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治疗盆腔炎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运用刘云鹏经验方柴枳败酱汤加减口服,并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外敷等方法,治疗盆腔炎6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2例,年龄20~25岁者9例,26~40岁者52例,41岁以上者1例。以26~40岁之间为盆腔炎好发期,占总数的8...  相似文献   

2.
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盆腔炎37例252328山东省阳谷县人民医院定水镇分院李怀生薏苡附子败酱散本为治疗肠痈的有效方剂,笔者用此方加味治疗盆腔炎37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7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大52岁,最小21岁;病程最短半月,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柴枳败酱汤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给予柴枳败酱汤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对照组67例予以妇科千金片.10天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并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年内复发率分别为89.2%、2.1%,对照组总有效率、1年内复发率分别为61.2%、39.8%,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血液黏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柴枳败酱汤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从而达到消除病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盆腔炎是女性内生殖器官感染性病变,为已婚育龄妇女的常见病。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盆腔组织粘连,治疗药物不易进入,因而治疗时间长,难于彻底治愈,易复发。笔者应用全国名老中医刘云鹏经验方——柴枳败酱汤加减口服。结合中药外敷、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12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建 《吉林中医药》2008,28(12):886-887
目的:观察柴枳郁金香合剂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疗效.方法:118例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8例采用柴枳郁金香合剂联用心得安、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心得安联用奥美拉唑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内镜下胃黏膜恢复情况总有效率分别为90.9%和8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和70.0%,两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柴枳郁金香合剂治疗PHG疗效满意,能促进胃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6.
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 ,多发病 ,临床可见单侧或两侧小腹或胀或坠或痛 ,经带异常 ,妇检及B超可见子宫、附件异常或包块存在。在临床上运用柴枳败酱汤行气化瘀 ,清热解毒以达到止痛消炎 ,调经止带作用 ,治疗盆腔炎疗效显著。1临床资料150例患者 ,年龄18~55岁 ,平均31 85岁。疗程5~93d ,平均31 75d。2治疗方法2 1处方柴枳败酱汤 (全国500名老中医之一刘云鹏之验方 ,现已制成成药 ,即妇炎康冲剂 )。柴胡9~15g,莪术9~15g,枳实9g,牛膝9~15g,香附9~12g,红花15g,三棱9~15g,丹参15~30g,甘草6g,赤芍、白芍各15g,大黄炭9~12g,败酱草30g。水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红藤败酱合剂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同时对治疗组的不同中医分型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对治疗组60例采用针刺联合红藤败酱合剂热敷治疗与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针刺法(针刺方法同治疗组)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治疗率为91.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经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不同中医分型的对比分析,发现湿热瘀滞型与冲任虚寒型的有效率高于其他两型,但无统计学的意义。结论:针刺联合红藤败酱合剂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云鹏为湖北省沙市市中医院妇研所主任医师,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业医60余载,精研妇科,尤长妇科痛证,善用清通药物。近几年来以“淤热”立论,自拟柴枳败酱汤。治疗女科经、带、产、杂病中的小腹疼痛,止痛每出奇制胜,余随师应诊,无不应手奏效。  相似文献   

9.
梁勇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6):568-568
目的:探讨中医药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方法:设立治疗组50例,口服中药柴枳败酱汤并配合中药保留灌肠,1次/d。对照组30例,口服妇科千金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5%,明显高于对照组93.3%(P<0.05)。结论:中药内外合治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洪 《四川中医》2000,18(8):39-39
笔者应用柴枳败酱汤治疗 3 0例慢性附件炎患者 ,取得满意疗效。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最小 2 2岁 ,最大 4 9岁。病程最长 3年 ,最短 3月。临床症状为下腹坠痛 ,腰骶部胀痛。妇检发现均有一侧或两侧附件增粗、增厚 ,或可触及包块 ,压痛明显。B超提示一侧或两侧附件增粗或炎性包块 2 3例。 2 1例有急性盆腔炎病史。2 治疗方法柴枳败酱汤 :柴胡、白芍、牛膝各 1 5g ,枳实、赤芍、三棱、莪术、香附各 1 2g,败酱草、红藤各3 0g ,丹参 2 0g,大黄 6g ,甘草 3g。胀甚者加浙贝1 5g ,广木香 1 2g;痛甚者选加蒲黄、五灵脂各 9g,乳香、没药…  相似文献   

11.
慢性盆腔炎常由急性盆腔炎迁延而来,也有因反复发作的阴道炎、宫颈炎、尿道炎或不当手术导致。刘云鹏老师认为,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理产物是湿、热、瘀交错互结于胞宫、胞脉,影响冲、任、督脉及气血的运行,而出现腹痛、腰酸痛、白带增多等。老师自拟柴枳败酱方和除湿化瘀方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盆腔炎性肿块是妇科常见病之一,该病对妇女的身体健康、生活劳动及生育均有很大影响。笔者经过长期临床总结,自拟败酱汤加减治疗本病6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2例中,年龄最大者49岁,最小者25岁,平均36岁;均为已婚妇女;所有患者均有慢...  相似文献   

13.
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慢性直肠炎45例吴允聪郭倩君笔者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慢性直肠炎4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5例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最大53岁,最小21岁,其中21~30岁35例,31~53岁10例;病程最短1...  相似文献   

14.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采用自拟败酱双花汤治疗盆腔炎患者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19~25岁5例,>25~30岁10例,>30~45岁35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5a.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附子薏苡败酱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妇科盆腔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附子薏苡败酱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3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附子薏苡败酱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盆腔脓肿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败酱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姚  杨丽妍 《广西中医药》2001,24(5):268-269
自1993~2000年7年间,我们用自拟败酱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4例,并与西药庆大霉素保留灌肠相对照,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观察组34例,对照组27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例,均经结肠镜及病理确诊为活动期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符合1993年6月在山西太原召开的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订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 [1] 。观察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23~61岁,平均37.25±2.25岁;病程20天~12年,平均2.24±0.67年;按病变部位分属溃疡性直肠炎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薏苡附子败酱散适应症及病机,从"症-证-病"的角度,探析薏苡附子败酱散的临床功用。方法:总结历代医家对薏苡附子败酱散的并对现代医家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分析。结果:薏苡附子败酱散的治疗涉及到肠道、皮肤、妇科、男科等疾病,以及皮肤干燥,皮肤异常角化性疾病等,疗效显著。结论:薏苡附子败酱散可针对脾肾之阳不足,伴有湿浊血瘀之证,可治疗慢性、迁延难愈性炎症,尤其痈脓性,脓久不溃性炎症。  相似文献   

18.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情顽固、复发率高的特点。2003-2007年,笔者采用《金匮要略》中的苡仁附子败酱散、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化裁治疗本病患者6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董洪根 《四川中医》2006,24(9):53-54
目的:观察柴枳理气颗粒治疗慢性胃痛的疗效。方法:对70例慢性胃痛患者采用柴枳理气颗粒(柴胡、枳壳、白芍、木香、丹参、栀子、厚朴、茯苓、焦楂、甘草)治疗。结果:显效42例(60%),有效20例(28.6%),无效8例,总有效率88.6%。结论:柴枳理气颗粒治疗慢性胃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红藤薏仁败酱散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溧水县卫生学校(211200)徐敦玉关键词盆腔炎性包块,红藤薏仁败酱散笔者自1990年以来,运用红藤薏仁败酱散加味,辅以芒硝外敷局部,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疗效比较满意。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30例均系已婚妇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