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血管IPA的CT表现。结果多发35例;以双肺外周带分布为主39例;病灶形态为结节或肿块38例;伴有晕征21例,其中15例发生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心低密度征13例;反晕征5例;空气半月征或空洞28例,其中49个(67%,49/73)病灶的空气半月征或空洞位于近肺门位置;9例增强扫描病例出现环形强化。17例随访患者中,7例空气半月征、4例空洞分别出现在晕征之后的第2、4周。结论血管IPA的CT常表现为双肺外周带多发结节或肿块影,常伴晕征或空气半月征或空洞,后二者多位于病变肺门侧;CT动态观察诊断意义较大;肿块结节内中心低密度征,反晕征以及增强扫描环形强化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非免疫缺陷病毒(AIDS)患者肺隐球菌病(PC)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顺性分析4家医院2003年4月-2013年11月收治经病理学证实的非AIDS患者PC的CT影像资料39例.结果:39例PC患者中肺肿块/结节型占62%(24例),并以单发型最多见(46%,18例);混合型占21%(8例);肺实变型占15%(6例);弥漫型占3%(1例).普通型及周围型分别占46%(18例)及38%(15例).所有患者共检出可评估病灶75个,主要累及下肺区(65%,49个).充气支气管征见于57%的肺肿块/结节(26个),其中Ⅲ型22个,假空洞征7个.磨玻璃影/晕征见于46%的肺肿块/结节(21个)及52%的肺实变(15个).卫星灶见于33%(13例)的患者.结论:非AIDS患者PC的CT表现各异.肺单发/多发性肿块/结节主要位于下肺、胸膜下/接近胸膜下区域、周围磨玻璃影/晕征、Ⅲ型充气支气管征/假空洞征及卫星灶可能对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支气管侵袭性肺曲菌病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探讨HRCT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3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CT导引下穿刺活检或痰培养证实的支气管侵袭性肺曲菌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所有HRCT图像均经2位经验丰富的胸部影像学主任医师阅片并分析总结其征象.结果 30例患者,19例具有多种CT征象,其中树芽征8例,支气管狭窄6例,支气管扩张8例,磨玻璃样密度灶(GGO)8例,腺泡结节10例,结节灶12例,腺泡结节灶伴有晕征4例,结节灶伴有晕征9例,空洞10例.11例具有单一CT征象,树芽征2例,支气管扩张2例,GGO 1例,腺泡结节2例,结节灶伴有晕征2例,空洞2例.30例病例中各征象出现率为:树芽征33.3%,支气管狭窄20%,支气管扩张33.3%,磨玻璃影30%,腺泡结节40%,结节灶46.6%,晕征53.3%,空洞40%.结论 支气管侵袭性肺曲菌病HRCT的主要征象是树芽征、支气管管腔狭窄或扩张,肺内见磨玻璃影、腺泡结节、结节灶,空洞,结节及空洞周围有晕征.支气管扩张合并树芽征、腺泡结节及晕征对诊断本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脓毒性肺栓塞(SPE)的 MSCT 特征,探讨 MSCT 在 SPE 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 SPE 患者的 MSCT 资料。结果①双肺多发、多种形态病灶共存,双肺上叶(84/177)、右肺中叶(25/177)、双肺下叶(68/177);②8例患者共见结节影106个、楔形影44个,88个(83.0%)结节及100%楔形灶位于胸膜下区,18个(17.0%)结节位于肺野中内带;6例患者的26个(24.5%)结节及16个(38.1%)楔形灶见“滋养血管征”;③6例患者见斑片状模糊影27处,其中12处(44.4%)见“空气支气管征”;④6例患者见空洞共18个,14个位于结节内(13.2%),4个位于楔形灶内(9.1%);4例患者见肺气囊共8个,6个位于结节内(5.7%),2个位于楔形灶内(4.5%);⑤结节或楔形灶轻度强化;⑥4例见双侧胸腔积液,3例见心包积液;⑦6例患者短期 MSCT 复查示病灶进展。结论SPE 患者胸部 MSCT 表现具有特征性,MSCT 在 SPE 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HIV阴性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04~2011-10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20例HIV阴性肺隐球菌患者(包括7例免疫功能抑制者)的CT图像及临床资料.结果 ①肿块或结节型8例,其中孤立病灶3例,多发病灶5例,下肺、外周分布为主.②实变型7例,其中局限病灶3例,密度较高,边界较清;多发病灶4例,双肺散在分布.③混合型5例,表现为结节、团块、实变及磨玻璃影混合存在.20例患者中,晕征6例(30%),空洞11例(55%),支气管气相为10例(50%).结论 肺隐球菌病CT表现多样,病灶以下肺及外周分布为主,晕征、空洞及支气管气相有一定提示意义,有助于作出早期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痰培养证实的13例IPA患儿的临床、CT资料,13例均行胸部CT扫描,并进行了4~10次随访CT扫描.结果 首次CT表现:单发结节2例,多发结节影10例,结节伴晕征9例,胸膜下楔形实变影5例,其中4例胸膜下楔形实变影与肺部多发结节影并存.随访CT扫描结节病灶和楔形病灶内出现空洞或"空气新月征"11例,7例结节病灶和2例空洞病灶周围出现晕征.结论 IPA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观察该病的发展、演变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莉  贺兰  李淑明  黄晨   《放射学实践》2014,(3):292-29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图像与MPR图像在诊断真菌性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45例具有完整临床、实验室检查、病理组织学及CT检查资料的肺部真菌感染病例,回顾性分析其常规CT图像、薄层图像及MPR图像的CT征象。结果:白色念珠菌感染12例,曲霉菌感染14例,隐球菌感染8例,毛霉菌感染5例,放线菌感染3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3例。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如下:空洞为主型15例,表现为一个或几个肺叶内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空洞性病灶,部分空洞周围见“晕征”,部分空洞内呈典型“鸟巢征”;肺炎样实变或支气管肺炎样变16例,呈小片状或大片状阴影,见支气管充气征及周边密度趋淡即“晕征”;结节或肿块8例,结节或肿块可伴有空洞、“晕征”、毛刺或分叶征;曲菌球6例,呈圆形或椭圆形,并可见“新月征”。薄层CT图像结合MPR图像在显示“晕征”、磨玻璃影、网格、线样影及小结节等cT征象明显优于普通cT(P〈0.05),其余征象无明显差异(P〉0.05),但薄层cT结合MPR图像能更清楚地显示病灶范围。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图像结合MPR图像有助于肺真菌感染的诊断,真菌性肺炎有一定相对特征性改变,掌握真菌性肺炎的CT表现特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胸部CT扫描资料。结果:病变主要位于肺外周、胸膜下或沿支气管分布,双肺散在或弥漫分布6例,局限性病灶8例,其中病灶位于肺下叶和/或中叶(舌叶)7例,右上叶4例,左上叶(除舌叶)1例。病灶呈大小不等结节影6例,单发类圆形肿块影2例,以空洞为主的病灶4例,小片状或大片状融合实变影5例,网结状影2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3例,少量胸腔积液1例,高分辨力CT扫描显示树芽征3例。结论: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各异,主要表现为肺叶外周单发或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结节伴或不伴空洞影、小片状或大片状实变影、网结状影及"树芽征",艾滋病患者CT扫描一旦出现此类征象,应高度警惕伴有真菌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血液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CT特征.方法 经临床及痰培养证实的IPA 9例,均行CT检查,5例行2次以上CT复查.分析IPA的CT表现.结果 病变以双上肺及下叶背段多见,多分布于肺野外带及胸膜下.双肺多发结节5例,单发结节2例,胸膜下楔形实变2例,病变周围均见磨玻璃密度,其中1例伴双肺多发有晕征的结节.9例中,结节周围晕征6例,出现空气新月征或空洞6例.4例双肺野可见散在片状磨玻璃密度及斑片状渗出影.5例胸膜下病变引起邻近胸膜轻度增厚.结论 血液病患者IPA发病率较高,该病具有一定的CT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经病理证实的肝脏EHE10例,10例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MR检查,包括平扫和动态增强成像;其中1例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将影像学结果与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共检出病灶80个,最大直径3.0~44.6mm,平均(17.8-±7.0) mm,病灶分布于肝脏各段,其中31个病灶紧邻肝包膜下生长.5例患者MR检出40个病灶,T1WI均示低信号,T2WI示中高信号.5例均可见包膜回缩征,增强后10个病灶呈晕征.CT平扫10例患者共80个低密度灶,其中26个出现融合.2例患者病灶内见钙化,8例见包膜回缩征,增强扫描38个病灶呈晕征,且门脉期显示更清晰.1例选择性血管造影显示肝实质边缘斑片状染色伴周围细小血管.组织学上示病变纤维组织及血管样结构增生,其间见散在的形态不规则的上皮样细胞,其内见印戒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10例CD34全部阳性,5例CD31阳性,4例FVIIIRAg阳性.结论:肝脏EHE可表现为单发结节和弥漫结节,多位于肝包膜下生长,结节可融合,可具有晕征及包膜回缩征,MRI对晕征的显示较CT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反晕征为主要CT表现的继发性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此类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的以反晕征为主要CT表现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12例,结合相关文献,对其影像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共发现反晕征病灶97个:上叶63个(以尖、后段为主),下叶背段19个,其余肺叶、肺段15个;1例单发,其余11例多发。CT或HRCT表现:12例均见反晕征,呈类圆形、边界较清,内见结节、树芽征,外环不光滑。病灶周围可见卫星灶和其他间质性改变,包括:小叶内网格状阴影(12/12)、微结节(12/12)、树芽征(10/12)、小叶间隔增厚(7/12)、细支气管壁增厚(6/12)和磨玻璃样密度影(5/12)。伴随征象:空洞1例(痰菌阳性),胸腔积液2例,实变3例,胸膜受累3例,钙化4例。结论以反晕征为主要CT表现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影像学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性肉芽肿的CT特征性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或穿刺及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确诊的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性肉芽肿的CT表现.结果 ①本组31例患者单发结节或肿块15例,多发结节或肿块16例;②单侧肺发病26例(83.4%),两肺发病5例;③28例患者病灶位于肺外周或胸膜下,余3例为三角形肿块与肺门影相连;④伴空洞形成6例,伴肺不张2例并液化坏死1例;⑤其中1例表现为弥漫多发结节伴斑片状混合病灶,并伴两侧胸腔少量积液;⑥19例可见肺血管深入病灶;⑦9例病变周围出现环状磨玻璃影呈“晕征”.结论 病灶位于肺外周或胸膜下、肺血管深入病灶及“晕征”为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病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6例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进行常规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观察并记录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及增强特点。结果病灶多位于肝表面和肝浅表实质内,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最小的1.7cm×2.1cm,最大的4.9cm×3.7cm,CT平扫4例为低密度影,1例为等密度影,其中1例内部密度不均匀,可见片状等密度影,增强后5例病灶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内部无增强表现,1例病灶内部见多发斑块状与肝实质等密度强化灶,病灶边缘见细环形强化且在延迟期更明显。结论病灶内部三期基本无强化和周边可伴有或不伴有环形强化为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主要CT表现,MSCT是诊断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MSCT表现。结果:MSCT表现为小结节影(1~3cm)14例(73.6%,14/19),大结节或团块影(>3cm)6例(31.6%,6/19);肺段或亚段分布的实变影8例(42.1%,8/19),磨玻璃影3例(15.8%,3/19);6例(31.6%,6/19)合并CT晕圈征,5例(26.3%,5/19)合并空气新月征或空洞影,2例(10.5%,2/19)可见中心低密度征,5例(26.3%,5/19)合并胸水。结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主要征象是单发或多发的结节伴空洞形成及肺段或亚段的实变,而出现结节晕圈征和空气新月征时,则高度提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高分辨CT(HRCT)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PLCH患者的HRCT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病理基础。结果 9例患者胸部HRCT均表现为星芒状结节、"空洞"结节、厚壁囊腔、薄壁囊腔及不规则形囊腔等五种形态病灶,间隔以正常肺组织,部分结节显示为长形结构。其中6例星芒状结节多见,6例厚壁囊腔多见,8例薄壁囊腔多见,4例不规则形囊腔多见,所有病例"空洞"结节少见。4例病灶多数分布于两侧中上肺,余5例两肺病灶广泛分布;其中3例两侧中上肺囊性病灶较多,而两下肺病变多为结节病灶;1例以两肺广泛结节病灶为主;1例以两肺广泛纤维化囊性病灶为主,且部分囊壁呈"火焰"状改变。8例患者两上肺可见大量薄壁囊腔病灶,其中7例出现自发性气胸。结论 HRCT可清晰显示PLCH病灶的形态及分布,且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正确理解PLCH病灶的病理基础有助于提高对该病HRCT影像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侵袭性肺曲菌病CT诊断(附17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菌病(IPA)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侵袭性肺曲菌病CT表现。结果:17例中患糖尿病3例,白血病3例,淋巴瘤2例,骨髓瘤2例,肺结核2例,肺癌术后1例,肾移植后1例,红斑狼疮长期服用激素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服用激素1例,未患其它疾病者1例。17例中病变近胸膜下呈楔形大片状实变阴影6例,其中3例两肺伴多发结节样阴影;病变呈团块状阴影6例,团块边缘较光整,其中3例团块影内见大小不等小空洞,2例团块有轻微分叶,1例团块边缘略有"晕征";病变呈多发小结节病灶和多发小斑片状影散在分布两肺3例,小结节病灶边缘有"晕征";多发小斑片状影散在分布两肺2例,密度低,边缘模糊,呈磨玻璃样表现。结论:侵袭性肺曲菌病CT征象主要为楔形实变、团块状影、多发结节影及小斑片状影,多发结节伴"晕征"时应提示侵袭性肺曲菌病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免疫正常人群肺原发性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26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结果 26例中19例有临床表现,以咳嗽最多,共14例。CT最常见征象为结节,共21例,其中8例单发,9例簇状多发,4例散在多发;13例结节形态不规则,19例边界不清楚;21例结节阳性病例中14例有结节周围晕征。病灶多发生于双肺下叶(15例),并多分布于外带(18例)。磨玻璃样影多见于老年人群,占66.7%。结论免疫正常人群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胸部CT典型的表现为双肺下叶外带簇状多发结节灶并结节周围晕征。而在老年人群中发现磨玻璃样影,无论伴或不伴结节,均需高度考虑隐球菌病可能。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合并肺毛霉菌病的胸部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艾滋病(MDS)合并肺毛霉菌病的胸部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艾滋病合并肺毛霉菌病的X线胸片+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结果 13例患者X线胸片中5例出现肺内浸润性病灶,7例呈网织纹理,4例见胸腔积液,4例出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3例见粟粒病变,3例见结节状肿块影,2例呈磨玻璃密度影(GGO),2例见肺气囊,内含结节的空洞、胸膜增厚、心包积液及局限性气胸各1例.13例患者HRCT发现7例见纵隔淋巴结增大,7例见小叶间隔增厚,6例出现肺内浸润性病灶,5例见粟粒病变(其中1例可见胸膜下小结节),4例见胸腔积液,3例见结节状肿块影,可见GGO、多发肺气囊及树芽征各2例,空洞(内含结节的空洞)、胸膜增厚、局段支气管扩张、心包积液及局限性气胸各1例.结论 AIDS合并肺毛霉菌病常见的胸部影像表现为:肺粟粒病变、纵隔淋巴结增大、网织纹理(小叶间隔增厚)、肺内多发的浸润性病灶、胸腔积液及结节状肿块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28层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资料,主要对原发病灶及颈部转移淋巴结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境界不清楚,瘤周"半岛状"瘤结节强化15例,瘤周残圈征17例,晕环征10例。合并钙化者21例,其中细颗粒状钙化11例,粗颗粒状钙化5例,混合性钙化5例。48例中33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增强扫描后淋巴结明显强化,囊性变7例,合并壁结节6例,11例病灶内见钙化,其中细颗粒状钙化6例。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128层CT薄层重建及增强扫描能够更好地评价原发病灶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SCT在脓毒性肺栓塞(SPE)诊治中的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SPE的临床资料及MSCT表现特征。结果:9例临床表现为发热(9例)、咳嗽(5例)、呼吸困难(4例)、胸痛(4例)、咯血或痰中带血(3例)、低蛋白血症及贫血(6例)。7例血培养阳性,其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双肺多发、多种形态病灶并存,主要分布于肺外周带或胸膜下,9例可见大小不等结节(104个)及楔形病变(47个),6例见空洞(18个)、4例见肺气囊(7个),均位于结节或楔形灶内;9例均可见滋养血管,其中33个与结节相连,20个与楔形病变相连;7例可见33个形态不规则斑片影;4例见双侧胸腔积液,3例见心包积液。结论:临床表现结合特征性影像表现对SPE的早期确诊有重要意义,积极地控制肺外感染源、及时应用抗生素联合治疗和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对SPE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