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目前对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采用何种镇痛方法的效果差异存在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股神经阻滞镇痛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全面搜索国内外关于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股神经阻滞镇痛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随机对照研究资料,按照既定的纳入、排除标准,核定检出符合评价标准的文献,提取所需研究数据,采用RevMan 5.0.18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包括术后24,48 h静息和活动时的目测类比评分、恶心呕吐胃肠道症状发生率、嗜睡等镇静过度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率。 结果与结论:纳入随机对照研究19篇,样本共计952膝,股神经阻滞组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分别为481膝和471膝。荟萃分析加权后,股神经阻滞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相比,术后24,48 h静息和活动目测类比评分均较低(P < 0.05),无论是单次股神经阻滞还是连续股神经阻滞,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股神经阻滞术后恶心呕吐及嗜睡发生率低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 < 0.05)。结果提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股神经阻滞镇痛,无论是镇痛效果还是并发症发生率都优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且股神经阻滞镇痛患者满意度较高。但二者间的比较仍需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所涉及的组织结构的神经支配、走行及阻滞方法,为髋部骨折围术期区域阻滞镇痛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以“髋部骨折”“神经阻滞”“髋关节”“神经支配”“解剖”“髂筋膜”和“hip fracture”“nerve block”“hip joint”“innervation”“anatomy”“fascia illaca”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2021年11月之前发表的有关髋关节神经支配及髋部骨折围术期区域阻滞研究的文献1 722篇,通过阅读文章标题与摘要,剔除与研究方向不符、内容重复、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共纳入文献43篇,并查阅解剖学著作2部,进行研读与分析,重点是总结与髋部骨折区域阻滞相关的解剖学成果。结果 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涉及的组织结构之支配神经来源于腰丛、骶丛及脊神经,选择髂筋膜间隙阻滞或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阻滞可有效完成围术期镇痛。结论 髋部骨折病变部位及手术区域的神经支配明确;进行有效的区域阻滞可满足手术对麻醉的要求,并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椎旁神经阻滞是通过阻滞脊髓背根神经节来进行术后早期镇痛的一种方式.近年来研究表明,在椎旁神经阻滞中使用局部麻醉药佐剂可以延长运动或感觉神经阻滞的时间,术后镇痛效果更理想.本文总结了目前临床上不同局部麻醉药佐剂在椎旁神经阻滞中应用的作用机制、用药剂量、疗效以及安全性,以期明确椎旁神经阻滞中应用局部麻药佐剂的临床意义,同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就不同椎旁阻滞技术的适应证及优势、不足进行比较,并对其与传统硬膜外镇痛的并发症进行比较。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对TPVB的体表标记入路、超声引导技术、压力测量技术、神经刺激技术等入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进行比较,并对TPVB与传统硬膜外镇痛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体表标记入路、超声引导技术、压力测量技术、神经刺激技术均可安全有效地完成椎旁神经阻滞,其中超声引导下TPVB操作简便,成功率较其他方式更高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TPVB与硬膜外镇痛比较其效果相当,而低血压、呼吸抑制、尿潴留、阻滞不完全或阻滞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结论超声引导下TPVB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穿刺并发症少,在胸部及上腹部手术围术期镇痛效果确切,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术后肺部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文题释义: 椎旁神经阻滞:是通过将局麻药物注射到椎旁间隙内而实现,阻滞包括椎旁脊神经和其分支以及交感干,具有简单、易行、有效及低廉等特点。 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是由于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重新激活引起的近期或远期疼痛。主要包括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即带状疱疹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常表现为典型的病理性神经痛特点,主要特征是自发痛、痛觉过敏、感觉异常等,呈电击样、烧灼样、针刺样等疼痛。 背景:目前临床研究显示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有显著效果,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使用。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相关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WanFang Data、VIP以及CBM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01-01。根据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有关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及药物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组作为实验组,药物治疗组或传统椎旁神经阻滞组作为对照组。依据Cochrane Handbook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通过Revman 5.3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最终纳入11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共916例受试者;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组的镇痛效果更好,在1-4周内临床镇痛效果最佳,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下分析,1周:MD=-0.91,95%CI(-1.22,-0.61),P < 0.000 01;2周:MD=-1.11,95%CI(-1.52,-0.70),P < 0.000 01;3周:MD= -1.26,95%CI(-1.79,-0.74),P < 0.000 01;4周:MD= -0.90,95%CI(-1.57,-0.24),P=0.007;同时睡眠质量及治疗有效率均有提高[固定效应模型下分析,OR=3.63,95%CI(2.38,5.53),P < 0.000 01],统计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并且具有未增加整个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等优点;③结果说明,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是安全和有效的。 ORCID: 0000-0001-7945-6411(宋旭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单侧肺癌开胸手术患者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4例择期行单侧开胸手术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7例,两组均给予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前给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方案,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前给予硬膜外阻滞方案。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休息时和咳嗽时以及术后2、6、12、48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麻醉后血流动力学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胸手术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能够有效地达到镇痛效果,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抑制患者术中及术后应激反应,减少患者全麻药物的使用量,提高其对失血的耐受性,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所收治的94例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术中采取全身麻醉,并于术后给予自控静脉镇痛;实验组患者术中采取硬膜外阻滞与全身麻醉相结合的方式,术后同样给予自控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运用于肺癌手术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术后整体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关节置换后镇痛目前多采用患者自控镇痛,但不良反应较多。连续外周神经阻滞镇痛虽安全、有效,但有可能因局部神经阻断出现局部麻木感而影响患者置换后的活动。目前应用步态分析方法评价关节置换后不同镇痛模式对患者置换后早期活动时步态的影响文献中尚未见报道。目的:比较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包括连续股神经阻滞和髂筋膜间隙阻滞)与单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用于全髋及全膝关节置换后对步态影响的差异。方法:采用0.5mfootscan?USB平板测试系统(比利时RSscanInternational公司)对17例受试者,其中7例为患者自控静脉镇痛,6例为连续股神经镇痛,4例为髂筋膜间隙镇痛。测试患者关节置换前后赤足自然行走时的步态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连续股神经镇痛与自控静脉镇痛患者关节置换前后步态参数的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患者关节置换前后步态参数的变化小于自控静脉镇痛患者(P0.05)。从17例患者来看,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方法优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关节置换后股神经阻滞镇痛对步态的影响类似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在膝关节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 方法 60例择期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试验组(B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B组术前在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A组不予任何处理。记录术后6、12、24 h患者静息与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及24 h内镇痛药补充给予人次、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 结果 A组患者术后6、12、24 h VAS评分及24 h内镇痛药补充给予人次明显大于B组(P<0.05);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应用于膝关节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患者舒适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10.
文题释义:地塞米松:为一种长效的糖皮质激素,生物半衰期为36-54 h,具有抗炎、抗毒、抗过敏、抗风湿、抗休克等作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目前,全身性应用或作为局麻药佐剂神经周围注射延长镇痛作用已被证实。臂丛神经阻滞: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臂丛神经干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臂丛神经阻滞。其能提供良好的术中和术后镇痛,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广泛应用于手、前臂、上臂及肩部手术。 背景:地塞米松已广泛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以增强阻滞效果,但目前应用最佳途径(神经周围或静脉)及剂量仍有不一致结论。 目的:系统评价地塞米松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最佳途径及剂量。 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有关地塞米松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比较神经周围给药与静脉给药镇痛持续时间与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的差异。2名评价者根据筛选标准进行文献分析、质量评价,并完成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①Meta分析纳入16篇文献,共1 260例患者;②结果显示,地塞米松剂量为1-4 mg或     5-10 mg时,与静脉组相比,神经周围组均能显著延长镇痛持续时间[WMD=201.38,95%CI(68.22,334.54),P=0.003;WMD=302.96,95%CI(142.41,463.50),P=0.000 2];③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方面,神经周围组与静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WMD=121.06,95%CI(-62.31,304.42),P=0.20,I2=95%];④提示与静脉给药相比,神经周围给药能显著延长镇痛持续时间;但地塞米松5-10 mg与1-4 mg相比,镇痛持续时间相似,并未随着地塞米松剂量的增加而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在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方面,2种给药方法并无明显差异。ORCID: 0000-0002-6127-9936(张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闭孔神经阻滞主要用于防止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中大腿内收肌收缩,对于髋、膝关节手术也有良好的镇痛效果,甚至可以有效缓解截瘫、多发性硬化或脑性麻痹患者髋关节内收肌持续痉挛状态。近年来,ONB技术在TURBT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应用,相继有文献报道经典入路、腹股沟血管旁入路、经耻骨上膀胱穿刺入路不同的ONB入路,但目前尚无三种ONB入路技术优缺点综合比较的研究。不同麻醉方式联合应用ONB也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将从闭孔神经的解剖学基础、不同入路的闭孔神经阻滞的优缺点、不同麻醉方式联合ONB的效果研究三方面作一综述,阐明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马宇  孙敏  刘健  张敏 《医学信息》2008,21(3):392-394
下肢外周神经阻滞适用于髋关节以下的下肢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操作简便,麻醉效果确切,术后镇痛效果好.近年来,神经刺激仪定位技术的临床应用,提高了外周神经阻滞的准确性和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13.
徐源  李天佐  张炳熙 《医学信息》2005,18(6):637-638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术后镇痛效果、运动阻滞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2例择期妇科手术病人,ASAⅠ-Ⅱ级,比较术后0.15%罗哌卡因 5μg/ml芬太尼和0.2%罗哌卡因 5μg/ml芬太尼,以SPCA持续硬膜外镇痛的镇痛效果、运动阻滞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均无明显运动阻滞;镇痛效果除术后6小时0.2%组明显好于0.15%组(P<0.05)外,镇静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两组均适合妇科手术的术后镇痛,但罗哌卡因比0.15%罗哌卡因术后镇痛效果好,病人更加舒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肛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18年2月28日发表的有关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肛瘘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最终筛选后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574例患者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肛瘘,592例患者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肛瘘。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evman 5. 2软件对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进行Meta分析。结果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手术与切开挂线术相比治疗肛瘘的临床治疗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手术时间方面,切开挂线术优于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而在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手术优于切开挂线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虽然LIFT手术与切开挂线术在成功率上无明显差别,但是LIFT手术与切开挂线术比较,术后愈合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老年妇科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探讨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妇科手术的老年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行妇科手术的时候分别采用腰麻、腰硬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不同的麻醉方式,按照麻醉方式选择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分别有100例,对其麻醉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比较三组患者麻醉后的镇痛得分以及心率下降率、恶心、头晕等情况可见,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患者这些指标均显著优于腰麻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的患者,且<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行妇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中应用,麻醉效果显著优于腰麻和腰硬联合麻醉,且安全性好,可靠性强,是三种麻醉方式中最为理想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神经阻滞联合抗病毒药物对带状疱疹患者治疗效果,为临床疼痛缓解和改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带状疱疹患者90例,随机分为甲30例、乙30例、丙30例,甲组采用单纯抗病毒治疗,乙组采用抗病毒联合镇痛消炎药治疗,丙组采用神经阻滞联合抗病毒治疗,记录三组视觉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分析三组疼痛和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疼痛评分上,甲组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好转,2w后,才出现明显差异(t=4.329、5.424,P<0.05);乙、丙两组在治疗后1w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睡眠质量上,甲组睡眠质量没有明显改善(P>0.05),1周后,睡眠质量改善(P<0.05),乙、丙两组治疗前后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乙丙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神经阻滞联合抗病毒药物对带状疱疹患者具有很好缓解疼痛和改善睡眠的作用,可以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不同方式的复合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对我院64例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观察组(G组)和对照组(D组)两组,每组32例.G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D组采用异丙酚联合氯胺酮麻醉.比较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 和呼吸频率(RR)变化及手术中氯胺酮用量、手术后初醒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和不良反应例数.结果 G组中的HR高于D组(P < 0.05).术后G组和D组的氯胺酮用量和初醒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G组术后镇痛效果好且麻醉并发症少( P < 0.01).结论 氯胺酮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减少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增加了术后镇痛时间,可广泛应用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全面收集并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按Cochrane协作网肾脏病组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并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文献,包括686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但方法学质量评价显示纳入研究质量不高,仅有1个B级,其余8个均为C级。Meta分析显示,与单用贝那普利相比,益气养阴活血法联用贝那普利在改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某些指标方面具有优势,仅有1个文献报道试验组有2例干咳,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用贝那普利相比,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贝那普利有更好的疗效且相对安全,但对这些结果的解释应持谨慎态度,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背景: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在安全性及有效方面均达到或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但可能引起性功能及膀胱功能障碍,而传统开腹术后性功能及膀胱功能障碍发生报道也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性功能及膀胱功能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腹腔镜手术对比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4.2.6文献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用RevMan 5.0软件进行 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个研究,共计347例患者。结果显示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术后无论是男性患者或女性患者总在性功能障碍、膀胱功能障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尚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0.
背景:疼痛是全膝关节置换后阻碍患者早期恢复的重要原因,持续硬膜外镇痛和持续股神经阻滞均是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的有效方法,但哪种方法镇痛效果更好且并发症较少一直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后持续硬膜外镇痛与持续股神经阻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VIP、WanFang等数据库,同时检索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4-10-01,纳入全膝关节置换后持续硬膜外镇痛与持续股神经阻滞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2篇随机对照试验,4篇英文,8篇中文,共680例患者,其中持续股神经阻滞组患者343例,持续硬膜外镇痛组患者33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持续股神经阻滞组与持续硬膜外镇痛组在全膝关节置换后6,12,24,48 h的目测类比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但与持续硬膜外镇痛组相比,持续股神经阻滞可减少恶心/呕吐(RR=0.36,95%CI:0.21-0.63,P=0.003)、尿潴留(RR=0.08,95%CI:0.04-0.16, P < 0.001)和头晕(RR=0.24,95%CI:0.06-0.99,P=0.05)的发生率。提示与硬膜外镇痛相比,全膝关节置换后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同样可以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恢复训练,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