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加强对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认识,提高术前MRI诊断准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头颈部腺样囊性癌MR影像资料,其中15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 20例中病变主体位于鼻腔副鼻窦7例,眼眶5例,翼腭窝3例,颅、鼻、眶广泛受累2例,舌根2例,外耳1例。病变累及邻近2个以上解剖结构者15例,其中累及翼腭窝9例,上颌神经受累9例,下颌神经受累6例,翼管神经受累8例,中颅窝及海绵窦受累8例。在T1WI肿瘤实质以等信号为主13例,稍低信号为主7例;T2WI以等信号为主13例,稍高、高信号7例,20例信号都不均匀。增强扫描病变实质部分明显花斑状强化8例,中等程度强化12例,11例动态增强扫描中,增强曲线呈速升-平台型7例,其中1例部分病变呈速升-速降型;持续上升型4例。其内有片状短T1、长或混杂T2出血样信号4例。15例CT检查,肿瘤邻近溶骨性骨质破坏13例,其中3例病变呈膨胀性改变,邻近骨质受压为主。结论头颈部腺样囊性癌MRI信号特点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以等T1、等T2信号为主,多呈中度强化,范围弥漫;以稍长T1、长或稍长T2信号为主者,多呈明显花斑状强化,边界较清,范围相对较局限,以膨胀性改变为主。MRI检查能够清晰、准确显示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2.
动脉瘤样骨囊肿CT与MRI征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与MRI对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全部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14例行CT检查,19例行MRI检查,10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 在X线上ABC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在CT上动脉瘤样骨囊肿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常有不同程度膨胀性改变,骨质破坏区内可见囊状低密度区及骨性分隔,MRI表现为T1WI及T2WI上可见病灶边缘有低信号环,病灶内主体部分充满囊状液体,信号混杂,在T1WI低或中高信号,在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病灶内可见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的分隔。Gd-DTPA增强扫描后可见囊壁及病灶内的分隔强化。结论 CT与MRI对动脉瘤样骨囊肿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颅咽管瘤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CT和MRI表现。结果:37例颅咽管瘤中,27例呈囊性,CT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伴蛋壳样钙化,MRI25例呈长T1WI,2例短T1WI,均为长T2WI;7例囊实性,CT表现为混杂密度影,MRI T1WI呈低等混合信号,T2WI呈等高混合信号,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实质部分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则环状强化;3例呈实性,CT表现为等或略高密度影,MRI呈等T1WI,长T2WI,增强扫描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CT和MRI是诊断颅咽管瘤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与MRI表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对48例病理证实的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的CT与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CT检查19例,MRI检查15例,另有14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在48例中,36例发生于长骨,其余跟骨5例、髌骨4例以及耻骨、髂骨及距骨各1例.在CT上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多表现为偏心溶骨性透亮区,有不同程度膨胀性改变,病灶内可见粗细不等分隔或骨嵴,原发灶特点与相同原发病相仿.在MRI上病变边缘在T1WI及T2WI上均为低信号的完整或不完整环,病灶内亦可见同样低信号的间隔,囊腔内的液体在T1WI呈不均匀低或中高信号,在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其囊壁及囊内间隔一般强化较明显,而囊性部分则未见明显强化,原发灶特点亦与相同原发病相仿.结论: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与MRI对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照病理分析腹盆部原发孤立性纤维瘤(SFT)的影像特征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为腹盆部SFT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4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6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SFT发生于腹腔4例,盆腔5例,腹股沟区1例,同时位于腹盆腔2例。肿块呈囊实性1例、实性11例,最大径6.3~20.0 cm。CT平扫肿块呈等/低密度,病灶内见钙化灶3例,出血灶1例。MRI平扫T1WI呈等低信号8例,T2WI/T2压脂呈均匀低信号1例,余7例均呈高低混杂信号,特征“阴阳图”4例,瘤内见流空血管影4例。增强扫描:12例均呈不均匀强化,10例呈“地图样”强化,2例呈花斑样强化,其中1例呈持续强化,1例呈渐进性强化,其余10例呈“快进慢出型”强化;6例瘤内见迂曲血管影,即“蚯蚓钻土”征。除坏死囊变区外,将8例行MRI检查的肿瘤实性成分分为两类:A类结节,T1WI等信号,T2WI/T2压脂低信号,增强检查无强化;B类结节,T1WI等低信号,T2WI/T2压脂高信号,增强检查呈轻-中度/显著强化,5例肿块为两类结节共存,3例为B类结节。病理示:5例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描述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影像学诊断本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SPTP影像学表现。7例均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其中3例行胃肠道钡餐检查,3例行超声内镜检查,1例行MRI检查。结果SPTP表现为不均匀囊实性或囊性肿块,有包膜,边界清楚。胃肠道钡餐主要表现为胃、十二指肠壁的受压、移位。超声表现为高回声肿块,内有散在液性暗区,包膜呈高回声。CT平扫6例为低密度囊实性肿块,内可见多种形态、大小范围不同的更低密度区,1例为有壁结节的囊性肿块。肿块钙化2例。增强后动、静脉期肿块主要表现为边缘部不均匀强化,其内更低密度区及囊性部分无强化。3例明显强化,其中1例动脉期可见肿瘤内大量迂曲细小血管影,4例轻度强化。3例包膜表现为间断的弧线状强化。MRI表现为T1WI上以等信号为主,中央及边缘部夹杂高低混杂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为主,夹杂高低混杂信号。包膜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胆管轻度扩张2例,胰管轻度扩张2例。结论CT、MRI能较好地反映SPTP的特征,是术前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典型甲状舌管囊肿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不典型甲状舌管囊肿的临床表现和CT、MRI征象,并与手术和病理对照研究.7例行MRI检查,4例行CT扫描.[结果]11例均表现为颈前区偏于一侧的巨大类圆形囊性肿块,囊壁增厚、毛糙,其中5例囊内可见气液平面,1例囊内可见分隔影,1例表现为多发性囊肿.4例CT平扫呈稍低密度,MRI平扫6例T1WI呈稍低信号,1例呈等信号,7例T2WI及抑脂像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增厚囊壁可见强化,囊内无强化.[结论]发现偏于颈前区一侧巨大囊性肿块伴囊内气液平面、囊内分隔影、多发性囊肿等CT和MRI表现时,应考虑甲状舌管囊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眼眶原发淋巴瘤CT、MRI表现及文献复习(附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眼眶原发淋巴瘤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7例经病理证实的眼眶原发淋巴瘤患者均经CT平扫增强和延迟扫描,其中3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CT及MR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双侧眼眶原发淋巴瘤2例,分别位于双侧结膜和泪腺。单侧眼眶淋巴瘤5例。1例位于泪道;另4例跨越眶隔前后部呈不规则铸型累及泪腺及泪道,其中3例浸润肌锥内外间隙。所有病例均未见眼外肌推压移位、眼环增厚与变形。2例可见眶骨明显骨质破坏。所有病变CT平扫呈软组织肿块,密度类似于眼外肌,边缘清晰,增强后,4例呈中度强化,3例呈轻度强化,延迟期中度强化4例密度下降,轻度强化3例无明显变化。MRI上3例肿块在T1WI和T2WI上与眼外肌信号相比,呈等信号,增强后2例病变信号强度高于眼外肌。所有病变在CT、MRI上均呈匀质性。结论:眼眶原发淋巴瘤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够高度提示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和MR在诊断外耳道腺样囊性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均接受CT检查,4例接受MR检查,分析CT、MR表现并与病理结果 对照.结果 7例均为单耳发病,左耳3例,右耳4例;表现为外耳道局部隆起1例、肿块6例;形态规则1例、不规则6例;累及软骨部3例,软骨部与骨部均受累3例,颞骨及耳周广泛受累1例;侵犯中耳2例、腮腺2例、颞颌关节1例;骨质破坏5例,骨质受压1例,无骨质改变1例;T1WI呈低信号3例,等信号1例,T2WI均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3例,均匀强化1例.结论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前行CT和MR对该肿瘤定位、定量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眶部丛状神经纤维瘤(PNF)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85侧眶部PNF的MRI表现。79例均接受眼眶MR检查,其中71例接受增强MR扫描。结果眶部PNF均表现为侵袭性生长,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位于眼睑及眶周表浅部位的病变呈弥漫性生长并穿透筋膜和肌层,与肌肉相比,76侧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9侧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侧可见靶征。眶腔和(或)颞下窝等深层部位病变呈多发边界清楚的小结节或束状病变,主要沿神经干生长并压迫周围结构,77侧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7侧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4侧可见靶征。结论眶部PNF多呈侵袭性生长,MRI可清晰显示PNF累及范围,眼眶表浅部及深部病变有着不同的形态及信号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眶部肌锥外间隙疾病的cT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诊断明确的34例累及眶部肌锥外间隙病变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CT平扫检查,29例行增强扫描,18例行冠状位扫描或重建。结果海绵状血管瘤8例,CT示类圆形、均匀软组织影,增强后呈明显、持续性强化。淋巴瘤8例,表现为不规则等密度软组织影,呈轻中度均匀强化。神经鞘膜瘤3例,表现为密度不均肿块,增强后不均匀强化,2例内见囊变影。(表)皮样囊肿7例,其内可测得负CT值区,囊壁轻度强化。炎性假瘤5例,CT示眼外肌肌腹、肌腱同时增粗,泪腺肿大等。蜂窝织炎2例,CT表现为条形、片状软组织影,呈宽基底。转移瘤1例,表现为圆形、边界不清的病灶,邻近骨质破坏。结论CT检查对眼眶肌锥外间隙病变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大多数病变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PAL)的CT、MRI表现及其与病理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PAL的CT、MRI表现,均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3例经手术证实,10例经穿刺活检证实;其中8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1例(18个病灶)接受CT检查,6例(11个病灶)接受MR检查,4例同时接受CT和MR检查。结果 9例为双侧病灶,4例单侧病灶,共22个病灶。病灶最大径为2.60~13.40 cm,16个病灶呈类圆形、椭圆形,2个呈不规则形,4个基本保持肾上腺形状。18个病灶CT平扫呈软组织密度影,9个病灶MR 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CT或MR增强扫描中,病灶均呈轻中度渐进性均匀或不均强化,其中4个在MR增强静脉期或延迟期出现网格状强化。结论 PAL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LDH检查可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颅面部骨化性纤维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面部骨化性纤维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颅面部骨化性纤维瘤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结果15例中病变起源于筛窦6例,额窦4例,蝶窦3例,额骨、上颌骨额突各1例;10例首发病例多呈卵圆形,形态规则,5例复发病例中4例形态不规整。CT表现:11例于骨窗上均呈密度不均匀的"磨玻璃"样略高密度或高密度肿块影(与脑实质比较),内部均可见大小不等的囊变区,1例伴点状更高密度钙化影,7例肿瘤周边可见特征性"蛋壳样"骨壳形成,其中5例于其内侧可见到环形或弧线形底密度影。MR表现:8例中,肿瘤实性部分于T1WI呈低信号1例,呈等信号7例;呈高信号1例,T2WI呈低信号7例(与脑灰质比较),其中4例混有片状高信号影;继发囊变者4例,T2WI均呈高信号,T1WI呈等信号、低信号各2例;增强后,实性部分呈中等度强化,囊变部分不强化,而囊壁及间隔明显强化。结论CT是颅面部骨化性纤维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尤其是CT骨窗对该病诊断价值较大,MRI表现也具有一定的特征,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二者的联合应用可提高该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FNH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个FNH病灶的影像学资料,包括CT检查13例,MRI检查10例,其中3例同时做了CT及MRI检查。结果18例为单发病灶,2例为多发病灶。CT及MRI检出病灶数均为14个。CT平扫低密度9个,等密度5个。MRI平扫T1WI低信号10个,等信号4个;T2WI显示14个均呈高或稍高信号。所有病灶实质动脉期cT及MRI均明显强化。cT显示门脉期9个等密度,4个稍高密度,1个低密度;延迟期11个等密度,2个稍高密度,1个稍低密度。MRI显示门脉期高信号11个,等信号3个;延迟期高信号10个,等信号4个。CT多期扫描8个病灶伴有中央瘢痕,7个周边有扭曲、增粗血供,3个有假包膜。MRI多期扫描9个病灶伴有中央瘢痕,6个周边有扭曲、增粗血供,5个有假包膜。结论CT及MRI多期扫描可充分反映FNH的供血特点及病理特征,在FNH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泪腺淋巴细胞增生性病变的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0例经病理学证实的泪腺淋巴细胞增生性病变患者的CT及MR影像资料,总结病变影像学表现.结果 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5例,表现为泪腺体积增大,CT呈均匀等密度,MRI T1WI、T2WI呈低或等信号,1例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非典型性淋巴细胞增生1例,CT表现为双侧泪腺弥漫性增大,密度均匀.泪腺淋巴瘤4例,表现为双侧泪腺弥漫增大.结论 泪腺淋巴细胞增生性病变的CT及MRI表现与炎性病变相似,但有助于与泪腺上皮性肿瘤鉴别,并可准确显示病变累及范围.  相似文献   

16.
腮腺Warthin瘤的CT、MRI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腮腺Warthin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Warthin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37例腮腺Warthin瘤患者中,男33例,女4例,年龄45~82岁(平均55.5岁),55岁以上29例(78.4%);有20年以上吸烟史27例(73%)。37例共53个瘤灶,25例为单发,8例为单侧多发,4例为双侧多发。肿瘤多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方(79.2%),呈圆形、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平均长径约2.8cm。CT平扫(21灶)肿瘤呈实性(11灶)或囊实性(10灶),实性部分呈稍高密度;MRI检查(32灶)T1WI瘤灶均呈低信号,压脂T2WI呈稍高混杂信号(27灶),内可见裂隙状或圆形长T1、长T2信号,16灶T1WI瘤内见斑片状高信号。增强扫描(17例27灶)动脉期呈中等度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18灶见包膜强化。结论:腮腺Warthin瘤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特点,认识这些特点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SNTCS)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确诊SNTCS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均接受鼻窦MR平扫,其中5例接受增强MR检查,4例接受鼻窦CT平扫。结果 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34~59岁、中位年龄5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鼻衄和进行性鼻塞。影像学上,6例SNTCS均为鼻腔鼻窦单发病灶,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5个病灶中心位于鼻腔及筛窦、1个位于颅底嗅沟;平扫CT均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伴溶骨性骨质破坏区;T1WI上,5个病灶呈等或稍低信号、1个呈低信号,4个内见斑片状低信号,1个瘤周见不规则高信号;6个病灶T2WI均呈略高信号,4个内见条纹状低信号、3个伴小囊变;增强后5个病灶均呈明显不均质强化,3个内见条纹状强化,均侵犯周围组织。结论 SNTCS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MRI检查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病变均位于球后肌锥内,2例分别侵犯眶尖及海绵窦;病变呈圆形15例,椭圆形11例,分叶状3例,不规则形1例;T1WI呈均匀等眼肌低信号27例,不规则混杂高信号3例;T2WI均呈高信号,可见低信号包膜,边界清楚,视神经、眼外肌、眼球受压移位;21例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均呈"渐进性强化"。结论:MRI不仅可精确定位病变及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关系,通过其信号特征还可反映病变内部病理改变,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癌定位、定性诊断及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脂肪瘤及血管脂肪瘤的CT及MRI表现。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骨脂肪瘤及血管脂肪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9例术前8例接受CT扫描,3例接受MRI检查。结果9例中骨脂肪瘤6例,骨血管脂肪瘤3例。6例骨脂肪瘤发生于骨内4例,骨旁2例。骨内脂肪瘤跟骨1例,距骨1例,眶骨1例,肱骨1例。骨旁脂肪瘤颅骨1例,股骨1例。骨血管脂肪瘤发生于肋骨1例,颅骨1例,椎骨1例。骨内脂肪瘤CT显示病变骨质呈轻度膨胀性改变,边缘见轻度硬化环,病灶内见脂肪密度及条弧形、结节状钙化,MRI显示病灶T1WI呈高信号,PDWI及T2WI抑脂序列呈低信号。骨旁脂肪瘤CT呈不均匀高密度团块,MRI显示病灶T1WI呈高信号,T1WI及T2WI抑脂序列呈低信号。3例骨血管脂肪瘤CT显示病变骨质呈显著膨胀性改变,骨破坏边缘及内部见多发骨嵴及粗大骨小梁,高密度骨针呈放射状、簇状或不规则排列。结论骨内脂肪瘤及血管脂肪瘤CT及MRI表现均以脂肪成分为主要特征,骨旁脂肪瘤CT以骨化性团块为特征,骨血管脂肪瘤骨质膨胀性改变较骨内脂肪瘤显著,病灶边缘及中心以多发骨嵴及粗大骨小梁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