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孢子丝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孢子丝菌病是一种由申克孢子丝菌感染引起的,呈全球性分布的慢性真菌病,由于孢子丝菌的黑素形成对其毒力有很大的影响,故对人体有较大危害性。现就孢子丝菌病的微生物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孢子丝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孢子丝菌病是一种由申克孢子丝菌感染引起的,呈全球性分布的慢性真菌病,由于孢子丝菌的黑素形成对其毒力有很大的影响,故对人体有较大危害性。现就孢子丝菌病的微生物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申克孢子丝菌是孢子丝菌病的病原体。孢子丝菌样感染在临床和组织学上与孢子丝菌病相似,如芽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以及非典型分支杆菌中海鱼分支杆菌,堪萨斯分支杆菌,土拉热朗得菌,巴西诺卡菌感染所致的疾病。最近,已用抗卡介苗多克  相似文献   

4.
【摘要】 世界卫生组织将孢子丝菌病归为“被忽视的热带病”,近年来对孢子丝菌病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从病原体、流行病学、诊断、治疗、疫苗这五个方面综述孢子丝菌病的近期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孢子丝菌病的诊断及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概述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及其卢里变种所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附近淋巴管的慢性感染。此病分布世界各地,但其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别,如在欧洲,孢子丝菌病非常少见,而美国南部则极其常见。1916年,刁氏首次在我国报告此病以来到1981年累计已有报道550例左右,据吴绍熙等对我国某地区该病发病情况的统计,认为孢子丝菌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孢子丝菌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粘膜、上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染,当孢子丝菌由伤口进入组织,即引起局部化脓性病变。当机体抵抗力增强时,病变局限于侵入部位或附近,即形成…  相似文献   

6.
真菌病发病率明显增高,说明对真菌作为重要的致病原因,提高了认识。和职业有关的深部真菌病的增多,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对这些感染的致病原因已有更多的了解。下列真菌病的感染方式,主要为在掘土时吸入包含真菌孢子的灰尘:如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副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及隐球菌病等。申克氏孢子丝菌的孢子已经在木材、某些灌木的树叶以及苔藓中发现,因此,创伤接种就可发生孢子丝菌病。隐球菌病的发生与鸽子有关,组织胞浆菌病的发生与蝙蝠及鸟类有关。  相似文献   

7.
我们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在真皮和培养的申克氏孢子丝菌,后者见孢子和菌丝,二者都有正常的细胞壁,孢子直径在3.0~5.4μm范围内,菌丝平均直径4.5μm,在孢子胞浆中见糖原颗粒、线粒体、空泡、脂滴、核蛋白体、内浆膜系统、同心膜系统、中心无定形物质及核.前者见直径0.9~4.0μm的缩小孢子,胞浆中可见糖原颗粒、空泡.脂滴、线粒体及核.并讨论了真皮中孢子丝菌与孢子丝菌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人和动物的皮下真菌感染性疾病,过去认为孢子丝菌病是由单一菌种即申克孢子丝菌引起,但申克孢子丝菌是多个同形种构成的复合体,最新的分类鉴定结果显示孢子丝菌病病原体除了狭义的申克孢子丝菌外,还包括巴西孢子丝菌、球形孢子丝菌、墨西哥孢子丝菌和卢艾里孢子丝菌。该文针对孢子丝菌病致病菌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评价及最新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复合体感染皮肤、皮下组织、黏膜和局部淋巴系统所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皮损主要表现为慢性炎症性肉芽肿损害。自1898年报道第一例孢子丝菌病后,对孢子丝菌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包括孢子丝菌病原体的变迁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改进。病原体从申克孢子丝菌单一菌种到目前孢子丝菌复合体的认识。诊断方法包括真菌学检查、组织病理检查、孢子丝菌素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治疗方法包括碘化钾、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两性霉素B口服以及物理和手术疗法等。  相似文献   

10.
进行性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是一种由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所致的少见的系统性感染,如不经治疗,常可致死.用二性霉素B适当治疗,一般能痊愈.但常易复发,剂量小时更为明显.二性霉素B需要长期胃肠道外给药,且常有一些副作用.因而,需要有一个毒性低、疗效高和给药方便的药物用于治疗进行性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及其他一些系统性真菌病.酮康唑(Ketoconazole)是一种新的咪唑类的药物,在体外具有抗某些真菌的活性,包括荚膜组织胞浆菌.与双氯苯咪唑(miconazole)不同,由于酮康唑水中的溶解度、口服吸收好,产生有效的血清浓度(给药200mg~400mg后2~4小时达2~4μg/ml).初步的经验说明:本药可有效地用于治疗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球孢子菌病和副球孢子菌病.因而可认为本药是"治疗真菌病的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11.
皮肤孢子丝菌病的发生,常与职业接触植物有关.其病原菌申克氏孢子丝菌,为植物中的一种腐生菌.本文报告两例兽医的助手,因管理同一只感染的猫而患皮肤孢子丝菌病.  相似文献   

12.
孢子丝菌病(限局性皮肤型)可以模拟许多疾病,如痤疮、放线菌病、溴疹、碘疹、着色真菌病、球孢子菌病、皮肤霉菌性肉芽肿、梅毒树胶肿、利什曼病、北美芽生菌病、副球孢子菌病、银屑病、化脓性肉芽肿、结节病及疣状皮肤结核等。作者报告1例具有10cm 大的北美芽生菌病样疣状损害的孢子丝菌病,持续达7年之久。病例:男性,21岁,右腋窝皮肤发生损害已5年,皮损是在农场过夏天之后发生的。在发病前4个月左右于右肘部发生1个溃疡和右腋窝淋巴结肿大,大约在该溃疡和腺病消退之时,发现右腋窝皮肤发生损害。体检发现右腋窝下部有一10×6cm 大新月形损害,具有疣状和紫罗兰色的表面,上部混有疤痕,下部高起,边缘锐利。两侧腹股沟皱襞各有一较小的类似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比较2010—2019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儿童和成人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特征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3 124例孢子丝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儿童(< 18岁)911例,成人(≥ 18岁)2 213例。所有患者均经皮损真菌培养确诊为孢子丝菌病。采用χ2检验比较儿童与成人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特征差异。结果 911例儿童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4∶1,720例(79.0%)发生于寒冷季节(1 - 3月及10 - 12月),790例(86.7%)为皮肤固定型孢子丝菌病,835例(91.7%)皮损发生于面部。2 213例成人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5,1 450例(65.5%)发生于寒冷季节,1 523例(68.8%)为皮肤固定型孢子丝菌病,1 090例(49.3%)皮损累及四肢,975例(44.1%)累及面部。儿童孢子丝菌病在寒冷季节发病的比例明显高于成人(χ2 = 55.55,P < 0.001),皮肤固定型孢子丝菌病比例亦显著高于成人(χ2 = 107.55,P < 0.001)。两组皮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99.91,P < 0.001)。结论 儿童与成人孢子丝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黑龙江地区502例孢子丝菌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近年孢子丝菌病的发病特点,为今后防治孢子丝菌病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对2014年4月—2017年4月至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经过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检查及真菌培养确诊为孢子丝菌病的50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女比例1:2,平均年龄49.7岁,以41~65岁人群最为多见。66.5%的患者在冬春两季发病,76.2%的患者为农民,37.8%的患者有明确外伤史。皮肤固定型占74.9%、皮肤淋巴管型24.9%、皮肤播散型0.2%。患者对碘化钾、特比萘芬治疗反应良好。结论孢子丝菌病在黑龙江地区发病率高,其流行病学特点与吉林省、辽宁省相似,但不同于其他国家。碘化钾、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是其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低治疗量碘化钾对孢子丝菌病发病的影响 ,为预防本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含碘化钾的饮水饲养实验鼠 ,并设对照组 ,2周后行腹腔接种孢子丝菌 ,于接种后的第 3~ 8周 ,每周分批处死实验鼠 ,剖检 ,观察发病情况、病理学改变及真菌学所见。结果 实验鼠本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 (P <0 0 1) ,其下降与碘化钾的用量有关。结论 低治疗量碘化钾具有预防孢子丝菌病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氏孢子丝菌所引起的.此菌广泛地存在于腐生物中.本病为一职业病,主要发生在苗圃、农业和林业工人中.绝大部分病人为皮肤淋巴管型,极少数累及内脏和骨.作者报道了3例皮肤型孢子丝菌病,患者都是明尼苏达州东部的一个苗圃的工人,由于接触泥炭藓(Sphagnum Moss)而引起发病,从藓中发现了申克氏孢子丝菌,此藓产于威斯康星州.作者报道的3例患者均为上肢皮肤淋巴型损害.除活检作组织病理检查(包括HE染色、改良Brown-Brenn革兰氏染色、PAS染色和Gomori乌洛托品银染色)和真菌培养外,同时也取泥炭藓标本作培养.其结果是3例组织和泥炭藓标本培养均见相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对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疗效,检测孢子丝菌对伊曲康唑的体外敏感性.方法:对48例孢子丝菌病患者给予伊曲康唑胶囊口服治疗;另外30例患者给予碘化钾溶液口服治疗,并采用Etest法检测其中10株孢子丝菌对伊曲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伊曲康唑对孢子丝菌病的总有效率91.67%,碘化钾溶液的总有效率8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Etest法检测10株孢子丝菌对伊曲康唑MIC值,范围为0.012-8μg/mL.结论:虽然伊曲康唑对孢子丝菌病的疗效与碘化钾的疗效相当,但副作用小.Etest法可以作为一种孢子丝菌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申克孢子丝菌基因差异、致病力与孢子丝菌病不同临床型别的关系。方法 ①收集不同临床型别孢子丝菌病的申克孢子丝菌分离株并提取DNA,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扩增。②BALB/c小鼠接种不同临床型别孢子丝菌病的分离株菌悬液,观察实验动物发病及病变情况。③发病小鼠皮肤及内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接种不同临床型别孢子丝菌病的分离株菌悬液后小鼠病变内申克孢子丝菌孢子数量及分布。结果 ①不同临床型别孢子丝菌病的申克孢子丝菌分离株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电泳带型差异较明显:播散型分离株可见1800bp、850bp、500bp、180bp,皮肤淋巴管型分离株见1400bp、800bp、700bp、500bp,皮肤固定型分离株见2500bp、1400bp、1000bp、700bp。②注射播散型孢子丝菌病分离株菌悬液的BALB/c小鼠比注射皮肤淋巴管型分离株小鼠发病早、病变部位广且死亡率高;注射皮肤淋巴管型分离株的小鼠较注射固定型孢子丝菌病分离株小鼠皮损出现早、病变范围广且严重。③实验BALB/c小鼠病变皮肤及内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注射播散型孢子丝菌病分离株的小鼠病变内孢子数量明显多于注射皮肤淋巴管型分离株小鼠病变内孢子数量,而后者较注射固定型孢子丝菌病分离株的小鼠病变内孢子数量多。结论 不同临床型别孢子丝菌病的申克孢子丝菌的基因差异、致病力与孢子丝菌病不同临床型别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氟康唑对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疗效,检测孢子丝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体外敏感性,探讨孢子丝菌病治疗的新方法。方法对60例孢子丝菌病患者给予氟康唑片口服治疗[成人首次100mg,以后50mg,儿童3~5mg/(kg.d)],30例患者给予10%碘化钾溶液10mL口服治疗,并采用E-test法检测其中10株孢子丝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氟康唑组有效率为95.00%,碘化钾组为86.67%。采用E-test法检测10株孢子丝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MIC值,范围分别为>256μg/mL,0.012~8.0μg/mL。结论氟康唑对孢子丝菌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申克氏孢子丝菌对对氟康唑的体外敏感性较低。E-test法可以作为一种孢子丝菌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孢子丝菌病由申克氏孢子丝菌所致慢性传染病.1898年Schenck首先报告本病以来,其后关于本病的临床分类繁多.根据Lever 19T5年对本病的分类,本文报告的14例应属于原发皮肤接种性孢子丝菌病.14例中男性11例女性3例,9例有明显外伤史.均在病理组织内发现了申克氏孢子丝菌的星状体和孢子.3例霉菌培养证实申克氏孢子丝菌.本组14例病人均经服用碘化钾液而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