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平艾合剂干预对HIV/AIDS 患者的临床疗效,阐明中药应用于艾滋病治疗的特点。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41 例HIV/AIDS 患者,给予相应的平艾合剂方治疗,3 个月为1 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HIV/AIDS 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CD4+T 淋巴细胞的变化,采用SPSS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总积分(主要、次要症状及主要体征积分之和)较疗前明显降低(P<0.01)。自汗、盗汗、脱发等症状的单独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它症状、体征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Karnovsky Score 在治疗6 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平艾合剂治疗艾滋病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平艾合剂I号方治疗艾滋病的疗效。方法:将107 例患者分为单服平艾合剂I号方(太芪培元颗粒)组与平艾合剂I号方合用西药(齐多夫定300 mg、拉米夫定150 mg、奈韦拉平200 mg,每日两次)组,即中医组与中西医组。结果:经6 个月治疗后,中医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CD4+ T 淋巴细胞计数改善程度较中西医组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艾合剂I号方有改善艾滋病患者症状,提高免疫力和生存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平艾合剂1号方治疗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HIV感染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未经HAART治疗的HIV感染者40例,将20例服用平艾合剂1号方患者归为暴露组,20例未服用平艾合剂1号方患者归为非暴露组,观察2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中医症状体征积分、血常规、肝肾功指标的差异。结果与非暴露组相比,暴露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艾合剂1号方对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HIV感染者有一定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1 25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 250例2014年12月—2016年1月就诊于新疆艾滋病高发区疾控中心和抗病毒治疗点的艾滋病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中药组、中药+HAART组、HAART组和空白组。中药组单纯服用平艾合剂1/2/5号方治疗,中药+HAART组采用口服1/2/5号方和抗病毒药物治疗,HAART组仅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空白组不采用任何治疗方法,治疗6个月。治疗后观察患者中医症状计分、CD3+、CD4+、CD8+T细胞及HIV RNA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4组治疗6个月后乏力、腰膝酸软、口干、健忘、头痛、心悸、肢体麻木、盗汗、失眠、自汗、眩晕、感冒、畏寒、消瘦、心情抑郁、口苦、咳嗽、耳鸣、咯痰等20个症状积分及总分均下降(P<0.05,P<0.01);与空白组同期比较,治疗6个月时HAART组乏力、健忘、畏寒、口苦、耳鸣及中药+HAART组肢体麻木、畏寒积分降低(P<0.05);与HAART组比较,治疗6个月时中药+HAART组乏力、健忘、烦躁、心悸、心情抑郁、口苦积分更高(P<0.05)。与本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6个月时4组CD3+T水平升高,中药+HARRT组CD8+ T细胞水平升高(P<0.05)。与空白组和HAART组比较,中药组和中药+HAART组中CD3+T淋巴细胞数值有所升高(P<0.05)。HIV-RNA数值治疗前后有一定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艾合剂系列方可改善艾滋病患者临床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改善艾滋病患者免疫指标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钦  赵景云  金玉才  段俊国 《中草药》2016,47(19):3469-3474
目的 观察长期服用扶正抗毒丸对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艾滋病(AIDS)患者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无症状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分为对照组(单纯HAART)和试验组(服用扶正抗毒丸满1年后,在扶正抗毒丸的基础上加入HAART);分别在治疗0、6、12个月对患者症状体征总积分和卡洛夫斯基积分(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监测CD4+、CD4+CD45RA+、CD8+T淋巴细胞计数,治疗12个月时,计算患者免疫重建成功率。结果 试验组的免疫重建成功率(77.53%)、在治率(89%)均高于对照组(成功率58.97%和在治率78%),不良反应发生率(4%)、失访率(3%)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失访率12%);CD4+、CD4+CD45RA+T淋巴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CD8+T淋巴细胞计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症状体征总积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卡洛夫斯基积分则显著升高(P0.001)。结论 无症状期HIV感染者在未行HAART前长期服用扶正抗毒丸可有效提高患者后期接受HAART时的免疫重建成功率及CD4+、CD4+CD45RA+、CD8+T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艾可清胶囊对高效抗病毒逆转录疗法的增效减毒作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通过对7例接受高效抗病毒逆转录疗法(HA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加用艾可清胶囊进行治疗的临床观察,考察中药复方制剂艾可清胶囊辅助HAART治疗增效减毒作用。方法:7例HIV/AIDS患者在进行HAART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艾可清胶囊,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记录症状体征积分(积分1)、症状舌脉积分(积分2)、体重,生存质量(卡洛夫斯基积分,Kamovsky Score),并检测HIVRNA定量、T淋巴细胞亚群、血常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HIV复制得到有效控制;CD4、CD8、CD4/CD8在加用艾可清胶囊后3个月及6个月均较疗前升高,其中CD4细胞计数与CD4/CD8在治疗6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分别为P〈0.01、P〈0.05;CD4/CD8疗后6个月与疗后3个月相比P〈0.05。患者的积分1、积分2明显下降(P〈0.05)、血常规及肝功能有改善的趋势。结论:艾可清胶曩显示出与实验室研究结果相符的对HAART疗法增效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联合HAART疗法治疗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HIV/AI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HIV/AIDS患者63例,随机分成3组.中药组20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中西医结合组22例,采用中医辨证联合HAART疗法治疗;西药组21例,单用HAART疗法治疗.记录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及CD4细胞计数、HIV-RNA载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西药组CD4细胞计数、HIV-RNA载量及卡洛夫斯基积分明显好转,与治疗前及中药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CD4细胞计数、卡洛夫斯基积分治疗后好转,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RNA载量较前上升.治疗后3组症状、体征较治疗前均有好转,但3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联合HAART疗法较单纯中药或单纯HAART疗法能更有效地提高HIV/AID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HIV-RNA载量,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疗效.方法:选择同时符合中医和西医治疗纳入标准的艾滋病患者28例,同时给予扶正抗毒胶囊和HAART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CD4细胞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CD4细胞明显升高.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有可靠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艾灸对脾肾阳虚型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艾滋病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艾滋病患者6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观察组在HAART基础上加灸天枢、神阙、中脘、关元4穴,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改善以及细胞免疫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9%,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2组症状体征改善积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经治疗2组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均有增加,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总淋巴细胞计数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灸法可提高HAART治疗艾滋病的疗效,灸法虽不能在西药基础上提高CD4 T细胞水平,但对提高总淋巴细胞计数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平艾合剂Ⅰ号治疗HIV感染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实验方法,选取2010年8月—11月在伊宁县中医院,接受中医药关怀治疗的20例HIV感染者,给予中药治疗,疗程3个月,并进行单项症状积分、临床症状总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及CD4+细胞计数变化的疗效分析。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患者乏力、自汗、纳呆、腹胀、肌肉痛、体质量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卡洛夫斯基积分较治疗前上升(P=0.05);③与治疗前比较,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平艾合剂Ⅰ号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3.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诊治不孕症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不孕症的临床意义和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09年1月入住我院的98名不孕症妇女,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经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术后妊娠情况。结果:输卵管粘连Ⅰ~Ⅲ级者,不孕时间要短于输卵管Ⅳ级的患者。腹腔镜组术后妊娠2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8例,异位妊娠5例;经腹术组术后妊娠1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0例,异位妊娠3例。两组输卵管粘连Ⅰ~Ⅲ级的妊娠率均明显高于Ⅳ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诊治不孕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程永 《天津中医药》2012,29(6):552-555
[目的]探讨肩周炎的经筋病机实质与治疗方法。[方法]从《黄帝内经》原文及现代相关文献出发,分析经筋与肩关节的生理解剖联系、肩周炎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结果]生理上,肩关节与手六经之经筋和足少阳、足太阳经筋相联属;病理上,分为"瘀沫期"、"经筋拘急期"、"筋结病灶形成期",但三病理过程相互杂揉与绞结;治疗上,宜遵循"以痛为俞"、采用粗银质针温针治疗,是解除瘀、沫、筋结病灶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认真探讨中医生理、解剖学,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入理解及拓展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针灸穴位共计72个,使用频次为1005次;所用腧穴归属为督脉、足少阳胆经、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频次最多,其累积频率达82.29%;其中风池穴的频率为19.11%;夹脊穴的频率为17.13%;百会穴的频率为12.3%,三穴累积频率达64.28%。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以疏通局部经络,调节阴阳气血,临床选取督脉、足少阳胆经、奇穴以及风池、夹脊、百会三穴治疗最多。  相似文献   

20.
脾阴论是明代医家在继承丹溪养阴思想的基础上对东垣的脾胃学说的一次创新,由于后世胃阴学说的兴起,这部分理论逐渐被忽视。文章通过系统整理这部分理论,揭示了其中所蕴含的致中和的治疗理念,以期能被合理地应用到某些疾病证候的治疗当中去,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