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滑导丝辅助桡动脉穿刺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作用和体会.方法 在20例穿刺血管后导丝无法到位的患者,采取超滑导丝辅助操作,研究其可行性及经验.结果 18例患者PC操作成功,其中16例患者顺利完成介入操作,2例桡动脉途径建立成功,但因血管痉挛而放弃.桡动脉途径建立失败2例.撤出鞘管局部加压包扎,改为股动脉途径,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超滑导丝辅助桡动脉穿刺提供了桡动脉穿刺中常见困难的一种解决方法,增加了桡动脉一次性成功穿刺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左侧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的可行性。方法 114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右侧桡动脉途径治疗组(n=54)和左侧桡动脉途径治疗组(n=60)。比较2组穿刺时间、造影导丝选择倾向、导管一次到位成功率及时间、造影剂用量、接触总放射线剂量、介入治疗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2组穿刺时间、左冠造影导管到位时间及一次到位成功率无显著差异,但左、右侧桡动脉造影导丝选择有显著差异。左侧桡动脉途径行右冠造影时造影导管到位时间及一次到位成功率高于右侧桡动脉组。2组介入治疗全过程中造影剂总量、介入治疗成功率、并发症无显著差异,而接触放射线总量左侧桡动脉途径较右侧桡动脉途径少。结论经左侧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正向导管内锚定法经逆向导丝技术开通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例正向导管内锚定法经逆向导丝技术开通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治疗经过。患者出现间断胸痛3年,行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左向右三级侧支循环,右冠状动脉中段以远完全闭塞。多次尝试正向开通右冠状动脉不能成功,考虑患者侧支循环建立较好,试行逆向开通右冠状动脉。由于间隔支不能通过,最终选择心外膜侧支,导丝通过闭塞病变后进入主动脉窦,但是逆向球囊送入困难,采用正向导管内球囊锚定法,操控逆向导丝进入正向导管内,并在导管内扩张球囊锚定逆向导丝以利于球囊通过。结果造影见右冠状动脉显影,正向送入WHISPER导丝成功到达右冠状动脉远端,反复扩张病变处,植入3枚药物涂层支架,慢性闭塞的右冠状动脉开通成功。术后6个月随访,无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慢性完全性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低,逆向导丝技术的出现明显提高了CTO病变导丝通过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导丝原位更换桡动脉置管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应用。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0例需要更换桡动脉置管的MOD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导丝引导下原位更换桡动脉置管方法。置管局部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后,将塞丁格穿刺套件中的导丝置入原桡动脉置管中,拔出原导管,沿导丝迅速置入新导管后抽出导丝;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重新穿刺置管,比较两组患者1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ICU住院时间、置管后感染和局部渗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更换导管后导管功能均正常。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局部渗血发生率明显降低(93.3%比60.0%;0.0%比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9.3,4.3;P〈0.05),且置管时间明显缩短[(2.7±0.2)min比(11.2±0.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4,P〈0.05)。结论经导丝原位更换桡动脉置管的方法避免了MODS患者重新穿刺的痛苦,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STEMI患者用Tig造影导管与Judkin's造影导管经右桡动脉急诊行CAG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使用Tig导管或Judkin's导管经右桡动脉急诊行CAG的STEMI患者79例,Tig组(T组,n=55)首选Tig造影导管,Judkin's组(J组,n=24)首选Judkin's造影导管。比较两组CAG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辐射剂量、D to B时间及冠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T组在冠脉并发症(0%vs 0%,P=1.000)、造影成功率(94.5%vs 83.3%,P=0.191)方面与J组无明显差异;T组的X线透视时间[(117.81±48.33)s vs(212.10±65.42)s,P=0.002]、辐射剂量[(181.77±67.74)mGy vs(283.10±76.69)mGy,P=0.002]明显优于J组,P0.05;T组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低于J组(1.8%vs 12.5%,P=0.081),D-to-B时间短于J组[(73.37±21.49)min vs(82.40±28.74)min,P=0.1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ig导管可安全应用于STEMI患者急诊CAG,并可缩短透视时间,降低辐射剂量,降低桡动脉痉挛发生率,缩短D-to-B时间。  相似文献   

6.
不同导丝引导经颈外静脉至深静脉插管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何种导丝更适合引导经颈外静脉至深静脉插管术。方法 :68例均采用修改的seldinger技术插管行血液透析患者 ,32例使用普通导管里的自带J形导丝 (普通组 ) ,36例使用Radifocus导丝 (RF组 )。在颈外静脉上方穿刺 ,成功后将导丝送入深静脉 ,导管沿导丝到上腔静脉行血液透析。结果 :RF组引导成功率为 97.2 2 % ,操作时间 5~ 1 0min(平均 6± 3min) ;普通组引导成功率为 71 .88% ,操作时间 1 0~ 46min(平均 1 5± 7min) ,两组引导成功率和操作时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用RF导丝引导经颈外静脉插管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 ,无危险性和并发症 ,有经验的护士就能操作 ;使用普通导管自带J形导丝引导插管成功率较低 ,主要失败原因为导丝不能通过静脉瓣或静脉交角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导丝在内镜胆管引流操作中的应用技巧。方法:采用导丝新技术推送引流管并与传统导丝技术进行比较。结果:使用导丝新技术后,一次性成功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1%(P<0.05);与对照组相比,推送完成时间显著缩短,X光透视次数减少(P均<0.05)。结论:导丝新技术尾端固定法解决了术者与助手配合上的难题,有助于提高内镜胆管引流术的一次性成功率;缩短引流管推送时间;减少X线的辐射次数;优于传统导丝技术。  相似文献   

8.
呼吸机带机状态下留置胃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应用漂浮导管内导丝在带机状态下留置胃管的临床效果.方法统计ICU和呼吸内科2年半时间66例呼吸机带机状态下留置胃管的病例,分为A、B2组.A组采用常规留置胃管的方法,B组采用漂浮导管内导丝留置胃管,记录置管成功时间,病人反应(烦躁、恶心、呕吐)及一次插管成功率.结果2组病人插管成功时间,病人反应及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漂浮导管内导丝为带机病人留置胃管是较满意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可调导丝和传统导丝在经口气管插管中对插管成功率及插管时间的影响,以评价可调导丝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4例需紧急气管插管的病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可调导丝,对照组用传统导丝,记录一次气管插管成功例数及气管插管时间。结果一次气管插成功率,实验组为87.5%,对照组为66.9%,实验组气管插管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应用可调导丝可明显提高气管插管的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并缩短气管插管所需时间,在急诊及ICU中右柞广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有冠状动脉造影指征的住院患者120例,经桡动脉途径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如有冠状动脉病变则作进一步介入治疗。结果 120例患者中,117例成功穿刺桡动脉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2例桡动脉痉挛穿刺失败而改行其他途径,1例因锁骨下动脉迂曲改行股动脉途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7.5%;造影成功率99.1%。29例成功植入支架。造影导丝通过不畅而换用亲水导丝成功12例。前臂轻中度血肿6例,桡动脉闭塞1例,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诊疗术对操作者有较高要求,但在积累一定经验后能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在处理冠状动脉真分叉病变时,边支内预留双导丝与传统预留单导丝,在完成主支支架置入后对边支的保护作用。方法 105例冠状动脉真分叉病变,随机分为两组:A组(53例)放置单导丝于边支内;B组(52例)放置双导丝于边支内。2组患者均采用必要性支架植入技术,在完成主支内球囊预扩张、支架置入后,比较两组间边支闭塞的发生率、边支开口狭窄明显加重的发生率及完成交换导丝的时间、边支需植入支架的情况。结果 A组7例(13.2%)发生边支闭塞,B组0例发生边支闭塞,P<0.05;边支开口狭窄明显加重的发生率,A组37.7%(20例),B组11.6%(6例),P<0.05;完成交换导丝的时间,A组(26.4±13.6)min,B组(14.2±10.6)min,P<0.05。A组中有22例(41.5%)边支植入支架,B组有5例(9.6%)边支植入支架,P<0.05。结论在真分叉病变中,双保护导丝较传统的单导丝放入边支或重要分支,在完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主支支架置入后可以明显减少边支的丢失,预防边支开口狭窄加重,保证交换导丝顺利,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同时也减少了边支支架的植入,降低了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急诊收治的106例行冠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组54例(A组)、经股动脉组52例(B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持续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A,B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4.4%;96.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85%;明显低于B组(13.46%)。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AMI临床疗效好,且安全可靠,是一种更为可行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输尿管导管及锥形导丝在输尿管中上段碎石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该院就诊的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锥形导丝组)和观察组(输尿管导管组),每组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总费用、术中结石逃逸情况、术后血尿、发热、肾绞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1个月结石排净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住院天数、术中结石逃逸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个月结石排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锥形导丝及输尿管导管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治疗效果明确且并发症少。输尿管导管较锥形导丝手术时间长,但锥形导丝治疗费用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应用造影导丝引导留置胃管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需留置胃管的昏迷患者4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分别采用常规方法插管及胃管内置造影导丝引导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一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66.7%,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造影导丝引导留置胃管可提高昏迷患者胃管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建立人工气道后昏迷患者胃管置人方法,以提高插胃管成功率,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将100例建立人工气道后需要置入胃管的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传统插胃管方法进行,观察组采用导丝加利多卡因进行插管操作。结果观察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过程中烦躁呛咳、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导丝加利多卡因能提高人工气道昏迷患者置胃管成功率,置管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不大,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丝引导支撑硅胶尿管插管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尿道下裂中的应用可行性与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期间手术的22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尿道下裂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例,观察组应用中心静脉导丝引导支撑硅胶尿管插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插尿管方法进行插管,比较两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后尿道口水肿、出血例数,术中、术后引流通.情况,及拔管后排尿情况。结果两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后尿道口水肿例数、拔管后排尿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插管后尿道口出血例数,术中、术后引流通.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丝引导支撑硅胶尿管插管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尿道下裂患儿,明显优于常规插尿管方法,从而有效解决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尿道下裂患者的插尿管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用5F(左右侧)共用型导管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成功率。【方法】回顾本院486例运用5F共用型导管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资料,了解其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总结5F共用型导管操作技巧。[结果]486例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467例,成功率96.09%(467/486);467例桡动脉穿刺成功患者457经桡动脉造影获得成功,成功率97.88%(457/467);其中完全使用5F共用型造影管446例,占97.59%(446/457);5F共用造影管配合使用6F JudkinsR3.5造影管11例,占2.41%(11/457);并发症发生率5.76%(28/486);无死亡病例。【结论】运用5F共用型导管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配合使用6F JudkinsR3.5造影管可提高成功率,并在临床上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波聚束热疗中应用吸痰管护套放置测温导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21例热疗患者按病案号单双号分为对照组58例、观察组63例,对照组按常规放置测温导丝,观察组应用吸痰管护套放置测温导丝,分别观察两组导丝放置一次成功率和患者体温、不适感、直肠黏膜损伤及导丝损坏情况。结果导丝一次放置成功率对照组为82.8%、观察组100%;两组肛温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70.7%患者有不适感、直肠黏膜损伤发生率32.8%,观察组23.8%患者有不适感、直肠黏膜损伤发生率1.6%;对照组导丝损坏5根,观察组导丝无损坏。结论热疗中应用吸痰管护套不影响测温精确度,且可降低患者不舒适感及直肠黏膜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王关芬  秦英  郭玲 《护士进修杂志》2014,(18):1643-1645
目的 探讨血管超声联合反送导丝检查法在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组628例在采取常规方法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基础上加用血管超声检查联合反送导丝检查法,通过血管超声检查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内有无导管影或导管影是否正常,以及检查退出导丝能否顺利反送到预定刻度,来判断导管有无异位和打折;对照组555例只采取常规方法置管,最终通过X线检查有无导管异位和导管打折。结果 实验组发生导管异位5例,异位率0.8%。对照组发生导管异位33例,异位率5.9%。两组患者置管导管异位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血管超声检查联合反送导丝检查法对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和导管打折,能早期发现,及时调整,从而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宫腔镜微剪法与电切割法治疗子宫纵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行宫腔镜治疗的子宫纵隔患者58例,其中28例采用宫腔镜微剪法治疗(微剪组),30例行电切割法(电切割组)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膨宫液吸收量及妊娠结果。结果:微剪组与电切割组的一次性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9.2%、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膨宫液吸收量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36个月,微剪组妊娠成功率为75.0%,电切割组则为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监护下宫腔镜微剪法与电切割法治疗子宫纵隔的疗效均满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