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侯晓霞  王雷  胡大一 《心脏杂志》2009,21(6):813-816
目的: 评价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其联合血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ACS患者246名,测定其入院时的hs-CRP和肌钙蛋白T(cTnT)水平以及基线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观察住院及随访期间(40±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据此将患者分为事件组和对照组。根据两组中有显著差异的临床指标,筛选对终点事件有独立预测价值的指标。依据所筛选独立预测指标的不同水平,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观察不同危险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完成随访241例,失访率2.0%,其中121例发生心血管事件。事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白细胞计数、hs-CRP、LDL-C/HDL-C和cTnT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只有hs-CRP和LDL-C/HDL-C进入回归方程(P<0.01)。分别根据hs-CRP和LDL-C/HDL-C的三分位数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发现随着hs-CRP和LDL-C/HDL-C的升高,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5)。对于LDL-C/HDL-C<2.75的患者,hs-CRP可进一步分层,识别出危险性相对较高者。结论: hs-CRP可以独立预测ACS患者长期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结合血脂,其危险分层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2.
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评判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 (CRP)判定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 3 7例ACS患者和 3 3例正常对照组血CRP浓度。结果 ACS组CR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ACS出现心脏事件CRP浓度显著高于同组无并发症者。结论 ACS患者血清CRP显著升高 ,CRP水平与ACS临床过程的严重性显著相关 ,可以作为评判ACS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其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炎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不仅是冠状动脉事件的标志物,也是冠状动脉事件的独立致病因素,因此有效的降低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将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与预防的又一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3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狭窄超过75%的ACS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n=49例)及多支病变组(n=86例),同期15例冠脉造影正常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ACS患者12h内及对照组受试者入院时的血浆hs-CRP,比较不同组别hs-CRPP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单支病变、多支病变组,血浆hs-CRP分别为(0.92±0.75)mg/L、(1.52±0.63)mg/L、(1.71±0.83)mg/L,ACS各组血浆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血浆hs-CRP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不同ACS冠脉病变程度患者的血浆hs-CRP水平存在差异,血浆hs-CRP水平对预测ACS患者冠脉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对76例男性患者进冠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根据临床分为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分别对hs-CRP进行检测。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和40mg治疗3月,观察对hs-CRP的影响及安全性。结果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hs-CRP水平逐渐升高。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hs-CRP水平进行性升高。40mg大剂量组在1月时hs-CRP即开始下降,并且比同期20mg小剂量组下降明显。结论hs-CRP可反映ACS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均可降低hs-CRP水平,40mg剂量组降低ACS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的急性时相蛋白中最敏感的指标。近年的研究表明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有关,ACS患者血中CRP浓度明显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其发生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CRP不仅仅是炎症反应和动脉硬化的一个标志物,而且可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就CRP与ACS的关系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尿酸(UA)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7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辛伐他汀,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RP、UA和血脂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辛伐他汀治疗组的CRP、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结论辛伐他汀明显降低ACS患者血脂水平的同时具有抗炎、降UA作用,其降UA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9.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的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之间的关系,以期发现这种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预测意义.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7年9月-2007年12月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且入院后行冠脉造影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6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8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NCHD组).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检测血清hs-CRP.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CS组与SAP组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及判断其严重程度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时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冠脉病变程度和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84例老年ACS患者,在入院后12 h内行血肌酐等常规检查,同时检测血浆hs-CRP.结果 肾功能不全的比率为55.30%,肾功能不全总组及肾功能不全轻、中、重组Gensini评分均较正常肾功能组显著增高(P〈0.01,P=0.01,P〈0.01,P〈0.001).肾功能不全总组及重度肾功能不全组血浆hs-CRP显著增高(P=0.02,P〈0.01).与Gensini评分〈30组相比较,高hs-CRP和肾功能不全比率Gensini评分30~90组和Gensini评分〉90组均显著增高(P〈0.01,P〈0.01).偏相关分析表明,eGFR及血浆hs-CRP分别与Gensini评分相关(r=-0.110,P=0.005;r=0.045,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eGFR及血浆hs-CRP分别与Gensini评分独立相关(β=-0.113,P〈0.01;β=0.035,P〈0.01).血浆hs-CRP与eGFR无相关性.结论 老年ACS患者eGFR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独立相关,与血浆hs-CRP结合可能更有利于老年ACS患者的临床评价.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病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更与炎症密切相关。C反应蛋白是一种典型的炎症急性相反应蛋白,其血浆水平的高低可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状态及稳定程度。目前,把血浆C反应蛋白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和预后判定指标的临床价值已逐渐得到认同,但最新研究发现,新蝶呤和脑利钠肽等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评估可能较C反应蛋白更为特异而敏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大量研究证实了一些血浆标识物可用来预测ACS的危险程度。本文综合近年文献,介绍与ACS有关的几种血浆标识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aVR ST段抬高对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罪犯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因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入院的患者213例,根据aVR ST段分为抬高组和不抬高组,分析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以Gensini积分表示)的关系.结果 抬高组Gensini积分(58.16±43.85)高于不抬高组(23.53±2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T段抬高的3个亚组(抬高<0.10mV、0.10~0.15mV、>0.15mV)Gensini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aVR ST段抬高0.5mV以上对左主干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8%、59.5%、34.0%、90.9%;对三支病变分别为82.1%、67.1%、53.4%、89.1%;对左主干合并三支病变分别为88.5%、57.2%、22.3%、97.3%.结论 aVR ST段抬高者病变较重,但抬高幅度并不能预测狭窄程度.aVR ST段抬高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较强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高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31例低LDL-C同时伴有高hsCRP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常规治疗 辛伐他汀20 mg,1次/晚)和对照组63例(常规治疗),观察12周调脂治疗对心脏事件(包括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功能恶化、猝死)的影响,及血浆LDL-C及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经辛伐他汀治疗后LDL-C由(3.04±0.76)mmol/L降至(1.58±0.43)mmol/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由(5.29±3.67)mmol/L降至(1.62±0.54)mmol/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常规治疗后hsCRP由(5.83±4.14)mmol/L降至(3.18±1.62)m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LDL-C及hsCRP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脏事件的发牛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LDL-C及hsCRP水平,同时减少了心脏事件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体内是否存在树突状细胞(DC)介导的热休克蛋白60(HSP60)特异性的T细胞毒反应。方法:分离ACS患者(ACS组),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SA组)和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制备DC。流式细胞仪检测HSP60负载及未负载的DC CD86的表达及各组T细胞中CD45RO+细胞的百分比;二氮唑法(MTT)法检测各组DC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并检测各组DC诱导的细胞毒T细胞(CTL)对负载HSP60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杀伤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SP60冲击T细胞后干扰素γ的分泌。结果:与未负载HSP60的SA组和对照组的DC比较,ACS组的DC以及负载HSP60对照组的DC CD86表达较高;ACS 组的DC及HSP60负载的DC刺激自体细胞毒T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ACS组的DC及HSP60负载的DC诱导的细胞毒T 细胞对负载HSP60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有高度的杀伤作用;ACS患者体内存在HSP60致敏的记忆性T细胞。结论:ACS患者体内存在强烈的DC介导的HSP60抗原特异性T细胞毒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自2005-10至2007-04连续入选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的20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1-3天测定其hsCRP水平,并记录患者资料、心肌酶学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功能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确定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最佳阈值.计算阈值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记录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根据住院期间有无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心原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分为事件组54例,非事件组150例.结果:事件组与非事件组比较,事件组hsCRP、平均年龄、糖尿病比例显著增加(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男性比例、吸烟比例显著降低(P均<0.05).在预测心脏事件的指标中hsCRP、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8,0.525,0.536,0.694,0.519,只有hsCRP及LVEF有预测价值.将hsCRP阈值点定为12 ms/L时对心脏事件的阳性预测价值为54.3%,阴性预测价值为72.2%,敏感性为46.3%,特异性为86.7%,准确性为75.5%.hsCRP>12 mg/L的患者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hsCRP≤12 ng/L的患者(44.4%比1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死亡两者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可见性别、年龄、糖尿病、吸烟、hsCRP、LVEF与预后相关(P均<0.05).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只有hsCRP、LVEF及年龄、糖尿病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P均<0.05).结论:hsCRP可以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特别是心力衰竭和心原性休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背景对于对比剂肾病(CIN),目前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因此早期识别并干预CIN高危患者对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后CIN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PCI的ACS患者482例,根据PCI后CIN发生情况分为CIN组(n=52)和非CIN组(n=430),根据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四分位数间距分为Q1组(≤39.5 g/L,n=120)、Q2组(39.6~42.7 g/L,n=121)、Q3组(42.8~45.3 g/L,n=120)和Q4组(>45.3 g/L,n=121)。比较非CIN组和CIN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剂用量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比较不同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患者PCI后CIN发生率;ACS患者PCI后CIN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价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对ACS患者PCI后CIN的预测价值。结果(1)非CIN组和CIN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吸烟率、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及使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患者AMI发生率、使用利尿剂者所占比例、使用低分子肝素者所占比例及对比剂用量高于非CIN组(P<0.05)。(2)非CIN组和CIN组患者术前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胱抑素C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术后eGFR低于非CIN组,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术后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胱抑素C高于非CIN组(P<0.05)。(3)Q3组患者PCI后CIN发生率低于Q1组,Q4组患者PCI后CIN发生率低于Q1组和Q2组(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OR=0.765,95%CI(0.700,0.837)〕、血红蛋白〔OR=0.981,95%CI(0.967,0.996)〕、PLR〔OR=1.005,95%CI(1.001,1.010)〕是ACS患者PCI后CIN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5)ROC曲线显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预测ACS患者PCI后CIN的曲线下面积为0.790〔95%CI(0.751,0.826)〕,最佳截断值为40.8 g/L,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70.2%。结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ACS患者PCI后CIN的影响因素,且对PCI后CIN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有助于早期识别CIN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同步联检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血中10种蛋白标志物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蛋白芯片技术联检经冠脉造影及临床表现证实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4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5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50例)及正常对照组50例血清或血浆中10种蛋白标志物水平,选择其中3种蛋白标志物与经典的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吸附实验(ELISA法)对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CD40L(sCD40L)、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浆中内皮素-1(ET-1)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中H-FABP、cTnI含量明显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CRP与IL-6和sCD40L与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MMP-9之间的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发现,CRP与IL-6显著正相关(r=0.961,P<0.01);sCD40L与sVCAM-1显著正相关(r=0.644,P<0.01), sCD40L与MMP-9无相关性(r=0.158,P>0.05)。采用蛋白芯片法与ELISA法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中的3种蛋白标志物,结果显示H-FABP、sCD401的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MMP-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血管蛋白芯片技术不失为一种综合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蛋白标志物的有力工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中10种蛋白标志物水平异常,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分子水平的标志物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