单纯使用克氏针或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的临床实践中,仍存在桡骨短缩、骨折移位等固定后并发症,尤其在不稳定骨骺骨折情况下。克氏针主要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其骨骺骨折使用相对较少。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结合经皮克氏针复位固定微创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骺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0例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儿行固定治疗,在不切开情况下微创闭合复位骨折骨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方案;观察组采用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经皮克氏针闭合帮助复位固定骨骺骨折方案。固定后行腕关节功能锻炼,分别于固定后9周及24个月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固定后中远期的临床疗效、腕关节功能恢复及X射线检查情况。结果与结论:固定后24个月随访按Cooney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对照组优良率77%,X射线评定优良率63%;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3%,X射线评定优良率为9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骨骺骨折患者均获临床骨愈合,腕关节均功能恢复。提示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闭合复位微创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骺骨折,可应用克氏针辅助复位掌倾角及尺偏角,治疗简单,固定可靠,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骨骺畸形愈合并发症少,固定后基本生活学习功能恢复正常,疗效稳定满意,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跨外固定支架固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口服配合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法复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温阳健骨汤治疗。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腕关节活动度、消肿时间、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试验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消肿时间、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腕关节旋后度、旋前度、掌屈度、背伸度、桡偏角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口服配合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消肿时间、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提高腕关节活动度,增强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汤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4月期间郑州市骨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5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行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外固定术,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活血祛瘀汤,连续服用2周。两组均进行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疗效、疼痛缓解、肿胀缓解、骨折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疼痛缓解、肿胀缓解、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祛瘀汤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良好,可缩短消肿、消痛与骨折愈合时间,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2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温阳健骨汤+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疼痛缓解时间、消肿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较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2周及4周后,观察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消肿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中药配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对桡骨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治疗桡骨骨折患者88例,根据手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治疗后6个月,统计对比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复位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质量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其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5例,其中40例行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45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分析两组肿胀消除时间、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复位治疗6个月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腕关节功能Mayo评分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肿胀消除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观察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均小于对照组(P0. 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在骨折复位效果上虽不如切开复位内固定,但能够缩短肿胀消除及骨折愈合时间,且在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对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外固定架、克氏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架、克氏针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60例患者均达解剖复位,术后获得2~3年随访,平均随访(2.3±0.4)年;骨折愈合时间为5~11周,平均(8.5±1.7)周;术后腕关节功能优34例,良18例,可8例,差0例,优良率86.67%。结论克氏针内固定基础上结合应用外固定支架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显著,患者远期腕关节功能康复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配合竹塑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手法复位后分别采用竹塑夹板固定45例和石膏固定37例,观察比较2种疗法的疗效。结果:患者经2~10个月,平均6.3个月随访,按照Cartland-Werlley的腕关节评分标准,竹塑夹板组优良率为93.3%,石膏固定组为86.5%,竹塑夹板组疗效等同于或略优于石膏固定组,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竹塑夹板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外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分期中药疗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依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研究组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分期中药疗法。比较两组的腕关节功能与疼痛程度评分、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Cooney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尺偏角、掌倾角以及桡骨高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分期中药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可改善腕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勇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4):3177-3178
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联合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和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仅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术。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优良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P〈0.05。联合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和局部中药外敷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我院桡骨远端骨折96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统计对比2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及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发生率,并比较治疗前后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1.67%(44/48)高于对照组75.00%(3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且治疗后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S发生率2.08%(1/48)低于对照组18.75%(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CRPS发生率,改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优劣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夹板组和手术组各50例,小夹板组予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手术组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观察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掌倾角、尺偏角与桡骨相对高度及疼痛程度。结果:小夹板组腕关节恢复优良率(86.00%)明显高于手术组(68.00%),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掌倾角、尺偏角与桡骨相对高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5),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夹板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VAS评分均明显少于手术组(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在改善腕关节解剖结构方面具有相当的疗效,但小夹板固定治疗患者疼痛程度相对更轻,腕关节功能恢复更快,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