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天津市滨海新区疑似病例监测的麻疹、风疹血清IgM抗体进行检测分析,探讨2016—2019年度滨海新区麻疹、风疹病毒的流行特征与变化特点,为今后制订监控和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送检的疑似病例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6—2019年间共检测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329例,其中122例为麻疹阳性(37.1%),不同年份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12,P0.01);风疹阳性16例(4.9%),不同年份风疹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29,P0.01)。每年3—5月为麻疹、风疹集中发病期,与其他月份比较,麻疹IgM抗体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99,P0.01)。不同性别间比较,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6,χ2=0.391,P0.05)。麻疹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40~≤50岁年龄组,47例(68.1%);风疹主要发病年龄为10~≤40岁,共14例,占总阳性的87.5%。结论检测麻疹、风疹血清Ig M抗体利于及时确诊疑似病例,注重接种率的同时,也需加强对大年龄人群进行疫苗的预防接种、补种;加强实验室监测,对于控制乃至消除麻疹、风疹传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新乡市2010 - 2019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IgM抗体检测情况,掌握其流行情况,进而科学防控麻疹、风疹。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新乡市2010 - 2019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 - 2019年共检测1 272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数分别为454例和20例,阳性率为35.69%和1.57%。麻疹发病时间高峰在每年3 - 6月。发病4~28天血清中麻疹IgM阳性率高于发病0~3天。麻疹IgM抗体阳性率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35,P = 0.851)。麻疹IgM抗体阳性年龄组主要分布在0~8月、8月~3岁和18~40岁,占比分别为31.94%、28.19%和21.37%,且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8.378,P = 0.000)。不同人群中麻疹阳性率较高分布在家政家务人员、职员和农民中,分别为60.87%、57.14%、4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907,P = 0.000)。有免疫史、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这三组人群中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44%、52.17%和31.48%,三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4.956,P = 0.000)。麻疹阳性病例地域分布主要集中于辉县和辖区外,分别为168例和116例,分别占37.00%和25.55%。结论 需加强免疫基础薄弱的地区免疫工作,特别是适龄儿童及时接种疫苗,加强辖区交界流动人员管理,对暴露风险大的年龄组采取针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中的IgM抗体,为该病的预防控制消除和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5-2009年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分析。结果 2005-2009年五年间,收集2 279例麻疹疑似病例,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76.22%,麻疹IgM抗体阴性血清标本检测风疹IgM抗体542例,阳性53例,阳性率为9.78%。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与有免疫史的麻疹IgM抗体阳性的比率为2.35:1。2008年为发病的高峰。不同采血时间,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病高峰为春夏季节。麻疹阳性病例呈低龄化趋势。强化免疫后发病率显著下降,在麻疹高发前期适时定期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应大力加强麻疹基础免疫和复种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黔东南州2011年-2014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早期IgM抗体检测情况,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捉法对2011年-2014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结果共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705例,麻疹IgM抗体阳性14例,阳性率为1.99%;风疹IgM抗体阳性33份,阳性率为4.68%;麻疹发病以1岁年龄组最高,各年龄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4,P0.01);风疹发病以11岁~20岁年龄组最高,各年龄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8,P0.01);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5月-7月,风疹发病主要分布在4月-6月,有明显的季节性。结论强化免疫后,麻疹、风疹发病率较低,病例呈散在分布,但仍需加强对发热出诊病例进行监测,为消除麻疹,预防控制风疹提供及时、准确的实验室数据;同时继续加强计划免疫管理,特别是流动人口的管理,开展查漏补种,做好疫情监测,预防暴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楚雄州麻疹/风疹疑似病例标本实验室检测结果,为消除麻疹和控制风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ELISA法对415例病例血清标本进行麻疹和风疹Ig M抗体测定,用real-time RT-PCR对415例病例咽拭子及尿液标本进行麻疹和风疹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415例疑似病例麻疹病毒核酸检测及Ig M抗体检测阳性仅有1例,均为同一病例,阳性率为0.24%。风疹病毒Ig M抗体阳性率为7.95%,咽拭子标本、尿液标本风疹病毒核酸测阳性率分别为18.07%和9.64%,3种标本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96,P0.01)。ELISA法检测风疹病毒Ig M抗体阳性率与real-time RT-PCR法核酸检测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56,P0.01)。结论本州麻疹疫情控制较好,但风疹疫情态势严峻,应加强对风疹疫情的控制;real-time RT-PCR法阳性率高于ELISA法,进行麻疹/风疹病原学检测时应重点采集咽拭子标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2006-2011年麻疹疑似病例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了解汉中市麻疹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对汉中市11县区疾病预控制中心送检的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结果 共检测标本490份,麻疹IgM抗体阳性278份,阳性率为56.73%;各年份间和各年龄组间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疹的发病数逐年下降.对64份麻疹IgM抗体阴性标本进行风疹IgM抗体测定,阳性率为45.31%.麻疹在3-6月份高发,4月份为发病高峰.不同免疫史间麻疹IgM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对成人的强化免疫.加强免疫规划精细化管理,及时查漏补种,提高接种质量,做好疫情监测.对风疹的预防控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驻马店市2011-2020年发热出疹病例IgM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在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麻疹、风疹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20年驻马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收检全市各县区疾控中心和医院送检的发热出疹病例血清2 981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发热出疹病例的血清样本进行IgM抗体检测。结果 检测发热出疹病例血清样本2 981份,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数分别是283例(9.49%)和33例(1.11%)。麻疹的高发月份是3-6月,风疹是4-5月。不同地区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χ2=34.530,P<0.001),风疹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不同年龄组人群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χ2麻疹=17.268,P麻疹=0.004;χ2风疹=15.384,P风疹=0.009),0~2岁婴幼儿和40岁及以上成人麻疹IgM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0.83...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汉中市麻疹风疹疑似病例检测结果,为今后更有效开展麻疹风疹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2021年采集汉中市麻疹风疹疑似病例标本(血清和咽拭子),用ELISA法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检测,通过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汉中市2017—2021共报告麻疹风疹疑似病例318例,确诊麻疹阳性69例,麻疹阳性率为21.70%(69/318);确诊风疹阳性68例,风疹阳性率为21.38%(68/318)。麻疹和风疹阳性病例均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至6月。麻疹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汉台区、城固县和南郑区;风疹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汉台区、南郑区、洋县和宁强县。结论 2017—2021年汉中市麻疹和风疹疫情总体呈平稳下降趋势,但监测工作仍需不断加强,严防个别年份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广州市花都区麻疹和风疹疑似病例的血清学检测情况,分析麻疹、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麻疹、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2010-2015年期间广州市花都区684名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比较不同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和时间(月份、年度)阳性麻疹和风疹抗体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麻疹抗体阳性281人(阳性率41.1%),风疹抗体阳性40人(阳性率5.84%).血清检测麻疹阳性检出率均与年龄(x2=23.82,P=0.00),年度发病月份(x2=40.40,P=0.00)和2010-2015发病率(x2=87.91,P=0.0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风疹检测麻疹阳性检出率显示出年龄(x2=20.07,P=0.01)的差异.结论 麻疹和风疹的发病均存在年龄差异,麻疹主要集中于0~2岁的婴儿或幼儿,风疹主要集中于7~20岁的学龄儿童或青年.麻疹的发病呈现出明显的时间特征,2014年麻疹和风疹抗体阳性率明显回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2013-2018年麻疹血清IgM抗体检测阳性病例的三间分布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原因,为有针对性地控制麻疹流行、科学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2013-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中血清IgM抗体检测阳性病例的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8年共检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476份,其中麻疹血清IgM抗体阳性153例,阳性率为32.14%,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82,P<0.01)。冬春季的阳性率高于夏秋季;各地阳性例数与阳性率不均衡,人口密集地区阳性率较高;男女性别比0.96:1,阳性率分别为29.48%和35.58%,不同性别人群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00,P>0.05);40~岁组阳性率最高,为50.82%,不同年龄组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58,P<0.01);农民、餐饮食品业、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职业人群阳性率较高;外省户籍阳性率(35.25%)高于本市户籍阳性率(28.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62,P>0.05)。无免疫史人群阳性率(70.25%)高于免疫史不详人群(53.77%)和有免疫史人群(4.42%),三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91.044,P<0.01)。结论加强冬春季、强化人口密集地区、服务场所等重点地区外来人口的监控,针对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人群,适当进行免疫强化,提高外来人口和适龄儿童的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麻疹疑似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分析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订麻疹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标本同时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结果 2012年该区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241例。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111例,阳性率为46.06%;风疹IgM抗体阳性38例,阳性率为15.77%;其中有4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阳性。麻疹阳性年龄主要分布于20-30岁年龄和8个月-10岁以下年龄,其次是8个月以下婴儿。流行高峰后移至5-9月份。风疹阳性年龄20-30岁组最高,其次为30-40岁组。流行高峰在3-6月份。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与血清采集时间有密切关系。出疹4天后采集的血清标本IgM抗体阳性率(麻疹49.75%、风疹18.27%)明显高于3天内(麻疹为29.55%、风疹为4.55%)。麻疹、风疹病例中无免疫史或免疫不详者占88.29%和92.11%。结论建议对重点人群进行麻疹强化免疫,提高免疫接种率,开展查漏补,麻疹初免年龄应适当提早。提高疑似麻疹病例的血清标本采集率。同时也需要加强风疹的监测和预防接种工作,控制风疹疫情的蔓延,并进一步加强麻疹、风疹及其他出疹性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芜湖市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抗体水平,提高麻疹和风疹诊断水平。方法采集2010~2015年疑似麻疹病例1 204份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清标本进行Ig M抗体检测。结果 6年共检测标本1204份,其中麻疹Ig M抗体阳性267份,总阳性率为22.18%;风疹Ig M抗体258份,总阳性率检为21.43%。不同年份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疹抗体阳性率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份麻疹、风疹病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疹发病高峰主要在3~6月份,0~1岁婴幼儿与16岁及以上人群是主要感染者;风疹发病高峰集中在4~6月份,6~25岁人群为主要发病人群。结论 16岁以上人群已成为本地区麻疹发病主要人群,风疹发病以青少年为主。  相似文献   

13.
冯丽梅  黄健 《现代医院》2013,13(5):151-153
目的分析广州市白云区疑似麻疹、风疹病例血清学检测情况,为防治麻疹、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广州市白云区2009~2012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共检测血液标本745份,麻疹IgM抗体阳性246份,总阳性率为33.02%,风疹IgM抗体阳性90份,总阳性率为12.08%,各年度麻疹、风疹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疹、风疹病例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疹主要分布在7岁以下年龄组,占总数的77.24%;风疹主要分布在15~39岁年龄组占总数的74.44%,麻疹、风疹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疹、风疹发病时间都有明显的季节性,以春夏季高发。麻疹6~7月为发病高峰;风疹发病时间主要分布在3~8月份,占全年的96.67%。结论 2012年麻疹IgM抗体阳性率明显回升应引起重视,麻疹发病以儿童为主,风疹以青年居多。加强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应进一步开展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提高易感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18年南阳市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抗体水平,为麻疹的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消除麻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麻疹疑似病例血清进行IgM检测。结果2018年共检测南阳市14个县区送检血清标本284份,同步开展麻疹IgM、风疹IgM检测。其中,麻疹IgM阳性73份,阳性率为25.70%,抗体阳性病例主要分布在14岁以下者,与性别无关系(P>0.05);风疹IgM阳性0份。结论2018年南阳市麻疹呈散发状态,各县区麻疹病例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比较ELISA和荧光定量PCR对麻疹疑似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为疾病的尽早确诊及检测方法 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百色市12个县(区)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351例疑似病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标本中麻疹病毒IgM抗体,同时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咽拭子样本中麻疹病毒核酸RNA,分析比较两法的检测结果 .结果351例麻疹疑似病例中,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160例,阳性率为45.58%;荧光定量PCR检测麻疹病毒核酸RNA阳性167例,阳性率为47.58%;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1,P=0.296).对不同出疹时间采集的标本用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免疫史患者标本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基本一致.结论 ELISA和荧光定量PCR用于麻疹疑似病例的实验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各实验室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6.
2008~2010年济南市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济南市麻疹发病情况及血清学检测结果,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与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08~2010年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全市辖区内送检的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分别进行麻疹、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3年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送检血清2 152份。其中,麻疹IgM抗体阳性1 345份,阳性检出率为62.50%(P<0.01);风疹IgM抗体阳性171份,阳性检出率为7.95%(P<0.05)。2008年为麻疹的高发年份,≤1岁和20~39岁年龄组麻疹检出率高。[结论]3年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岁和20~39岁两组人群正逐步成为麻疹发病的主要群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1-2013年南宁市疑似麻疹病例血清学检测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抗体捕获法,对2011-2013年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及风疹IgM抗体检测,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1-2013年南宁市共采集疑似麻疹病例血清630例,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131份,阳性率为20.79%;风疹IgM抗体阳性107份,阳性率为16.98%。各年间麻疹、风疹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75,P<0.05;χ2=30.36,P<0.05)。采血时间在出疹后第0~3天、4~7天、8~14天的血清标本其麻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3,P<0.05)。麻疹发病主要在城区,占82.44%,时间集中在5-8月,占77.10%。麻疹病例以2岁以下儿童和18岁以上成人为主,分别占61.83%和31.30%;风疹病例主要分布在10~15岁年龄组,占45.79%。结论消除麻疹应将提高首剂含麻疹类疫苗及时接种率作为优先策略,加强以个案为基础、实验室支持的麻疹监测系统管理,加强实验室监测,提高麻疹实验室检测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西城区2008年-2011年风疹血清IgM抗体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北京市西城区风疹疫情动态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如期实现消除麻疹、降低风疹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北京市西城区2008年-2011年采集的疑似麻疹、风疹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抗体、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2008年-2011年四年间共检测送检血清标本177份。其中,风疹IgM抗体阳性61份,总阳性率为34.46%。结论:北京市西城区2008年-2011年风疹基本呈散发状态,其阳性率基本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四年间的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4.737,P>0.192)。风疹发病主要集中在3月-6月间,并有明显的年龄分布特征。应加强风疹的免疫预防工作,以控制风疹蔓延。  相似文献   

19.
2005年~2007年海淀区麻疹风疹疑似病例抗体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2005年~2007年海淀区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通过结果分析麻疹、风疹流行特征,为其预防及控制提供依据及对策.方法:采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5年~2007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IgM抗体进行检测;结果用SPSSl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麻疹IgM抗体总阳性率42.6%,风疹IgM抗体总阳性率19.1%;麻疹、风疹阳性年龄主要分布在1-40岁,高发年龄为21~30岁;麻疹2007年阳性率明显低于其它2年(X2=146.94,P<0.01),风疹2007年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2年(X2=144.62,P<0.01);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主要为外来病例,占全部阳性病例的57.2%.结论:海淀区麻疹2006年高发、2007年低发,说明对此病控制有力;对2007年风疹的高发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二者发病年龄逐步后移,2l~30岁为一个发病高峰,中小学、大中专院校及青工聚集地逐步成为麻疹、风疹发病的主要群体,建议及时在此年龄段补种"麻风腮联合疫苗";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开展查漏补种工作,有效控制流动人口麻疹、风疹的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扬州市2008-2010年麻疹、风疹实验室检测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监测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疑似病例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获法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共采集发热出疹疑似病例血清490份,其中散发病例465份,麻疹IgM抗体阳性166例(36.0%);风疹IgM抗体阳性83例(18.0%)。暴发病例3起25份,其中16份风疹IgM抗体阳性,确认均为风疹暴发。全市8个县(市、区)间麻疹确诊病例数有统计学意义,麻疹、风疹发病均有明显季节性,麻疹发病高峰2~7月,风疹3~6月;不同年龄组麻疹、风疹确诊病例数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8-2010年全市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均呈下降趋势,全市均有流行。今后应针对麻疹发病高峰,对高危地区和重点人群进行强化免疫,控制并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