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中胎心监护变异减速持续时间长短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本院分娩第二产程中胎心监护出现间歇或反复变异减速者,共256例。分别记录其变异减速时间、Apgar评分、出生时脐动脉血气分析、新生儿窒息例数。结果 p H值和低Apgar评分对照组与试验2、3组有统计学差异,新生儿窒息对照组与试验3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当第二产程中胎心监护变异减速持续时间大于60min时,新生儿预后存在显著性差异,为避免新生儿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建议在间隙性变异减速持续1h内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动脉血气检查在新生儿窒息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统计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7月31日期间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全部新生儿18429例。低Apgar评分103例,统计脐动脉血气的参考值及脏器损伤的发生率及分析脐动脉血气与脏器损伤的相关性。结果窒息后可导致多脏器受损,脏器损伤中以呼吸系统受损最常见。脐动脉血气pH〈7.00脏器损伤率为100%。结论单凭低Apgar评分诊断窒息易导致误诊,脐动脉血气应被纳入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脐动脉血气分析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和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分娩并诊断为窒息的16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复苏后脑损伤发生情况分为非脑损伤组(106例)和脑损伤组(58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儿脑损伤的因素;Pearson检验分析脑损伤患儿脐动脉血气指标与其他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脐动脉血气指标对患儿脑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 脐带异常、重度窒息、胎儿窘迫、脐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pH降低、乳酸升高、剩余碱(BE)升高是导致患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复苏治疗氧浓度为40%是保护因素(P<0.05);脑损伤患儿PaO2、PaCO2、pH、乳酸、BE分别与上述其他影响因素间有明显相关性(P<0.05),且五者单独及联合对患儿脑损伤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脐动脉血气指标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脑损伤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危新生儿产后脐动脉血气值与Apgar评分相关性及脐动脉血气在高危新生儿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选取40例高危新生儿随机分低Apgar评分组(Ⅰ组)25例;正常Apgar评分组(Ⅱ组)15例;正常足月新生儿38例为对照组(Ⅲ组),新生儿娩出后第一次呼吸前脐动脉血取样进行血气分析,3组均常规行产前胎儿监测。结果三组中胎儿电子监护异常情况出现率无显著异常(P〉0.05),Ⅰ组、Ⅱ组与Ⅲ组比较脐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但Ⅰ、Ⅱ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危新生儿而Apgar评分正常的新生儿仍有缺氧、酸中毒的可能,不可忽视因宫内缺氧对机体造成的影响,产后脐动脉血气分析测定有临床意义,并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胎心监护在脐带绕颈分娩方式选择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在脐带绕颈分娩方式选择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在我科入院待产分娩的单胎头位妊娠孕妇564例,对其中提示脐带绕颈的孕妇138例分别与临产前或临产后(OCT试验时)行胎心监护,胎心监护基线变异跳跃型和CST(OCT)出现变异减速或晚期减速,或基线变异小作为判断胎儿预后和选择分娩方式的指标。结果胎心监护出现基线变异小、基线变异跳跃型和CST(OCT)出现晚期减速或变异减速,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增加。结论脐带绕颈对胎儿危害较严重,应用胎心监护对脐带绕颈者作产前监护可预测胎儿预后,对选择分娩方式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探讨胎心晚期减速持续时间与新生儿结局。方法:将产时胎心率监护中有晚期减速的病历140例分为3组:第一组:胎心晚期减速持续时间<60分钟;第二组:胎心晚期减速持续时间60120分钟;第三组:胎心晚期减速持续时间>120分钟和/或胎心在宫缩间隙期不能恢复正常。并与同期40例产时胎心率监护中无异常图型—第四组比较。结果: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第一组与第四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二组、第三组均高于第四组(P<0.05)。新生儿颅脑损伤发生率:第一组、第二组与第四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三组明显高于第四组(P<0.01)。结论:胎心晚期减速持续时间≥60分钟时,新生儿窒息率增加。胎心晚期减速持续时间>120分钟和/或胎心在宫缩间隙期不能恢复正常时新生儿颅脑损伤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脐动脉血气分析对新生儿窒息诊断的意义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连续纳入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3293例,对新生儿分娩后1min内的脐动脉血气进行分析,同时进行1minApgar评分并追踪新生儿脏器损伤的并发症。结果1minApgar评分与脐动脉血pH、PO2、BE呈正相关(r=0.994,r=0.941,r=1,P均0.01),而与PCO2呈负相关(r=-0.902,P0.01)。随着脐血pH值的降低,新生儿轻度窒息、重度窒息的出现率逐渐升高,二者呈负相关(r=-0.682,r=-0.656,P均0.01);Apgar≥8分的出现率随脐血pH值的降低而降低,二者呈正相关(r=1.000,P0.01)。随着脐血pH值的降低,HIE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二者呈负相关(r=-0.903,P0.01)。随着脐血pH值的降低,新生儿脏器损伤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二者呈负相关(r=-0.651,P0.01)。结论脐动脉血气是诊断新生儿窒息必不可少的标准之一,是Apgar评分的有效补充,应结合脐动脉血气和Apgar评分来综合评估新生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探讨胎心晚期减速持续时间与新生儿结局。方法:将产时胎心率监护中有晚期减速的病历140例分为3组:第一组:胎心晚期减速持续时间<60分钟;第二组:胎心晚期减速持续60-120分钟;第三组:胎心晚期减速时间>120分钟和/或胎心在宫缩间隙期不能恢复正常。并与同期40例产时胎心率监护中无异常图型-第四组比较。结果: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第一组与第四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二组,第三组均高于第四组(P<0.05)。新生儿颅脑损伤发生率:第一组,第二组与第四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三组明显高于第四组(P<0.01)。结论:胎心晚期减速持续时间≥60分钟时,新生儿窒息率增加。胎心晚期减速持续时间>120分钟和/或胎心在宫缩间隙期不能恢复正常时新生儿颅脑损伤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9.
脐动脉血气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机选择有窒息史的新生儿 4 0例为观察组 ,按病情分为轻度脑病组、中重度脑病组 ;正常足月新生儿 38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新生儿均于生后即刻做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CO2 、BE均正常 ,与其它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但轻度脑病组与中重度脑病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提示脐动脉血气分析虽然能较准确地反映患儿出生时缺氧的程度 ,但却不能预测脑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前使用咪达唑仑对胎儿的影响。方法72例择期剖宫产术孕妇随机分成4组,Ⅰ、Ⅱ和Ⅲ组麻醉前30min分别肌注咪达唑仑0.05 mg/kg、0.06 mg/kg和0.07 mg/kg,Ⅳ组为生理盐水,同时肌肉注射阿托品0.01mg/kg。于注药前和注药后30min进行焦虑视觉类比试验(AVAT)和状态焦虑问卷(SAI)测试及Ramsay镇静水平评估。连续监测孕妇的HR、RR、SpO2、MAP及胎儿胎心监护,记录注药前、注药后15min和30min测定值。胎心监护进行胎心监护异常图形分析、比较。胎儿娩出时行脐动脉血气分析、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注药后30min时,Ⅰ-Ⅲ组孕妇AVAT分别下降36.4%、43.2%和43.1%,SAI分别下降20.9%、24.8%和26.9%,均获得RamsayⅡ-Ⅳ级镇静水平。Ⅰ-Ⅲ组注药后30min胎心监护图形有异常改变,异常图形为基线变异减弱、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变化减速。5min的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分析4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前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g,对孕妇有良好的镇静和抗焦虑作用,对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对胎儿的呼吸和循环功能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窒息临床诊断中各诊断指标的利用价值,以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其中50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组,262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分娩1分钟Apgar评分,采集脐动脉血进行血气p H值分析,对研究组进行复苏后转入儿科病房观察有无脏器损伤和进行鉴别诊断,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脐动脉血p H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p H值不正常新生儿(p H7.2)的比率为5.0%,而研究组p H值不正常新生儿均大于70%;比较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血气p H值在新生儿窒息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时发现,Apgar评分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3.6%和71.1%,脐动脉血p H值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9.3%和93.3%;比较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血气p H值与脏器官损伤程度的关系可以发现,随着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血气p H值下降,脏器管损伤率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在新生儿窒息诊断中,脐动脉血血气p H值比Apgar评分特异性更好,敏感度更高,在临床上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血气p H值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对新生儿窒息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电子胎心监护与胎儿窘迫及剖宫产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5633例住院分娩孕妇的胎心电子监护图形.结果 发现胎心监护图形异常者485例,其中283例考虑胎儿窘迫行剖宫产术,术中发现异常因素者211例,未发现异常因素者72例.胎心基线变异明显减弱或消失、重度变异减速、延长减速及晚期减速者发生羊水粪染、脐带缠绕及新生儿窒息比例明显高于其它胎心监护图形异常者.结论 电子胎心监护能早期发现胎儿窘迫,但是,单凭胎心监护图形异常作为胎儿窘迫诊断会出现假阳性判断,当出现异常图型时,应严密监护,根据胎心率异常的程度及胎儿能够娩出的时间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可减少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流数值不同对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孕周大于37周的正常妊娠孕妇300例,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27.71岁。脐动脉血流S/D≥3者49例(病例组),年龄为(27.76±3.82)岁;脐动脉血流S/D3者251例(正常对照组),年龄为(27.66±3.78)岁。比较两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低体质量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析不同结果的S/D值变化。结果病例组中剖宫产率77.55%,正常对照组剖宫产率26.29%,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正常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39%,病例组12.24%,病例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体质量新生儿发生率,正常对照组1.59%,病例组12.24%,病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的异常对判断胎儿宫内安危及其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脐动脉血流参数结合胎心监护,可以为临床医生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和分娩时机提供参考指标,降低围产新生儿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4.
胎心率电子监护测定是当今优生临床产科中,产前产时预测胎儿一胎盘单位功能首选方法。胎心率电子监护中出现胎心率减速,可出现NST、CST及OCT监护之中,其中较多出现的图形为变化型减速(VD),此类减速图形对产前产时诊断脐带受压、胎儿宫内窘迫等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现将我院40例VD波形进行分析,并提出分娩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胎心监测联合彩超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检测预测胎儿窘迫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临沂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65例孕妇,根据胎儿窘迫诊断标准分为观察组(n=186例)、对照组(n=179例),所有孕妇均进行产前胎心监护、彩超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监测及新生儿阿普加评分(Apgar评分)和脐带动脉血血气分析。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胎心监护、彩超检测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单独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Youden)指数等。结果 胎心监护、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检测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监测诊断胎儿窘迫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均高于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独监测相比,胎心监测联合彩超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检测诊断胎儿窘迫可互补三者之间的不足,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6.
许春雨  蔡爱露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8):1351-1353+1361
目的:研究在高危妊娠中应用胎儿脐血流以及胎心监护监测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我院产科收治的高危妊娠孕产妇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脐血流S/D值检测和胎心监测结果,将这些患者分为四组,包括正常组(44例)、胎心异常组(24例)、S/D值异常组(34例)以及双异常组(38例).进行胎心检测、脐血流S/D值检测,观察分娩情况.结果:双异常组不良妊娠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正常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为8-10分,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双异常组新生儿Apagar评分8-10分占比为81.58%,与胎心异常组、S/D异常组比较,P>0.05;脐动脉S/D与胎心监护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优于单纯使用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及胎心监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危妊娠妇女中进行胎儿脐血流监测和胎心监测,具有无创、可重复性操作,有助于了解产妇可能发生的不良妊娠结局,可提前做好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过期妊娠临产早期胎心及羊膜镜监护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降低过期妊娠的围产儿患病率及死亡率,对86 例过期妊娠患者在临产早期进行胎心电子监护和羊膜镜检查,并与前期304 例未监护进行对照。结果:监护组新生儿窒息率18-6% ,对照组窒息率33-6%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在监护组中10 例减速性胎心变化者有6 例合并有羊膜镜检查异常,而6 例加速性胎心变化中只有1 例合并羊水异常。结果提示:临产早期胎心监护结合羊膜镜检查可以显著降低围产儿患病率。重视减速性胎心变化对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与Apgar评分的关系及其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新生儿出生后开始呼吸之前立即抽取脐动脉血0.1ml测血气分析,同时对新生儿进行1min Apgar评分,并跟踪新生儿的临床预后。结果 1.胎儿窘迫组脐血pH值为7.22±0.09,无胎儿窘迫脐血pH值为7.18±0.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1min Apgar评分的减少,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PaO2、HCO3-及BE值相应降低,两者呈正相关(均P<0.01),而PCO2值相应增加,两者呈负相关(P<0.01)。3.Apgar评分正常组、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pH值、HCO3-、BE及PaCO2各均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PO2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4.在pH<7.20的48例新生儿中有5例发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pH≥7.20的105例新生儿中有2例发生HIE,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脐动脉血气分析联合Apgar评分能更客观、更灵敏的反应胎儿及新生儿缺氧、缺血的性质及严重程度,并有利于估计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耐能注射液、输氧宝及碳酸氢钠对胎儿宫内窘迫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胎儿宫内窘迫者孕妇分为两组,实验组60人,用耐能、输氧宝及碳酸氢钠治疗;对照组60人,予吸氧、葡萄糖加维生素C及碳酸氢钠治疗.检测动脉血气、脐静脉血pH值、胎心恢复情况、新生儿出生后评分及分娩方式.结果 (1)实验组胎心异常恢复率均有差异(P<0.01).(2)实验组孕妇PaO2、SaO2升高,PaO2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3)实验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4)新生儿出生后治疗组1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5)新生儿脐静脉血pH值检测,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耐能注射液、输氧宝、碳酸氢钠联合应用,能有效地改善胎儿宫内窘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脐动脉血流速度监测孕晚期及分娩期胎儿的脐动脉阻力,通过对脐动脉血流速度波形分析,结合胎心监护,间接判断胎盘血流,脐带血流速度有无异常,决定正确的分娩方式,有效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42例孕妇,其中S/D、PI、RI增高者118例(异常组),随机选择正常者100例(正常组),配合NST监护,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合并IUGR及妊高症时S/D,RI值变化最大,分别为S/D6.47 ± 0.45、4.14±0.18,RI0.97±0.33、1.01 ± 0.65,监护阳性行剖宫产者25例,与正常组比较,P<0.005,但两组新生儿Apgar平分比较P>0.01.结论说明通过胎儿脐动脉血流监测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胎儿宫内异常,新生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